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岭南草木状(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基永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四十篇小品文章,搭配四十幅插画,俨然一岭南风物小史。

以工笔细墨为植物立传,一草一木中见生活情趣与人文雅致,看见慢下来的时光痕迹。

一本南国物候日历,岭南草木图经,堪称白话文版的《广东新语》。

梁基永著的《岭南草木状(精)》,作者谙熟广府俚俗,且精通书画、典籍,文笔精湛,精览博采中融入着自身性情与雅趣。替花写照,亦是观花城生长的人对城市气息别有滋味的描摹。

内容推荐

梁基永著的《岭南草木状(精)》以细密笔法勾勒岭南四十种植物瓜果,如胡姬花、芭蕉、玉兰、柚子、榴莲等,细数其品格习性,及相关的诗词掌故、坊间趣闻。

目录

替花写照(序言)

草状

 齿间冰雪

 从雷公凿到锦荔枝

 瓜以南名

 花中胡姬

 绿天蕉国

 蒙汗药与催情花

 为采仙人绿玉蔬

 星辰今夜最迷离

 异菌两种

 优昙长作梦中看

 越姜

 知是凌波缥缈身

 南李

 慈竹

木状

 别样桐花

 此意知谁会

 个个春葱花染成

 故人风味忆黎檬

 光孝古树两种

 佛经欲写空槎那

 谏果回甘

 玛瑙风铃

 梦里青圆

 南国即佛林

 难忘最是小桃花

 凝枝树上那弯月

 纫佩留异香

 水中高士

 望帝春深

 纤手破新橙

 一笑启丹唇

 一般心苦度清宵

 幸免妃子污

 一春最忆淡黄裙

 一地相思

 枝上荷花

 薇郎未老

 是一是二说芒果

 为拾红棉过曲栏

 炎方正气

试读章节

从雷公凿到锦荔枝

七月的苏州街头,虽是晚上八点,太阳的余温仍未退去,小挑贩夫已经挥着草帽在叫卖。除了熟悉的菱角莲蓬,却还有一篮子金黄的物事,拿起细看,俨然是个头小的苦瓜,只是色泽黄熟近蜜瓜,想想用来摆在案头,用作清供也不错。贩夫说,直接当水果吃,再问起名字,以吴音答日“金铃子”。名字很好听,买回数枚,客舍灯下当作文玩那样看了又看,翘着还带翠绿的小瓜蒂,又像一只琉璃雕作的小老鼠了,忽然想起金铃子的谐音来,这才会意这就是古书上说的锦荔枝。

锦荔枝是苦瓜的别名,属于葫芦科的植物。葫芦科多为瓜菜类,苦瓜即其中一种。苦瓜在明代前,史书无载,疑为明初引种植物。李时珍说:

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五月下子。生苗引蔓,茎叶卷须,并如葡萄而小。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如癞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南人以青皮煮肉及盐酱充蔬,苦涩有青气。

苦瓜原出南番,说的是苦瓜原产地在南亚一带,这也是岭南许多引种植物的最初原产地。苦瓜的苦,用中医眼光看便有清热的功用,今人确实也有以苦瓜榨汁做饮料并云有降糖的效果。然而粤人善烹,他们会先用开水烫过苦味,青涩之气自然消除,然后以蒜蓉之类爆炒,保留它的青翠和略苦的感觉。家常菜肴之中,苦瓜炒牛肉更是一绝,又以隔餐食用更为绵软。

苦瓜之所以又有“锦荔枝”别名,李时珍已经解释过,是其皮凸起如荔枝。在今天看来,我们很难将苦瓜与荔枝的皮联想在一起,不过在明朝初年,荔枝还存有野生的痕迹,壳上的凸起比今天多,大约当年还是很近似的。加上一个“锦”字,那是因为苦瓜除了青绿的外表,还有鲜红的果肉和包裹的籽。在黄色外皮衬托下的红色籽,很是富丽,俨然锦缎裁成。今天广东所产苦瓜,基本已经不能吃果肉,只有江南品种还保留了这一特性。王世懋《学圃杂疏》里面提到:

