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纠结”这个词开始闯进我们的生活。
从此我们的心灵便被缠上了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工作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坐立不安;生活上出现了矛盾,我们更是彻夜难眠……最终,这种纠结的情绪越缠越紧,搅扰得我们片刻不得安静,束缚得我们无法呼吸。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容易沉浸在这种情绪中难以自拔。
幸好,有的人能够幡然醒悟,从纠结中挣脱出来。
有位先生被派到海外工作,夫妻两人为这个机会兴奋不已。经过一番计划之后,他们开心地带着孩子去就职。他们预期了很多即将面对的问题,包括生活无法适应、语言隔阂、种族歧视、丈夫工作过于忙碌、家庭关系被忽视等等,但所有这一切都意外地安然度过,最大的问题竟出在了“夫妻争吵”上。
在国内很少吵架的他们,到了异地他乡竟然成天为一些小事闹不愉快。明知是生活压力使然,两人却冷战热战到不可开交。
妻子沮丧到极点,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每天愁眉苦脸。
一天,她骑车独自到外面散心,一想到要回家简直懊恼极了。
她一路低着头踩着脚踏车。骑到某个路口,忽然一辆大车从身侧驶出。她差点跌倒在地上,以为自己就要亡命异乡。好在司机及时看到她,赶在撞上她之前刹住了车。
过了马路,她惊魂未定间,惊觉自己不能这样。如果她任自己失意下去,只会惹来更多更大的问题。她告诉自己,要开心度日。
就这样,她与先生渐渐找出更好的沟通方法,走出困境,重拾欢笑。一个人能不能早日走出忧郁、改善现状,与他面对挫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一生悲惨”的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努力地“滚自怜的雪球”。挫折绝对是多数人的家常便饭,然而一旦容许自己陷入自怜的情绪,悲惨的事就会接踵而来,好像约好一般,非得整得你要死不活。
那位妻子说,在骑着脚踏车到马路另一边后,她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储备精力撑过低潮。等到半年过后回头一看,才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原来一颗纠结的心,是一件那么辛苦,也是那么危险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很纠结的朋友。
他是家中的长子,由于从小家境清寒,对于父母勤劳养育的恩情总是铭记在心,信誓旦旦地告诉父母和弟弟妹妹,一定会找一个最好的媳妇回来照顾他们。
几经挑选,他终于在不小的年纪找到了一个温顺的女人,将她娶回家,吩咐她好好伺候公婆,自己则每天从早工作到晚,忙着赚钱养父母和小家庭。
他每天战战兢兢地提醒自己要做好榜样。见妻子打理家务不够妥帖,就严厉地责备她,要求她也要像他一样全心全意地牺牲奉献。
没孩子时,他挑剔家里不够整洁,对公婆的照顾不够体贴。有了孩子后,孩子成绩不好,他怪她;孩子生个病,他也怪她。
终于,公婆因为年老相继过世,孩子也终于长大到可以照顾自己。妻子像递出辞呈一样地递出离婚协议书说:“算我眼瞎,被你当棋盘里的一颗棋子一样地娶回家里用,现在我仁至义尽,和你的感情也全磨光了……放我走吧。”
这位花了一辈子尽心尽力扮演好长子角色的男人,到这时才发现他事无巨细又精确无比的要求,让他忘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也忘了经营与妻子的关系。
他的一生就像拍子、音符都正确无比的曲子,听起来却没有一点感情。P3-5
当今社会,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快乐和幸福,它们甚至给人一种到处皆是的感觉。然而,当我们真正俯下身来寻找时,却惊讶地发现,散落满地的原来是一个个困惑着自己的难题和无法突破的障碍。
我们甚至觉得,人生就是在逆境中寻找突破,追求理想和快乐。面对那些折磨我们的事,我们需要拥有冲破逆境的聪明和智慧。
生活为什么总是不如意,是自己哪里出了差错吗?
我为什么难以突破现状,是思维陷入怪圈了吗?
我是在逃避生活的本质,还是已经在理想与现实中迷失?
我为什么总是自卑、没有决心和信念,如何做才能变得更自信?
当身陷逆境、心生困惑、不满足于生活现状时,就会不停地思索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并且还可能积极地投入到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中。结果几个回合下来,效果不明显,一切都好像没有太大进展。
当我们身陷生活的泥潭无法自拔时,会痛苦万分地反问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事实上,人生就像一杯水洒在地面,本质是清澈透明并无色无味的,而一旦落到地面就会被大地迅速吸收,与泥土融为一体。
无论我们落在大地的哪个角落,每个人的人生都会与泥土密切相连。不过,有许多人很难辨清一个真相:最终,到底是自己被泥土吸收了,还是自己吸收了泥土?到底是自己存在于泥土中,还是泥土存在于自己体内?
生活的全部就在自己和泥土之间,但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分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想分清现状的欲望和恍惚的感觉让我们不停地去思考、探索,自己到底是什么,泥土到底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一旦我们试着去发现真相,疑惑、混乱、烦恼、压抑、茫然便会随之而来,自己好像被一股前所未有的阻力所束缚,无法摆脱,更难以超越。此时,我们的生命陷入逆境,然而任何希望、光明的出现都会使我们充满惊喜、欣慰与渴望。
但是,一切依然像泥土的厚度那样,让我们难以辨清和穿越。甚至有时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有如一团乱麻,好像根本不属于自己一样,还有种深陷泥潭的感觉。我们努力挣扎,但一切却无济于事,没有任何进展。
此时,快乐与幸福的感觉在我们心中荡然无存,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与迷乱纠结着自己,既无法掌控,又挥之不去。
于是,我们开始努力思考生活中突破阻力的方法:
我将突破哪些思维怪圈? 怎样在失控中学会自我驾驭?
我如何在痛苦中掌握幸福?
我能不能塑造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是什么在阻碍我前行的脚步?
是什么让我深陷泥潭?
如何使我做事的效能更高些?
如何让弱势的我变得优秀?
我能否成为生命的强者?
当以上种种问题摆在面前时,你是否会觉得内心深处有一种无力的感觉,原来面前的一切并不是世界的全部。有时,
我们会觉得自己就像盲人摸象,所触摸到的一切并不是真相。
眼睛和感觉经常使我们的思维陷入偏见之中,所以想认清自我就不能固执己见,而应学着突破思维意识中的束缚,探索生命中的非常之道。
对于那些身陷困境的人而言,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就是使其突破困境的非常之道。从逆境智慧中我们会:
发现自己到底被哪种思维所束缚;
清楚如何去驾驭失控的自己;
明白如何读懂人生的幸福真谛;
学会如何去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
知道是什么在阻碍自己前行;
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陷入泥潭;
明白自己怎么做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懂得怎样让自己突破局限,并一点点强大起来。
白晓著的《你只是没有能力过你想要的生活》讲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希望过上理想中的生活,然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愿。在社会上打拼一段时间才发现,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不断打击着我们的雄心壮志。你为什么没有能力过上你想要的生活?真的是自己能力有限,注定要做一个失败者吗?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还不够努力。
从生活的紧张和烦琐中抽身出来,放慢脚步,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在失控中学会自我驾驭;塑造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找出阻碍自己前行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想认清自我就不能固执己见,而应学着突破思维意识中的束缚,探索生命中的非常之道。
白晓著的《你只是没有能力过你想要的生活》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只是我们还不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