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寒门出贵子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文良
出版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寒门出贵子》为王文良先生的励志自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寒门难出贵子”这个命题是不完全正确的,反而“寒门才出贵子”是可以得到大部分人认同的。作者在书中会详细的展开叙述来证实这个观点。 富庶的家庭固然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但孩子却大都缺少拼搏努力、奋发进取的精神。出身寒门的孩子却相反,在困难面前始终坚持奋斗,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成功的几率反而会大大增加。全书共分六章,将自己的奋斗、成功史娓娓道来的同时让广大的青年读者能从中得到大量启发,增强自信。是一部不得多的的青年励志佳作。

内容推荐

他曾经历穷困、颠沛甚至中途被学校开除的苦难少年时代,却在近乎绝望中考上了重点中学;

他曾无知到不会查字典,却在拼了命般的努力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他从俄语系转至东语系,又从东语系转学管理,两次选错人生方向,却最终寻得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他放弃了安逸的机关生活,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销售之路。他从普通的业务员到销售总监,从任职于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普通职员到几次走遍中国的营销学大师,最终成为同行眼中的“中国销售之神”。

王文良教授以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出身寒门的穷学生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入北大,又是如伺通过在世界顶级跨国公司的历练从一个销售“小白”成长为一代销售“大神”的故事。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背后,作者都将自己的切身感悟和经验教训娓娓道来。

出身平凡、历经挫折仍在迷茫中挣扎、拼搏的朋友们,你们一定会在《寒门出贵子》一书巾找到奋斗的方向!

目录

第一章 蛰伏——苦难的童年与少年

 出身寒门

 父母病倒

 小学生涯

 苦中有乐

 被迫退学

 幸运考上重点中学

 开始勤学

 担任班干部

 战胜疾病

 带病获得全市体育全能亚军

 冒险柳树岛

 动手做气垫船

 到工厂、农村、大学去演讲

 年级排榜,没进前十

 立志

 结交挚友韩春风和刘仁意

 拜复读生为老师

 高考出险情,关键时刻心理制胜

第二章 人生第一次飞跃——走进北大

 梦起北大

 博览群书

 北大的实践活动

 暑假卖菜,终生受益

 立志当外交部长

 改变目标,更换专业

 东语系竞选见闻

 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没留学,不后悔

 香山初恋

 创办家庭教师介绍所

 向美国总统学习

 开办交谊舞学习班

 关于开除

 评上优秀学生干部

 大学时期的知己

 踏实做人

 在北大的成长

第三章 挫折——政府公务员岁月政治培训

第一次走遍中国

第四章 人生第二次飞跃——跨国公司的磨练

 起步于顶新集团

 通过考试,提升业绩

 文化共识营

 最大的一笔直销生意

第一次提升

 贤妻无价

 制度比业绩更重要

 先斩后奏犯大忌

 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创造公司新纪录

第一次下野

 王老师

 上海陷阱

 发明“时空管理法”

 开发经营东南区

 重新立志

 开发大西南中心城市一威都

 主管华北区

 武汉风波知防人

 公司里的“哼哼”

 新的任命,感悟命运

 营业所长的日子

 全国处级培训评第一

 益华国际集团营业处长

 1.2亿美金付水流

 在美联集团担任中国销售总监

 西北之行读《李白》

 我的生活准则和生涯规划

 长沙巧遇

 跟总经理学修养

 这样的总经理是良师益友

第三次走遍中国

 启动西北

 南下深圳

 应变秋交会

 击败对手成第一

 目标定太高,费力不讨好

 敢于并善于与上级抗争

 管理方式和领导水平

 在今天的中国谁能够成功

 提升自我,MBA深造

 在世界第三大制冷剂公司担任总监

 大肚能容

 将一对一改为一对十

第五章 人生第三次飞跃——创立销售学

 人生的再次选择

 创立中国销售学

 登上北大、清华讲台

第四次走遍中国

 大学巡讲

 大病四年,带病上阵

 担任亚洲连锁商超高峰论坛主讲教授

 乐极生悲

 出版光盘

第六章 功成——亚洲营销高峰论坛

后记

试读章节

出身寒门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童年时代就经历了不寻常的困苦与磨难。然而若干年后,我却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困苦与磨难对我人生的影响巨大,没有这一时期肉体和精神上的考验就没有我日后坚韧不拔的毅力,更没有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磨其志。艰苦的生活既磨练了我的意志,又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为我后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的记忆中,4岁以前我的家庭还是比较幸福的。那时候,虽然物资非常匮乏,但全家人在一起却也其乐融融,没有什么大的风波。

