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伟著的《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时空演进与规划响应--以山东省为例》将城镇化视为以人口、产业、土地为核心构成的多维复杂系统,选择山东省作为案例地,创新性地采用夜间灯光数据,运用新型城镇化的研究逻辑,首先,分析了1992~2012年城镇化系统的时空演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复杂系统分割为三个子系统,并分别研究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即“人口—经济”系统、“土地—经济”系统、“人口—土地”系统的演化规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其次,从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城镇化系统时空演进的驱动机制。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优化的规划响应对策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支撑系统的规划建议。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内涵及构成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背景与概念
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背景
二、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
三、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与概念内涵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一、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概念
二、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内在逻辑
一、新型城镇化人口子系统的内在逻辑
二、新型城镇化经济子系统的内在逻辑
三、新型城镇化土地子系统的内在逻辑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时空演进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案例区的基本概况
一、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增长潜力巨大
二、城镇化发展的东西差异显著,内陆地区人口城镇化压力大
三、地级市整体水平不低,但小城镇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四、人口城镇化封闭特征显著,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演进的时空特征
一、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二、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增长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二、空间扩张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三、非农人口增加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四、能源消耗增加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人口—经济”系统的耦合演进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数据与方法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总体演进
一、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现状特征
二、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总体演进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地区演进
一、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时间演进
二、新型城镇化“人口一经济”系统的地区演进格局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土地—经济”系统的耦合演进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三、研究指标的选择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特征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现状特征
二、新型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地区演进
一、1992年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效率评价
二、2002年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效率评价
三、2012年城镇化“土地一经济”系统的效率评价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人口—土地”系统的耦合演进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二、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的总体演进
一、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指数分析
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水平分析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的地区演进
一、1992年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的时空特征
二、2002年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的时空特征
三、2012年城镇化“人口一土地”系统的时空特征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的驱动机制
第一节 自然条件变化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
一、交通区位指向的影响
二、海洋区位指向的影响
三、资源禀赋指向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
一、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影响
二、工业化的重要推动的影响
三、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宏观调控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
一、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
二、规划调控引领的影响
三、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
第七章 新型城镇化复杂系统优化的规划响应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系统优化的规划思路
一、新型城镇化系统优化的总体思路
二、新型城镇化系统优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系统优化的规划举措
一、推动人口城镇化质量提升战略
二、推动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战略
三、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城融合的城镇化战略
四、推动制度创新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系统的分区规划策略
一、半岛蓝色城镇化引领区的规划策略
二、黄三角城镇聚合转型区的规划策略
三、省会城镇一体化发展区的规划策略
四、西部城镇快速隆起区的规划策略
第八章 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系统
第一节 完善面向省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体系
一、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
二、规划策略:构建五横五纵、高效衔接、通城达乡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二节 构建面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
二、统筹城乡资源调配,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节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
二、全面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协调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四节 构建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信息化系统
一、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
二、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第五节 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障系统
一、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
二、构建可持续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支撑系统一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