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远的扁担精神(杨怀远诗歌日记选)
分类
作者 杨怀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永远的扁担精神:杨怀远诗歌日记选》所精选、收录的杨怀远几十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创诗歌,以其独具特色的生动语言,归纳、整理和概括了很多他为旅客服务的宝贵经验,抒发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企业的热爱,同时也记录了他对旅客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企业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新时期精神文明教育宣贯的优秀教材。

内容推荐

一条扁担,沾满了汗水、雨水、海水;一本诗歌,记录了热心、耐心、恒心。《永远的扁担精神:杨怀远诗歌日记选》收录了全国劳动模范、“双百人物”杨怀远悉心创作的诗歌和日记作品,展现了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扁担精神。

这是杨怀远老人别样的人生传记。杨怀远1956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复员至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成为一名海员。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杨怀远坚持以雷锋为榜样,肩挑扁担,无论风雨,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杨怀远坚持学习,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素材,创作了近万首诗歌,记录了近百万字的日记。这些诗歌、日记记录下了他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怀远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立志“为人民服务到白头”。他是广大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他的一生见证着共和国六十多年来的建设与成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杨怀远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代人,在今天这样的扁担精神依旧显得珍贵,永远值得传承和发扬。

目录

序一 扁担精神赞

序二 发扬扁担精神深化海运事业

诗歌篇

 富强不忘磨难苦爱党爱国万象新

 幸福不忘磨难苦

 同舟共济

 “长工”见总理

 孤儿扑进慈母怀

 又进中南海

 纪念党诞生55周年

 今日新貌

 怎能忘记奋斗者

 是党给了我们一切

 观《人民子弟兵》

 国庆四十二周年之夜

 城建伟业万古留

 喜迎十六大穿着雨衣看节目

 六喜临门

 国庆之夜之一

 国庆之夜之二

 中华儿女游宇宙

 我的祖国多美好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海运领导最关心

 我的心情

 上海巨变之一

 上海巨变之二

 上海巨变之三

 喜庆党九十华诞

 明年又是好时光

 致富旗下万象新

 商业大发展

 信心

 人民自古是英雄

 关键在于党

 艰苦创业永向前

 悠悠海峡情

 热烈祝贺长江三峡工程成功蓄水

 红旗渠精神万岁

 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凯旋回来

 观看马年春节晚会

 元旦祝愿

 上海老人看世博

 中国馆

 大年三十晚看电视

 中华崛起霞满天

 扁担精神在我心,诚信为民到白头

 扁担正中有宗旨

 扁担颂

 永做人民老黄牛(一)

 永做人民老黄牛(二)

 扁担虽短情谊长

 小小扁担旅客桥梁

 扁担题文

 时刻想着人民

 想起老伙伴

 现代交通好补充

 我能挑到新世纪

 扁担正中写“服务”

 辞去政委职务

 我是一粒砂

 我愿变成一座桥

 我为人民挑扁担

 愿做“千斤顶”

 只有起点无终点

 挑担情

 最好我变拖拉机

 一步一曲友谊调

 宁愿自己多辛苦

 扁担抒怀

 抢挑千斤担

 越挑心里越觉甜

 针和金

 为人民服务无上光荣

 我对此无限热爱

 春运开始双肩痒

 船上小字辈

 换个位置最晗当

 扁担虽短情深长

 温暖万副心肠

 人民老长工

 扁担虽短志不短

 只为创“一流”

 我重客消愁

 有表扬不傲

 大海明似镜

 誉从干中来

 坚持岗位学雷锋,敬业始终不停歇

 坚持学雷锋

 雷锋精神在我心

 一年四季学雷锋

 学雷锋

 扁担刻着雷锋魂

 坚持岗位学雷锋

 雷锋是我终生榜样

 市场经济需要学雷锋

 雷锋一回来人间充满爱

 雷锋精神长相伴

 不向钱看向客看

 努力学雷锋

 做好事乐无穷

 今生大选择

 压力赞

 自己名字上红榜

 人民需要雷锋情

 多做好事最开心

 尽心工作

 写给孩子们

 回顾在船上捡垃圾

 风吹火更红

 要洧水晶般的心灵

 办事贵在认真

 波峰浪谷是我家

 为人民乐无穷

 鬣干如风荡愁云

 我以雷锋为榜样

 勤勤恳恳

 客舱是所大学校

 海运服务精求精友善待客争一流

 客运服务“三突出”