父亲是我们全家的顶梁柱。他性格很开朗,口才也非常好,是我们城市第二中学(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生,这在解放初期算是大知识分子了。他高中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人事局,专门负责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

后来,父亲离开了原工作单位。

他一开始是当电工,两年以后当上了师傅。有一次,父亲带着徒弟到几十米高的烟囱上安装避雷针。当时,工人是与水泥、砖瓦一起坐升降机上烟囱的。当升降机上已经装满了这些建材以后,操纵升降机的工人来催我父亲和他的徒弟赶紧上升降机。我父亲与徒弟正聊到高兴处,就说:

“你先把东西弄上去吧!我带着徒弟坐下一趟。”

于是,父亲与徒弟继续聊天。

突然,有人大呼:

“出事了!出大事了!”

父亲顺着人们指的方向看去,脸色煞白。正是刚才父亲和徒弟要坐的那台升降机从几十米的高空掉下来了,连升降机带水泥、砖瓦洒了一地。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恐慌,而我父亲尤甚。他一方面为自己躲过这场灾难而庆幸,但另一方面也感到后怕。

父亲后来又当过列车员,最后来到市医药公司成了批发员和仓库保管员,在市医药公司工作到退休。父亲在医药公司蹉跎了大半辈子,整天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到了晚年,父亲追悔莫及,于是便将他的理想和抱负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并影响了我的一生。父亲常教育我说:

“人一辈子不能太斤斤计较,不能太胆小怕事,胆小不得将军做。也不能太短视,不能只看眼前,要看长远一些。要能吃苦,敢担责任,也要能忍耐一时的寂寞,大胆地干,一直干到死。”

父亲的教诲虽然是针对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但对我也同样很有启发意义。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我正是因为接受了很多父亲的建议,才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困难。

我的母亲在当时的农村也是一个才女,十几岁就考入了齐齐哈尔市中专,学习话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里有名的电影院当广播员。母亲工作若干年后,生下了我的哥哥。伴随着我哥哥的出生,母亲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有一次,我哥哥因为脚崴了,整天不停地哭,谁也劝不了。当时母亲吓坏了,也心疼坏了,很怕孩子再出什么意外,于是心一横,就辞职在家看孩子,从此再没有上过班。母亲辞职后不久便得了一场重病,从此缠绵病榻,57岁便去世了,这也成为我一生中最不能释怀的事情。

我们一家8口人,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隔辈还有爷爷和奶奶。在这里不能不提一提我的爷爷,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爷爷出生于光绪26年,也就是1900年。那时,我的老家在吉林省榆树县。当时的东北局势非常混乱,到处都是土匪、沙俄士兵、日本士兵,这些人搅得百姓不得安宁。为了自卫,富裕的人家都养了一些民兵。我家当时也是个大户人家,养了30多个民兵。这些民兵归我爷爷指挥,因此,我爷爷就是家里的“民兵排长”。爷爷整天挎着枪,带着一群弟兄,倒也威风。

可是好景不长,我家后来由爷爷的一个哥哥当家。这个哥哥嗜赌成瘾,很快就把偌大的家业败光了。等到解放的时候,我家除了两匹马以外,一无所有。于是,爷爷就带着奶奶四处漂泊,一会儿去牡丹江,一会儿去佳木斯,最后,才在佳木斯市的郊区柳树岛定居下来。然而,爷爷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既没有农民耕种的土地,又没有城里工人的退休金,只能靠我父亲养活。我小时候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陪父亲、哥哥去给爷爷送粮。我们从粮店买好粮食,用爬犁拉着走10多公里的农村雪路,才能将粮食送到爷爷家里。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一直到爷爷故去。

“你爷爷这一辈子飘来飘去,最后一事无成,你一定要记住这教训。必须有恒心,必须要务正业。”

每当谈到爷爷,父亲总是这样教诲我。

正是因为我的长辈们在一生中留有诸多遗憾,所以他们才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而他们人生中的经验和教训也成为日后鞭策我前进的动力。P3-5

序言

寒门出贵子 豪门出幸福 富不过三代

(自序一)

近期,很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甚嚣尘上,我深感悲哀。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就我这些年的经历和从书中得到的感悟,我认为:“寒门大多出贵子,豪门很难出贵子。”

我的大学同学和我的学生有高级官员,也有中产阶层,还有很多学生是各省、市最富有的企业家。他们本人多数出身寒门,历经个人奋斗,现在终于有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这些人的子女都有这样一些共性:

