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的“人间喜剧”,世界文学瑰宝,周作人校订版!
《今昔物语》记载妖怪见闻与民间传说,展现庶民生活百态,充满野性、幽默、机智的魅力!
芥川龙之介、黑泽明、梦枕貘的灵感来源!
《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今昔物语》!
本书由北京编译社译。
| 书名 | 今昔物语(浮世绘插图珍藏版上中下)(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本平安时代的“人间喜剧”,世界文学瑰宝,周作人校订版! 《今昔物语》记载妖怪见闻与民间传说,展现庶民生活百态,充满野性、幽默、机智的魅力! 芥川龙之介、黑泽明、梦枕貘的灵感来源! 《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今昔物语》! 本书由北京编译社译。 内容推荐 《今昔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旧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编者为宇治大纳言源隆国,共三十一卷,故事千余则。一至五卷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为震旦(中国)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为本朝(日本)部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二字,故名《今昔物语》。 本书所译为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并经周作人花了两年时间校订。 《今昔物语》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瑰宝,是了解当时日本社会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并成为后世物语、说话等文学的创作典范,也是日本多位作家的创作素材宝库。《罗生门》《鼻子》《丛林中》《阴阳师》等诸多作品均取材于此书。 本书由北京编译社译。 目录 上册 卷十一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圣德太子在日本传播佛教 第二篇 行基菩萨学习佛法劝化世人 第三篇 役优婆塞诵咒使鬼神 第四篇 道照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 第五篇 道慈赴唐传来三论和本国的神睿互相比法 第六篇 玄防僧正赴唐传回法相 第七篇 婆罗门僧正从天竺来访行基 第八篇 鉴真和尚由震旦来日本传戒律 第九篇 弘法大师赴唐传来真言教 第十篇 传教大师赴唐传来天台宗 第十一篇 慈觉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二法 第十二篇 智证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之法 第十三篇 圣武天皇初建东大寺 第十四篇 淡海公初建山阶寺 第十五篇 元明天皇初建元兴寺 第十六篇 历代天皇在各地建造大安寺 第十七篇 天智天皇建造药师寺 第十八篇 高野姬天皇建造西大寺 第十九篇 光明皇后建造法华寺,后改尼庵(全篇缺) 第二十篇 圣德太子建造法隆寺(全篇缺) 第二十一篇 圣德太子建造天王寺 第二十二篇 推古天皇创建元兴寺 第二十三篇 建造现光寺供奉灵佛 第二十四篇 久米仙人初建久米寺 第二十五篇 弘法大师初建高野山 第二十六篇 传教大师初建比睿山 第二十七篇 慈觉大师初建楞严院 第二十八篇 智证大师为门徒初建三井寺 第二十九篇 天智天皇建造志贺寺 第三十篇 天智天皇的太子初建笠置寺 第三十一篇 德道圣僧初建长谷寺 第三十二篇 田村将军初建清水寺 第三十三篇 秦川胜初建广隆寺(全篇缺) 第三十四篇 ××修建法轮寺(全篇缺) 第三十五篇 藤原伊势人初建鞍马寺 第三十六篇 修道僧明练初建信贵山 第三十七篇 ××初建龙门寺(全篇缺) 第三十八篇 义渊僧正初建龙盖寺 卷十二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越后国神融圣僧缚雷建塔 第二篇 远江国丹生直弟上建塔 第三篇 山阶寺举行维摩会 第四篇 大极殿内举办御斋会 第五篇 药师寺内举办最胜会 