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原来是公孙瓒的部下,后跟随刘备,两次救回后主刘禅,在攻取益州的过程中,平定了犍为、江阳等郡。平定益州后被封为翊军将军,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侯。当平定益州后,当时大臣们讨论要把成都的屋舍和田地分赏给诸位大臣和将领时,赵云反驳说:“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我们需要等天下都平定了,再各自归耕故土,才比较合适。当今,益州刚遭兵祸,我们应归还他们的田宅,让益州人民安居乐业,团结他们,取得民心。”刘备听从了他的意见,才避免了战后蜀地人民流离失所的灾难……
曹伟创作的《三国猛将赵云传》讲述了他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曹伟创作的《三国猛将赵云传》从枪术大师童渊借宿赵家欲收赵云为徒,留下初级入门枪术离开之事开篇,讲述了赵云有心习武,长大后到太行山拜师,习得绝技“百鸟朝凤枪”,又无意间成为义军骑兵统领,消灭为害常山郡的黄巾余党,后受命参加袁绍军,加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直讲到在长坂坡与曹军决战,怀抱婴儿刘禅杀出重围,展现了三国猛将赵云的传奇人生。
第二章终有离别时
第二天清晨,气温骤降,牛毛细雨从空中落下,整个县城一片雾蒙。
赵空站在枪架前,轻轻抚摸着生锈的枪头,脸上除了失落外更多的是一种憧憬。
“赵小友,也喜好使枪?”
童老不知何时,已来到他身旁。
赵空转身笑道:“晚辈家三代人都以卖艺为生,到我这代做了点小买卖,却是把这门武艺给冷落了,只可惜先人去世时未能留传下来,现在我时常自责,追悔莫及。倒是让童老取笑了。”
童老笑道:“生在乱世,不能不懂武艺防身。老夫对枪术略懂皮毛,若是赵小友有兴趣学习,我可以指点一二。”
“可惜我年纪大了,又得打铁换钱养家,没有时间去学习了。”赵空的神色非常无奈,语气中也透出遗憾。
童老点点头,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想抓住的东西偏偏没有机会,当你有机会时,却偏偏没能力去把握,这就是机缘。
“等雨停了,老夫就准备走了,多谢赵小哥一家热情照顾。”童老望着窗外的细雨,说道。
赵空问道:“童老要走,莫非是晚辈怠慢了?”
童老摇头道:“赵小哥这是哪里话?只因有要事在身,急于赶路。”
赵空劝道:“天气不好,这细雨最是奇怪,不知道何时能停,童老不妨多住几日,等雨过天晴,再走不迟。”
此时赵夫人已准备好早餐,出来正闻两人谈话,也劝道:“童老就多住几日吧,我家中已无长辈,小儿赵云很是喜欢您,您就留下多陪他几日吧。”
童渊见推辞不了,加上小雨确实不知何时能停,也便点头留下。
早饭后,赵空便去开门打铁,赵夫人唤醒赵云赵霞,做了饭给两个小孩吃后.便去后院洗衣。两个小孩便在屋檐下数落下的水滴:水珠通透晶莹,每落地都溅起无数小水珠,如此纯净。每当这时,赵霞总喜欢摊开双掌,想把水珠装在手心。
童老见两个小孩玩得正欢,便走过去,赵云见到童老,非常高兴,软磨硬泡地要他给自己讲故事。
自此每日童老都会给两个小家伙讲故事,他讲了春秋战国,说了楚汉争霸。从此以后,故事中的英雄们在小赵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日白天两个小孩都围在童老身边,晚上赵空总爱与他喝上几杯,加之童老为人谦虚礼貌,赵家人很是喜欢他这个长辈,渐渐把童老当成家中一分子。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周后,天气好转,晴空万里,童老终于要走了。
赵家人一直送到了县城大门口,赵夫人将给童老织的新衣和一些干粮拿蓝碎布包好,硬是不顾童老推辞,塞在他手中。临别之际,童老与他们道别后便准备离开,这时小赵云却抱着他的腿,就是不舍得让他走,赵空夫妇哭笑不得。童老蹲下抱起小赵云,道:“小云,为何不让爷爷走?”
小赵云抹去鼻涕哭道:“我要听爷爷说故事。你走了,就听不到了。”
童老笑道:“爷爷已经把故事说完了,没有可以说的了。”
赵云嘟着小嘴,说:“我要跟爷爷学本事,长大后我也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童老慈爱地摸摸他的额头,笑道:“云儿长大后,成家立业,孝敬父母,就是男子汉了。”
赵云摇摇头,说:“我想成为爷爷故事里的英雄。”
童老闻言,沉思一阵后,似乎下定决心,便对赵空说道:“我与你儿有缘,如果你信得过我,就把这孩子交我带走,我定悉心培养,日后必然成大器。”
这一句话让赵家夫妇吃了一惊,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童老笑道:“你们可是不信我?”
