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
《汪曾祺书信集》首度出版,共收汪老致众多名家的书信100多封,文字有韵味、白话畅达。书信时间跨度是从1947.7.15—1993.5.30,通信对象有沈从文、巴金、黄裳、邓友梅、李国涛、戎文凤等友人及其家人。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汪老及其作品。
| 书名 | 汪曾祺书信集(精)/汪曾祺作品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汪曾祺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 《汪曾祺书信集》首度出版,共收汪老致众多名家的书信100多封,文字有韵味、白话畅达。书信时间跨度是从1947.7.15—1993.5.30,通信对象有沈从文、巴金、黄裳、邓友梅、李国涛、戎文凤等友人及其家人。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汪老及其作品。 内容推荐 《汪曾祺书信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众多往来书信的首度结集作品。全书共收入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巴金、黄裳、范用、萧珊、陆建华等众多名家的数百封书信未来,不仅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深入理解汪老和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当代文学史的史料。 目录 致沈从文(二通)〇1947.7.15—16 致巴金(一通)〇1950.10.7 美国家书十八通〇1987.8.31—12.7 致朱德熙十五通|1972.11.16—198口.2.1 致萧珊一通|1965.7.22 致黄裳九通|1947.10.30—1991.1.28 致陆建华三十八通|1981.7.17—1997.3.18 致古剑十八通|1985.11.23—1994.6.2 致彭匈七通|1986.827—1988.1O.24 致崔道怡二通|1979.7.4—1986.7.7 致范用二通|1991.2.26—1991.6.28 致翁偶虹一通|1987.2.23 致刘锡诚三通|1983.4.11—1983.7.1 致陶阳三通|1986.10.5—1994.3.1 致徐城北二通|1983.口.25—1992.1.18 致邓友梅一通|1983.11.24 致汪家明一通|1982.3.27 致江连农一通|1986.5.12 致李国涛一通|1987.8.3 致解志熙一通|1989.8.17 致吴福辉一通|1991.2.22 致弘征一通|1982.12.28 致李辉一通|1987.7.4 致姚育明一通|1990.11.3—1990.11.4 致刘子平一通|1981.8.16 致金实秋二通|1985.12.27—1986.12.28 致王树兴一通|1986.7.9 致陈午楼一通|1990.3.19 致朱延庆一通|1990.5.30 致戎文凤一通|1993.5.30 试读章节 有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也没有告诉您。我说“你可以恋爱恋爱了”,(不是玩笑,正经,自然也不严肃得可怕,当一桩事。)他回答:“已经结婚了!”新妇是广东人。在恋爱的时候,他未来岳父曾把他关起来(岳父是广东小军阀),没有罪名,说他是日本人。(您大概再也没想到这么一个罪名,管您是多聪明的脑子!)等结了婚,自然又对他很好,很喜欢,于是给他找事,让他当税局主任!他只有离开他“老婆”,(他用一种很奇怪语气说这两个字,不嘲弄,也不世俗,真挚,而充满爱情,虽然有点不大经心,一个艺术家常有的不经意。)到福建集美学校教了一年书。去年冬天本想到杭州接张西压的手编《东南日报》艺术版,张跟报馆闹翻了,没有着落,于是到上海来,“穷”了半年。今天他到上海县的县立中学去了,他下学期在那边教书。一月五十万,不可想象!不过有个安定住处,离尘嚣较远,(也离那些什么“家”们远些)可以安心工作。他说他在上海远不比以前可以专心刻制。他想回凤凰,不声不响地刻几年。我直觉地不赞成他回去。一个人回到乡土,不知为什么就会霉下来,窄小,可笑,固执而自满,而且死一样的悲观起来。回去短时期是可以的,不能太久。——我自己也正跟那一点不大热切的回乡念头商量,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黄永玉不是那种少年得志便颠狂起来的人,帮忙世人认识他的天才吧。 (忽然想起来,萧乾也许舍不得送他一本版画集,我从多方面听说萧近年颇有点“市侩气”起来了。那就算了。反正也不太贵,十万元即可得一本。) 我曾说还要试写论黄永玉木刻的文章,但一时恐无从着手。而且我从未试过,没有把握。大师兄王逊似乎也(可)以给他引经据典的,举(居)高临下的,用一种奖掖后进的语气写一篇。(我希望他不太在语气上使人过不去。——一般人对王逊印象都如此,自然并不见得对所有人都如此,我知道的。)林徽因是否尚有兴趣执笔?她见得多,许多意见可给他帮助。费孝通呢?他至少可就文化史人类学观念写一点他一部分作品的读后感。老舍是决不会写的,他若写,必有可观,可惜。一多先生死了,不然他会用一种激越的侠情,用很重的字眼给他写一篇动人的叙记的,虽然最后大概要教导他“前进”。梁宗岱老了,不可能再“力量力量”的叫了。那么还有谁呢?李健吾世故,郑振铎、叶圣陶大概只会说出“线条遒劲,表现富战斗性”之类的空话来,那倒不如还是郭沫若来一首七言八句。那怎么办呢?自然没有人写也没有关系。等他印一本厚厚的集子,个人开个展览会时再说吧。——他说那些协会作家对他如何如何,我劝他不必在意,说他们合起来编一个什么年刊之类,如果不要你,你就一个人印一本,跟他们一样厚!看看有眼睛的人看哪一本。 