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你发现了吗?动物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前一些常见的动物目前逐渐成为稀有物种。以前一些常见的品种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是为什么呢?除了自然进化的规律外,环境被大肆破坏、滥捕滥杀或许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无法想象,倘若没有它们,地球上就剩下孤单单的人类,我们该如何生存:天空没有飞鸟的装扮,林中没有小虫的呜叫,水中没有可爱的鱼儿,草原上没有矫健动物的身姿……
缺少它们做伴的生活,该有多么空虚和乏味。作为人类的生命伙伴,尊重它们、爱护它们,与它们和睦相处、共同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身体力行的事。
翻阅孙静编著的《我的动物朋友(彩图版)》,我们将通过对动物世界科学系统的详尽描述,力图让广大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大量精美的插图,妙趣横生的小知识,也可以使我们的读者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乐章之美。
孙静编著的《我的动物朋友(彩图版)》涵盖了地球上迄今最齐全的野生动物物种,从最大的哺乳动物到最小的无脊椎动物,从知名的到不知名的,从最美丽的到最奇异的,全面展现了庞大的野生动物王国里各物种的有关知识,拥有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知识量,既有物种分类及生活习性、结构解剖、生命周期等的深度剖析,也有动物生存环境及适应性、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生动有趣的介绍。同时,本书配有200多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清照片和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各个物种的鲜明特征,将自然界的神奇与伟大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科学和美学价值。
我国动物的地理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适中;河流众多,海岸线长;而且横断山脉一秦岭一淮河作为分界线将我国大陆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个地理分区,景观丰富,自然气候带多;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未遭受到完全覆盖,动物区系的变化不太剧烈,因而动物种类极为丰富,特产种类多,并保留了一些较古老或珍稀种类。根据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和鸟类的分布情况,我国动物区系可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7个区。前4个属古北界,后3个属东洋界。我国是古北界区系最丰富的地方,而我国境内的东洋界基本特征是从南向北区系由丰富到贫乏逐渐变化。
1.东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山地森林及山麓一带的森林草原,西部的松辽平原和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本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覆盖茂密的原始针叶林,多分布耐寒动物。代表动物有食肉目的紫貂、狼獾、山猫、猞猁、东北虎、貉、赤狐等;啮齿目的棕背鼠平、林旅鼠等;偶蹄目的驼鹿、驯鹿;兔形目的东北兔鸟类的多种松鸡科、雉科、雷鸟等种类;爬行类的胎生蜥蜴、黑龙江草蜥;两栖类的极北小鲵、爪鲵等,其中多为特有动物。
2.华北区:北临蒙新区和东北区,南抵秦岭、淮河,西起甘肃,东临黄海和渤海。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重要的农业区。东北森林中常见的种类如鹿类在本区较为局限,并出现了一些南方种类如社鼠,特有种较少。适于田间生活的啮齿类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仓鼠、田鼠、鼢鼠等,严重危害农作物。鸟类的雉鸡、鸦等科较常见。还有无蹼壁虎。褐马鸡、长尾雉和复齿鼯鼠为本区特有动物。
3.蒙新区:包括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沙漠、河西走廊、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脉。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昼夜和季节温差剧烈,降雨量少,土壤贫瘠,荒漠和草原为主要景观。动物区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开阔的荒漠生活的啮齿类和有蹄类最为繁盛,并具不少仅为本区特有的种类。啮齿类的跳鼠科和沙鼠亚科最典型,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区特有,如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长爪沙鼠等以及松鼠科的旱獭、黄鼠,鼠兔科的达乌尔鼠兔,仓鼠亚科的毛跖鼠等,它们严重危害农田和牧场。有蹄类的野马和野生双峰驼仅残存于本区。食肉目的沙狐、兔狲、虎鼬等也为特有动物。鸟类代表有大鸨、沙鸡、百灵等。蜥蜴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常见的是沙蜥、麻蜥、沙虎。两栖类极为贫乏,仅见于新疆北鲵、花背蟾蜍、绿蟾蜍、中国林蛙等少量种类。
4.青藏区: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部,是东由横断山脉、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所围绕的青藏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气候为长冬而无夏的高寒类型,景观主要为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动物区系较其他各区贫乏得多,特有种是哺乳类的野牦牛和藏羚羊,藏羚羊因其贵重的毛皮而遭大量捕杀,已处于濒危状态;鸟类的雪鸡、雪鹑、藏雀;以及众多的鼠兔种类。广泛分布的种类有藏原羚、盘羊、藏驴、鼠兔、旱獭、狼、猞猁、雪豹等。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非常贫乏,有几种沙蜥、温泉蛇、西藏竹叶青、西藏蟾蜍、高山蛙等。
5.西南区:包括四川西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甘肃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境内布满高山峡谷,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海拔在1600~4000米之间。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为动物提供了多种生存环境,相应的动物分布也呈垂直变化,且种类丰富,特有种类多。