第六篇 山阶寺内举行涅槃会 第七篇 东大寺内举办华严会 第八篇 药师寺内举办万灯会 第九篇 比睿山举办舍利会 第十篇 石清水宫举办放生会 第十一篇 修道僧人广达用桥木刻成佛像 第十二篇 修道僧人从沙底挖出佛像 第十三篇 和泉国尽惠寺里的铜佛为盗贼所毁 第十四篇 纪伊国人落海借佛力得救 第十五篇 贫家女求佛致富 第十六篇 猎人藉佛力得免官司 第十七篇 尼僧失佛自然复得 第十八篇 河内国八多寺佛像入火不焚 第十九篇 药师佛体出药品施盲女 第二十篇 药师寺食堂失火大殿未焚 第二十一篇 山阶寺失火重建 第二十二篇 法成寺供奉大曰如来画像 第二十三篇 法成寺药师堂定期做佛事呈现祥瑞 第二十四篇 迦叶佛化身为牛供关寺驱使 第二十五篇 伊贺国人的生母死后变牛来子家 第二十六篇 盛装法华经的经盒自然变长 第二十七篇 鱼化法华经 第二十八篇 肥后国书生免于罗刹之难 第二十九篇 沙弥所持法华经遇火不焚 第三十篇 愿西尼所持的法华经遇火不焚 第三十一篇 逝世僧肉舌不烂山中念法华 第三十二篇 横川院的源信僧都 第三十三篇 多武峰的圣僧增贺 第三十四篇 书写山的性空圣僧 第三十五篇 神明山的诵经圣僧睿实 第三十六篇 天王寺住持道命阿闭梨 第三十七篇 信誓阿阉梨借佛经法力救活双亲 第三十八篇 葛木山天台宗僧人圆久听仙人念偈 第三十九篇 爱宕护山的诵经圣僧好延 第四十篇 金峰山薜岳的诵经圣僧良算 卷十三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修道僧义睿大峰山偶遇诵经者 第二篇 葛川坐关僧比良山遇诵经仙人 第三篇 阳胜苦修成仙 第四篇 下野国僧人住在神仙古洞 第五篇 摄津国菟原的僧人庆日 第六篇 摄津国多多院的诵经圣僧 第七篇 比睿山西塔的僧人道荣 第八篇 法性寺尊胜院的僧人道乘 第九篇 诵经圣僧理满的经卷显灵 第十篇 诵经圣僧春朝的经卷显灵 第十一篇 诵经圣僧一睿听死尸诵经 第十二篇 长乐寺僧人山中相逢入定尼 第十三篇 出羽国龙华寺的妙达和尚 第十四篇 加贺国老和尚读诵法华经 第十五篇 东大寺僧人仁镜读诵法华经 第十六篇 比睿山僧人光日读诵法华经 第十七篇 诵经圣僧云净诵法华经得免蛇难 第十八篇 信浓国盲僧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第十九篇 持经圣僧平愿诵法华经免死 第二十篇 石山好尊圣僧诵法华经免难 第二十一篇 比睿山僧人长圆诵法华经应验 第二十二篇 筑前国僧人莲照以身喂虫 第二十三篇 佛莲圣僧诵法华经,护法神前来服侍 第二十四篇 一宿圣僧行空诵法华经 第二十五篇 周防国基灯圣僧读诵法华经 第二十六篇 筑前国盲女诵法华经双目重明 第二十七篇 比睿山僧人玄常诵法华四要品 第二十八篇 诵经圣僧莲长诵法华经得佑 第二十九篇 比睿山僧人明秀的尸骸诵法华经 第三十篇 比睿山僧人广清的骷髅诵法华经 第三十一篇 备前国人出家诵法华经 第三十二篇 比睿山西塔僧人法寿读诵法华经 第三十三篇 神龙听信诵经圣僧之言行雨被斩 第三十四篇 天王寺僧人道公诵法华经拯救路神 第三十五篇 僧人源尊赴阴曹诵法华经还阳 第三十六篇 诵法华经的女子得见净土 第三十七篇 无惭破戒的僧人诵法华经寿量品 第三十八篇 小厮诵法华经四要品免难 第三十九篇 出云国读诵华严经和法华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篇 陆奥国读诵法华经和最胜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一篇 读诵法华经和金刚般若经的二圣僧 第四十二篇 六波罗密寺僧人讲仙听法华经获福 第四十三篇 女子死后变蛇身听法华经得脱 第四十四篇 定法寺方丈听法华经获益 卷十四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枇杷大臣写法华经救无空法师 第二篇 信浓太守写法华经救蛇鼠 第三篇 纪伊国道成寺僧人写法华经救蛇 第四篇 女子依法华经之力脱离蛇身升天 第五篇 写法华经救狐 第六篇 越后国乙寺僧人为猿猴抄写法华经 第七篇 修道僧在越中国立山遇少女 第八篇 越中国书生之妻死后堕入立山地狱 第九篇 美作国百姓入窑采铁被埋依法华经力得出 第十篇 陆奥国的壬生良门弃恶向善写法华经 第十一篇 天王寺举行八讲会法隆寺抄写太子的注疏 第十二篇 醍醐僧人惠增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三篇 入道觉念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四篇 