一、几乎都不愿考公务员,不想走上仕途。这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一想却又十分有道理。这些孩子的人生追求是幸福、平安、快乐,这并没有错。而政府官员要遵章守纪,不能随心所欲,要时刻约束自己,活得不轻松。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好,他会选择这样约束自己么?当然不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更喜欢文学、音乐、舞蹈、旅游、交友、聚会、健身等等,热衷于休闲的生活。现在的北京孩子几乎没有愿意考公务员的,大多是外地的寒门学子为了个人发展,才去考公务员。

二、对财富的兴趣不大。由于家庭条件较好,这些孩子从小吃穿用都不愁,故而对金钱看得不重,他们认为钱够花就行,无需太多。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意继续从事父辈们的事业,而更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了钱去工作在他们眼中是一种“病态”行为。

三、鲜少有成名的欲望。虽然他们的父辈们名声赫赫,但他们自身却没什么想成名的欲望。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成名等于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巨大的枷锁,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因此,豪门子弟大都希望低调地享受生活。

四、很少有人潜心学术,立志成为大家。我们这一代人年少时最想成为的就是像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大科学家。但是,现在的豪门子弟却认为当科学家需要付出太多的心血,太苦,因而没有当科学家的理想,他们大多向往安逸的生活,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无独有偶,今天的寒门子弟身上也存在着某些共性,但这些共性恰恰与豪门子弟相反:

一、寒门子弟中一心想走仕途者居多,而且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越是如此。由于出身清贫,他们渴望通过仕途来改变命运。

二、寒门子弟对财富的追求欲望更强烈。与豪门子弟从小衣食无忧的生活状况不同,寒门子弟大多还要为生计所苦恼,因此他们不得不努力挣钱以维持基本生计,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

三、寒门子弟更渴望成名。由于原生家庭所给予的资源较为匮乏,比起豪门子弟,他们自小受到的关注相对更少,因此也就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渴望成名。

四、寒门子弟能吃苦,愿意献身科学。他们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甘愿刻苦钻研,潜心学术。

由此可见,上天是十分公平的:它给豪门子弟更好的物质享受,却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它给寒门子弟更多生活的磨砺,却燃起了他们逆袭的决心。

我个人也恰恰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我少年及青年时期吃尽了苦头,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而且,由温饱到富足后,我并没有安于现状,一直在打拼,奋斗的脚步从未停下来。相比之下,我们这样家庭的下一代却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父辈们积累下的财富,进而在安逸的生活中逐渐丧失了斗志,所以古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我认为,现代社会甚至“富不过两代”。而那些寒门子弟反倒能因生活所迫而努力打拼,做出些成绩,进而摆脱寒门。因此,我坚信,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寒门出贵子”。

后记

生在寒门是你最大的不幸?

——访《寒门出贵子》作者王文良

在《寒门出贵子》一书即将出版之际,本书责编及出版社的一众青年编辑对王文良老师进行了采访。王文良老师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本书责编:王老师,您说过“生在豪门才是最大的不幸”,我想问一下,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王文良:我在本书自序中提及,寒门出贵子,豪门出幸福。在生活方面,豪门之子相对比较幸福。他们有优越的物质保障,衣食无忧,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从事业的角度看,生在豪门也会有不幸的一面。

首先,进入青年时期,面前就有一座大山,那就是自己的父母。在四十岁之前,一般子女很难超越自己的父母。不论自己多努力,人们都会认为是父母的影响造成的。在介绍的时候,永远会说“这是某某的儿子或女儿”。他们永远生活在自己父母的阴影里。

其次,人天生都有惰性。当自己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时候,人的奋斗精神就会大打折扣。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后退或者绕行。我曾在寒冬零下20多度、没有暖气的教室里一个人学习。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努力拼搏、改变现状,让父母和哥哥姐姐过上富裕的生活。一想到这些我就浑身是劲。因此,大年三十我一个人在教室学习到十点,既不孤独,也不疲劳,更不寒冷,心中有的只是喜悦。但是,这一切对于豪门之子而言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再次,周围人的偏见。大家普遍认为富二代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因此不论他取得多大的事业成就,人们依然会认为他是靠父辈的金钱和影响而取得的。所以说,从干事业的角度看,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反倒不容易成功。纵观取得大成就的人,绝大多数是寒门里出来的苦孩子。而豪门出身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少取得大成就。以前我们笑话北京人和上海人不思进取,没理想没追求。最大的笑话是北京人带个瓜皮帽,手拿鸟笼,看见美女就说“这个妞跟我走”。虽是玩笑,却恰恰说明了豪门子弟干事业很难,取得大成就更难。

