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弧、曹公度著的《曹大铁传》为名人传记,记张大千弟子,著名词人、书法家、画家、藏书家和文章大家曹大铁先生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该传记拟侧重于传主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兼具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而坚持一生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将特别关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与其独特艺术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必然关系。
| 书名 | 曹大铁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蓝弧//曹公度 |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蓝弧、曹公度著的《曹大铁传》为名人传记,记张大千弟子,著名词人、书法家、画家、藏书家和文章大家曹大铁先生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该传记拟侧重于传主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兼具现代西方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而坚持一生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将特别关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与其独特艺术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必然关系。 内容推荐 读完蓝弧、曹公度著的《曹大铁传》,一个浮雕式明朗学人面向我们吟诵韵语,展示画图。他遵循良知的教诲,不夸功,不掩饰,不气馁,谦和冲淡地倾听着,使我们的心和他的呼吸脉搏相通无隔,把恳切的能源提纯吸纳,升高脚力,即或无力超越前修半步,还能与自身旧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享受黄金权势无法取代的静谧,向星空泥土忏悔的颤栗,也将觉察到逝者践历年华中对识者不相识者一分祝愿,借此襟怀梦游词里烟火,呓语如歌,如鱼饮水,温寒自知。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书城文富望族流长 古城常熟 常熟曹氏渊源 第二章 雁行并驾苦寒天坚 异禀天赋 童蒙十年 插班初中 第三章 少年意气裘马清狂 张扬率性的高中时代 亦喜亦忧的大学时代 第四章 金瓯犹缺蹈火罹难 蹈火行 兄弟罹难 爱妻病故 第五章 群星璀璨沪上云天 曹大铁的经营天赋 曹大铁的“圈子” 异姓兄弟张葱玉 奇人谭敬、蒋谷孙、张叔驯、白蕉 《富乡歌》:南浔镇志暨张葱玉家族史 第六章 末路江皋风响马萧 胜利初田园寥落 胜利后既去还留 “半野园”与“小琅缳福地” 第七章 高翔远引轻举绝俗 相忘于山林 虞城过客 第八章 鼎革建元新政旧事 献粮献书的故事 第九章 西子灵毓湖畔风流 别样的情意别样的爱 士子的余绪士子的结 第十章 淝上梓人僧俗咸友 每赌必输钱定安 装池名家吴疆哉 佛门至交懒悟上人 为懒悟开荤与唐寅同醉 第十一章 双昭堂下菱花馆中 侍座 纪梦 第十二章 木秀风摧蹈之不悔 头顶右派“花翎”25了 牢狱生活 “垃圾堆里的金子” 