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随时间洪流、品梦蝶之乐。通过熟读李林峰著的《逍遥人间(庄子传)》让我们一起,研读庄子、学习庄子。跟随庄子徜徉于天地间,逍遥在人世间。领悟世事的真谛,体会人生的至乐。庄子终究是一个谜团,他选择隐世而居,就是为了远离乱世的纷扰。我们想要读懂庄子,就要从历史的遗迹中去寻找线索,就要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找到哲学的出路。
| 书名 | 逍遥人间(庄子传)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李林峰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随时间洪流、品梦蝶之乐。通过熟读李林峰著的《逍遥人间(庄子传)》让我们一起,研读庄子、学习庄子。跟随庄子徜徉于天地间,逍遥在人世间。领悟世事的真谛,体会人生的至乐。庄子终究是一个谜团,他选择隐世而居,就是为了远离乱世的纷扰。我们想要读懂庄子,就要从历史的遗迹中去寻找线索,就要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找到哲学的出路。 内容推荐 庄子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无论在哲学思想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智慧,就是人生前行中的铺路石。李林峰著的《逍遥人间(庄子传)》从庄子的出生、求学,到晚年论道,客观而真实地刻画了庄子形象,并以轻松的语言深入解读庄子思想,更加通俗易懂。 让我们一起,研读庄子、学习庄子。跟随庄子徜徉于天地间,逍遥在人世间。领悟世事的真谛,体会人生的至乐。 目录 第一章 生逢乱世 乱世中,听闻自然的箫声 乘着战火逃亡的贵族后裔 不问政事,安居于蒙 不困顿于穷困的生活 庄惠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小冤家曹商 第二章 弃儒学道 庄周学儒,受命于父 饮阅经典,心存质疑 庄周非毁礼法 初次闻“道” 老聃的精神传承者 第三章 云游四海 南履楚越之地 拜访老子故里 楚国遇骷髅 神秘的祭祀活动 不同寻常的“丧礼” 昏睡的少女 第四章 漆园为吏 庄周娶妻 漆园中的小官吏 弟子蔺且的疑问 梓庆以木头雕刻万物 庖丁解牛的感悟 庄周辞吏,心归自然 第五章 傲视王权 拜见魏惠王 庄周讽魏,蜗角争雄 大放豪言:鲁国无真儒 巧说赵王,弃剑归道 稷下学宫中的田骈 残暴的宋康王 傲然拒相 第六章 淡泊无为 大地的箫声才是天籁 庄周钓鱼,心寄鸿鹄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惠施归来 为何鼓盆而歌()() 庄周论白龟 第七章 穷年著书 织屦的老人 巧讽曹商 穷困潦倒唯笔墨 齐物之论 寻找生命的主宰 第八章 晚年论道 好友惠施之死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道是无处不在 寻求人生的乐土 庄周之墓 试读章节 战国时代,烽火四起,离乱的现实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吞噬着无辜的生命。 公元前370年,庄全得到了一个消息——楚肃王驾崩了。他愣怔地站在那里,心中的思乡之情弥散开来。离开楚国已经十一年,他一直在期待战火止歇,如今已感到疲惫而绝望了。 庄全叹息一声,对身怀六甲的妻子稀韦氏说:“我来宋国已经十一年,每天都期待着楚肃王大赦,这样我就能够带你回到楚国,在故土过上安乐的日子。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乱世所扰,兵荒马乱,身心俱疲……” 稀韦氏皱着眉头,小声问道:“居住在楚国或者宋国,有什么区别呢?” 庄全说:“怎么会没有区别呢?如果我们能够回到楚国,儿子出生后就是楚国人;如果一直居住在宋国,儿子出生后就是宋国人。” 稀韦氏不解:“宋国历来被奉为诸夏之国,而楚国为南蛮之国,居宋不是优于居楚吗?” 庄全解释说:“现今天下大乱,战争四起,诸侯都将宋国视为俎上鱼肉,而对强楚有所忌惮。如果儿子能够出生在楚国,兴许能免于战乱,这不是人之大福吗?” 稀韦氏想了想,觉得庄全说得很有道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她吩咐仆人给庄全倒了一杯茶,两人对饮。稀韦氏突然反应过来,用手轻抚腆起的大肚,娇嗔道:“夫君怎么知道我生的一定会是儿子?生儿或女,可不是你和我能够决定的。” 庄全拍了拍稀韦氏的肩膀,安慰道:“无论男女,我都希望他能免于战乱,平安成长。” 稀韦氏略带忧虑地说:“虽然宋国较弱,楚国强盛,可到底是居住在宋国能够免于战乱,还是居住在楚国能免于战乱,也不是你和我能够决定的……” 庄全点头,将目光移向远方,那山、那水、那暮霭,仿佛都在颤抖。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免于战乱,就像自然的箫声能够回荡在山间水际,在云端自由飘离。 战乱带来的隐忧压在庄全和稀韦氏心中,让他们的脸上多了些许忧愁,可是想想即将出生的孩子,又让他们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公元前369年,宋国蒙城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庄全的孩子出世了,是个男孩。 庄全之前就和稀韦氏商量过,要给孩子取一个有寓意的好名字。现在孩子终于出世了,身体略显虚弱的稀韦氏说:“夫君,正如你所料,是个男孩,不知道取什么名字好呢?” 庄全脸上露出喜悦,望着正在啼哭的婴儿说:“你我都厌倦了乱世战火的纷扰,而我一直向往着礼乐昌盛的西周盛世,不如就给他取名为‘周’,怎么样?” “庄周,庄周,庄周……”稀韦氏默念三遍,点头称赞说,“真是一个好名字!” 庄周出生于宋国,那是西周时期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当年,商朝被周朝所灭,周武王心里怀揣着对前朝的敬畏之情,将虞舜、夏禹和商汤的后代封为王侯,史称“三恪”。其中,虞舜的后代被封于陈,夏禹的后代被封于杞,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被封于宋。 