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贾平凹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新民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安城里生活了20多年的贾平凹年近四十,将步入不惑之年,但困惑却越来越多,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大背景外,一是写作上的困惑,正如他在《废都》后记里的坦言:

我已是四十岁的人了,到了一日不刮脸就面目全非的年纪,不能说头脑不成熟,笔下不流畅,即使一块石头,石头也要生出一层苔衣的,而舍去了一般人能享受的升官发财、吃喝嫖赌,那么骚秃了头发,掏虚了身子,仍没美文出来,是我真个没有宿命吗?

二是生活上的困境:这些年里,灾难接踵而来,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过了变相牢狱的一年多医院生活,注射的针眼集中起来,又可以说经受了万箭穿身;吃过大包小包的中药草,这些草足够喂大一头牛的。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再是父亲得癌症又亡故;再是妹夫死去,可怜的妹妹拖着幼儿又回住在娘家;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我;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又陷入到另一种更可怕的困境里,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

在上述状况下,贾平凹开始了《废都》的写作,时值1992年夏。在西安城里写了五万字,就被干扰得写不下去。在朋友兼同事安黎的安排下,贾平凹携女儿浅浅同同事老景来到安黎的故乡—铜川市的耀县(今改称耀州区),暂住杏花村酒店。据说,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先生路经耀县,曾在此店投宿就餐,并题写店名。在游览了药王山药王庙、薛家寨、香山寺等名胜古迹,品尝了窝窝面、酸辣面、咸汤面等风味小吃后,来到锦阳川的桃曲坡水库(已建成风景区对外开放),安营扎寨,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废都》写作。贾平凹很中意这个地方,以为:

曲有文的含义,我写的又多是女人之事,这桃便更好了。在那里,远离村庄,少鸡没狗,绿树成荫,繁花遍地,十数名管理人员待我们又敬而远之,实在是难得的清静处。整整一个月里,没有广播可听,没有报纸可看,没有麻将,没有扑克。每日早晨起来去树林里掏一股黄亮亮的小便了,透着树干看远处的库面上晨雾蒸腾,直到波光粼粼了一片银的铜的,然后回来洗漱,去伙房里提开水,敲着碗筷去吃饭。夏天的苍蝇极多。饭一盛在碗里,苍蝇也站在了碗沿上,后来听说这是一种饭苍蝇,从此也不在乎了。吃过第一顿饭,我们就各在各的房间里写作,规定了谁也不能打扰谁的,于是一直到下午四点,除了大小便,再不出门。我写起来喜欢关门关窗,窗帘也要拉得严严实实,如果是一个地下的洞穴那就更好。烟是一根接一根地抽,每当老景在外边喊吃饭了,推开门直喊烟雾笼罩了你了!再吃过了第二顿饭,这一天里是该轻松轻松了,就趿个拖鞋去库区里游泳。六点钟的太阳还毒着,远近并没有人,虽然勇敢着脱光了衣服,却只会狗刨式,只能在浅水里手脚乱打,打得腥臭的淤泥上来。岸上的蒿草丛里嘎嘎地有嘲笑声,原来早有人在那里窥视。他们说,水库十多年来,每年要淹死三个人的,今年只死过一个,还有两个指标的。我们就毛骨悚然,忙爬出水来穿了裤头就走……P12-13

后记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我与贾平凹结缘的年代,那么到了90年代则是我与平凹亲密接触的时代。在那十年间,我开始了策划、编辑、编选他的文学著作的生涯,先后出版问世的图书计有《贾平凹游品精选》(与孙见喜合编)《贾平凹书画》《坐佛》《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同时征集编选或编著出版了《多色贾平凹》《贾平凹与(废都)》《贾平凹谜中谜》《(废都)啊(废都)》,创作出版了《贾平凹打官司》等图书。同时参与协助查处假冒贾平凹姓名的《霓裳》侵权案,范术婉状告《废都》抄袭其诗集案,贾平凹反诉《创世纪》杂志侵犯其名誉权案等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和若干个案件起诉反诉宣传报道,使我进一步认识贾平凹及其生活和创作诸方面的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注意当年贾平凹的一举一动,留心当时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上有关贾平凹的报道文章,及时剪贴,经常汇辑,几乎每年积攒一大本子,可以说有了粮草米面,先收藏起来。

