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俯察走兽,仰观飞鸟。俯仰之间,感激生命中的相遇,故知人生际遇,信有定哉。俯仰之间,感知世间万物的变化轨迹,又悟生命轮回,道法自然,让岁月的情趣充满了智慧。童雯霞著的《俯仰笺(节令里的风情雅韵)》按照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顺序,精选三十六篇时令随笔,配有数十幅插图,精短而富有情趣,言简而蕴含智慧,联结起美丽的光阴,把岁月的脚步装饰得芬芳而清新,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 书名 | 俯仰笺(节令里的风情雅韵)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童雯霞 |
| 出版社 | 羊城晚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俯察走兽,仰观飞鸟。俯仰之间,感激生命中的相遇,故知人生际遇,信有定哉。俯仰之间,感知世间万物的变化轨迹,又悟生命轮回,道法自然,让岁月的情趣充满了智慧。童雯霞著的《俯仰笺(节令里的风情雅韵)》按照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顺序,精选三十六篇时令随笔,配有数十幅插图,精短而富有情趣,言简而蕴含智慧,联结起美丽的光阴,把岁月的脚步装饰得芬芳而清新,很适合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童雯霞著的《俯仰笺(节令里的风情雅韵)》是广东省高层次文化英才基金出版项目。以一个青年知识女性的视角观照时令与人生之美,萌发了想为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逝的物候故事、传统习俗、诗词俗语略作笺注的初衷。这些来自经验、来自书本、来自行走的观感曾发表于杂志报纸、教育微信号,如今结集出版,名之《俯仰笺》。 目录 立春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雨水一夜春雨明朝杏花 惊蛰春雷一响桃花始华 春分惠风和畅纸鸢翻飞 清明慎终追远城外郊游 谷雨雨生百谷泉烹春茶 立夏称人轻重启冰尝鲜 小满小得盈满大之智慧 芒种快收急种闲愁梅雨 夏至无晴有晴天长地久 小暑温风始至鹰鹳习学 大暑腐草为萤大雨时行 立秋风吹一叶万物惊秋 处暑无须团扇书声琅琅 白露芦花盛开月露清浅 秋分丹桂飘香闲吹清箫 寒露花渐老梧叶飘黄 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 立冬天水相入秋冬始交 小雪虹藏不见塞而成冬 大雪冰天雪地踏雪赏梅 冬至静以养阳今起数九 小寒大雁北归喜鹊筑巢 大寒除旧饰新期盼新年 附:佳节补叙 七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中秋天晴客好酒美身安 重阳人共菊花情醉重阳 后记 试读章节 唐诗如画,特别适合孩子们诵读。丰富的画面、饱满的色彩,能够让人轻易地走近春天。杜甫的《绝句二首》“画”得浅显又雅致,“其一”尤其灵动:“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读起来,我们感到春天可不就是这样么:香香的、软软的、轻轻的。 今天我们爱吃的“春卷”是立春时节餐桌上的必备之食。这也是一项立春习俗——“咬春”。我们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萝卜,谓之“咬春”。杜甫《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诗人想起在长安、洛阳吃春饼、生菜时的盛况。 春饼最早称为“五辛盘”。据晋代《风土记》记载“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是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解释道:“五辛菜,乃元曰、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春之意。”“辛”是“新”的谐音,用这几样春天生长的菜做春饼,其实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立春之后冷暖不定,体弱的人在“倒春寒”的侵扰下容易感冒,这几样杀菌、防寒的“时令小菜”以辛味加速人体中气血的运行,对于调动机体正气、保证机体健康和季节性防疫,有积极的作用。 广式春卷采用广东菜中常见的烧鸭、冬菇,再配上春天常见的豆芽、韭黄、春笋、胡萝卜等。做工精细,外酥里脆,点上几滴酱汁,咬下一口,满齿留芳,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春郁伤肝。在春天,心情一定要好。人们吃些好吃的,多到户外走走,吐故纳新,一扫春霾。例如范成大诗:“有喜何须药,无尘即是仙。壶中春日月,聊数八千年。”(《代门生作立春书门帖子诗四首》其三) 油角、蛋散、煎堆都是广东著名的年节小吃。小时候,放寒假后一周左右,外婆就会让我们几个帮着她做这些年节食品。她和好面,用猪油拌得香香的、油油的,我们将馅料包进去,然后“塞”进模子里压。为何是“塞”?因为外婆做的馅料特别好吃,我们恨不得多放一些。馅料里有炒熟的花生米碎(用擀面杖压碎)、芝麻和粗颗粒的白砂糖,还有特别有嚼头的椰丝。把做好的油角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捞出“摊冻”(放凉),就可以吃啦。