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行历史(阴谋论塑造的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大卫·阿罗诺维奇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英国大卫·阿罗诺维奇所著以及薛效愚、杨伟丽和宋金宁共同翻译的《平行历史(阴谋论塑造的世界)》是一部曾引起欧美学界激烈论战的奇书!

人类从未登上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戴安娜王妃是英国王室出于“体面”考虑安排特工刺杀的?犹太人早在100年前就制定了征服世界的阴谋和计划?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是因为触犯了利益集团而被中央情报局干掉的?秘密社团“共济会”通过各国首脑和知名人士控制着全世界?9·11事件是美国政府为了出兵中东而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若这些都是真的,那我们学过的历史又算什么?

内容推荐

由英国大卫·阿罗诺维奇所著以及薛效愚、杨伟丽和宋金宁共同翻译的《平行历史(阴谋论塑造的世界)》一书研究了现代历史上十余个阴谋论案例,力图探究出阴谋论欺骗大众的心理机制。作者发现:阴谋论总是扎根于政治、经济或社会变革中,源于并广泛流传在受教育阶层和中产阶级;阴谋论总是由社会失意的人士传播;阴谋论本身危害极大,它扭曲了我们对历史的解读、对现在的理解,如果任其传播,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最终作者呼吁大家追求真正的怀疑精神,化解阴谋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思维混乱。

目录

引言 科技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书店里的阴谋

 什么是“阴谋”

 “奥卡姆剃须刀”理论

 历史上的阴谋

 阴谋论生成术

 写作动机:探究阴谋论欺骗大众的心理机制

第一章 可怕的预言笔记——“犹太世界阴谋”与反犹太主义谎言

 “神秘兮兮”的犹太民族

 犹太人征服世界计划

 《议定书》的发展

 福特的普及之功

 拉比的演讲

 走近马基雅维利

 骗子的手段

 事实有发言权

 谁会相信

 《议定书》真假及重要的事

 世界末日的秘密

第二章 黑色奇迹——托洛斯基反苏平行总部案

 党内争执

 回到推翻斯大林的阴谋

 奥斯陆协定

 皮达可夫的忏悔

 俄国国内真相

 国外反应

 历史真相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谎言

 斯大林派的支援

 偏执的信念

第三章 左派的阴谋——珍珠港事件阴谋论

 弗林和罗斯福新政

 战争阴谋

 中立主义和孤立主义

 美国委员会

 罗斯福是知情的

 三重阴谋

 受骗的日子

 拼图的后一块

 修正主义简史

 弗林和红色政权

 非典型美国作风

 麦卡锡

 为什么是弗林主义

 传递大棒政策

第四章 死神——从肯尼迪遇刺到戴安娜之死

 从笛卡儿到海德格尔

 死去的左派

 单独作案

 致命一击

 城市的暴乱

 逝去的玛丽莲·梦露

 隐婚、藏匿的磁带和受骗的记者

 更多的阴谋

 走出王妃的内心

 执行情报

 地雷

 被动了手脚的安全带

 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流言的传播途径

 被审判的阴谋

 丑陋的真相

第五章 一个英式的阴谋——死亡案件与神秘政府组织

 一个玫瑰花匠之死:第一集

 内部的敌人

 分裂的时刻

 一个玫瑰花匠之死:第二集

 阴谋通过银幕来到你身边

 一个英国式边缘境界

 一个玫瑰花匠之死:第三集

第六章 圣血、圣杯和圣屎——《达芬奇密码》与阴谋论小说

 亨瑞·林肯与对圣杯的电视提问

 历史上的第二的故事

 大的贵族

 林肯,巴涅和雷的新型学术

 被推翻的圣杯,凝固的血液

 我们一直知道

 心甘情愿上当的人

 藏一手的版

 伪学者简史

 旁门左道:思康菲尔德和圣经

 反思康菲尔德

第七章 点击鼠标——“911”事件,阴谋还是事实?

 阴谋的力量

 “很简单,手机无法在那样的高度正常工作”

 成为院长

 洞口太小

 致命的全息图和其他幻想

 地狱里留有特殊位置的建筑工程师

 一个关于韦伯斯特·G·塔普利很长的离题的说明

 免于一死的4000犹太人

 鸿沟

 一种不可能的辩护

 原因探索

 历史学家的谬论

第八章 波特先生的自创理论——大卫·凯利死亡之谜

 一位政府巡查员之死

 自杀类型和其他模式

 贝克式的自杀

 邪恶的暗示

 自由和真相

 克罗克福德的《文书指南》和博尔吉业

 死因探索

结语 阴谋论的吸引力

 肯尼迪必须得死

 真正的怀疑精神

 为输家准备的历史

 内心深处的真相

 “好坏”阴谋论

 歇斯底里症状

 流行

 话语的胜利

 冷漠之灾

试读章节

互联网创造了规模与力量不可估量的隐形军队。半匿名的与偶尔自发性的网络空间交流已逐渐成长。上个世纪,人们可能认为有些人的异国情调不可能变为现实,甚至有些疯狂,而在网络空间里,这些都成为可能,被允许探知。同时,网络的民主已经许可一大堆统一思想的释放,这些思想有些是有权威性的,有些则带有推理色彩,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是,网络中不断增长的物质发明已经在大众文化中产生了——这种大众文化只是通向大众的话语权途径的一种。在写作的时候,网上的维基百科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首选资源,尽管它有时并不可靠,有时会有一些很可笑的例句。