行范僧人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五篇 越中国僧人海莲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六篇 元兴寺僧人莲尊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十七篇 金峰山僧人转乘持诵法华经得知前生 第十八篇 僧人明莲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十九篇 备前国盲人读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篇 僧人安胜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二十一篇 比睿山横川的圣僧永庆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二篇 比睿山西塔僧人春命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三篇 近江国僧人赖真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四篇 比睿山东塔院僧人朝禅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 第二十五篇 山城国神奈比寺圣僧持诵法华经得知前世因果 第二十六篇 丹治比经师书写法华经不敬身死 第二十七篇 阿波国人诽谤书写法华经的人遭到现报 第二十八篇 山城国高丽寺僧人荣常毁谤法华经遭到现报 第二十九篇 枯敏行发愿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篇 大伴忍胜发愿后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一篇 利刈女诵心经自阴司还阳 第三十二篇 百济国僧人义觉持诵心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三篇 盲僧长义依金刚般若经法力双目重明 第三十四篇 壹演僧正持诵金刚般若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五篇 极乐寺僧人诵读仁王经显示灵验 第三十六篇 伴义通请人读诵方广经两耳复聪 第三十七篇 请僧读方广经得知生父变牛 第三十八篇 僧人读诵方广经落海不死终于生还 第三十九篇 内廷供奉源信在横川供奉涅架经 第四十篇 弘法大师和修圆僧都斗法 第四十一篇 弘法大师修求雨经法会普降甘霖 第四十二篇 依仗尊胜陀罗尼真言的灵验得脱魔难 第四十三篇 依仗千手陀罗尼的灵验得脱蛇难 第四十四篇 比睿山僧人旅居播磨明石津得遇高僧 第四十五篇 降伏法显灵利仁将军身死 卷十五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元兴寺的智光赖光二僧往生极乐 第二篇 元兴寺的隆海律师往生极乐 第三篇 东大寺戒坛的明佑和尚往生极乐 第四篇 药师寺的济源僧都往生极乐 第五篇 比睿山定心院僧人成意往生极乐 第六篇 比睿山颈下生瘤的僧人往生极乐 第七篇 梵释寺住僧兼算往生极乐 第八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寻静往生极乐 第九篇 比睿山定心院春素禅师往生极乐 第十篇 比睿山僧人明清往生极乐 第十一篇 比睿山西塔院僧人仁庆往生极乐 第十二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人境妙往生极乐 第十三篇 石山寺僧人真赖往生极乐 第十四篇 醍醐寺入寺僧人观幸往生极乐 第十五篇 比睿山僧人长增往生极乐 第十六篇 比睿山千观内供往生极乐 第十七篇 法广寺僧人平珍往生极乐 第十八篇 如意寺僧人增佑往生极乐 第十九篇 陆奥国小松寺僧人玄海往生极乐 第二十篇 信浓国如法寺僧人采莲往生极乐 第二十一篇 大日寺僧人广道往生极乐 第二十二篇 云林院创始菩提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三篇 丹后国创始迎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四篇 镇西举办千日讲会的圣僧往生极乐 第二十五篇 摄津国树上人往生极乐 第二十六篇 播磨国贺古驿僧人教信往生极乐 第二十七篇 北山屠户往生极乐 第二十八篇 镇西的屠户往生极乐 第二十九篇 加贺国僧人寻寂往生极乐 第三十篇 美浓国僧人采延往生极乐 