本区的大熊猫、浣熊科的小熊猫、金丝猴、羚牛、白唇鹿均为世界闻名、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种类。食虫目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占全国之首,尤其是鼩鼱、长尾嗣和鼩鼹等属的种类,本区是其分布中心。
由于横断山脉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未遭完全覆盖而成为诸多动物的避难所,也是鸟类许多种类的发生带。本区鸟类中以雉科和画眉科种类最多,如藏马鸡、绿尾虹雉、红胸角雉、血雉、锦鸡以及画眉科的许多种为特有种,本区常被称为国内的雉类和画眉的乐园,因此,世界上雉类和画眉的王国是中国。
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非常丰富,如高原蝮、山溪鲵、猫眼蟾等。
本区兼有南北方动物区系的特征。高山所产动物多为北方种类,分布于高山或较北地带,如鼢鼠、马熊等,而在低山河谷间分布的多为南方种类,如猕猴、金丝猴、竹鼠等。
P11-13
地球魅力无限。它的魅力源于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令人眼花缭乱,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动物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争斗,堪称步步惊心,扣人心弦;五光十色的植物王国,美丽又变化多端,展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奇趣;蓝天之上,飞鸟展翅翱翔,将轻盈曼妙的姿态展露无遗……我们的地球,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机盎然;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们的故事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可否认,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美丽的大自然是人类和所有动物的共有得的世界。但是令人无限唏嘘的是:人类不仅在一步步蚕食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绿色地球,有时甚至连大自然中的所有动物都不放过,他们通过充满血腥的手将那些可爱的生灵们变成了自己盘中的美味佳肴,笼中的观赏动物。
应该认识到,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的两栖动物、1/3的鱼类,都在灭绝的边缘苦苦徘徊。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却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许多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大面积赤潮、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种种现象,都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无相干。如果放任这一趋势继续发展,那么毫无疑问,地球生态系统的安全进化将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
动物充满了灵性,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那些各不相同的动物精灵,构成了生龙活虎、勃勃生机的自然世界。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人类的生活将会乏味很多,因此,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你发现了吗?动物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以前一些常见的动物目前逐渐成为稀有物种。以前一些常见的品种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这是为什么呢?除了自然进化的规律外,环境被大肆破坏、滥捕滥杀或许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无法想象,倘若没有它们,地球上就剩下孤单单的人类,我们该如何生存:天空没有飞鸟的装扮,林中没有小虫的呜叫,水中没有可爱的鱼儿,草原上没有矫健动物的身姿……
缺少它们做伴的生活,该有多么空虚和乏味。作为人类的生命伙伴,尊重它们、爱护它们,与它们和睦相处、共同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身体力行的事。
在此,我们大声呼吁:一定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种,特别是濒危的物种。但现实已使我们痛心,生物物种的急剧消失,已经威胁着整个自然界,当然,也威胁着人类自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保护一个物种,就意味着保护若干物种,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反之,破坏一个物种,就意味着破坏若干种物种,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因为,世界上所有物种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这种保护和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地球的稳定和人类的未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明确地指出,目前世界上至少每分钟有一种植物在灭绝,每天有一种动物在灭绝,自然物种灭绝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灭绝的速度高1000倍。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是不是该痛心疾首?是不是该认真反思?我们应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致力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值得庆幸的是,1872年建立的美国黄石公园,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家公冈来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尝试。进入20世纪60年代,因为物种越来越多地处于濒危状况,人们开始用法律手段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开始建立。当然,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为保护动物不遗余力。
翻阅本书,我们将通过对动物世界科学系统的详尽描述,力图让广大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大量精美的插图,妙趣横生的小知识,也可以使我们的读者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乐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