2011年,在与西安万邦书城魏红建总经理商谈《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事宜时,魏总希望写一本图文并茂的贾平凹现在进行时的东西,即将新世纪十年贾平凹的生活和创作中的主要事件和活动以非虚构文学的形式予以记载,于是几经构思、酝酿、写作,终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了《贾平凹纪事》(2000—2010年)。

《贾平凹纪事》(2000一2010年)出版后受到欢迎,除入选农家书屋外,在书市上也比较畅销。同时受到媒体关注,《文化艺术报》以整版篇幅刊发了该书书影、序言、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引起较大的影响。《书海》杂志也刊发了该书序言。书中的主角贾平凹在看到样书时也予以称肯。不少文友索要该书,以致作者样书告罄,不得不从出版社优惠购买了一些书。

魏红建总经理早在策划《贾平凹纪事》(2000—2010年)时就有出版《贾平凹纪事》系列图书的打算,所以在《贾平凹纪事》现在时(2000—2010年)出版后且受欢迎的情况下,他鼓励笔者继续《贾平凹纪事》过去时(1990—2000年)的写作。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肖松云也勉励笔者将贾平凹的研究和写作进行下去。于是利用2012年的春夏和2013年的夏秋业余时间将1990—2000年间贾平凹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加以钩沉、整理、构思、写作,于是有了《贾平凹纪事》(2000—2010年)的姊妹篇《贾平凹纪事》(1990一2000年)。

仍要声明的是,这本书不是传记,也不是史志,就是一本长篇纪实或者报告文学,或时下所说的非虚构文学,侧重于20世纪90年代十年间贾平凹主要经历和重大事件的记述,浓墨于有关贾平凹生活的重大遭遇变故及主要作品创作、争鸣、出版、遭禁、获奖、打假、维权、书画、收藏等笔者所熟悉或了解较多积累资料较为丰富的,反映其生活喜怒哀乐方面,可以说挂一漏万,但均有据可查,多为眼见为实的一手资料。

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写作时,参考或引用了贾平凹、李星、孙见喜、王立志、木南、孔明、朱文鑫、张文华、孙聪等人的讲话、诗文、图片或对话录,有的联系上打过招呼,有的尚未联系上,难以征求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说明并祈谅解,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衷心感谢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先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鲁华教授,山东友谊出版社总编辑丁建元,山东人民出版社郭海涛社长、胡长青总编、王路编辑,万邦书城魏红建总经理,嘉汇汉唐书城唐代伟总经理对拙稿写作、出版发行的关心支持和赐序指正,使拙稿趋于完善,得以出版发行。

最后还要明言的是,由于掌握资料有限,写作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差错和谬误,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和见谅;还有在公务应酬和家务迎送方面的不周不到之处,在此向同仁同学和家人亲朋们鞠躬致歉,对大家的宽容海涵则举手致敬了。