油角长得像荷包,象征新年会过上富足的生活。 因为我们特别敢放馅儿,所以每次都剩下不少皮儿,外婆就把皮儿对折剪开,取一端穿过去,一扭,然后迅速入油锅炸,就做成香脆的“蛋散”。 这些小吃会放入大大的饼干盒,以传统的老式爆米花(街头有位老爷爷一手摇风箱,一手转锅罐,“嘭”一声巨响,白白胖胖的爆米花便喷涌而出。)铺底,然后用力摇一摇,让蛋角和蛋散混入其中。外婆会细细分好,一家一盒。可是,往往还没有过完年,这些香香的小吃就被我们吃完了。一起做油角的时候,外婆会和我们说很多从前的事情,也听我们说学校里的故事。一年又一年,我们就这样长大了。 P4-6 序言 位于广州黄埔大道西的羊城晚报产业创意园,旧式的建筑与新潮的人群总会合成一些瞬间的风景。在这里生活与工作,安静中交汇着一种淡然与默契。有时环眼看一看,四季的轮回并不彰显于人的耳目,熟悉的路径却分割出不同的色块。老树成群或者孤立地支撑着一片绿荫,鸟声婉幽,蝉鸣绵长,时不时地从翠绿的枝叶缝隙间透出来,时光便成了这里陡然生趣的过客,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走着,一种闲情所浸染的清凉感偶尔会覆盖住每日劳作的燥烈。 一家面馆坐落在园区五号门那条食巷的西角处,这里成了年轻白领族和饮食简约主义者时常光顾的地方。我偶尔来这里点一碗面对付一下中午饭,有时也会碰到雯霞,见面了,就会自然地聊一些文学的事。 雯霞以前一直做《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的编辑,负责过知名品牌“校园达人”栏目,这个栏目曾让她付出许多的心血,也带给她一些事业上的光环,为此获得过全国副刊作品金奖、版面金奖等荣誉,2016年又当选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去了新媒体部门值了新岗。边工作、边读博、边带娃、边创作,四位一体的连轴状态,如同四季的齿轮一样,咬扣得很紧,能看到她的生活节奏跟时令的运转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并未因生活的纷杂,掩蔽了她的环佩妙音,朦胧了她的清碧透明。 一次见面,雯霞说想出一本有关二十四节令的文化随笔,是她在一家纸媒专栏上发表的作品汇集,并嘱我责编和作序。书稿的文字虽不多,却像一页页古老的故事与旧词,被微风不断地翻阅出新的气象。把时令常识与人文情怀结合起来,笔尖上便有了时光的温度,它摇动着一阵阵季节里花开花落的暗香,勾勒出一抹清晰的痕迹,从容地记载着跨越千年的岁月风情,让—枚红尘素心,柔软地去触摸远去的一份芳华。 当代写节令的随笔并不少,但大多是作者借时令寄感和伤怀的文童。雯霞则从另一个清朗的视角开篇,用一种怡乐的心境连脉,以分享生活的体验作结。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就像是轻松地望着太阳在日晷盘上的影子,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镶嵌在这里。书中的文字轻盈而流畅,浅显又率真,宛如一首清雅恬淡的小诗,春风甘霖一般的柔慢隽永。 每个时令都会馈赠我们一道风景,每个节令也会收藏一些情怀。就像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灵魂,滋润着你的生命。夜阑人静时,当人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园的栅栏,读着这些精短的篇章,在生命的深处,终会倾听到一丝悠然的清鸣。流年处,俯仰间,一盏月华,如水倾泻,处处清辉溅落。月色在古典的含蓄和现今的浪漫中演绎着唯美,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悠然。我想,这一笺盈盈满怀的心绪,你如果读到,便会默然地退守到夜的一隅,或坐在月光的水湄边,放下一些执念,给心情一条小径,缄默不语之中,轻垂下凝香的花枝,独品岁月的静美。 后记 对于一个生于广州、长于广州的人而言,心生四时之感常有纸上谈兵之嫌。但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他便能从烟火的日常触摸时间走过的声音:那是闭上眼感受风吹过长发的不同方向,是翻看母亲在日历上记下繁花次第开放的笔迹,是每隔十五日吃上祖母烹制的传统时令小吃…… 倏忽之间,已近中年。人事纷杂,根植于记忆深处的美好会不定期地跳出来扯扯我的衣脚:慢慢走,勿相催。让我慢行的还有父母,他们总会劝我离开书桌,多到外面走走。外出走走,伴我同行的常常是两位小伙子。一位带我仰望星空伸展颈椎,看云卷云舒,虹隐虹见。一位会拉拉我的手,示意我俯下身,随着他的视线看蛰虫始振,草木萌动。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俯察走兽,仰观飞鸟。俯仰之间,感激生命中的相遇,故知人生际遇,信有定哉。俯仰之间,感知世间万物的变化轨迹,又悟生命轮回,道法自然。我萌发了想为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逝的物候故事、传统习俗、诗词俗语略作笺注的初衷。这些来自经验、来自书本、来自行走的观感曾发表于杂志报纸、教育微信号,如今结集出版,名之《俯仰笺》。 写作缘起家人的关爱,写作过程也得到他们的爱护,谢谢你们!这本小书还得到责任编辑复融老师的偏爱,无论是设计插图还是修改文字,他都给予很多的帮助。最后,特别感谢广东省培育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童雯霞戊戌初春于花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