在商王朝末代,纣王昏庸无道,整日沉迷于美色,少问政事。微子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导纣王要心系百姓,以政事为重。可纣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微子启心怀不轨,对其动了杀心。微子启心灰意冷,只好离开纣王,免遭杀身之祸。后来,周武王带兵攻打商纣王,微子启将商朝的祭器献给周武王,以此获得周武王的特赦。 周武王平定三监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于商王朝的故都商丘,国号为宋。所以宋国保存的殷商文化最为纯正,也被看作是古代礼制的典范,受到其他诸侯的敬重和礼待。 微子启心里很明白,商朝之所以会灭亡,都是因为纣王太过残暴了。因此他对原商朝遗民施行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戴。那时候的宋国极为强盛,是一个较大的诸侯国。 后来,齐桓公在中原崛起,宋国的国君宋桓公忠心追随,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齐桓公多了这样一个左膀右臂,不管是讨伐异国,还是多国会盟,都如虎添翼。宋桓公退位后,他的儿子宋襄公继位,成为宋国第十九代君主。(P2-4) 序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百家争鸣,处处都是残酷的战争,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和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可是,关于庄子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却很少,《史记》曾用短短几十字来描述他的一生,这不免让人产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遐想。庄子名周,宋国蒙邑人,小时候和惠施为同学,曾经南游楚越之地,尔后在宋国漆园为吏。他个性坦率,崇尚自然,傲视王权。相传,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此后终身隐居于蒙泽,以织屦为生,以传道著书为乐。 从哲学上来看,庄子的思想里仍然有老子的影子,他认为世间万物都能够反映出“道”的存在,甚至将“道”看成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提倡清静无为,摒弃“人为”而顺应天道。对于他来说,生活的真谛就是自然而然,不需要受到什么教导,更不需要政治宣传与礼乐教化。他认为人应该与自然无所违,应该像圣人那样不凝滞于物,乘物以游心。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在政治上,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在人类的生存方式上,他又主张返璞归真。所以,他反对世俗社会的仁义礼智,提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犀利言论。在养生之道上,他认为最好的状态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而在人生境界上,他认为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远比功名利禄的享受好。庄子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后世学者的影响很大,在中国思想史上也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当然,庄子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哲学思想上,他在文学上也有很耀眼的成就。他在表达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时,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通过许多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语言活泼精妙,引人浮想联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庄子的文章也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家影响甚大。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到庄子的形象,能够更加轻松地读懂庄子的思想。他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先秦道家提出的许多命题。而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取消问题。这是真正的用哲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哲学无法让人发家致富,无法让人逃脱死亡,可是却能够提出一种让人信服的观点,从这种观点中可以看到生死相同、得失相等的道理。 庄子终究是一个谜团,他选择隐世而居,就是为了远离乱世的纷扰。我们想要读懂庄子,就要从历史的遗迹中去寻找线索,就要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找到哲学的出路。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著名学者、诗人 闻一多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 ——北大教授 于丹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在他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北大教授 陈鼓应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