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张荫鳞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吕思勉、张荫鳞编写的《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所选的大师都是时之俊才,多是研究历史的行家里手。民国那个时代的学人,即使说一事,也能知微见著,而纵谈一朝,也有真知灼见,加上那个时期学风很盛,观点因辩论而精粹。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因一事而深,省去了自己提炼的力气,就一朝而论,节省了自己梳理的时间,内容虽然疏简,但大略可见。

内容推荐

吕思勉、张荫鳞编写的《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所选的大师都是时之俊才,多是研究历史的行家里手。民国那个时代的学人,即使说一事,也能知微见著,而纵谈一朝,也有真知灼见。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所写的历史,因为对历史的熟读、材料占有的广博、研究的深入、引证的精到,写起来往往驾轻就熟,读起来也入得了俗,细说不是戏说,他们所写的历史既正统,也见解深刻;既忠实历史,又显得易读,细说中国史按朝代遴选了作者和作品,每个朝代所选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

目录

第一章 细说先秦

 夷夏东西说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

 周朝的兴起

 晋楚争霸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章 秦汉之际

 项羽与巨鹿之战

 楚汉相争及其结局

 秦汉之际中国与外族

 武帝时文术之盛

 儒家的正统地位之确立

 改制与革命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晋初的形势

 五胡之乱

 南北朝的始末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四章 隋唐五代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

 府兵制的起源及其评价

 唐朝的中衰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五章 细说宋史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积弱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南宋中兴之机运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六章 迅速崛起的蒙元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元的制度

 元帝国的瓦解

第七章 细说明史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洪武年中诸大事

 燕王朱棣靖难

 明朝的盛衰

 崇祯致亡之症结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八章 盛极而衰的清朝

 圣祖撤藩取台湾

 盛明之缺失

 嘉庆间兵事之海患

 鸦片案始末

 晚清的政局

 汉族的光复运动

 清朝的衰乱及覆亡

试读章节

此外济河流域中以薄或博名者,尚有数处,其来源虽有不可知者,然以声类考之,皆可为毫之音转。

蒲姑。《左传》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士也”。《齐世家》作蒲姑。《诗·毛传》同。杜云,“乐安博晶昌北有薄姑城”。按,《汉志》千乘郡已有博昌县,当今山东博兴县。

肃慎、燕、毫之亳。此毫所在杜无说,孔谓小国不知所在。然既与肃慎、燕并举,当邻于肃慎及燕。

据司马相如《子虚赋》,齐“斜与肃慎为界”,是古肃慎当即汉之朝鲜,与后世之挹娄无涉。或者此一在东北之亳即亳之初地,亦未可知。

齐博邑。在泰山下,见《齐策》。

汉东郡博平县。在济水之北,今山东博平县境。《田齐世家》之博陵,《苏秦张仪传》之博关,当即此博。

杨守敬日:“余以为秦县之名率本于前,其有地见春秋战国而汉又有其县者,诸家虽不言秦县,安知其非秦置?……使读者知秦之立县皆有所因,而《汉志》之不详说者,可消息得之矣。”(见《赢秦郡县图序》)此说甚通。博,博平二名虽见于后,渊源当有自耳。

又按,“亳”、“薄”二字,同在唐韵人声十九铎,傍各切。“博”亦在十九铎,补各切。补为帮母之切字,傍为并母之切字,是“毫”“薄”二字对“博”之异仅在清浊。蒲姑之“蒲”在平声,然其声类与“毫”、“薄”同,而蒲姑又在《诗.毛传》、《左·杜注》中作薄姑,则“蒲”当与“薄”通。又十八铎之字在古有收喉之入声(-k)其韵质当为ak,而唇声字又皆有变成合口呼之可能,是则“蒲姑”两字正当“亳”之一音。亳字见于殷虚文字,当是本字(《殷墟文字类编》五卷十五叶)博,薄,薄姑等,为其音转,以声类韵部求之,乃极接近。此虽未能证明之假设,却颇值得留意。