吾地有名锦荔枝者,外作五色蜂窝之状,子如鳖虫,人甚恶之。

太仓王家是四代宫保之望族,世贞世懋兄弟在万历朝煊赫一时,他们厌恶这种外貌奇丑的瓜果,想来与今日小朋友的不喜欢吃苦瓜是一个道理,不过也能说明当时江南人并不习惯以苦瓜为菜肴,直到今天仍作口果食用。

岭南人烹煮苦瓜,沿用了许多年,还是李时珍所见的“青皮煮肉”一法为多,不过有好些品种,确实可以加蒜蓉清炒,其脆嫩口感亦佳。新会荷塘与棠下一带,就出产一种皮厚而深的品种,当地称为凉瓜皮,人口脆若琉璃,但季节性颇强,外地颇不为人知。珠三角一带,比较好的苦瓜,老辈称为“雷公凿”,倒是非常诙谐的譬喻。在神殿或传奇的插图里面,雷公通常是尖嘴鹰面的神祗,手里拿着一枚钝凿子,其形状恰似短而尖的苦瓜,据说这种形状的瓜最脆也好吃。粤语之中苦瓜又一别名“菩达”,那首风靡整个广府地区的童谣里面说: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菩达。菩达苦,买猪肚……

P8-11

序言

替花写照

五岭之南,地气湿润多雨,成就这一方水土的温和、可亲。广东人习惯称外省都叫“北方”,北方人来到广东,若是喜欢自然的,第一反应就是岭南的花木,一年四季,浑是青绿紫红。并且,许多花草树木,他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然后他们会惊讶于,广东的花木与岭北的同种也颇多异处,花开得早,叶落得迟,果特别甜,树特别高。种种奇异,使得南方花国的会城有了“花城”的称呼。

生长在花城,旧家老房子是抗战前的洋楼,顶层很幸运地有一个小小的空间,虽然不大,可以见得太阳,雨露也能滋润。母亲喜欢花木,遂将祖屋搬过来的大小古盆都种上各种花花草草。曾祖父爱香花,会亲自调侍茉莉,用粉彩瓷碟装了,供在案头;他又喜爱夜香花作菜肴调味,母亲仔细种下的夜香开时,让老保姆摘下来,她在花架下接着,洗净,打在鸡蛋中,用很香的油热炒……种种关于花的童年记忆,都与这个城市的旧日生活紧密联系着。这城是花的城市,从古到今,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是点缀。

岭南多香花,走在夜晚的街巷,不同的月令,花香自然会告诉你。楝花开是清明,白兰开是初夏,鸡蛋花开是蝉鸣时分,茉莉开是天气开始舒服,到得金银花也变黄黄的一串,那是初秋了。夜再深一些,喧闹的人的气味尽散后,城市里就是花香的世界。“细逐空香百遍行”,游走在夜深的老街巷,更得这种神韵。若你是喜爱花的人,转弯抹角,老屋矮墙,篱落藤架之中,偶尔寻觅一丝熟悉的清芬,会有莫名的惊喜。气味的回忆,可以很持久,很清晰,在花城生长的人,有爱花的心,会对这城市的气息无法割舍。

虽然喜欢种花,我却一直没有灵巧的园丁手艺,小宅有地一弓,虽有池沼林泉,自谓得城市野趣,却实在养不活种种奇花,只种了耐活的桂花和竹子。买得应季的时花回来,大都只开那一度,再没重生的纪录,笨拙如我,粤语所谓收买花命者也。好在自己喜欢写写画画,将这些活物留在纸上,倒不失为另一种留香之法。曾经藏得一方居廉祖师的闲印,文为“替花写照”,写照是需要传神身手的,我自愧不能,只能是依样画瓢吧。

传为晋人所写的《南方草木状》,已经被考证为伪书,不免有点杀爱花人的风景,试写下画下这几十种广东花木,也是一种替花写照呢。古人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阿睹意为眼睛,阿堵则是财货了。好在花没有“阿睹”,也与阿堵略无关涉,任笔为体,写去未免拉杂成篇,小书里面不论是草状还是木状,所记录下来的,无非对岭南草木的零星感受,至于对这片暖湿土地的深爱,那是难以言状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0: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