2013年8月中旬

于古都西安上林茄

目录

还原一个现实的、本真的贾平凹——《贾平凹纪事》序

春部:喜鹊声声,乍暖还寒

首部游品集《贾平凹游品精选》问世

《废都》诞生沸腾天下

首部大散文集《坐佛》诞生

《废都》获奖大使会见

首部序跋集《做个自在人》出版

《高老庄》问世广受好评

夏部:怒发冲冠,官司缠身

女诗人告《废都》抄袭

伪作《霓裳》炮制出笼

《贾平凹打官司》出版声援

鬼才发怒《鬼城》打鬼

假冒平凹猖獗书市

秋部:哀悼文友,体察民生

生死两茫茫书信诉衷肠

恩爱夫妻分道扬镳

《废都》遭禁游走西部

《白夜》《土门》盗版蜂起

两到江浙体验民生

冬部:乐于书画,爱好广泛

策划出版首本《贾平凹书画》

广泛的收藏及其趣话

后记

序言

还原一个现实的、本真的贾平凹——《贾平凹纪事》序

时值暑假,我集中精力撰写一个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接受与传播的课题研究报告,累得腰酸腿疼,深感体制下的科研文字确实不好写。一天,新民送我一本《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同时把这本《贾平凹纪事》书稿交我,并嘱写个序。我一改审慎态度,未加思索就答应了。

一切皆在缘。

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研究,纯属是一种机缘。大学毕业分配到某新成立不久的学校,因无人上现当代文学的课,我就接手了。从此与现当代文学就结下了终生都不可能摆脱的学缘。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早我一年毕业的大学乡党学兄王新民,他将刚编辑出版的《平凹游记选》送我,谈起当代作家及其创作,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贾平凹。我说想写篇关于贾平凹创作的文章,有些问题想与他聊聊。新民兄积极引见,便与平凹相约谈了一次。我的贾平凹研究,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时间是1986年。此后,与新民的交往就多了起来。其实,我与新民兄在1979年就认识了。机缘是一块在我们镇中学补习高考,那年他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我因身体缘故与北京大学错失良缘,次年方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人说这是命,我觉这是人生之机缘使然。若细论起来我与新民的缘分可能还要早。我1974年高中毕业回农村,先当会计,而后当生产队长,新民的父亲那时就在我们公社(现在叫乡镇)当革委会副主任(现在叫副镇长),是我的上司。

如此,这写序的事就一切都在情缘之中了。

新民痴迷于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由来已久。他大学毕业在出版社做编辑的时候,便与平凹结下了情谊友缘。除了上述的《平凹游记选》,他参与策划、编辑出版的贾平凹的书还有:《贾平凹游品精选》《坐佛》《贾平凹书画》《做个自在的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西路上——贾平凹手稿珍藏本》《贾平凹文集》(20卷),还有编著《多色贾平凹》《贾平凹与(废都)》《贾平凹谜中谜》《(废都)啊(废都)》等。编书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关贾平凹创作,以及文学活动的资料,便开始写书了,一路下来,便有了好几本书:《贾平凹打官司》《书友贾平凹》《真话真说——贾平凹图书策划出版畅销纪实》《(秦腔)大合唱》《一部奇书的命运——贾平凹(废都)沉浮》等,上百万字。新民跟踪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及其活动,可谓是如痴如醉,撰写或者编著有关贾平凹的书,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是他对于贾平凹的敬佩痴迷,甚至当作了自己的一种宿命。

都说新民是个实在人,.其实他还是个有心人。在文学圈的人,平时参与平凹文学创作以及生活活动的很多,但过去就过去了。而新民则千方百计地把各类活动的资料收集在一起,记述了下来。这是费神费力而又十分繁琐的事情,很多人都不愿去干。新民恰恰在别人不愿涉足的地方,开拓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不断地写出记述贾平凹文学创作及其活动的著作来。新民是另一种剑走偏锋,别人都将精力用在了所谓的煌煌论作的事情上,而新民却致力于不被人们所重视的细枝末节上,并且乐此不疲,自得其乐,实显出别一番风味天地来。

与纯粹的学术研究著述不同,新民致力于贾平凹文学创作活动,以及现象事件的记述。比如《废都》的创作和被禁,《高老庄》《白夜》《土门》等长篇作品的创作过程等,再比如许多活动上人们的讲话致辞,是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甚至轻视的,这本书中就收录了许多讲话原稿,今天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时过境迁,它们都是研究贾平凹文学创作,乃至当代文学历史现象的珍贵资料,都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其实,资料是研究的基础工作,虽然不显功绩,但却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翔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叫打路基,我们都将注意力投向了路上奔跑的各色车辆,却无视于路的存在。但如果没有坚实的路基,再好的车也是无法跑动的。所以,文学创作及其发展历史的建构,是建立在翔实丰厚的史料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史料的支撑,是建构不起文学及其历史研究大厦的。这是基础工作,出力未必能落好,所以现在愿做者寥寥无几。这更显出本书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来。新民这样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扎势,不做腔,我对他便有了由衷的敬佩之意。