最后,豪门家庭的长辈都很强势,经常会安排孩子的事业和生活。2017年11月,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的徐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喜欢天文,而他的母亲要他学工商管理,他顺从了。他工作后仍在晚上看星星,他的母亲直接背着他将他的天文望远镜送人,并把他的天文工作室也封掉了。于是,他与母亲大吵一架,甚至要脱离母子关系,母亲一气之下从楼上跌下去,直接丧命,造成巨大的悲剧。古人常悲生在帝王家命不由己,现代人长叹生在豪门深似海。豪门子弟往往很难处理好自己的事业、个人兴趣与父母之命的关系。

本书责编:王老师,您在书中最想跟寒门子弟们说什么?  王文良:我在自序中已经讲了很多。我觉得寒门子弟对人生和命运的总规律了解不够,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想把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来告诉他们。概括起来就是,命运是最公平的。从长远来看,上天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寒门出贵子,贵子通过奋斗,自己变成了富一代。而他自己的孩子则变成了富二代,成了豪门子弟。而豪门子弟的生活境遇不同于上一辈,他们不再吃得差、穿得差、骑自行车、住出租房。不仅物质条件丰富,而且开始追求精神世界富足,登山、唱歌、出国云游都是他们喜爱的,最后甚至可能出家追求佛的境界。他们无需奋斗,也不想奋斗,最终富不过三代。再加上遗产税、房产税、赠予税等,他们的后代又变成了寒门子弟,重新开始奋斗,成为贵子,贵子的子女又变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命运。

本书责编:您认为寒门子弟想要真正“逆天改命”大致需要多长的一个周期呢?

王文良:这个没有一定的定数。快的几年,慢的几十年。有的人一生可能也没有大的成就。但是,只要努力,一定会有一些好转的。没有好转的概率,比火星撞地球的概率还小,几乎没有。寒门改变命运一般有几个途径:第一条路,是让他们终生受益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可以是国内的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也可以是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毕业后,进可攻,退可守,总不至于太差。这个群体普遍成功,整体成就比较高,是最好的成功途径。但是,这个途径时间长、难度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的路。第二条路,如果没有考上一流大学或没考上大学的人,大学毕业后,也可以第二次奋斗。例如马云三年都没考上好的大学,最后上了杭州的一所普通大学。但是,当名牌大学毕业的各类人员在宽敞的办公室吹着空调的时候,马云却带着十几个人,艰苦地创业,最后的辉煌甚至超过了名牌大学毕业的精英们。这样的奋斗之路偶然性比较大,成功的比例小一些。但是,只要努力,即便没有大成就,也会有一些小成就。第三条路,走创新之路,勇闯蓝海。当大家都在普遍价值观的驱使下,在正常的道路上攀爬的时候,寒门之子也可以走一条新路。比如,上山养鸡、养猪或到草原养羊、养牛等等。但是,必须养出创意。例如养高价牛、羊,走纯绿色之路或者跨区域贩卖各类奇货等等。第四条路,通过自我奋斗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唱歌、跳舞、乐器等很多方面。这方面,我的大学同学骆兵就是个典型。考上北大本是一件好事,可他却偏偏不喜欢上课,大学险些没毕业。但是后来,他在他喜欢的诗歌、音乐方面崭露头角,给韩红等人写歌词、出书、自己走上前台演唱等,也取得出色成绩。

总之,取得成绩的时间有长有短,不要过于在意。我们要在意的是自己是否努力,是否愿意努力。只要努力,就没有不进步的,全世界都一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奋斗,却完全没有成果的,一个都没有。

本书责编:在当今社会,“富人们”垄断了绝大部分资源,您认为年轻的创业者们从他们手中争得一席之地的突破口在哪里?

王文良:首先,我不认为“富人们”垄断了绝大部分资源。就现在而言,最好的资源是书,现在各大学、各城市里的各个区都有图书馆,绝大部分免费,却少有人问津。请问“富人们”都把书买回家了么?没有。我家仅有4000多本书。我去过很多大富豪家庭,家里也只有几百本书,且都是精装,并未开封。

其次,人们所认为“富人们”占有的资源,是指好的国营企业,好的出国留学机会等等。因此,寒门子弟可以适当避开这些地方。但放眼当下,在北京,北京人几乎不考公务员,这不是相当于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外地人吗?未来国家各级领导人一律是寒门之子,难道你还说是“富人们”抢占了资源?2017年北京某法院招聘公务员,只有两个北京人报名,其余全是外地人,最后还有一名已录取的北京人一个月内就辞职了。这无形中不正是给大家提供了资源,提供了机会吗?

