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氏评论报》由美国人密勒于1917年6月在上海创办,为英文周刊。在中国出版时间前后长达36年,从多个层面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远东国际关系史的珍贵资料。马学强、王海良主编的这本《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为《密勒氏评论报》的全刊总目和研究论文集。
全书包括三个部分:一、全刊总目录、《中国名人录》细目;二、研究篇;三、译文选摘。
“总目录”与“《中国名人录》细目”部分,包含了自1917年创刊至1953年终刊全部124卷的目录。
“研究篇”部分,收录有关《密勒氏评论报》研究论文12篇,其中8篇为新作,分别由马学强、袁家刚、洪煜、王敏、张秀莉、何方昱、施如怡、李东鹏、唐晓云等撰写,4篇是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中选录。
“译文选摘”部分,共收录译文16篇,主要由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的部分青年学者、研究生担任翻译与校对。
本书对《密勒氏评论报》的使用检索和全貌的综览都有很大的价值。
序
第一编 总目篇
《密勒氏评论报》总目凡例
总目
《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名人录汇总》
第二编 研究篇
《密勒氏评论报》与《中国名人录》
《密勒氏评论报》新闻政治性和日常生活性
《密勒氏评论报》关于金圆券改革的报道述评
上海美国学校与近代美侨儿童教育的拓展——以《密勒氏评论报》为中心
从危机到契机——《密勒氏评论报》(1946—1952)视野下的中国教育
《密勒氏评论报》中的1936至1937年工部局加税之争
“费唐报告”始末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
《密勒氏评论报》与中国抗战
1917—1941:《密勒氏评论报》“涉华报道”理念探究
“中国人民忙于重建自己的国家,他们没有时间放松和娱乐”——《密勒氏评论报》报道成立伊始的新中国
《密勒氏评论报》影印出版记事
第三编 译文选摘
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政治(1925年12月12日)
建设“大上海”(1926年12月4日)
上海建筑的显著进步:机械正在代替人力(1926年12月4日)
上海如何影响世界金银价格(1926年12月4日)
上海之状态:过去、现在和未来(1927年6月25日)
日军继续大举进兵华北,极端紧张局势日益显现(1937年8月14日)
上海深陷于现代战争的恐怖中(1937年8月21日)
美国既不能沉沦也不可处于外交停顿(1937年8月28日)
遭遇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占领吴淞(1937年9月4日)
上海地区中国军队撤退至首道防线(1957年9月18日)
淞沪会战大事记(每日概要)(1937年9月11日、18日、25日,10月2日)
新任上海市长(1949年6月4日)
陈毅出任新任上海市长,接管顺利进行(1949年6月4日)
在天津自来水厂,工人成为工程师(1953年6月)
一名母亲讲述她的孩子们在新中国所受的教育(1953年6月)
《致读者》(1953年6月)
《密勒氏评论报》汉译篇目汇辑(1917—1949)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