 客运服务十六字口决

 关心待客

 旅客满意是方向

 客运服务“十大要”

 服务诀

 窗口

 为客送方便

 碧波万里情

 万里海疆结友情

 一字歌

 力争质量第一流

 旅客的心理

 换来人问亲又亲

 但愿大海早平息

 送客赶车

 客我之情

 我是平凡服务员

 心字歌

 友谊花香飘天涯

 变废为宝就是好

 喜迎小海霞

 手捧金锚奖

 互敬互爱真友谊

 组织关心我牢

 客舱是所大学校

 三水服务

 背老太上渡轮

 小小客舱连天一

 送客

 风雪天送客赶车

 我送旅客过天桥

 使出我的全身劲

 一天当它两天一

 夏夜观海

 七老归国来探亲

 我给老人搭张床

 烘衣问

 方便箱

 中秋夜

 摇篮歌

 婴儿变新郎

 有感

 夜巡

 冒雨送客

 待客如亲人

 七位老阿婆

 方便台

 母子板

 送老阿婆

 平生爱客运

 婴儿床

 废品变拐杖

 客我感情似海深

 一心为客终生认定

 老天无情我们帮

 告别大海我上岸 发挥余热奋终身

 告别大海

 难分难舍更难受

 最后一次离开厦门港

 最后一次送老人出站

 自勉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天天看书报学习

 还要为党献能量

 学习党章永葆青春

 中秋佳节独坐鹭江边感怀

 学习包起帆

 赞上海市交警大队南浦第一岗

 读郑谋梅同志所赠《海员回忆》一书

 赞虹口区团委想得好

 赞人民老教师吴佩芳

 我学安根娣

 都来关心青少年

 参加上海晋元中学100周年校庆

 赞85岁老教育家孙毅老师

 光荣的岗位高尚的职责

 沉痛悼念巴金

 清明忆母

 启程回老家安徽庐江探亲有感

 回乡探视有感

 邮筒邮包信箱

 老战友来我家

 老友聚有感

 情深如名酒

 赞川藏邮使王顺友

 地震无情人有情

 八一节颂抗震救灾部队

 五星旗与五环旗

 细看奥运开幕式

 人生在世何所求

 珍惜暮年

 我爱读书

 做人要常思

 上海老人看世博

 扎拖把

 共产党员退休后

 讲雷锋

 孙女给我当老师

 往事遗篇越千年喜见山河换人间

 站在宝塔山上望延安城浮想

 登万里长城

 老上海迷路不认识家

 延河情

 在飞机上

 游圆明园遗址

 瞻仰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

 瞻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口

 登上黄鹤楼之一

 登上黄鹤楼之二

 登上天柱岩

 坐星亭浮想

 西江月游九曲溪

 在长江口望大江东流

 游乌镇

 苏州河晨曦美

 游看福建连城县培团客家庄园

 赞古园

 与郑谋梅游淀山湖

 晚游温州江心寺

 游览厦门南普陀

 普陀山风景

 漓江游之穿山

 漓江游之古榕

 姑苏观柳有感

 游仙都奇峰

 登上黄山五岳小

 登上日出峰

 美丽的连城石门湖风景

 今晨散步苏州河看杨柳树有感

 游扬州瘦西湖

 百名劳模游枫泾

 游北海湾

日记选摘

 我要和小扁担一道为人民服务

 海浪再大,船舱就是家

 青岛码头的感谢

 海水深千尺,不及旅客送我情

 决不能辜负人民对我们的信任

 十八年后的感谢

 巧遇两位十八年前我服务过的婴儿

 一位山东大嫂的感激之情

 我帮一位老大爷解决下船难题

 一位腰痛旅客的惊喜

 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两只月饼传友情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不过时

