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摹形,大师窃意。
——画家、剧作家、诗人、雕塑家毕加索
我看一我学一我思考一我创造
职场中,我从最初的看懂别人是怎么做的,到先反复模仿并学会别人的那种做法,再到诊断这种做法的优势和问题,我从中领悟并升华,最终创造出了新的东西,绝对不同于别人的产品和模式。
同时,我还愿意从头学起,就像从打杂到惠普首席执行官(CEO)的卡莉·菲奥丽娜一样。
卡莉·菲奥丽娜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产经纪公司做接线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打字、复印、整理文件。尽管父母和朋友都表示支持她的选择,但是很明显这并不能体现一个斯坦福毕业生应有的价值。她毫无怨言,在简单的工作中积极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经纪人问她是否还愿意干点别的什么,于是她得到了一次撰写文稿的机会,就是这一次,她的人生从此改变。这位卡莉·菲奥丽娜就是惠普公司前CEO,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女CEO。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苦受难并非是坏事,特别是刚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年轻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物有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类似卡莉·菲奥丽娜及其他人同样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犹如破茧成蝶,如果承受不起这些磨难就永远不会成为展翅的蝴蝶。
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人员都一视同仁,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小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由于没有从业经历,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缺少工作经验,很难找到方方面面都满意的工作,于是有些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道路。
在社会上工作和在学校里生活有着天壤之别,首先需要的就是磨去棱角适应社会,把年轻人的傲气和知识分子的清高去掉,摆正心态,放低姿态。这些社会新人如果明白“蘑菇”管理的道理,就能从最简单、最单调的事情中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多干活少抱怨,更快进入社会角色,赢得前辈们的认同和信任,从而较早地结束“蘑菇”时期,进入真正能发挥才干的领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看一我学一我思考一我创造”的方式有很多种,这里我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和田十二法。
我国的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等通过研究,并在上海和田路小学试验,提出了创造发明的“和田十二法”,具体内容如下。 加一加。将一件东西加高一点、加厚一些又会怎样呢?增添一些零部件会有什么变化?把这件东西与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
减一减。将一件东西降低一点、减薄一些又会怎样呢?取消一些零部件会有什么变化?
扩一扩。将这件东西的尺寸放大一些会怎样呢?它的功能及应用范围能否扩展呢?
缩一缩。将这件东西的尺寸缩小一些会怎样呢?它能否压缩呢?压缩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呢?
变一变。改变一下这件东西的结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会怎样呢?改变一下部件的安装位置又会怎样呢?
改一改。这件物品还存在什么缺点?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使用时还有什么不方便及麻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吗? 联一联。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有何联系?事物的起因与结果有什么联系?把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考虑,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吗?
学一学。有什么事物可以模仿?模仿它的形状、结构,会有什么结果?有什么知识或技术可以学习吗?掌握了它的原理、技术,又会有什么结果?
代一代。这种物品能被其他物品替代吗?所用材料能为其他材料代用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替换吗?
搬一搬(移植)。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也能用得上吗?
反一反。把事物或者产品前后、左右、上下、正反、横竖、里外,颠倒过来,会有什么结果?
定一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或者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或者管理制度吗?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