第十三章 恩准放还碧山云遮 “留场”一一刑满不释放 “牢狱夫人”周蕙芬 落落居里的温情与魔咒 江南最大“反革命集团案” 第十四章 拨云见月苦尽甘来 以身作则垂范下一代 平反昭雪 妻子、情人、女友及其他 “九右砚” 第十五章 诗词书画艺苑奇葩 铁公歌行诗与杨云史的渊源关系 《梓人韵语》及其他 “末代藏书家” 铁公藏书的散出 第十六章 翰墨飘香余韵绕梁 曹大铁绘画作品拾萃 《仕女揽镜图》和《湘君湘夫人》 《倪黄合笔山水卷》和《剑门履险图》 《华山纪游图》和《寒庭图》 大风堂下 《无声之诗》和《祭诗图》 《半野园载图曲三十自画像》和《葱玉造像》等 第十七章 所谓乡邦唯桑与梓 《松禅老人像赞》 虞山剑阁与辛峰享 《营建湖甸渔庄创议书》 松风亭与沙家浜石坊联 《菱花馆消寒雅集图》 《河东君初访半野园小像》 集宋人词楹联 第十八章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落落不拘任由他人评说 千秋堂别千秋客万古春归万古梦 跋一 跋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史实与传说相淆,认同与自勉并重。一个城市的过去,有的堪当考究,有的茫无头绪,但是对常熟来说,言偃是虞城人民的先贤,这一点从来没有任何疑问,常熟城内,至今仍有许多因言子而名的古迹。如学前街上的言子祠与孔庙相傍。虞山仲雍墓一侧,是言子墓,言子墓至今仍是城市的最重要地标,又比如言子桥、言子巷、言子井等等,可谓“言”不尽终。 在今曰城市化浪潮席卷天下的情况下,常熟人口猛增,城市人口近百万,但此前,在很长很长的时期内,这座小城的城內居民也就七八万而已,少时不过五六万。东门有小媳妇出嫁,西门有老爷子入葬,城里会有一半的人去贺喜去吊丧。又兼山城西麓,茶馆林立,大街小巷,店肆棋布,这里的新闻,传得很快,很及时。谁家有人金榜题名了,谁家有人出缺为官了,谁家的女子,得皇上旌表了,一两个时辰便已满城皆知。也因此,常熟人做事,很是谨慎,很在乎“众议”,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个小小成就,都很看重,也轻易不肯去做让邻里街坊指指戳戳的事,文脉的传承与这样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宋元之际,北人为避祸而大量南迁,常熟人口由此激增,原宋室贵戚巨贾亦多有移居虞山脚下者,许多巨室,来了以后,就不走了,这一方水土,比之从前,似乎更为宜居。曹氏祖先,就是这个时候从中原地区迁移常熟并定居的。 人口大迁徙之前,常熟原有八人望族,翁、庞、杨、季、归、言、屈、蒋,他们既是常熟最早的原住民,其后亦多有因科举而声名显赫者。比如翁姓,据其族谱所载,本出姬姓,春秋战国时即已移居今苏州南杭嘉湖地区,其中一支则定居常熟,为其一族多进士及第者,如翁同脉、翁宪祥、翁愈祥、翁心存、翁同穌等。庞姓世居吴江松陵,为望族,后一支入赘常熟,亦豪门,有清一代,亦多有大名望大成就者出,如道光探花、藏书家庞钟璐,地方志大家庞鸿文,教育家庞薰聚等。常熟杨姓或可算个“外来户”,据说本姓叶,宋时杨源甫从好友叶梦得(崇信军节度使,《宋史》有传)过继一子后才迁居常熟西乡塘桥一带,其后枝繁叶茂,亦为望族,如清末杨沂孙、被誉为江东才子的杨圻(即杨云史,曹大铁诗词老师)等。常熟季姓的始祖,当为北宋末年的宋室官员季陵,时汴京城破,二帝被掳,宗室全殁,唯康王在外而幸免于难,得留宋室宗脉,再续赵宋一百五十余年香火,时季陵携宋室列祖列宗牌位南渡,功莫大矣。后定居江阴,其后裔再迁常熟,遂成望族。 常熱曹氏,世代工商,勤俭致富,然在常熟地方宗姓中,难称望族,盖其先祖,大多未经科举,未登仕途。虽然,常熟曹氏的始祖,一样出于宋朝开国元勋。 曹姓的由来,究其太久远处,可信度或不高,打开电脑连上互联网,一百度,几乎啥姓都从姬姓吴姓甚至炎黄轩辕颛顼尧舜而来,如果只从较可靠的族谱记载来说,常熟曹氏的祖先可以宋朝开国元勋曹彬为始。 