 她记了二十年

 可贵的旅客情

 给两代旅客洗尿布

 旅客需要扁担情

 一见旅客浑身有劲

 冒雨送客情更迫

 第七次背残疾港胞刘先生下船

 九十一岁香港老太的感激

 二十九年后的感谢

 我愿一代更比一代强

附录

 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

 杨怀远获得的荣誉称号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七次背残疾港胞刘先生下船

1994年9月24日

今天早晨8点半,船从香港开上海,B层79号房间一位50多岁的男残疾旅客正在向一位服务员打听,脸上有个黑痣的男服务员是否还在船上,我正好经过,他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原来,他叫刘成惠,家住香港,因中风多年,半身瘫痪,一条腿完全失去知觉,经常来上海姐姐家治病,去年来了两次,今年2月又来了一次,每次都是我背着他上下船。刘先生热情地跟我说:“我体重180磅,没有人背无法上下船。因此我每次都要买海兴轮的船票,为的就是能得到你的帮助。”听了他的话,我非常感动。作为一个服务员,还有什么比旅客对你的信任更幸福呢!我满口答应说:“你放心,我一定第7次背你下船。以后你再乘海兴轮,我还会背你第8次、第9次。”船到上海后,一我找了一条一米多长的大布条,把他不能动的左腿拴住,然后把他背在我身上,一手托住他的身体,一手抓住走廊栏杆,先把他背到第二餐厅,让他坐下等候放舷梯下船,但不巧这航次下客舷梯搭在上层甲板,于是我又将他从下层的第二餐厅背到上层服务台,让他坐下稍休息后,再背起他下船送上汽车。他一再谢我,说回香港时还乘海兴轮,希望我还能帮他上下船。我满口答应,连连向他挥手告别。

九十一岁香港老太的感激

1994年6月12日

这航次从上海开香港,我又碰到了一位老年回头客。那是在上海,上客时人群中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被推到了船边,她一见到我就叫:“杨先生,我又回来了。”我一时想不起她是谁,便跑上前说:“老太太,我来背你上船吧!”她说:“这梯子不陡,搀着我能上去。”于是,她由陪同的两个女儿扶着,我帮助挑起四件行李,送她们到C层120号房间。后来空下来,我去看望老人家。原来,她长期住在香港,去年2月份乘海兴轮来上海看望儿子,下船时因腿行动不便,我把她背下船送到客运站。回到家,她儿子告诉她,帮助她的人叫杨怀远。她在上海住了一年多后要回香港,她和她儿子、儿媳都决定还乘海兴轮,说有杨先生照顾她就不愁下船了。我听了后,深深为老太太及她儿子、儿媳的信任所感动。老太太今年已91岁,身体还好,特别脑子很清醒,就是腿行动不便。我向老人及两个女儿保证,有我在一切尽管放心。船到香港后,我先将她们带的四件行李挑到渡船上,然后回来背老太太,走了不几步老人说胸口有点痛,我马上把她放下来,用半搀半托的方法一步一挪,最后终于将老太太送到了渡船上。她们母女非常感激,一定要给我钱,说是买烟抽,我婉言谢绝,快速抽身离开。在旅客都上了渡轮后,全体船员在甲板排队欢送,我看到那位老太太和她两个女儿在渡船上特地走到窗子跟前不停地向我招手,一直到渡轮开走很远才回到座位。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公司的两个文明效益,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的回头客。

二十九年后的感谢

1995年2月16日

这航次下地回到家里,我的小儿子告诉我,有位江西姓赵的女同志打来电话说,要到我家来感谢我。我在江西既没有亲戚,也没有熟人,这会是谁呢?正当我疑惑不解时,这位赵女士又打来电话,说8点半到我家。这时已8点多了,我便到楼下门口等。过了不多会,一位60多岁的大嫂带着一对青年男女来了。那位大嫂一见我就喊着说:“老杨啊,可见到你了。”接着便自我介绍说:“我叫赵桂敏,这是我儿子和儿媳,我们是从江西来感谢你的。”我一点摸不着头脑,便让他们先上楼到我家再说。

