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上篇 “社会法"的理论争鸣
概述
我国社会法理论争鸣的历史沿革
理论定位
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透视社会法的体系——兼论社会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社会法——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论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试析社会法的调整模式——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劳动权与三种本位观
试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试析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的界定
论社会保障法的受益主体
浅析工会法与劳动法的相互关系
从社会团体到团体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办社会
学术争鸣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论经济法的国家观——从社会法的视角探索经济法的理论问题
附文: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辨——兼与董保华先生商榷
评“需要国家干预论”——兼谈社会法、经济法
略论经济法学的视角转换——兼谈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
社会法的本位观
“广义社会法”与“中义社会法”——兼与郑尚元、谢增毅先生商榷
社会法研究中“法律部门”与“法律理念”的关系——兼与冯彦君先生商榷
中国劳动基准法的目标选择
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辨
劳动力派遣的道德谴责与理性评价
由竞业限制经济补偿争鸣引发的思考——兼与叶静漪教授商榷
我国劳动法学研究应当摆脱极端——兼评刘诚《论(劳动合同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篇 “法社会"的现实分析
概述
法社会的现实观察与思考
制度观察
我国劳动安全监察制度的法学理论探讨
完善我国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的探索
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制度管理的法学思考
国际劳工标准的本土化探析
薪酬管理规定的变化和实施
试论我国消除就业歧视立法的理论转向和制度构建
《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的若干思考
《劳动合同法》中强制性用语的检视
“过劳死”的法律探索
关于居民收入倍增的多重思考
集体合同的模式及其我国的立法选择
试析集体合同的主体与法律责任
论我国工会的职业化、社会化和行业化
案例分析
“黑砖窑事件”引发的法律思考
黑砖窑案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从“开胸验肺”事件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
解读京城解聘第一案
一则普通的劳动争议案件是如何炼成名案的
劳资冲突,还是资资冲突——对东航“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的思考
中国劳动关系的十字路口——管制与自治:富士康、本田案件提出的法治命题
劳动者自发罢工的合法性研究
规范劳动者维权行动的制度选择
最低工资立法之“提水平”与“统范围”——从“本田罢工事件”中的薪酬问题谈起
我国社会保险权利救济制度的理论悖论与现实困境——裕元罢工事件引发对“强制补缴”制度的思考
劳动者自发罢工中“维权”与“维稳”的法学思考——常德沃尔玛关店罢工事件的考察
下篇 漫谈“社会法"与“法社会”
从《水浒传》说起
十年长跑
三人行
追求真实
刘汉黄的故事——关于“布衣之怒”的联想
冯缤的故事——关于法官告法院的感慨
华为的故事——关于“狼”的传说
福特的故事——“阳光不锈”之外国版
万科的故事——“阳光不锈”之中国版
中石油的故事——关于“加油”的冷思考
后记 六十而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