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教育学会编著的《群书治要实践谈(现学现用的古老智慧)》是《群书治要》的系列读本之一。我社已经出版了三本《群书治要360》、一本《群书治要大讲堂》,都受到了社会欢迎。本书汇总了当今众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学习《群书治要》的真实实践过程,来印证古圣先贤的教诲。《群书治要》诞生于唐初贞观年间,是李世民与大臣们治国的指导思想读本。与之相关的著作,对于当今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书名 | 群书治要实践谈(现学现用的古老智慧)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圣贤教育学会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圣贤教育学会编著的《群书治要实践谈(现学现用的古老智慧)》是《群书治要》的系列读本之一。我社已经出版了三本《群书治要360》、一本《群书治要大讲堂》,都受到了社会欢迎。本书汇总了当今众多企事业单位通过学习《群书治要》的真实实践过程,来印证古圣先贤的教诲。《群书治要》诞生于唐初贞观年间,是李世民与大臣们治国的指导思想读本。与之相关的著作,对于当今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群书治要》是人类老祖宗留给后代子孙极其重要的治世宝典,集数千年老祖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果,亦是《四库全书》及《四库荟要》的精华。真理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无论古今中外,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适用。这是真实的智慧! 圣贤教育学会立志弘扬《群书治要》,2014年于《明报》开辟《群书治要》专栏,每两周一期,为时一年,摘选释净空老教授、蔡礼旭老师、刘余莉教授讲课精华,并补充古今真实案例,有系统地介绍《群书治要》。由于内容深具启发性,且理论与实践并重,推出后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瞩目与欢迎,可见《群书治要》确实符合现代人的需要,确实是可以现学现用的古老智慧。 由圣贤教育学会编著的《群书治要实践谈(现学现用的古老智慧)》内容共五大类:立身治国之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从本到末,从体到用,层次分明。不但能提供政府与企业等组织领导人施政管理之参考,而且对于社会一般人士,也有很好的启示,补充现代人普遍欠缺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诚如蔡礼旭老师所说:“把传统文化介绍给亲戚朋友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 目录 《群书治要》:真实的智慧 《群书治要》确实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壹 立身治国之本 一、孝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孝是中华文化之根 刘教授:百善孝为先 蔡老师:孝—德之根,人之本 古代故事:闵损芦衣 现代案例:孝亲,人生从此温暖 二、悌之友爱手足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兄弟友爱犹如音乐和鸣—悌是天下和乐的基础 刘教授:四海之内皆兄弟 蔡老师:同气连枝,吾之弟兄 古代故事:庾衮侍疫 现代案例:生命的奇迹 三、悌之尊师重道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成功的秘诀—尊师重道 刘教授: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蔡老师: 尊师重道,常念师恩 古代故事: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现代案例:春风化雨的刘老师 贰 格物致知 四、惩忿窒欲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处世顺利平安的要诀—惩忿窒欲 刘教授:惩忿窒欲—为人的基本修养 蔡老师:克制脾气,放下欲望,人生自得安乐 古代故事:曾国藩惩忿窒欲 现代案例:领导者立身行道的修养 五、反躬自省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解决难题的秘诀—自我反省 刘教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蔡老师: 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 古代故事:善于反躬自省的管仲 现代案例:“经营之圣”的管理哲学—反躬自省 叁 诚意正心 六、诚信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 刘教授: 诚信建设,且行且珍惜 蔡老师:有诚有信,有情有义 古代故事:失信丧生 现代案例:诚信是金—企业家张选的故事 七、仁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完美人格的养成—仁爱 刘教授: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蔡老师:仁心大爱,筑造你我的天堂 古代故事:公义变俗 现代案例:爱人兴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非洲 八、义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走正确的道路—义 刘教授:循义而治,循理而为 蔡老师:道义人生,落地有声 古代故事:瘦羊博士 现代案例:人是教得好的—一个犯人的忏悔 肆 修身齐家 九、改过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的关键—改过 刘教授: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蔡老师:今天就改变,开启精彩人生 古代故事:纪晓岚知错改过 现代案例:浪子回头—献给勇于改造命运的人 十、积善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幸福美满的泉源—积善 刘教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蔡老师:行善不能等 古代故事:福荫后代的典范—范仲淹 现代案例:积善之家—记印尼华人企业家谢家悌 十一、女德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家国命运之源头—女德 刘教授:好妻子旺三代 蔡老师: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整个世界 古代故事:千古班昭 现代案例:敬顺之道—涵养女德的美丽人生 十二、养生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卫生、卫性、卫心的养生之道 刘教授: 仁者寿 蔡老师: 跟《老子》学养生 古代故事:梁武帝的养生之道 现代案例: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十三、勤俭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刘教授: 成由勤俭破由奢 蔡老师: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古代故事:季文子勤俭持国 现代案例:一位省政府官员的勤俭作风 