原来这位赵大嫂的娘家在山东潍坊,在江西新余市工作和成家。1966年春,她33岁时带着两个孩子从山东娘家回江西。两个孩子大的是儿子,只有三岁,小的是女儿,只有一岁。她带着两个孩子要从青岛乘民主5号轮到上海,然后再改乘火车到江西。在青岛候船室等上船时,三岁的儿子突然不见了,她抱着女儿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不见儿子的踪影,她急得又哭又叫。正在她万分焦急的时候,我来候船室接客,了解这一情况后,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寻找孩子,结果在大窑沟的路上找到了,她看到失而复得的儿子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已开始上客,我便帮她抱着孩子,背着行李将她娘三个领上了船。航行途中,我为她们送饭送水,还帮她给小女儿洗尿布,船到上海后,我又将他们的行李送下船。现在,当年三岁的儿子已32岁了,并已结婚生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多年来,赵大嫂一再教育儿子,让他记着我的恩情。这次,她和儿子、儿媳一起到上海住在一个亲戚家,经多方了解才得到我家的地址和电话,专门到我家感谢。

听了赵大姐的介绍,我也非常感动。但我对当时的情况一点也不记得了。她说:“你帮旅客做好事太多了,所以不记得,但我们却一直记了29年。”一面把买的礼物硬送给我。我坚持不要,但她怎么也不肯收回。这件事再次说明,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的。我们党正是因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为人民谋利益,所以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喊共产党万岁。

P280284

序言

发扬扁担精神深化海运事业

今年,中远海运(上海)公司(简称上海中远海运)已走过了六十八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八年的峥嵘岁月,记载了上海中远海运的时代变迁、发展壮大。从1949年5月28日的军管会接管招商局到2016年7月28日更名为中远海运(上海)公司,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中远海运,在振兴民族航运事业的历史洪流中,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生产活动中,在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企业的转型发展中,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始终坚持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书写了充满光荣与梦想、开拓与奋进的时代华章。六十八年的栉风沐雨,上海中远海运人肩负历史重任,始终把深化海运事业发展作为开拓奋斗价值所在,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毕生追求,把持续增进入民福祉作为助推伟大中国梦的责任担当,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其中,全国劳模、“小扁担精神”创始人杨怀远便是一位典型代表。

近日,《永远的扁担精神:杨怀远诗歌日记选》即将问世。这部诗歌日记选所精选、收录的杨怀远几十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创诗歌,以其独具特色的生动语言,归纳、整理和概括了很多他为旅客服务的宝贵经验,抒发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企业的热爱,同时也记录了他对旅客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企业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新时期精神文明教育宣贯的优秀教材。

20世纪60年代初,杨怀远同志从部队复员到原上海海运局,成为一名海员。他从生火工改行为客轮服务员,曾担任过船舶政委,之后,为更好地践行自己的服务承诺,他主动辞去政委之职,继续担任客运服务员直至退休。海轮行千里,好事做满舱,在漫长的40年岁月中,他以一颗炙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在普通岗位上,肩挑扁担,坚持为人民服务,迎送了成千上万名中外旅客。他立足服务岗位,甘当人民的“挑夫”,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被广大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他用一根普通的小扁担,创造了让全国人民,乃至国际友人都为之敬佩的“小扁担精神”。

