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童年笨事(大作家的小时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郑晓方编著的《童年笨事(大作家的小时候)》集合了现今活跃在文坛的知名作家温馨、感人的成长故事。作品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极富童年情趣。这“情趣”中的“情”有记忆中的温暖亲情,有对旧时光阴的追忆思情,也有少年人的酸涩情怀;“趣”则在童年的桩桩傻事中灵动浮现,惹人莞尔一笑。本书聚集了众位当代名家之作,兼具极强的文学美育价值和生活趣味,切中少儿读者的所思所想。

内容推荐

郑晓方编著的《童年笨事(大作家的小时候)》是大作家们的童年笨事,或许能勾起年轻的爸爸妈妈儿时的记忆。童年易逝,愿家长带着孩子们在书中找到那些陌生又熟悉的欢声笑语,愿孩子们跟着爸爸妈妈的脚步寻找到父辈们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童年,是一段珍贵的时光!

目录

给孔老夫子叩头/任溶溶

过年/任溶溶

我的小学生活/沈昌文

我的萧老师/朱正

偷橘/彭新琪

一把小小水果刀/彭新琪

童年笨事/赵丽宏

用自己的话来作文/赵丽宏

德国老爷无线电/沈善增

斗蟋蟀的孩子/曹旭

乡村游戏里的小童年/徐鲁

鹏,你去了哪里?/徐鲁

我的娃娃亲/素素

响铃,朝着蓝天飞去/沈嘉禄

寒夜的公共浴室/沈嘉禄

识字课本/毛尖

算术里的人生/毛尖

弄堂学骑车7孔明珠

我爱花猫/孔明珠

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安武林

三人小分队/简平

玻璃之爱/殷健灵

茶杯里的风波/殷健灵

我是一个倒霉鬼/谢倩霓

我的托儿所时代/潘真

野孩子/南妮

童年:我的田野早教/隽饴

试读章节

给孔老夫子叩头

我四岁,在今天小朋友进幼儿园的岁数,家里人请私塾老师给我开蒙,让我向孔老夫子叩头,进私塾读书。我大概是最后一批进私塾读书的人吧?我周围的朋友当中,向孔老夫子叩过头和读过私塾的就一个也没有。

我是在上海开的蒙,我们广东人称之为“开学”。“开学”是有一定仪式的。

大清早约五点钟,我穿着整齐,堂兄把我从虹口闵行路我的家抱到附近峨眉路一家广东人开的私塾,还在我头上披一条丝巾。

私塾老师,我记得他叫朱澜明,已经把他家里的客堂布置好,悬挂着孔子像,像前是一张八仙桌,老师坐在一边。

我首先向孔子像叩头,然后向老师叩头。行完礼,老师让我站在他身边。我人小,比八仙桌高不了多少。桌上放着一本《三字经》。

首先他给我取学名。因为我的名字叫任根鎏,新中国成立前我一直用这名字,有根就有干,所以给我个学名叫“干强”。不过这学名我一辈子没有用过。学名取好,他打开桌上那本《三字经》,翻到其中一页,教我四句开蒙:“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并且用朱砂点句,然后把这本《三字经》交给我,“开学”仪式到此结束。

堂兄仍旧把我背回家。这时家里可热闹了,蒸了一笼一笼广东“角仔”,也就是用米粉做的蒸饺,要分送亲戚,宣布我“开学”了。送“角仔”是有用意的,因为“角仔”很像随手画的一个圈,象征我将来写字写得好,多得圈,广州话,写字得圈,即得到老师赞赏,就叫做“食角仔”。

到了八点钟左右,就真正入学,要到私塾去上学了。这回是比我大五岁的哥哥送我去。到了弄堂里这家学馆,我在大门口朝里一看,呆住了。只见大厅里一排排课桌椅坐着学生,最里面摆着一张藤椅,朱老师端坐在那里,旁边一张茶几,放着茶壶茶杯,藤椅旁边斜靠着一根藤条,藤条除了打人还有什么用?

我一下子决定不进去,扭头就跑。哥哥没想到我这一招,连忙来追。可是我拼命逃走,这里离家不远,很快我就回到家。哥哥马上告状,不过我妈妈笑着说:“算了,他太小,开了学就算了,不去了吧。”

我在上海没读过私塾,接着在一位家庭女教师那里玩了几个月,像在幼儿园里,随后就去了广州。我真正进私塾读书是在广州。

过年

我小时候在广州过过十个春节。可能我跟别的孩子不同,我怕过春节。我这个人害羞,过年要来许多亲戚,又要让大人带着一家家去拜年,这就要记住许多称呼:舅父、舅母、姑婆、姑丈、大姨妈、小姨妈、四公、五公……五婆就有两位:一位肥五婆,一位瘦五婆。虽说向长辈鞠个躬(幸亏已经不兴叩头)可以拿红包,可红包到不了手,让大人拿走了。

在广州过年有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大年夜逛花市买花。我学校的那条多宝路,到了除夕,整条街摆满了花摊,看花的买花的路人挤得水泄不通。到半夜十二点,花摊一下子就撤掉,因为大年初一到了,大家要回家过年。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除夕夜深了,我爸爸忽然心血来潮要去逛花市,把已经瞌睡蒙咙的我拖了去。我这回真是像做梦一样让他搀着走,回家时还让我吃云吞面,我也是糊里糊涂地吃了的。逛花市跟我们孩子没关系,只是初一早晨醒来看到满室鲜花,有吊钟花、小柑橘等等,真是眼睛一亮,很开心。

不过过春节有一件事还是让我想想就开心,那就是大年夜炸煎堆。煎堆是广东人过年必备之物,用爆米花加上糖浆搓成大圆球,外裹一层面粉皮子,粘上芝麻,在油锅里炸。过年时,八仙桌上总放着一盘煎堆,有客人来就切开待客。炸煎堆要用许多油,一家人不好办,一般都是左邻右合几家人合作,每家人拿来一两斤油,在一个大锅里倒在一起。几家人一面做煎堆炸煎堆一面聊天,像开联欢会,热闹极了。而小孩呢,吩咐我们不可早睡,说是早睡会“瞓崩田基”,即把田埂睡坍,于是我们在一旁熬夜。不过也有回报,就是半夜前煎堆炸好了,油仍旧分好由各家端回去,可油锅底还留下许多油,这时便拿来芥菜在油锅里烧汤,这汤味道好极了,还让我们吃点刚炸好的东西。煎堆是留着过年用的,但炸煎堆时还炸点小食品,如炸油角,就是黄糖馅的“角仔” (饺子),用芋艿丝拌上面糊炸的芋虾。这真是一次享受。想起芋虾我至今还流口水,离开广州几十年,再没吃到过。

煎堆炸完,打扫干净,扫帚藏起来,要到年初二才拿出来。打小孩子一般用扫帚,年初一既然不能拿出扫帚,那么按规矩,年初一就不许打小孩,要打也要到年初二开年这一天才打。年初一真是小孩的节日。也因此,广东人不管什么时候打小孩,都说是给孩子开年。孩子们吃饱了,这才在初一快到的爆竹声中去睡觉,一觉醒来便是年初一。

多年前我回广州过过一个年,这种旧风俗似乎没有了。煎堆还是吃的,不过可以到食品店去买。P3-7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