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下降至峰值的四分之一,该峰值出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一中国外部失衡的显著减弱。并未伴随出现转向消费型增长的决定性转变。相反,中国外部盈余的紧缩全程伴有固定投资的增加,以致于其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更高。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愈加依赖固定投资,这产生了外部盈余紧缩的持久性和当前增长模式的持续性的问题。该增长模式在过去的30年里使5亿人摆脱贫困从而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阿诺普·辛格、马尔哈·纳巴、帕帕·恩迪亚耶主编的《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从外部到内部的再平衡》剖析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再平衡进程的诸多方面,强调了获得稳定、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政策经验。
致谢
编写人员
缩写
引言与概述
第一部分 焦点转移:从外部到内部的失衡
第一章 中国失衡的终结?
阿什文·阿胡加(.Ashvin Ahuja)、奈杰尔·查克
(Nigel Chalk)、马尔哈·纳巴(Malhar Nabar)、
帕帕·恩迪亚耶(Papa N’Diaye)和内森·波特
(Nathan Polter)
第二章 中国的投资:过犹不及?
李一衡(Il Houng Lee)、司马喆(Murtaza Syed)和
刘雪雁(Liu Xueyan)
第三章 中国的快速投资、潜在产出及产出差距
帕帕·恩迪亚耶(Papa N'Diaye)和史蒂夫·巴奈特
(Steve Barnett)
第四章 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决定因素:源于跨国企业面板数据
的证据
耿楠(Nan Geng)和帕帕·恩迪亚耶(Papa N'Diaye)
第五章 中国城市的利率、投放和家庭储蓄
马尔哈·纳巴(Malhar Nabar)
第二部分 对中国贸易伙伴的意义
第六章 中国再平衡对亚洲的意义
奥拉夫·安特罗伯多尔斯特(Olaf Unteroberdoerstel)
第七章 中国投资导向型增长:全球溢出
阿什文·阿胡加(Ashvin Ahuia)和马尔哈·纳巴
(Malhar Nabar)
第八章 中国房地产投资衰退的溢出效应
阿什文·阿胡加(Ashvin Ahuia)和阿拉·密尔维达
(Alla Myrvoda)
第三部分 政策意义
第九章 衰退预言实录:中国是否已达“刘易斯拐点”?
米塔利·达斯(Mitali Das)和帕帕·恩迪亚耶
(Papa.N’Diaye)
第十章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的减贫式和包容性增长
拉维·巴拉科瑞斯南(Ravi Balakrishnan)、查德·
斯坦伯格(Chad Steinberg)和司马拮(Murtaza Syed)
第十一章 消除垄断以实现中国的长期繁荣
阿什文·阿胡加(Ashvin Ahuja)
第十二章 转型中国:从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中得出的
见解
帕帕·恩迪亚耶(Papa N'Diaye)
第十三章 下一个大爆炸: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
奈杰尔·查克(Nigel Chalk)和司马喆(Murtaza
Syed)
第十四章 总结
马库斯·罗德劳尔(Markus Rodla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