“一事当前想雷锋,一事之中仿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这是杨怀远同志自创的一首歌谣,更是他行动的准则与人生的写照。杨怀远作为上海中远海运劳模代表,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并入选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双百”人物。他在40年服务旅客中塑造的“小扁担”精神,不仅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感动和激励了一代代人,更是上海中远海运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公司在服务国家航运建设中砥砺前行、集时代风采与优良传统于一身的淬炼与升华。  今天,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在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使命感召下,我们站在历史新起点,把握住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新一轮事业开创的推进者。“小扁担”精神仍将不断鼓舞和激励更多的海运事业接力者用自己肩上的“小扁担”共同挑起上海中远海运改革创效、转型发展的“大扁担”,积极投身公司二次创业征程之中,“小扁担”精神中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于细微处至臻至善的匠人精神,对公司努力建设液化储运产业链,全面实施“两轮驱动、两翼助飞”发展战略,对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创效、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书衷心感谢在“小扁担”精神激励与感召下的一代代海运人为共和国航运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为序。

中远海运(上海)公司

2017年8月

后记

杨怀远

由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中远海运(上海)公司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同志的辛勤劳动,使这一本记录了我大半个人生生活经历的日记诗歌选集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出版了,所以首先我要感谢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冤会、中远海运(上海)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各位领导及有关同志们。

说真的,这本日记诗歌选的出版,我是既高兴又深深感到不安的。高兴的是选集的出版使我对过去的人生既是一次回顾,又是一次总结,更是我今后继续前进的一面镜子;不安的是我的日记和诗歌的水平实在太一般了。

我出生于安徽庐江县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本来家里就穷得揭不开锅,父亲早早去世,更是雪上加霜。小脚伶仃的母亲死拉硬拽着我们兄妹五个,不要说是读书认字,就连饭也没得吃,母亲只好带着我们沿街乞讨,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所以长到十来岁,我连个大字都不识。解放了,我们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虽然翻了身,可文化上却还是个铁打的文盲。后来,幸亏参加了解放军,总算识了几个字,知道“杨怀远”这三个字是怎么写的。那时候,每次填登记表时对“文化水平”这一栏我可犯了难,填高了吧,不真实,填文盲吧又感到不光彩,所以最后总是抖抖索索填了个“高小”,其实这高小的文化水平是有很大的“水分”的。

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感受,越来越感到毛主席这句名言的深刻意义。没有文化的确寸步难行。于是,我下定决心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攻下文化水平这个堡垒。船上干活,没有条件,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靠自学,一是查字典,随身查询;二是以客为师,把客舱当课堂;三是不耻下问,当儿子的学生。

辛苦地付出,总能取得丰硕的收获,由于通过刻苦的学习,文化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不仅能记记日记,还能写写顺口溜了,而且是越写越顺,效果也越来越好。旅客听了我的顺口溜,常常哈哈大笑,忘记了晕船疲劳,最后竟然还出了点小名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965年,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还接受中宣部的邀请,出席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文联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周总理、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接着,我又参加了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旧社会的一个文盲,竟然出席了这样一个文化精英汇聚的重要会议,成为一名文艺家协会的会员,我真像是做着梦一样。不过,有了这样一个起点,也更坚定了我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坚持写日记和进行诗歌创作的决心。

我总想,读书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写作是加深,使用是目的。我这个人一不会打扑克,二不会下象棋,更不会搓麻将。船上的生活,忙的时候很忙,可是不当班的时间也不少,空余时间做点啥,我一是看书,二是写写划划的,无论是航途休息,或者是外出开会的途中,我总习惯带个本子,有空就动动笔,有时船在海上航行,风大浪高,哪怕字写得歪歪扭扭像蟹爬,我也不会停止。

在漫长的航海生涯里,除了旅客、小扁担、方便箱等,日记本便是我最好的伴侣。思想上有些什么想法,工作上碰到了什么问题,总用日记把它记下来,这样日记簿就成了我的“代言人”,它记录了我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记录了我生活的轨迹。几十年来,我写了有近百万字的日记和工作笔记。

