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瑛如、简吟文著的《儿童注意力训练——孩子可以比你想的更专心》的内容分为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注意力理论的探讨,由第二章开始介绍注意力的理论,分成五大部分做说明:神经心理学的基础,认知的历程,注意力的分类,注意力和记忆、学习的关系,和注意力相关的诊断标准。第三章介绍各类认知或学习功能轻度缺损学生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分为学习障碍、多动症、智能障碍、自闭症以及亚斯伯格症五类介绍,并针对各种障碍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提供若干适性学习策略。第四章开始说明注意力训练之各种模式。本书后一部分属于注意力训练实务部分。第五章介绍由笔者自行设计的注意力训练教材。第六章则分别以学习障碍和轻度智能障碍为研究对象,介绍注意力训练实验的研究结果。第七章介绍一些实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活动设计。第八章提供未来发展与辅导建议,以及给家长和教师的一些建议和辅导教育。
注意力被视为一项不可忽视的能力,尤其是在课堂学习时,孩子更需要集中心思来看、听或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若能针对课程或是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注意力训练,相信对孩子的学习会有所助益。
孟瑛如、简吟文著的《儿童注意力训练——孩子可以比你想的更专心》内容包括:对注意力的理论探讨;轻度障碍学生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注意力训练相关理论的探讨;注意力训练教材编制说明;注意力训练教材实施与应用研究;注意力训练教材的未来发展与辅导建议。希望本书能为您提供教学的启发和思考的方向。
第一章 你有注意力吗?
第二章 你所了解与不了解的注意力
第一节 神经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节 认知的历程
第三节 注意力的分类
第四节 注意力和记忆、学习的关系
第五节 和注意力相关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 谁有注意力问题?轻度障碍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一节 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二节 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三节 智能障碍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四节 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五节 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和问题
第六节 教师可行的班级经营原则
第四章 如何训练注意力?相关训练理论之探讨
第一节 行为理论治疗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
第三节 饮食疗法和心理治疗
第四节 台湾注意力训练相关研究
第五章 不一样的注意力训练教材
第一节 理论依据
第二节 教材编制与架构
第三节 教材内容
第四节 使用说明
第五节 特殊需求课程与实施
第六章 从哪里看到效果?实施与应用研究
第一节 学习障碍之注意力训练研究
第二节 轻度智能障碍之注意力训练研究
第七章 翻转的注意力训练课程活动设计
第一节 设计缘起
第二节 课程内容
第三节 教学设计
第八章 许一个更专心的未来:发展与辅导建议
第一节 未来发展
第二节 辅导建议
参考文献
二、台湾诊断的相关定义
在台湾身心障碍的鉴定,并不像海外特别针对注意力的问题进行障碍分类或诊断,而是将常见的多动症归入情绪障碍之中。台湾《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第九条中提到情绪行为障碍定义:
本办法……所称情绪行为障碍,指长期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常,严重影响学校适应者;其障碍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
前项情绪行为障碍之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多动症,或有其他持续性之情绪或行为问题者。
多动症患者因其注意力问题而造成行为反应异常,不仅造成生活适应的困扰,甚至在学业、社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上,也会有严重的问题。除上述的定义外,在《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第九条中还提到:
第一项所定情绪行为障碍,其鉴定基准依下列各款规定:
一、情绪或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其同年龄或社会文化之常态者,得参考精神科医师之诊断认定之。
二、除学校外,在家庭、社区、社会或任一情境中显现适应困难。
三、在学业、社会、人际、生活等方面适应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介入,仍难获得有效改善。