既然为纪事,那所记写之事自然要客观真实。《贾平凹纪事(1990—2000年)》首先体现的就是实述风格:忠于事实,客观记述。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最怕史料不详不实。现在有许多媒介追求轰动效应,以猎奇之笔叙写事情,甚至捕风捉影,主观臆测,可能也许之类的叙述,可以满足消遣性的好奇心理,读来也可煽情,但是,却不能作为研究的资料事实。从事研究,最怕也是最头疼的就是以也许、可能、据说的口吻所叙述的事实资料,你不仅不敢轻易地运用,还得费许多神去查证他所叙述的是否真实。新民在本书中所记写的事情,毫无疑问都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他在本书中所记述的许多事情,都是我所参与经历过的,包括我与平凹关于他某部作品的对话。人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新民所记写的基本都是他所亲历过的。这样,本书便以亲历性的方式进行叙述,不仅给人以真实感,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读新民的这些文字,就犹如在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没有任何距离感。新民不是居高临下,也不是带着面纱去宣讲,而是以与读者平等的态度与读者进行对话。记述的语言也是很具生活情感性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暖流。

真文章要有真性情,《贾平凹纪事》就是新民真性情的坦露。可以说不矫情,不虚妄,写真事,叙实情,是这本书叙写上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与纯客观叙述不同的是,新民在叙述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看法和评述。当然,他的评说是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的。这种评说,既有对往事情景再现性的议论,也有对一些虚假事实的矫正,以正视听,更有对于那些违法乱纪扰乱文学市场秩序行为的愤慨,甚至对于作家作品无妄诟病的愤怒。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一种历史客观的评价,对于人们真实了解或者解读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具有一种引导作用。也许正因为如此,《贾平凹纪事》更富有了可读性。人们不仅从中读到了事实,而且随同作者的叙述评说,情感波澜起伏,得到一种在场性的情感心理体验。它按照一定的主题,分为几个部分,对某类事情进行叙述,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我们也不必回避,贾平凹及其创作本身的确蕴含着极强神秘色彩。正如有人所言,贾平凹是个谜,富有传奇色彩。贾平凹的书中蕴含着神秘文化的意蕴,他的创作过程也是让人惊叹而惊奇的,而他那些作品的命运,似乎冥冥之中也包含着多乖的神秘性。《贾平凹纪事》所要实现的,不是对于深奥学理的探寻,而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神秘性的揭示。更为重要的是,它要还原一个现实的、本真的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所以,如果要了解更具生活化的、本真性情的贾平凹文学创作,那就不妨读读这本书。

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于草麓堂

本文作者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著名评论家

内容推荐

王新民编著的《贾平凹纪事》是一本长篇纪实文学,侧重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十年间贾平凹主要经历和重大事件的记述,浓墨于有关贾平凹生活的重大遭遇变异及主要作品创作、争鸣、出版、遭禁、获奖、打假、维权、书画、收藏等笔者所熟悉或了解较多积累资料较为丰富的,反映其喜怒哀乐方面,多为眼见为实的一手资料。

编辑推荐

王新民痴迷于贾平凹及其文学创作由来已久,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贾平凹的作品。《贾平凹纪事》就是在积累了大量贾平凹的创作素材及生活片段的基础上创作的。王新民忠于事实,将贾平凹创作《废都》过程中,就“抄袭”与女诗人打官司做了客观记述,还原了一个本真的贾平凹;将贾平凹离婚的始末做了还原,也写了贾平凹为韩俊芳母亲奔丧的动人过程,还原了一个丰满的贾平凹。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