十四、交友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交友的学问 刘教授: 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 蔡老师: 两月相照为朋,两手互助为友 古代故事:鸡黍之交 现代案例:雪中送炭是真朋友 伍 治国和平天下 十五、尊贤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国家强盛的关键—尊贤 刘教授:得人者昌 蔡老师:兴衰关键在尊贤 古代故事:尊贤之道 现代案例:敬老尊贤的斯里兰卡 十六、道德教育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一切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 刘教授:道德教育决定社会治乱 蔡老师:如何用道德教育营造幸福 古代故事:虞芮之讼 现代案例:道德教育的现代典范—庐江文化教育中心 十七、因果教育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挽救当今世道人心的良方—因果教育 刘教授:因果教育助你趋吉避凶 蔡老师: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天下太平矣 古代故事: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现代案例:因果教育的典范—道德讲堂 十八、礼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安身治国的良方—礼 刘教授: 传统婚礼可避免闪婚闪离 蔡老师: 一切时一切处,都离不开礼 古代故事:公乘责弟 现代案例:礼的典范—香港祭祖大典释奠典礼 十九、乐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刘教授:我们应当提倡怎样的音乐? 蔡老师:礼乐教化是重头戏 古代故事:孔子鼓瑟 现代案例:一堂令人永生难忘的音乐课 二十、纳谏与劝谏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彼此提携的正面互动—纳谏与劝谏 刘教授:谁是我们一生的贵人 蔡老师:福在受谏,爱而劝谏 古代故事:木以绳直,君以谏圣 现代案例:善巧劝谏的胡小林 二十一、明辨 《群书治要》经句 老教授: 明辨民主、自由、平等的得失,力挽狂澜 刘教授:民主选举为什么容易选非其人? 蔡老师:人生脚步大小不重要,方向最重要 古代故事:齐威王明行赏罚 现代案例:明辨是非的企业领导 《群书治要》大事记 跋 试读章节 老教授:孝是中华文化之根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全世界其他族群都没有像中国人如此重视孝道。孝是中华文化之根,来自五伦中的第一伦父子有亲,这个亲爱的表现是父慈子孝。 “孝”这个字是会意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子”字,合在一起,它的含义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以我们的祖宗、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后代是一体的。以哲学的用语而言,孝即一体的人生观。以大乘佛法的观点而言,孝即一体的宇宙观,不但祖先与我们是一体,整个宇宙跟我们都是一体,所以大乘佛法中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中国古人说:“民之本教曰孝。”孝是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教学的根本。中国人教学教什么?就是教孝。所以中国文化可说是孝文化。孝是什么?孝就是爱自己的父母。这是天性、本性。父子有亲这种纯真无妄的亲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本性的自然流露,是天然真诚,没有丝毫虚伪。这种真爱是自性的第一德,是五伦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就在这里。 中国古圣先贤发现了这个自性的真相,就想到,如何才能保持这种亲爱一生不变质?这个念头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传统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让这种纯真的爱永远保持,这是爱的教育;其次就是把这种爱扩大,爱家族成员—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伯叔兄弟姐妹;再扩大,爱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最后扩大到《弟子规》所讲的“凡是人,皆须爱”,那就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不分文化,没有不爱的。这是以父子有亲的真爱去爱世人。所有宗教都是这个爱,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没有例外的。 中国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对领导忠诚,爱就变成忠。对下属仁慈,爱就变成仁。对朋友信任,那个信也是爱的发扬光大。这一切道德的本质都是爱,而这一切形式的爱都起源于孝,所以彻始彻终是爱的教育、孝的教育。爱人就绝对不会有害人的念头,人人都发挥这种自性本有的爱,世界自然就安定和平了。 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唤醒世人本有的真诚爱心,则人心净化、社会安定、冲突化解、世界和平皆可逐步达成。因此,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孝道,对今日世界人类至关重要,堪称天下太平之根本。有心推动世界和平的志士仁人岂可不特加重视!刘教授:百善孝为先 知恩报恩《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谓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孝经》还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他的父母,却去爱别的人,是和德行的要求相背离的。一个人不尊敬他的父母,却去尊敬别的人,是和礼的本质相背离的。 我们如果在家对父母不理不睬,到学校对老师却很恭敬,只是因为老师掌管着我们的分数。这个老师如果很有名,能为我们写一封推荐信,我们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对领导很恭敬,只是因为领导掌握着我们的前程。一个人对父母不恭敬,对老师、领导很恭敬,这份恭敬一定是假的,是在以利害之心与人交往。如果恭敬是真的,这份恭敬一定是不变的。他对父母怎么恭敬,对领导、老师就会怎么恭敬,这是出于真诚之心。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所有的善都是以孝道为基础的。因为孝能够提起人们的感恩之心,建立起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意识,培养的是一个人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世原则。 养父母之心、之志、之慧曾有弟子问孔夫子什么是孝,孔老夫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尽到了孝道,但是,如果仅仅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养狗养马同样是养,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呢?