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璟辉编著的这本《二维形态构成基础》共分为六个章节,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语境与理念中:
1.理论性:深入剖析了形式要素与构成要素在二维形态构成中的表现形式,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形态与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二维形态构成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美法则,多角度阐述了二维形态在空间中的构成规律和形式美感等。通过基础理论的加强与深入研究激发学生对于形态在艺术与设计中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在二维形态研究中有更强与更准确的针对性,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性:本书在每个章节后都设置思考题或课题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后马上进入实践环节,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的相脱离,并且在课题实训中都有相应的作业提示,帮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能更好地把握课题训练的原理,争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有知识的人不去实践,等于蜜蜂不酿蜜”。通过教授学生基本原理和基础技能,使得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的提高与发展。
3.创造性:创意思维是艺术与设计,乃至生活中保持不断创新的源动力。在课程进行中将二维形态的理性知识通过实践的直观体会与感受上升到更本性的思维层面,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分析和判断、总结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际反思总结,发现自己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课题训练中让创造性思维始终伴随在形态要素构成的形式表达中,最终不难体会到很多课题作业在思想表达上或是在形式语言的使用上都有不断的创新,通过创造性理念的贯穿,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可能远比基本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要通过不同角度去充分了解各种形态,从中体会和感悟二维空间中基本形态要素所暗示的原理性本质和表现出的内在形式美。二维空间中的形态,不仅仅是通过视觉所感受的,它也能通过肌理等其他方式去感知。二维形态构成的本质其实就是揭示和呈现了这些形式美的规律所在。通过这些来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它们是今后在艺术与设计创作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在。
《二维形态构成基础》是笔者胡璟辉在基础教学岗位和基础造型研究领域近10年的体会和感想,其中有在设计基础部教学的成果汇总,还有作为亚洲基础造形协会会员在基础造型方面的研究内容等。其目的是在当今“大艺术”“大设计”潮流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基础素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二维形态的要素和构成原理,提高对形式规律的优化和在二维空间内对形态结构的解析、变通和整合等能力。本书特色是在二维形态构成原理上以构成要素和形式规律为基本线索,加入大量的课题实训、实例范图和学生优秀作业,这其中的学生作业例图全部是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基础部一年级学生们的课程作业,也包括了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作品和亚洲基础造形协会部分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代表作品,也有一些课题训练借鉴和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实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