乙蒲姑,博、薄、毫等地之分配,实沿济水两岸而逆流上行。试将此数地求之于地图上,则见其皆在济水故道之两岸,薄姑至于蒙亳皆如此。到西亳南毫方离开济水之两岸,但去济水流域仍不远。大凡一切荒古时代的都邑,不论在那一州,多是在河岸上的。一因取水的供给,二因交通的便利。济水必是商代一个最重要的交通河流。殷墟发现的品物中,海产品甚多,贝类不待说,竟有不少的鲸饿而《卜辞》所记,王常自渔,《左传》所谓渔“非君所及”者,乃全不适用于商王,使人发生其同于辽代君主在混同江上钓鱼之感。又“济”、“齐”本是一字,如用以标水名,不着水旁亦可。洹水之“洹”有时作“亘”,可以为证。《卜辞》中有“齐睐”,而“齐睐”又近于夷方,此必指济水上地名而言(《殷墟书契前编》卷二第十五叶,“癸巳,卜贞王旬睑喃,在二月,在齐睬,隹王来正[征]7[夷]赢”董彦堂先生示我此条。)商之先世或者竞逆济水而向上拓地,至于孟诸,遂有商丘,亦未可定。薄姑旧址去海滨不远。此一带海滨,近年因黄河之排沙,增加土地甚速。古时济漯诸水虽不能如黄河,亦当有同样而较弱之作用。然则薄姑地望正合于当年济水之人海口,是当时之河海大港无疑。至于“肃慎燕毫”之亳,既与肃慎、燕并举,或即为其比邻。若然,则此之_毫正当今河北省之渤海岸,去薄姑亦在数百里以至千里之内。今假定商之先世起源于此之_毫,然后入济水流域,逆济水西上,沿途所迁,凡建社之处皆以旧名名之,直到陕西省境,于是有如许多之亳。此设想虽不能直接证明,然如上文所排列之事实,惟似准有此解能适合之。

(三)商代拓土之三期

商代享国六百年之说,今无从确证。《史记》所载之世系,按之《卜辞》,大体不差。虽帝王之历世甚多,然其间不少兄弟,或者《史记集解》引《汲冢纪年》“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之一说,较为可信。在此五百年中,大约有两个时期拓土最力,一是成汤时,一是武丁时,合之汤前之相土,共三个时期。此情形《商颂》中说得很明白。于相土日:“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于汤日:“武王载旆……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于武丁日:“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旃十乘,大糟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照这样看,并参以他书所记载,这三个时期拓土的范围,当如下文所列。P14-15

序言

民国是一个让人感到费解,也让人缅怀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学人功底扎实,中西融汇。很多人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又有出国的经历,这让他们可以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历史,用先进的方法阐释对历史的洞见。大师笔下的历史,娓娓道来,从先秦到清朝,可以就一事而精深,可以就一朝而纵论,这些无不依托深厚的学养。

首先,读历史应该明白你读的是谁写的历史,历史千人千面;其次,看他的历史观,这决定了他笔下的历史的品质;再次,看他写历史的方式,这能看出他所写的深浅度。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所选的大师都是时之俊才,多是研究历史的行家里手。民国那个时代的学人,因为很多人都从小接受国学教育,这让他们积累了厚实的历史知识。即使说一事,也能知微见著;而纵谈一朝,也有真知灼见。加上那个时期学风很盛,观点因辩论而精粹,中国传统的历史写法,像二十四史那样,真要去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提炼更需要有专业的素养,民国大师细说中国史,因一事而深,省去了自己提炼的力气,就一朝而论,节省了自己梳理的时间,内容虽然疏简,但大略可见。

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所写的历史,因为对历史的熟读、材料占有的广博、研究的深入、引证的精到,写起来往往驾轻就熟,读起来也入得了俗,细说不是戏说,他们所写的历史既正统,也见解深刻;既忠实历史,又显得易读,细说中国史按朝代遴选了作者和作品,每个朝代所选的作品都具有代表性。

这些作品有的读起来有些艰深,有的读起来很朴素,有的需要你耐下性子细心去读,有的只需你快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民国是一个学术和文化都很出色的时代,用心写的作品当然是有品质、值得读的作品,见解可能因为新的史料而有偏差和错误,但足可以作为读正史的一个助力,或者说是一个很有效的补充。

民国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远,民国精神我们通过作品可以有所了解,一直在说整理出版民国时期大家的作品是件有功德的事,那个时代的很多文人学者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以及家国观念,做学问或是做人都有很多值得后世追崇的地方,细说中国史是问隔有些大的梳理,但斯人已远,余音宛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7: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