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从内心表达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心。孔老夫子的另一位弟子又来问什么是孝,孔老夫子回答“色难”,与父母在一起时能始终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 孝养父母,除了养父母之身,最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在湛江走私案中,有关的很多官员被抓,只有一个官员没有被卷入。记者采访他,他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特别好面子。如果自己东窗事发被抓进了监狱,父母家人跟着蒙羞,父亲一定受不了。一想到这点,这位官员就不敢去贪财了。不做那些让父母感到羞耻的事,才是养父母之心。 《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很好,还要能够把这个道给大家行出来,讲出来,让后世的人记得你,让你的父母很显荣,孝才尽到了极致。当我们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就是在尽更高层次的孝,因为这是父母所期望的。“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孝子在家能孝敬父母,这样的人被举荐出来做官,也一定会尽职尽责。另外,我们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如果让父母也能学习,就是养父母之慧,是至孝了。P3-6 序言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乱象越演越烈,种种悖理逆伦的事件层出不穷。深入探究这些社会问题,总结其根源,在于“教育偏差”所致:偏重做事的教育,疏忽做人的教育;偏重物质文明的发展,疏忽精神文明的提升。现代社会严重缺乏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其结果就像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当一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唯利是图,弃道德仁义于不顾的时候,社会就乱了。这种颓势如果不及时扭转,人类社会将趋向于崩溃与毁灭。 现在世界各国都发现,用现代人的种种方法,已经很难解决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问题只有愈来愈复杂与严重,没有好转的迹象。现代人类的出路,必须回头找老祖宗,从数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智慧宝藏中,寻求解决之道。诚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所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端赖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群书治要》一书就是人类老祖宗留给后代子孙极其重要的治世宝典,集数千年老祖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果,亦是《四库全书》及《四库荟要》的精华。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无论古今中外,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适用。《群书治要》不但成就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而且成就日本的太平盛世。不但适用于古代,而且适用于现代与未来,诚如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先生所赞叹的:“这是真实的智慧!”我们将《群书治要三六○》英文本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百九十多位大使、代表,并附上转赠各国元首的份额。结果备受欢迎!还有大使回来联络我们,希望多索取几本,以分赠更多重要人士。由此可见,《群书治要》确实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能够指导现代人的思想,端正世道人心,进而化解一切冲突,促进家庭和谐、国家安定乃至世界和平。 香港圣贤教育学会立志弘扬《群书治要》,为引起社会人士注意,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用,特于《明报》开辟《群书治要》专栏,每两周一期,为时一年,有系统地介绍《群书洽耍》。由于内容深具启发性,且多姿多彩,涵盖古今案例,理论与实践并重,所以推出之后,备受社会人士瞩目与欢迎。有鉴于此,遂进一步将所登文稿编排出版,以飨广大读者,俾能扩大影响面,利益深远。 此书内容不但能提供政府与企业等组织领导人施政管理之参考,而且对于社会一般人士,也有很好的启示,补充现代普遍欠缺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确实价值匪浅。如果通过阅读此书,而能于内心有所感发与触动,从而改变个人的命运,乃至团体的运势,则是莫大的幸事,不枉费出版者的一番苦心。 这是一件极具意义的大事,受出版者嘱托作序,所以略述此书出版始末与价值意义,以供读者参考。 公元二○一五年二月岁次甲午季冬释净空谨序于香港 后记 《群书治要》凝聚中国数千年文化的精华,为了向社会大众介绍这部重要的治世宝典,敝会在二○一四年于《明报》开辟《群书治要》专栏,每期一个主题,分成四个板块加以介绍,分别为:《群书治要》经句、老教授的理念、古代故事和现代案例。后来又增加刘余莉教授和蔡礼旭老师的文章,成为六个板块,内容更加多样化,也更得广大读者的好评。 由于社会大众对《群书治要》专栏诸多正面反响的鼓励,遂促成本书的出版。本书除原本刊登于《明报》的篇幅之外,前面十几期的主题,也都礼请刘教授和蔡老师补足所缺篇幅,使内容更加完备。希望本书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使《群书治要》的弘扬更添光彩,让更多人能从人类老祖宗历久弥新的智慧精华中吸取精神食粮,在自己的人生中受惠获益,这是我们衷心的期盼! 二○一五年二月圣贤教育学会敬识 书评(媒体评论)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全世界其他族群都没有像中国人如此重视孝道。孝是中华文化之根。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唤醒世人本有的真诚爱心,则人心净化、社会安定、冲突化解、世界和平皆可逐步达成。因此,作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孝道,对今日世界人类至关重要,堪称天下太平之根本。 ——释净空老教授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承传到今天,是因为有孝道和师道,而尊师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能孝顺父母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刘余莉教授 “孝是中华文化之根,悌是中华文化之本。”有智慧的人必然致力于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了,他的道德、家业、事业就随之而产生。根本稳固,枝繁叶茂。 ——蔡礼旭老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