崔彩贤著的《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研究》共计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设计、文献综述与评价、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数据资料来源与说明;第二章阐述集镇经济发展的概念,并构建了集镇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框架;第三章研究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状况,着重阐述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阶段、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形成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第四章运用Logistic模型及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评价影响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揭示陕西集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选取三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集镇样本,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对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第六章通过分析英国、德国集镇经济发展,揭示发达国家集镇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特征,为陕西集镇经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第七章在实证检验、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总结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原则、思路与措施;第八章为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1.3.1 文献综述
1.3.2 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数据资料来源说明
1.5.1 实地调研数据资料
1.5.2 年鉴数据资料
1.5.3 其他数据资料
1.6 论文创新之处
1.6.1 理论方面
1.6.2 视角方面
第二章 集镇经济发展理论分析
2.1 集镇、集镇经济的内涵
2.1.1 集镇的内涵
2.1.2 集镇经济的内涵
2.2 集镇经济发展的内涵
2.2.1 集镇经济增长
2.2.2 集镇经济结构优化
2.2.3 集镇资源配置
2.2.4 集镇化水平
2.3 集镇经济发展特征
2.3.1 历史传承性
2.3.2 规模适中性
2.3.3 产业可持续性
2.3.4 功能扩展性
2.3.5 结构优化性
2.3.6 农村与城市的融合性
2.4 集镇经济发展的类型
2.4.1 按自然环境划分集镇经济
2.4.2 按经济结构划分集镇经济
2.4.3 按发展模式划分集镇经济
2.4.4 按发展阶段划分集镇经济
2.5 集镇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2.5.1 人力资本
2.5.2 资金
2.5.3 技术
2.5.4 公共资源
2.5.5 区域政策
2.6 集镇经济发展的外生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2.6.1 区位条件
2.6.2 资源环境
2.6.3 宏观政策
2.7 集镇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7.1 区位条件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2 资源环境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3 宏观政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4 人力资本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5 资金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6 技术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7 公共资源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7.8 区域政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第三章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阶段及形态分析
3.1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回顾
3.1.1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回顾
3.1.2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3.2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3.2.1 传统农业复苏时期陕西集镇经济发展
3.2.2 农村工业化时期陕西集镇经济发展
3.2.3 城乡统筹发展时期陕西集镇经济发展
3.3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形态分析
3.3.1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形态演进
3.3.2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运行机理
3.4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属性特征分析
3.4.1 动态性
3.4.2 阶段性
3.4.3 层次性
第四章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分析
4.1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农村经济基础的影响
4.1.2 基于居民生计特征的集镇经济发展影响
4.1.3 资金与投入对集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4.1.4 基础设施建设对集镇经济发展的影响
4.1.5 知识、技术和信息化程度的影响
4.1.6 政策制度和管理的影响
4.2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集镇规模演变的“两个极端”影响集聚效应发挥
4.2.2 “马路经济”现象严重,集镇空间功能结构有待优化
4.2.3 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绿色化
4.2.4 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亟须拓展
4.2.5 集聚和辐射能力弱,新型城镇化特色不明显
4.3 小结
第五章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5.1 案例描述性分析
5.1.1 四屯镇模式
5.1.2 五泉镇模式
5.1.3 哑柏镇模式
5.2 案例比较分析
5.2.1 规模比较
5.2.2 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比较
5.2.3 功能多样化和优质化比较
5.2.4 新型城镇化比较
5.3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5.3.1 集镇经济发展的动力
5.3.2 集镇经济发展的机制
5.3.3 集镇经济发展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集镇经济发展的欧洲经验:英德模式
6.1 欧洲经验的描述性分析
6.1.1 基本相似的人地关系
6.1.2 重建乡村的政策倾向
6.1.3 乡村城镇化的基本思路
6.2 英国模式
6.2.1 英国集镇人口结构和规模分析
6.2.2 英国集镇的衰落、重建和复苏政策
6.2.3 英国集镇功能分析
6.3 德国模式
6.3.1 以集镇为主要栽体的城镇化进程
6.3.2 德国集镇经济发展的特点
6.4 英德集镇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6.4.1 基础和特色:集镇的乡村属性
6.4.2 理念和行动:分散化与联动
6.4.3 原则和路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6.4.4 实施和保障:政策化和制度化
6.4.5 特色和优势:布局二、三产业,形成竞争品牌
6.4.6 目标和趋势:高档化和优质化
6.5 小结
第七章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措施
7.1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7.1.1 注重实际,科学发展的原则
7.1.2 因镇制宜,突出个性的原则
7.1.3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原则
7.2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思路
7.2.1 规模适度化
7.2.2 经济绿色化
7.2.3 空间结构优化
7.2.4 功能多样化和优质化
7.2.5 新型城镇化
7.3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措施
7.3.1 加强规划及政策引导,改变“重城轻镇”思维
7.3.2 发展农村经济,支撑集镇经济持续发展
7.3.3 重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7.3.4 加强农民职业与技能培训,培育新型集镇居民
7.3.5 发展特色涉农产业,放大集镇集聚和辐射效应
7.4 陕西集镇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7.4.1 避免梯度推移发展
7.4.2 避免失去乡村特色
7.4.3 避免人为造镇和“速度病”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