关于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口溜”吧,50多年来,我曾先后写过40多本,但在“文革”时,因为当时说我是“假标兵”,结果我有22本被抄没后不知去向了。“文革”结束后,我又写了21年,大约有4千多首吧,现在从中挑选了200多首。这些从风浪里晃出来的方块字,虽然谈不上什/z,艺术性和可读性,但首首都是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我所写的诗歌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感谢党和国家、明志定向的。俗话说歌抒情,诗言志。在万恶的旧社会,我和千千万万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贫苦农民一样真是比草都不如,因为小草还有阳光雨露的滋润,而我家呢,穷得一无所有,最后,就只得去讨饭。一家6口人,由小脚伶仃的妈妈带着,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丐帮”,冬天没有御寒的衣,夏天没有挡蚊的帐,肚皮饿得贴着脊梁骨,任人白眼,连富人家的狗都容不得你。每次想起那个日子呀,眼泪就禁不住叭嗒叭嗒往下掉。看看眼前的幸福生活,政治上得到的巨大荣誉,我常常不禁扪心自问:“杨怀远呀杨怀远,要不是共产党,要不是新社会,你今天这把枯骨还不知扔在哪片野地里呢?”为了对得起共产党,对得起毛主席,对得起新社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总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些,尤其是1963年,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我对照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后,真正找到自己和雷锋同志的差距,同时,也斩钉截铁地下了决心,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有了方向,就不会迷航,有了榜样,就有了力量。

第二类是反映自己是如何做好客运服务工作的。尤其是反映我和旅客亲密无比的深情厚谊。为客情深志不移,爱客使我入了迷,想客常在梦中思,待客如亲亲难比。它真实地抒发了我对旅客的真实感情,也只有有了这种感情,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工作。作为一个服务员,做好服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有许多种,而诗歌不仅抒发了我的感情,也是我为旅客服务手段的一种形式。海上客运服务除了必须具备正常的服务手段外,还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如航线长、环境独特、大海孤舟,一有困难就孤立无援,尤其是受自然条件、气象变化的制约大,一遇到风浪,旅客就苦了。舱外风平浪静,舱里谈笑风生;舱外翻江倒海,舱里就翻肠倒胃。看到旅客晕船后那种难受的样子,我的心也像刀戳着那样疼。为了减轻晕船旅客的痛苦,我也曾走访过多家医院,询问专家、医生,探讨治晕船的良方,但总是失望而回。后来,我发现旅客晕船虽然有生理上的不适应,但也有环境和心理上的因素,有的旅客是见海就晕,加之客舱环境闷热,灯光也暗,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晕船。我从电影中看到老红军过雪山草地时,宣传队员用快板诗、顺口溜鼓励战友战胜困难的镜头,得到很大启发,便试着创作一些生动活泼,令人发笑的快板诗和顺口溜来活跃客舱气氛,鼓励旅客战胜风浪。这一招有时还真管用,旅客们哈哈一笑,晕船疲劳全都忘掉。

第三类是我学习、总结、提高方面的。实践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做好服务工作永远无止境,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生活在提高,我们的服务工作要是满足于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那我们的服务工作永远都无法得到提高,旅客就不会满意。再说,山外青山楼外楼,更有先进在前头。在各条战线上比我强的先进人物有的是,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一直把学习、总结当成自己进步和提高的阶梯,我把自己的实践和别人的经验用日记和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变成了我自己的经验了。

第四类主要是记录我们党和国家喜庆节日、重大会议,如国庆、党庆,中央及上海市召开的重要会议,香港、澳门回归,载人宇宙飞船上天,战胜洪涝、非典等,抒发我自己的感想。几十年来,作为一名海员,我走南闯北,到过的地方确实不少,还出国访问,祖国美丽的好山好水,常常使我激动万分,我也用日记和诗歌来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一

第五类是表达我对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的。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许多次亲切接见、鼓励,九届交通部长、全总、上海市、原上海海运局及现中远海运(上海)公司历届党政工领导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培养,他们的教诲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为人民服务,怎样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珍惜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除此,在我成长的因素中还有群众的帮助、旅客的支持、新闻媒体的鼓励、医疗保健、邻居关心以及家人的配合等。对这一切,我一是用日记和诗歌来记;二是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和感谢大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