第三十一篇 比睿山入道僧人真觉往生极乐 第三十二篇 河内国入道僧寻佑往生极乐 第三十三篇 源憩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第三十四篇 高阶良臣因病出家往生极乐 第三十五篇 入道僧高阶成顺往生极乐 第三十六篇 小松天皇的孙女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第三十七篇 池上本门寺宽忠僧都之妹出家为尼往生极乐 第三十八篇 伊势国饭高郡尼僧往生极乐 第三十九篇 源信僧都之母往生极乐 第四十篇 睿桓圣僧之母释妙尼往生极乐 第四十一篇 镇西筑前国流浪尼僧往生极乐 第四十二篇 左近少将藤原义孝往生极乐 第四十三篇 丹波中将藤原雅通往生极乐 第四十四篇 伊豫国越智益躬往生极乐 第四十五篇 越中卸任国司藤原仲远往生兜率天 第四十六篇 长门国阿武大夫往生极乐 第四十七篇 临终念佛的作孽人往生极乐 第四十八篇 近江国守彦真之妻伴氏往生极乐 第四十九篇 右大辨藤原佐世之妻往生极乐 第五十篇 藤原氏女往生极乐 第五十一篇 伊势国饭高郡的老妪往生极乐 第五十二篇 加贺国××郡女子往生极乐 第五十三篇 近江国坂田郡女子往生极乐 第五十四篇 仁和寺观峰威仪师的侍童往生极乐 卷十六 本朝及佛法 第一篇 行善僧人蒙观音搭救自唐归来 第二篇 伊豫国越智直蒙观音搭救自唐归来 第三篇 周防国判官代蒙观音搭救保全性命 第四篇 丹后国成合山寺观音显灵 第五篇 丹波国郡司雕塑观音佛像 第六篇 陆奥国掏鹰人蒙观音搭救保全性命 第七篇 越前国敦贺女子蒙观音赐福 第八篇 殖规寺的观音救助贫女 第九篇 信奉清水观音的女子蒙受利益 第十篇 穗积寺的观音施钱救贫妇 第十一篇 观音佛头落地自动还原 第十二篇 观音避火离开佛堂 第十三篇 观音被盗后自行出现 第十四篇 斋郎东人祷告观音求得财富 第十五篇 信奉观音的少年龙宫获宝 第十六篇 山城国女人信观音得免蛇难 第十七篇 备中国良藤被狐所迷幸得观音救护 第十八篇 石山观音显灵代对诗歌 第十九篇 新罗王后获罪国王蒙长谷寺观音搭救获免 第二十篇 镇西人误落贼窟蒙观音救助得保全性命 第二十一篇 镇西女子蒙观音救助得脱贼难保全性命 第二十二篇 石山观音显灵哑女重新能言 第二十三篇 观音显灵盲人重新开眼 第二十四篇 误坠海中的人蒙观音搭救得全性命 第二十五篇 被弃荒岛的人蒙观音搭救得全性命 第二十六篇 强盗蒙观音搭救箭不中身获赦 第二十七篇 蒙观音的帮助得钱还寺债 第二十八篇 朝拜长谷寺的男子蒙观音保佑致富 第二十九篇 信奉长谷寺观音的穷人偶得金尸 第三十篇 贫女信奉清水寺观音得佛帐 第三十一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女得财 第三十二篇 蒙六角堂的观音帮助隐身人终得现身 第三十三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女遇盗得福 第三十四篇 信奉清水寺观音贫僧得良缘终身有靠 第三十五篇 筑前人信奉观音得生净土 第三十六篇 醍醐寺僧人莲秀信观音死而复生 第三十七篇 朝拜清水寺的武士掷骰输出两个千度受灾 第三十八篇 纪伊人邪见不信遭现世报 第三十九篇 招提寺千手观音显灵拒盗 第四十篇 十一面观音变化老翁竖立山倚桥柱(全篇缺) 中册 卷十七 本朝及佛法 卷十八 本朝及佛法(全卷缺) 卷十九 本朝及佛法 卷二十 本朝及佛法 卷二十一 本朝及佛法(全卷缺) 卷二十二 本朝及佛法 卷二十三 本朝及佛法(第一篇至第十二篇缺) 卷二十四 本朝及佛法 卷二十五 本朝及佛法 下册 卷二十六 本朝及宿报 卷二十七 本朝及宿报 卷二十八 本朝及宿报 卷二十九 本朝及宿报 卷三十 本朝及宿报 卷三十一 本朝及宿报 试读章节 第十一篇 慈觉大师赴唐传来显密二法 古时,仁明天皇承和朝代,有一位圣僧,人称慈觉大师,俗姓壬生,是下野国都贺郡的人氏。在他落生之时,曾有紫色祥云,覆盖其家。 当时,国内有一位名叫广智菩萨的圣僧,从远处望见紫云,感到非常惊奇,便寻找到这家问道:“你们家里出什么事了吗?”主人回答说:“今天生了一个男孩。”广智菩萨就告诉孩子的父母说:“你们生的这个男孩将来可成为一个不平凡的圣僧,虽然你们是他的父母,也应该对他敬重才是。”说罢便自走去了。后来,男孩渐渐长大成人,九岁的时候,他就对父母说:“我有心出家,要到广智那里去学习经文。”在他购买经书的时候,买到了一部法华经中的普门品,于是他便拿着这本经书去向广智求教。 一天,孩子梦见一位圣僧走来抚摸他的头顶,旁边还有一个人问他说:“你认识摸你头的人吗?”孩子回答说:“不认识。”这人又说:“他是比睿山的大师,因为他将成为你的师父,所以才来抚摸你的头顶。”