在“朋友之家”聚会的时间,几十或数百家英文网站会突然发起针对“9·11”事件真实情况的话题。另外,许多号称“独立者”或“代理人”的媒体站点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复制“9·11”阴谋理论,其中一些站点之间都是相互链接、彼此引用的。然后,数以百计的掌握“9·11”阴谋理论的博主会把这些消息作为他们主页的显示内容。缺乏任何可持续性的关注,对这些网站能代表多少个体、为谁服务,确切地说理解他们的研究都是推测性的。然而,显而易见的是,那些认可“9·11”恐怖理论以及那些顺带提到这一理论的网站要远比致力于揭露或驳斥这种理论的网站要多的多。

互联网也允许致力于“9·11”修正主义的音频与视频的构建与传播。廉价电影被发布在谷歌视频或Youtube以及其他专门发布电影图片的网站上。这些电影通常使用一些未经著作权审核的材料,由不专业的电影制作人策划与解说。一般而言,这种主题有共同的声明,即像主流电视节目那样要求准确与平衡,尽管一点独创性都没有,但这些主题都要靠起码的研究与资料来调和。

关于“9·11”事件的新媒体的碰撞创造出了新的、更年轻的名人。2005年,由纽约北部的三个好朋友共同合作拍摄的一段视频成为网上最流行的话题。狄伦·艾弗里从18岁就开始研究“9·11”事件。“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关于世贸中心的文章。”他告诉《名利场》杂志:“有人发布了一张可控炸药的照片,接着又发了一张世贸中心被摧毁的图片。我想,哇,太不可思议了!然后你会发现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有十个链接。为了了解这个信息,你需要早上六点之前起床。这太疯狂了,想不顾一切地去了解真相。”

艾弗里的富有创造性的网络电影总共80分钟。这段视频采用当下流行的说唱视频风格,加以快节奏的编辑,缓慢的采访以及朋友贡献的生动的电影原声带,使得这段视频更有影响力。《脆弱的变化》被认为是按照“9·11”事务委员会的官方调查对世贸中心及五角大楼被炸的检验后最流行的视频,超过了一年时间里包括一些网络上最受欢迎的视频,像对总统不恭的喜剧演员、模仿罗马尼亚流行歌调的胖胖的青年的视频。自2006年以来,《脆弱的变化》已经差不多被点播1000万次。“打女人要揍在脸上,做事要切中要害。”艾弗里告诉《名利场》。“我们教训那些用键盘打自己电脑的家伙。”他的合作者补充说。研究者认为,“我们控制着有毒害的视频。”

电影的广泛传播,让艾弗里和他的团队受到了全美国大学的邀请,邀请他们去做演讲。他们声称,传播“9·11”信息的目的只是想得到事情的真相。当然,除了有制作电影的热情,还看不出他们有任何明显的政治意识。艾弗里得意地预言,当人们知道了是美国政府自己炸毁了双子塔,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就会爆发。“这样下去会出麻烦的。人们会心绪烦乱。谁都不能阻止事态的发展。人们会说,哦,我们需要一场和平的变革。我们需要和平解决问题。相信我,那是个了不起的主意——我完全支持。但是美国人是暴力的,特别是当他们被欺骗,特别是像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多人会变得愤怒。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很多人的确变得越来越烦躁,至少有烦躁的倾向。例如,2003年,1/3的德国青年认为这次袭击是监守自盗。2004年8月,一次由左格比民意研究公司发起的调查显示,纽约30岁以下的公民中,近2/3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行政部“知道纽约在2001年9月11日将有一次有预谋的袭击,并且他们有意识地不去阻止事情的发生。”2年后,左格比的另一次调查显示,42%的美国人相信这其中有某些包庇行为,包括政府以及“9·11”事务委员会在内的权威人士隐瞒或拒决提供与官方关于“9·11”袭击事件的说法相矛盾的关键证据。2006年6月,斯克里普斯·霍华德发起的一次调查(肯尼迪阴谋理论的统计占到40%)显示,36%的代表对政府举行的某些袭击演习表示怀疑,其中超过1/6的代表相信爆炸装备被用来炸毁姐妹塔。这些想法尤其在年轻代表、民主党选民、低水平受教育者、少数派种族、少数派党中广泛流行。

渐渐地,“9·11”阴谋理论深入人心,变成了主流思想。2006年3月,查理·辛因声称自己是实事求是运动的支持者而成为头号好莱坞明星。他告诉广播主持人,就在看到飞机飞向世贸大楼报道的袭击发生当天,他的怀疑就产生了。“我平时几乎根本看不到商业喷气客机从上空飞过。然后,那天晚些时候,大楼被撞毁了。我告诉我的兄弟:‘我的想法也许很疯狂。但那些大楼是不是有点像是被摇控炸药毁掉的呢?’”2006年9月,“9·11”事件5周年纪念日上,电影《邪教》导演大卫·林奇在荷兰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到《脆弱的变化》,他说,没有必要相信艾弗里纪录片中关于事件的说法的任何事情,虽然这种说法仍然在被逐渐接受(或官方化)。林奇说:“回头想想你所看到的事情,你被告知的事情。现在,你就发现问题了。”同一周里,好莱屋传奇人物芭芭拉·史翠珊的丈夫詹姆斯·布洛林在接受《观点》ABC秀的采访时,极力主张电视观众去看一个“9·11”真相网站。(P211-213)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