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对兔子说:“乖乖,枕着狗大腿睡觉吧。”说着就把自己的胳膊伸了过去。这时候,殿军进到了院子里。豆豆今年才五岁,大半年没见到爸爸,都已经不敢认他了。他穿的是花格儿的西装,豆豆没把他当成“花狸猫”,已经算是高看他了。这会儿,殿军蹲下来,在西装口袋里掏啊掏的,掏出来一根橡皮筋,一只蝴蝶结,然后来了一句普通话:“女儿啊女儿,你比那花朵还娇艳,让爸爸亲亲。”
豆豆哇的一声哭了,立即鼓出来一个透明的鼻泡。殿军赶紧从包里掏出一架望远镜,往豆豆的脖子上挂。他还掏出一张照片让女儿看,照片上的他骑在骆驼上面,家里也有这张照片的。“你看,这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他指着骆驼,让豆豆猜那是什么。豆豆怯生生的,说是恐龙。殿军摇着一根指头,嘴里说No、No。豆豆说是毛驴。殿军又No起来。豆豆不知道No是什么玩意儿,咧着嘴巴又哭了起来。
这时候岳父掀开门帘出来了。岳父咳嗽了一声,说:“豆豆。别怕,他不是坏蛋,他是你爸爸。”殿军赶紧站了起来,把墨镜摘了。老爷子走过来,一手摸着豆豆的头,一手去拎那只箱子。还摸了摸上面的轮子。“回来了,也不说一声,让繁花去车站接你。”老爷子说。殿军问老爷子身体怎么样,老爷子咳嗽了两声,说:“离死还早呢。”说着,老爷子突然提高嗓门,朝着房门喊了一声:“老太婆,殿军回来了,赶紧给殿军擀碗面条。”殿军弯腰问豆豆:“豆豆,你妈妈呢?”豆豆刚止住哭,泪汪汪的眼睛还盯着他手中的墨镜。老爷子替豆豆说了,说繁花去县城开会了。
县城远在溴水。溴水本是河流名字,《水经注》里都提到过的,百年前还是烟波浩渺,现在只剩下了一段窄窄的臭水沟。县城建在溴水两岸,所以这个县就叫溴水县,人们也就称县城为溴水。宫庄村离乡政府所在地王寨村十里,从王寨村到溴水城二十里。晚上七点钟的时候,繁花还没有回来,手机也关机了。殿军有点坐不住了,要到村口接她。老爷子脸上挂着霜,说:“接什么接?坐下。你大老远回来的,有理了,不敢用你。”殿军知道,老爷子一看见他就会生气。他有短处让人家抓住了。一般人家,如果生不出男孩,老人肯定会怨媳妇。这一家倒好,颠倒过来了,不怨女儿怨女婿了。殿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瞟着岳母。岳母瞪了一眼老爷子,把椅子往殿军的屁股下推了推,说:“殿军,还看你的电视。真不想看,就出去替我买包盐。”
岳母这是给他台阶下呢。殿军正要出去,听见了一阵声音,是车笛的声音,声音很脆,跟发电报似的。老爷子眉毛一挑:“回来了,坐着小轿车回来了。”果然是繁花回来了,是坐着北京现代回来的。司机下了车,又绕过来,替繁花拉开了车门。老爷子和司机打招呼的时候,繁花向司机摆了摆手,说了声再见。殿军跟着说了一句拜拜。繁花扭头看见了殿军,把他上下打量了一遍,然后又回头交代司机,路上开慢一点。车开走以后,繁花把手中的包甩给了殿军:“没眼色,没一点眼色,想累死我不是?”
P5-7
这是一个被抛入后现代语境中的乡村,一个变动不居的的乡村。各种观念在此聚合,互相刺激,重新生成。我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我的观察和理解,当然也包括我的不解。熟悉文学史的人会发现,它跟你以前读过的所有乡村小说都不一样。我并不是故意如此,而是因为现实如此。
——李洱
十年前,有编辑朋友说,愿意编辑出版一套我的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最近几年,也不断有人这样建议。对朋友的好意,我当然要表示感谢。但是,我却不敢贸然应允。
对自己的作品,我一直缺乏足够的信心。我自认为是个认真的写作者,但是认真只是一种工作态度,它并不能保证你能写出好作品。我也自认为写出过一些好作品,但是它们在我的作品中究竞占有多大比例,我却心中无底。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抽出时间,对已有的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好像它们还只是一些半成品,不该轻易拿出来示人。
熟知我的读者都知道,我这样说,并非矫情。
我收到过、拜读过很多朋友的作品集、文集。阅读朋友的作品,既是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也是向朋友学习的机会,你可借此知道当代的写作状况。但是说句实话,对这些作品集、文集能有多少读者,我总是不免有些怀疑。以自己的阅读为例,中国作家中,除了鲁迅的文集,别人的文集我确实没有认真通读过。外国作家中,除了加缪的文集,我也没能全都读完。是啊,除了研究鲁迅和加缪的少数专家之外,谁又会去通读他们的文集呢?对鲁迅和加缪这样的顶尖大师尚且如此,遑论对于他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我对出版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确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当这套作品集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安。
如果你问我,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同意将它们集中出版呢?我想了想,终于找到了一些理由。首先当然因为是出版社的盛情。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我非常信任和尊重的出版社,从这里出版的很多优秀作品,曾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文学世界,我对此一直深怀感激。对他们的好意,我除了感谢还得接受。其次,我逐步认识到,写作者永远不可能写出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的。在一些人看来已经足够完美的作品,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可能是毛病百出,而他们指出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助于你写出更好的作品;对于你自认为的那些失败之作,或许还会有读者认为值得一读。坦率地说,这两种情况都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这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安慰。而我,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安慰。
这套作品集,除了收录我的小说作品,也收录了我的一些文学对话录、演讲以及随笔。与我进行这些对话的批评家、记者,无疑都是文学的行家。借对话和演讲的机会,我讲述了我对人与事、对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我为什么会写出这些作品,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感谢阅读这套作品集的每一位读者朋友。
李洱
2012年9月27日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部独特与深刻的长篇小说,一幅21世纪初的“乡土中国浮世绘”。作者李洱选择农村村委直选与计划生育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较强的事件构成小说的中心情节,是需要相应的智慧与勇气的。
小说女主人公孔繁花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复杂而又单纯的乡村女性,她谋求村长连任及其最大化运用权力资源的活动之最终的失败,呈现出中国乡土社会覆盖面极广的由利益链连接的权钱交易网。贯穿全篇的标题“石榴树上结樱桃”表现了李洱在《花腔》中已成功运用的喜剧美学修辞:反讽与荒诞。
《李洱作品系列》除了收录作者李洱的小说作品,也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文学对话录、演讲以及随笔。与作者进行这些对话的批评家、记者,无疑都是文学的行家。借对话和演讲的机会,作者讲述了他对人与事、对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他为什么会写出这些作品,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石榴树上结樱桃了》为该系列之一,讲述了农村村委直选与计划生育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政治性与政策性较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