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将陶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观潮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名将陶侃》这是作者徐观潮潜心三年、已脱稿的又一长篇力作,分故国、他乡上下两部,共52章30余万字。小说是一部以江西历史名将、集魏武机神明鉴和诸葛亮忠顺勤劳于一身的东晋大司马陶侃一生为主线,以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群雄争霸、晋朝兴衰为辅线的历史演义,也是一群背负着国之神器行走的忠臣良将心灵史。追溯了民族分裂与融合的轨迹,书写了历史深处战争与和平下残缺的人性和王道正气。在民族历史的无奈与悲凉中,在人性裂变的轨迹上,又深藏着各民族生生不息的真谛。

内容推荐

徐观潮著的《名将陶侃》是一部以江西历史名将、集魏武机神明鉴和诸葛亮忠顺勤劳于一身的东晋大司马陶侃(陶渊明曾祖)一生为主线,以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群雄争霸、晋朝兴衰为辅线的历史演义。溯了民族分裂与融合的轨迹,书写了历史深处战争与和平下残缺的人性和王道正气。在民族历史的无奈与悲凉中,在人性裂变的轨迹上,又深藏着各民族生生不息的真谛。小说在故国、他乡的淡淡乡愁里穿行,情节真实不乏魅力,细节荒诞不乏幽默,语言朴实不乏妙趣。