说起来,那位人所共知的不以江山传后人,却以丹青垂千古的李煜李后主,就是被这位曹彬捕获。后唐其实很弱小,李煜早已自降尊制,奉宋为正宗,及至大兵南下,仍一味求和息兵,无奈宋太宗赵匡胤回其使者云,江南固然无罪,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江南有幸,收服江南的是曹彬,这位从无野心又彬彬有礼的儒将并未大事杀戮,据说,攻城之前,他“病”倒了,各大将纷纷视疾,他回道:“这病,只要你们发誓攻城之际不枉杀一人就会大好。” 靖康之际,宋室南渡,曹彬后人亦有“四支十八房”南迁。当时,曹姓占了江、浙人口的近一半。上海县、青浦县曹姓,松江县西曹姓,今江苏泰兴县曹姓,今江苏金坛县曹姓,今江苏江阴县曹姓,今浙江温州市曹姓等大多为“南迁十八房”后裔。 曹彬子孙南渡时由开封而至江苏常熟釜山(今福山),今常熟福山鹿庄庵附近仍有大量曹氏聚居,不远处又有曹富园(自然村),亦多曹姓。 P7-8 序言 托尔斯泰说:“只有鹅毛笔从墨水瓶里抽出来时带着作者的血液,写成的书才能感人。” 尼采说他爱读血写的书。世无完人,干虑一得之言总可以引发沉思。 人的诞生,带着美德与才华长大,是大地上最艰辛的事。真实平常的人既不像追悼会上说的那么“高大全”,更不像批判会上斥责的那样丑恶。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鲜活的细胞,他的言行会反映社会的某些侧面,人性、七情六欲均体现客观存在的真实。后代对传记年谱作者的要求,“真”应当放在首位,是“善美”的基础。舍真以求美善是石上栽花大漠养鱼。作者无论对传主多么崇敬,听到过多少赞歌,跟自己人格要平等,做到平视世界,仰视是奴仔,俯视则狂妄。古今中外传记汗牛充栋,没有一部传世名著是跪在地上写成的。“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东汉哲学家王充的名言,对文学的指导意义永远不会过时。 大铁先生有幸受到时代的铸炼,在传统文言文不再流行的氛围中读书,他接受到比同时代人与来者们多出若干倍的文化遗产,看上去挺平常,其实已是秀出群伦的凤毛麟角。他独具只眼,热爱古典文学,毕生手不释卷,遇到喜乐挫折,保持恒温,借古书栖息精神,减少内外干扰,即使处于无书可读的时刻,仍能集中思想,背诵名家警语,开阔胸襟,延年抗病,吟兴不衰。以书生甘为终身职业读者(似应尊为读书家更适宜)的意志,坚忍隐忍,顽强不变,梦寐中和古贤对话,享受无垠生机,灌溉了他诗词创作,丰富了有限岁月,努力淘汰缺限,超拔思维空间,作品不失历尽沧海,青春气息从未辞别,爱书如命又能当机移交收藏单位的“秘密”在斯。 传记年谱作者作为有缘有心有情知音,用活传主诗词绘画的学养令我愧服,一般传记作者何敢命笔?倘再作苛求:压缩习见评述篇幅,让位于简当隽永的点睛启示,虎穴取子,揭示狂热里的孤独,洒脱背影的惆怅失落,清醒后的无奈,大玩家的微微骄傲与自嘲,点破不失含蓄,积习侧映同类人物的可贵稀有,借传神细节小中喻大,雅趣盎然,味外添味,不雕而雕。 传记笔力遒健,情洒常熟、上海、杭州、苏州、合肥,把传主所接触的从晚清、民国、各种时空中人物的小传剪影,一一编织进书中,有独幅版画,有笔乘逸事,有简笔速写,有工笔重彩,夹叙夹议,出入自然,收放各异,详略互见,对传主情感深浅不一,依据身份,眉宇明晰,大都对传主有过影响,分寸把握颇准确,史料有据,有理有节,因果分明,避开繁琐支离。知名度大者如黄宾虹从略,昔日大名鼎鼎而今已被口碑淡化者如张葱玉则翔实行笔,叙事引用诗文慎重,一时冲动与缜密推敲后的作品能分别对待,绝不有闻便录。 读完本书,一个浮雕式明朗学人面向我们吟诵韵语,展示画图。他遵循良知的教诲,不夸功,不掩饰,不气馁,谦和冲淡地倾听着,使我们的心和他的呼吸脉搏相通无隔,把恳切的能源提纯吸纳,升高脚力,即或无力超越前修半步,还能与自身旧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享受黄金权势无法取代的静谧,向星空泥土忏悔的颤栗,也将觉察到逝者践历年华中对识者不相识者一分祝愿,借此襟怀梦游词里烟火,呓语如歌,如鱼饮水,温寒自知。 