再次,“富人们”抢占的资源主要是生活方面的。真正干事业的资源到处都有。比如,你考大学学习计算机课程,学习金融、法律、物理、化学等课程,有人跟你抢么?没有。你努力学习当本行业的大师,甚至拿诺贝尔奖,有人跟你抢么?没有。很多时候,所谓的“抢占资源”不过是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本书责编:寒门子弟刻苦读书,往往把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当作改变命运的途径,您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仅靠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么?

王文良:今天这个时代,仅仅靠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必须是知识加能力。另外,知识也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包括课外知识。总之,知识面要拓宽。同时,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敢担责任的能力。我大学专业是俄语和蒙语。让我真正得到财富却是在我当业务员时的实战经验,自学的营销知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能力,寻找机会的独到视角以及我的演讲能力。不然怎么能登上北大讲台?而这些能力则主要是通过读书和走遍中国、走遍世界获得的。

本书责编:人们常说“三代才出一个贵族”,但大多数寒门子弟往往还没有熬到三代就自我放弃了,于是形成世代皆贫的恶性循环。对此,您怎么看?

王文良: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贵族”与“富豪”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贵族需要三代,富豪只需要一代。中国现在的所有亿万富豪,百分之百是穷人家孩子。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是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生人,在六七十年代,中国没有一个亿万富豪,万元户已经是最富的人了。现在的富豪都是富一代。近些年才出现富二代。因此说,成为亿万富豪只需自己努力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是否是三代。而今后中国一定会推出遗产税、房产税,富人几乎不太可能富过三代。即使第四代还富裕,也大不如前了。因此,寒门之子不应放弃,机会只会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的机会尤其多,这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互联网、电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高度敏感。

本书责编:寒门子弟由于成长环境的局限,在物质和文化环境上都存在一定劣势,您认为这会是他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大阻力么?

王文良:观念是最重要的因素。寒门子弟很少听父母的,因为他们的父母观念普遍比较落后,难以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寒门子弟要多看名人传记,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世界上主要领袖和名人的传记我都看过。我会学习古今中外领袖、名人、大师的思维方式,从而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获得进步。现在看不上书的人很少。如果谁想读书而读不起书,可以直接向国家提出申请,国家一定会帮助你的。因为你是为自己也是为国家而奋发向上。

本书责编:俞敏洪的《让成长带你穿透迷茫》中谈到穷人思维三大特点:一是否定和消极;二是安于现状,不敢冒险;三是对世界、对社会、对周围朋友不信任。您认同么?

王文良:我基本认同。但是,我细化一下。

第一,穷人思维最重要的是没理想、没追求,西方叫没野心。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很多人说,我不是当将军的料,其实不然。一个想当将军的士兵,只要努力,即使当不上将军,也可能当上排长、连长、营长或团长。但是,一个整天混日子的士兵,不仅当不上将军,就连排长也当不上。

第二,穷人的父母往往是孩子不幸的根源。穷人家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咱家就没那个命。”一句话把孩子的理想全打灭了。长此以往,孩子不敢想新事物,不敢有野心,一生默默无闻,一事无成。

第三,穷人思维使孩子不敢做。比如,我的同学很多人从来没想过考北大,所以,他们就没考上北大。本来我的条件最差,但我一心要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要让父母生活好,鲤鱼跳龙门。所以,我高中一年级就想考清华大学,后来因为学文科,便想考北大,才会天天拼命学习。最终考上北大。如果不去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第四,穷人思维还表现为不能坚持,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其实,成功有可能就在第十次失败之后,而穷人思维会使人浅尝辄止,在第三次或第四次就放弃了。

本书责编:如果人生再给你一次机会。您是更愿意像马云那样当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还是愿意像今天这样做个营销和成功学专家学者呢?  王文良:如果人生能够再来一次,我愿意还像现在一样,做一个实战派的专家。但是,我会在一线再干五年,再经历五家大型公司。然后依然回北大、清华教书。在单位和同事一起谈工作、谈学习、谈人生、谈理想,定点上班,定点下班,一生到80岁还在工作。同时,在工作之余周游世界。钱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够花就行。工作方面永远进步,不用过早成名。

书评(媒体评论)

王文良虽出生在最贫困的家庭,却奋勇拼搏,考上了北大。北大毕业后从业务员到中国销售学创始人,又到北大、清华特聘教授,再到“亚洲营销高峰论坛”主席的经历,不正是“寒门出贵子”的真实写照吗?

——北京会心堂生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法国北欧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

庞博

寒门之所以出贵子,是因为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一直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只有不断地奋勇拼搏,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北京大学企业家同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企业家名师智囊团团长

张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1: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