赵空摇头道:“不是我们不信童老,只是小儿年幼,怕拖累您老人家。”他与童老也只是相识几日,怎敢答应。
童老笑道:“我知你心有疑虑,老夫全名童渊,膝下只有一子。早年失散,而老伴早逝,一人也是无聊,本来不想再招徒弟,但见云儿有大志,且你赵家人待我如家人,今日破例要收云儿为徒。”P4-5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时代,英雄辈出,名将如云。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一个个人物故事即便是妇孺,也能说得一二。人们根据《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故事制作了大量的戏曲、电视剧、动画等题材作品,如戏曲《空城计》《虎牢关》《龙凤呈祥》等。不仅如此,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等也对三国时代的英雄们推崇备至,如日本制作的三国题材的游戏在东亚拥有大量的玩家。
若问三国英雄谁最受欢迎,赵云肯定能排进前三甲。试问哪个男孩儿少年时代没有一个赵云梦呢?听《三国演义》评书时,最喜欢的就是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及甘夫人、简雍等人,当时就常常幻想自己就是那个白袍银甲的孤胆英雄。戏曲中关于赵云的故事就有《长坂坡》《借赵云》《截江夺斗》等。著名评书艺术家袁阔成先生尤其喜欢赵云,专门给他编了一部评书叫《长坂雄风》,评书中我们的大英雄,终于有了自己的另一半樊氏。评话艺术家张国良先生也非常喜欢赵云,专门有评话《长坂坡》一部。辛亥革命后,北洋军师第四军的军歌首句就是称颂赵子龙的——“三国诸将勇,首推赵子龙”。就连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梦中情人都是赵云。
历史上的赵云不仅勇猛,而且非常有仁义之心,的确如评书、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是一位仁勇兼备的武将。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原来是公孙瓒的部下,后跟随刘备,两次救回后主刘禅,在攻取益州的过程中,平定了犍为、江阳等郡。平定益州后被封为翊军将军,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侯。当平定益州后,当时大臣们讨论要把成都的屋舍和田地分赏给诸位大臣和将领时,赵云反驳说:“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我们需要等天下都平定了,再各自归耕故土,才比较合适。当今,益州刚遭兵祸,我们应归还他们的田宅,让益州人民安居乐业,团结他们,取得民心。”刘备听从了他的意见,才避免了战后蜀地人民流离失所的灾难。
我是在百度赵云贴吧读到曹伟兄的小说《三国猛将赵云传》的。该书在文笔和故事情节方面,可以说是众多关于赵云的小说中的上乘之作。作品从赵云儿时起笔,直写到他于长坂坡一战成名,叙述了他这一段时期的人生经历。书中的赵云在幼年时机缘巧合,结识了枪神童渊,后拜于童渊门下,习得枪法。下山后成为真定郡骑兵的大统领,参加了虎牢关之战,后在界桥一战中跟随公孙瓒,被公孙瓒派去帮助刘备救徐州,后来又救了吕布的女儿吕雯,在公孙瓒败亡后,跟随刘备去荆州,后来为刘备去西凉买马,结识了马云鹭,一起回到新野,最后在长坂坡一战中救出阿斗。
曹伟兄以如椽巨笔,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赵云,经历了挫折、困惑,最终扬名天下。书中不仅赵云,其他人物如吕布、马超、张邻等人,均刻画生动,即使配角如韩浩、张绣等,也为一时豪俊,不可以反派视之,正所谓以英雄托英雄,则更显英雄。
《三国猛将赵云传》作为现代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关于赵云的小说,受到了广大赵云迷的欢迎,许多网友对此书进行了校对和批改。曹伟兄也非常虚心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征集了许多关于赵云的传说或资料,数易其稿,终于付梓成书。我能够受到曹兄委托,为此书作序,深感荣幸,只是怕文笔粗陋,辱没将军英魂,辜负曹兄期望。但是从一个赵云迷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广大读者不会对这部作品失望。我也非常期待曹伟兄能够出版长坂之战之后的后续故事,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赵云将军的一生。
吉海明
2015年3月
《三国猛将赵云传》暂时告一段落了。这本书我从构思到动笔,又到完结,总共花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准备期间我熟读了《三国演义》,自学了《孙子兵法》,又在许多网站写文练笔,发文总量共计百万字以上。
有读者曾问我,为什么你笔下的人物都是硬汉?我总会笑着告诉他们,因为我曾经是名军人,我热爱军营,虽然最终无奈地踏上归乡的路,但是我的心仍留在部队里。在我心中,我永远是一名战士,崇尚男子汉,不畏惧强权,不害怕危险;对朋友有情有义,爱恨分明;为了自己的目标,勇敢向前,永不放弃。我创作的激情,便是为了书写男子汉的故事而存在。
赵云这个人物,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记得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我就被赵云在长坂坡的英勇所征服,后来又看了《说岳全传》《云别传》等书,自此就梦想能够有一本更加全面描写赵云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赵云这个人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赵云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大的人气,并不仅仅是由于其武艺多么厉害,而是他拥有极其高尚的品德,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的。
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赵云吧许多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可以说本书是在他们的建议中逐渐完善和成熟的。虽然剧情只到长坂坡就结束了,但如果大家支持,相信之后的故事在将来仍然会与大家见面。本书作为小说体,难免有对人物的艺术加工和演绎之处,希望大家能够阅读愉快。最后,感谢中国文史出版社的薛媛媛编辑与远在长沙的刘希兄弟大力支持,本书才有机会跟广大读者见面。还有中国作协、贵州省的老前辈叶笛老师,在重病手术后,不顾伤口的疼痛,为本书题字,令我很是感动,在此祝老人家身体早日康复。
曹伟
2015年5月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