作者叙述语言和传主词文用语的衔接、转换、剪辑,不显山露水,汪涵潭中,喁喁吐纳。几经磨洗,更上层楼,多觅见性情的细节,泳于严谨,不落枯僵俚俗的苦心,老朽愚钝,亦可从纸背领教。 后代选文巨筛,一孔大于阳澄湖,尽心力待之。等外淘汰品如我早眠息于忘川,絮絮写来,敬向读者作者道歉] 后学愧墨 2016.7.18.于求涌斋 后记 千年常熟,常熟福地,人杰地灵,大才迭出,约略数来,唐张旭,元黄公望,明末钱牧斋,清王晕、翁同穌……近世有曹大铁。前贤皆有史传,万庶高山,邑中仰止,唯铁公生于杌陧,一生坎坷,虽才高八斗,艺学灵秀,未有记传。余颇以为憾。 上年1月2曰,余与铁公公子曹公度先生相聚于虞山西麓瓶隐庐,筹划记传及年谱事宜。经月余磨合,二人就传记结构、规模、素材取舍、行文风格、脱稿期限及具体分工等方面达成一致。编著工作自2月初始,至同年年末共十一月,完成初稿。复经三月余增删校勘,终于4月5曰定稿 铁公一生自1916年至2009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亘古未见之大变迁,无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际遇,还是一位艺术家的跌宕起伏,他生命的内容及意义,均非一部小小传记所能涵盖,尤其他的艺术成就,诗、词、书、画、楹联、篆刻、收藏、鉴定等,几及中国传统艺学的所有方面。铁公本人极谦逊,自序其成,仅自称“词人曹大铁”。人一生能在其中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便可无憾,而在各方面皆具杰出建树者,自古以来,屈指可数。 古城常熟,学风浓郁,底蕴深厚,铁公的成就深植于这种乡邦文化的丰沃土壤中,因此,他从来不会忘记为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浇灌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本传记后期修改中,特别充实了此方面内容。 著者力有不逮,本传记展示铁公诸方面成就时,不免挂一漏万,而出于学术角度的分析研究,亦显不足。稍可宽慰者,对铁公的性格特质艺术成就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大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竭尽所能,作了真实而详细的阐述一一事实上,今之许多名人传记,传主生平命运中的某些部分,总是有意无意地付之阙如。 值“2016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行将盛大揭幕,恰逢铁公百岁诞辰纪念。感谢常熟市人民政府的特别关怀,市文广新局吴苇局长不仅倡导“寻梦纪念 诗咏虞山”全国诗词大赛,更是约谈询稿关心指导,尤是记怀。 同时,我们特别向以下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或不厌其烦接受采访,或校检旧籍甄别信息真伪,或斟酌揣摩,代为辨认铁公书画题识及手抄件字迹,或提供帮助等等;尤难能可贵者,他们提供了大量有关铁公的第一手资料。没有他们的无私贡献,本传记的成稿不可想象: 高式熊、陈佩秋、丁呈祥、赵凯、柯文辉、洪子林、李永翘、刘建业、朱育礼、江洪泉、查韵法、汪瑞璋、吴廷元、张贻文、王亚法、支禾、汪毅、吴凯、王震铎、陆美娟、庞沐兰、毕盛、王云、金悠清、张永成、杨晓明、姚辛峰、朱浩云、谢建红、周向东、马超、王晓明、姚佳明、疏约(以上名单大致以年齿为序,无分先后)。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