目前台湾对于注意力缺失在教育上的定义和诊断仍未有很明确的标准,大都仍以医院精神科的诊断为依据,不过依照上述定义和鉴定标准可以了解,注意力的问题必须经由精神科医师的诊断评估,而其问题必须是跨情境的出现,并且对生活适应已经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才符合台湾之鉴定标准。
三、注意力诊断的相关工具
测量注意力问题的评量工具或诊断测验并不多见。台湾较常使用的测验工具有“魏氏儿童智力量表”、“多向度注意力测验”与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测验等,其中“魏氏儿童智力量表”还可分为第三版(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ird Edition,英文简称WISC-III)与第四版(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ForthEdition,英文简称WISC-IV)。有关台湾诊断注意力的相关测验工具介绍说明如下:
(一)魏氏儿童智力量表
1.“魏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
由“魏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的四项因素指数可看出参与者的心理特质,从其中的专心注意指数(Freedom from Distractibility Index,英文简称FDI)和处理速度指数(Processing Speed Index,英文简称PSI)便可看出参与者注意力的表现情形。专心注意指数所指为个人行为表现不受外在因素影响而能专注于行为表现的程度;处理速度指数则为个人在有限时间内处理视觉信息之能力(孟瑛如,2013b;黄姿慎、孟瑛如,2008)。因此在这两项因素指数偏低时,便有可能是注意力方面出现若干缺陷所造成的。
2.“魏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
“魏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承袭第三版的理论架构并加以修订,其中工作记忆指数(Working Memory Index,英文简称WMI)和处理速度指数(PSI)被认为和注意力与认知功能有关(陈荣华、陈心怡,2007)。
在第四版的理论中,工作记忆是指在意识察觉下主动保留信息,再针对这些信息执行操作或较精细的处理而产生的结果;而处理速度被认为是认知功能和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因素,同时与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之间呈现动态的相互作用(陈荣华、陈心怡,2007)。
(二)多向度注意力测验
学者周台杰、邱上真与宋淑慧(1993)所编制之“多向度注意力测验”,系针对不同的注意力向度提出的测量方法,共分为三个分测验:选择性注意力、分离性注意力及持续性注意力。该测验实施对象可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依实施阶段不同而有时间上的不同,总时间分别为30、24和18分钟。
本测验在使用上较为费时,而且在评量上以视觉注意力为主,对于有视知觉缺陷的学生便无法实施,适用于小学阶段儿童。
P37-40
注意力就是时间,这在特教领域中感受尤其深刻。注意力缺失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英文简称ADHD,本书简称“多动症”)与资赋优异的学生,同样都是精力过人,但多动症学生在精力旺盛的同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反而常无法完成工作,甚至成为闯祸大王;但是,资赋优异的学生在从事自己专长项目时可以废寝忘食,且能维持注意力,成就的人生自然不凡!因此,若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或是不善用注意力者,能较早接触注意力训练,在每个人生转折点的抉择上绝对会较有利,且能拥有多的选择的可能。每个在今天成功的人,都是在今天以前做了许多对的事,如果我们比较相信累积,而不是奇迹,那么注意力训练就会成为成功之前该做的许多对的事情之一,且是重要事情之一。毕竟,注意力就是时间,尤其是在此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我与吟文决定写这本书,并搭配一本实务取向、可以让孩子自行练习操作的《孩子可以比你想的更专心:我的注意力游戏书》,同时决定编制一套“电脑化注意力诊断测验”(Computerized Attention Diagnostic Assessment,英文简称CADA),希望能筛选出比较需要接受注意力训练的孩子,再配合一套我们撰写的注意力训练书籍,期待能让每位孩子都比父母所想象的更专心!
这是我首次与人合写著作,很幸运的是与吟文一起撰写。这个主题我们酝酿已久,我在吟文念大二时就认识他,他是一位与教育学科男生有极大不同行为特征的人,总是坐在首排,专注的上课眼神让我觉得自己上的课很棒,优异的成绩表现更让我惊艳。于是我在他大二时,便破格邀请他进入我刚草创的“有爱无碍”网站小组,成为我们“有爱无碍”网站的创站元老之一。十几年来,他就连在服兵役时,也时时挂心网站的工作。而从2005年,我和吟文,还有邱佳宁老师一起为新竹教育大学特殊教育中心编制了“资源班注意力训练教材”开始,我们便对这个主题很有兴趣,吟文攻读硕士时,论文的题目也是“注意力训练对小学学习障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影响之探讨”。2014年,我们完成了本书,在之前长达一年的密集撰写期,每次交换意见与文稿,都充分让我享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为师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