您的一多先生传记开始了没有?我很想到北平来助理您做这个事。我可以抄抄弄弄,写一两个印象片段。我恨像吴晗那样的人一天谈“一多一多”! P4-5 后记 汪曾祺先生是我喜欢了很多年的作家。从只认得几个字的年纪到现在,也算跨了世纪。 当初买他的书并不容易,所以处处留心,些许相关的东西都找来读,近乎粉丝的疯狂。但是,我始终不愿意把自己真的当作汪先生的粉丝。不说明星,就是某些作家的粉丝,行为也夸张得可怕。而且,粉丝未必真正去读偶像的书。那么,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读者吧。 二〇〇七年的下半年,还时常去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看帖子。渐渐注意到署名“jien”的《手边的作家题赠本》,后来知道jien是香港的古剑先生的网名。读北师大版的“汪曾祺全集”,对“古剑”这个名字印象很深。汪先生一九八七年去美国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时,写给夫人的家信中,屡屡提及。古先生的帖子有时需要贴图,而他不熟悉怎么弄,我自告奋勇地帮忙贴了一段时间。请他把书影发到我邮箱里,我将大图改小,上传到电子相册,转个链接。古先生手边有不少汪曾祺的签名本,还有他的画,当然,两人又有那么多的接触,让人神往。 二〇〇八年第一期的《十月》杂志,刊出解志熙教授辑校的一组汪曾祺早年文章,并附了一封汪曾祺致解的信。我把这封信反复读了几遍,忽然起了一个念头,利用自己的热情和余暇,也许可以陆续搜集汪的书信,为“全集”补遗,出一个集子。北师大版的“汪曾祺全集”,收录的书信一共才五万多字,佚信数量应该很多。先去问古剑先生,他那里果然有不少,而且保存完好。再打电话给汪曾祺先生的女儿汪朝老师,说我的想法,她很支持,也提醒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还得考虑书编出后有没有地方出的问题。其时李辉先生正为大象出版社主持“大象人物书简文丛”,二〇〇八年二月一日,我发手机短信给李辉先生,简单说了自己的计划,问有没有可能列入。几分钟后收到回复:“有当然可以,开始做吧。”这条短信在手机里存了好几年,所以日期记得清清楚楚。 搜集书信的计划进展比我预想的缓慢多了。一开始,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列了一个名单,估计哪些人曾经跟汪先生通过信;然后想办法去联络,问有没有通过信,如有是否愿意公开。结果当然是十网打鱼九网空。虽然如此,这件事并没有放下,可以说今天仍在进行中。几年来,冒昧地打扰了很多作家、学者、朋友,得到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心中时时感念。后来,李辉先生催问过几次,都没有按期交稿,一年复一年,直到“大象人物书简文丛”的计划结束。我总以增补的文字太少成不了一本书推迟,实在是抱愧。又过了这些年,新收集的汪信字数渐渐超过“全集”中已收录部分。汪朝老师每有发现,都会给我寄资料,这在字数上占了绝大部分。很多师长、朋友也陆续提供了不少佚信和线索,恕不能一一具名感谢。 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终于勉可成书。梁由之先生乐意将它收纳进他策划主编的“汪曾祺作品”系列,我觉得非常适合,也完成了一个夙愿。 书信和日记是作家的私人领地,但对于研究作者和作品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读汪曾祺先生的书信,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性情、他的才学识。对于研究者而言,这些文字蕴含着深入剖析作品的密码;对于热爱汪曾祺的读者而言,读他的书信,似乎可以更近距离地倾听这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娓娓而谈。 收入本书的书信,除极个别内容因未得到原信复制件而无法核对外,都在保留原貌的前提下,进行了细致的校订。作者习惯使用的字词,如不影响表达,均未根据现行规范强作修改。作者的个别笔误,为便于读者阅读做了订正,其中修改的文字以“[]”标出,增补缺字以“()”标出。 虽已尽力,本书仍可能存在各种舛误,请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李建新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书评(媒体评论)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沈从文夫人) 每次到北京作协开会,内中有一双眼睛最聪明,那便是汪曾祺。 ——顾城 他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乃师沈从文公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但同样的,有着从几千年传统和从自己个性里生发出来的文字神韵。汪先生的文字魅力,于当时,于现在,我以为尚无出其右者。 ——何立伟 这样一个集文、字、画、诗于一身的文人雅士,又通俗得那么优雅温暖,真的是个异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代表着的中国土大夫这个稀有品种也彻底绝种。汪曾祺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滋润生命的温暖”,他一直在,而且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人。错过汪曾祺是你们自己的损失。 ——杨青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