孩子梦醒之后,心中思忖,如此说来,我一定是应该做比睿山的僧人了,于是他在十五岁那年,便登上了比睿山。当他初次和传教大师见面时,大师满面笑容,欣喜非常,仿佛是迎接故友,孩子一看大师,宛如梦中所见。不久,他便拜在大师门下,削发为僧,法号圆仁。圆仁学习显密二法时,没有丝毫不解之处。 不久,传教大师圆寂,圆仁心想,我应该去大唐进一步研求显密教法,于是就在承和二年动身渡唐。他来到震旦以后,除登天台山、拜五台山,还遍游各地巡礼圣迹。他在各处佛法流传之地随时学习之时,正值大唐会昌天子即位,由于这位天子下了消灭佛教的旨意,各地皆在捣毁寺庙佛塔,焚烧正教经书,捉拿僧人勒令还俗等等,官差四处缉捕××××。 一天,大师遇见了官差。众官差发现大师是单身一人,并无随从,便得意地追赶前来,大师逃进一座大殿,官差随后赶来,打开殿门四下寻找,大师无法可想,便混在佛像中间,心中诵念不动明王的佛号,官差遍寻不见僧人,只见多了一尊新的不动明王的佛像。官差们惊疑之余再仔细看时,大师又还了原形。官差问道:“你是何人?”大师回答说:“我是从日本国来习求佛法的僧人。”官差有些恐惧,便将迫使还俗之事暂放一旁,先将经过情形奏明天子。天子下诏说:“既是外国僧人,从速驱逐出境!” 于是,官差人释放了大师。大师高高兴兴从那里出来,在要逃往外国的途中,逃向另外一地。远远望见山后有一人家,仔细看时,但见垣墙高筑,四围坚固,只有一面墙有门,门前站着一个人。大师一见有人,心中喜悦,便上前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这是一个长者的家,圣僧有何事?”大师答道:“我是为学习佛法,从日本国来的僧人,不巧正碰到这里毁灭佛法,所以想找一个隐身之所,暂时躲藏起来。”站在门前的那个人说:“这个地方由于地处偏僻,从无人来,十分清静,你可以暂住此地,等外边风声平静,再出去学习佛法不迟。”大师听罢非常高兴,便跟在那人身后走进门去,进门之后,那人便将大门关上,一直向里面走去,大师也跟在身后,走了一程,仔细看时,见有各式各样的房屋,都是重叠建造的。在许多人住着的房屋中间,有一间空房,那人就把大师安置在这间房里。大师来到这个极其清静的所在,非常高兴,心里想,自己能在这里等待外边平静,倒也不错!像这种地方,也许能有佛经。想到这里,他便悄悄在四处寻找,结果一无所见。这时他发现后面有一个屋子,及至走近一听,就听见里面发出许多人的呻吟声,大师觉得很奇怪,便偷偷向里观看,原来有人被绑吊在梁上,下面还摆着一个罐子,人血正在往罐子里滴。看到这般光景,大师纳闷不解个中究竟,上前询问,也无人回答,只好惊疑地走开。 后来,大师又窥视了另外一处地方,同样也听得见呻吟之声,原来里面躺着许多面色发青骨瘦如柴的人。有一人看见大师召唤便爬行过来。大师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些令人难忍的事情呢?”于是这个人就拿起一根小木棍,伸出枯瘦得像根细柴似的胳膊,在地上写道:“此处是‘騨缬①城’,不知真相的人来了之后,他们先给吃哑药,后给吃肥药,然后把人高高吊起一处处地用刀刺破,使血滴在罐子里,再用它来绞染布匹。我们不明世故,来到××××,你可装作吃下去的样子,有人问话时,就呻吟装哑,千万不要说话。我们也是不明真相,误吃此药,方落到这般光景,你还是乘机逃跑了吧,只是这里四面关防严密,怕不是轻易逃得出去的地方。”大师看罢地上字迹,吓得魂飞天外,茫然不知所措,一时间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原来的房中。这时,果然有人端来食物,一如方才那人所说,盛着芝麻似的东西。大师假装将食物吃进的模样,暗地揣在怀里,随后扔到外边。送过食物之后,又有人前来问话,这时大师一语不发,只是呻吟,那人看罢露出满意的神色,便自走去。 P36-38 序言 《今昔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约成书于12世纪前半叶,共分天竺(卷一至卷五)、震旦(卷六至卷十)和本朝(卷十一至卷三十一)三部,其中卷十八和卷二十一全部缺失。本书所译为最具特色的本朝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编译社翻译,周作人于1960年2月20日起手校订,至1962年2月2日完成。 虽经多方查询,迄未得知当年具体何人参与此项译事。恳请译者或其家属与本社联系,亦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新星出版社 2017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