目录

上部 故国

第一章 陶公丹柴桑托后事 孤湛氏彭蠡寻故里

第二章 天道循环曹魏禅位权倾宗王国中立国

第三章 守贞节慈母严教子 退贿鲊陶侃禁食鱼

第四章 伐异己权臣互捧杀 马孝兴自荐平胡叛

第五章 恣骄奢孙皓失人心 病羊祜遗策灭东吴

第六章 憨小子元辰历奇遇 贤陶母截发筵孝廉

第七章 晓风残妆范逵感恩 庐江荐贤寒士出山

第八章 居治忘危武帝纵欲 奸佞蔽惑桃符含恨

第九章 百里枞川庶民怀德 竹湖落雁壮士狂歌

第十章 惺惺惜周访结亲家 事小君潜龙衔忠义

第十一章 将错就错白痴称帝 欲壑难填毒后专朝

第十二章 群僚咸集清谈误国 世族互市寒俊落魄

第十三章 身居闹市心察天下 骨肉相残士族惊梦

第十四章 穷时势刘渊困邺城 换军饷匐勒沦为奴

第十五章 秋风起群英叹兴衰 指洛水忠纯立毒誓

第十六章 驱流寓酷吏激民变 奋螳臂李特亡太城

第十七章 刘和季兵败困梁国 郡中正星夜传纸书

第十八章 诓荆州刘弘劝农桑 悲西陶侃行救弱女

第十九章 访青城仲俊归正道怀鬼胎二马再兴兵

第二十章 使诈术十日赚三城 围竞陵一曲乱军心

第二十一章 舍生取义李权尽忠化虚藏实张昌毙命

第二十二章 大厦将倾人心难测 骨肉离逖忠臣枉戮

第二十三章 败荡阴天子遭胁持借风云元海出牢笼

第二十四章 迎妻母威仪荣乡里止谗言陶侯遣人质

第二十五章 计败罗尚李雄称王 进据河东汉王兴业

第二十六章 东海结盟宗社泣血 愚帝殒身生灵饮恨

下部 他乡

第二十七章 扬棹歌白头遇少主 损阴德朱伺用火攻

第二十八章 失斑牛贤母得福地 赐轺车琅琊买人心

第二十九章 乱纷纷枭雄争霸业 浑噩噩王马共天下

第三十章 弑兄篡位汉赵易主 鹰睃狼顾洛阳遭劫

第三十一章 清异己枉死华彦夏 擒家贼兵谏西阳王

第三十二章 悟王道张宾施巧手 灭西晋赵主图安乐

第三十三章 废纲纪贼心附怨鬼 止暴虐龙骧料先机

第三十四章 定荆湘家宝丧湘城 迁广州小人施暗算

第三十五章 用贪吏张光亡汉中 遵王化慕容谒江东

第三十六章 老骥伏枥甓翁励志 中流击楫祖逖北伐

第三十七章 宗庙无主元帝即位 贪欲成仇刘琨蒙冤

第三十八章 克清汉沔周访病故 扫平河南祖逖兴亡

第三十九章 刘粲任性汉赵生变 王敦举兵东晋飘摇

第四十章 陷帝京板荡识诚臣 返南海穷逆待天时

第四十一章 纵欢伯阮放害猛将居弱势明帝谋强敌

第四十二章 陶瞻闯营处仲气死 司马溘逝太后听政

第四十三章 治荆州军民勤稼穑 争河东汉赵起争端

第四十四章 万里翼戴张淳借道 重门负约世龙灭赵

第四十五章 妄猜忌庾亮激巨变 穷时艰温峤荐盟主

第四十六章 巧探庾温陶侃主盟 计赚贼寇逆凶授首

第四十七章 宥元舅成帝屈王法称帝号后赵兴土木

第四十八章 取襄樊太尉施谋略 味道义石虎现狼性

第四十九章 怀天下陶公荐慕容 安南隅成帝失辽东

第五十章 都督八州位极人臣 牧守千里路不拾遗

第五十一章 还符印纯臣全名节 论大势桓公含笑终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陶公丹柴桑托后事 孤湛氏彭蠡寻故里

吴元兴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沿长江冲积平原吹过来的北风横贯柴桑城,吹落一地黄叶,把肃杀留在柴桑城,一溜烟儿上了庐山,藏在千山万壑里。接着开始下雪。细碎的雪落了一会儿,觉得不过瘾,换成了大泡卷儿。半天工夫,柴桑城连同南边的庐山全变白了,留下一江清水好不孤寂。

如果没有战争,柴桑城绝对是一个柳如烟、花似锦的好地方。柴桑城怀抱湖汉九水,就像抱着九个婀娜多姿的女人,秀餐天下之味,曲尽江南之美。城里舟车辐辏,商贾蚁集,东市卖米,西市卖茶,北街丝竹乱耳,南街少女怀春。

可惜了这么一个地方,便处在吴头楚尾,西连蜀汉,北接曹魏。只要有战争,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常是凄风苦雨,没有几天花好月圆。

躺在病床上的陶丹看到如花一样的泡卷儿在窗外飞舞,心里掠过一丝惊喜。听鼓角之声像听公鸡报晓一样的将军,最渴望的不是输赢,而是风花雪月。陶丹就觉得祖辈从北边追到南边、从汉末追到三国的风花雪月就藏在这雪花里。雪花不过是冬天里的昙花。江南人熬了半个冬天,冷也冷了,心也残破不全了,就盼有一场雪掩饰这满目疮痍。可是这种掩饰往往是昙花一现。太阳出来了,湿漉漉的残败布满沟壑,不但眼前是满目疮痍,心也变得满目疮痍。雪花里的风花雪月就是一场梦。风中烛、草上霜的陶丹不是没想过这是幻觉,而是觉得这种幻觉是上天给他的最后一点点恩赐。上天要让他走得更平静一些。

长子陶操冒着大雪从武昌郡任上私下来探病。陶操是武昌郡的五品牙门将。陶操当上这个杂号将军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大战功,而是父亲的面子。陶丹用面子换了一个于险置守的牙门将给儿子,是不想儿子也像他一样从一个军士一路厮杀到四十多岁才混到一个四品将军。他就是想让儿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孙子又站在儿子的肩膀上,一代比一代站得高,一代比一代看得远。陶操还算孝顺,在任上小心翼翼捧着父亲的面子,夹着尾巴做人,虽说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也没有惹出什么乱子。陶操听说父亲病危,一下乱了方寸,顾不得跟上司请假,骑上快马就奔柴桑来了。陶丹听说儿子私离职守,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烦躁起来,骂道,朝廷用我为边将,取你为郡吏,是你我尚有可用之才。你视朝廷法度而不见,私离职守,害得我也一同越法。

陶操脸上露出羞愧之色,心里却有些不服。私离职守虽在法度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于是赌气连夜赶回了武昌。

一旁庶母湛氏心有不忍,想留操儿住一晚再走。又想,老爷正在气头上,劝老爷等于火上浇油。操儿比自己小不了几岁,平日里见面少,都是客套来,客套去。她把操儿当儿子,操儿未必把她当母亲。他父子怄气,庶母就是门外人,劝操儿恐怕也是白费口舌,所以欲言又止。其实湛氏是想多了。陶操对湛氏客套不是湛氏是庶母,而是父亲年老体弱需要湛氏照顾。有了这个念想,湛氏就是苦口婆心,陶操还是客套。

第二天,雪停了。柴桑城的雪在刺眼的阳光下开始融化。陶丹觉得自己的残躯也在融化。口里的阳气一口比一口短,周围的阴气一层比一层盛。他心里明白,今天就是自己的大限。人真要死的时候,就像雪见到了太阳,心里比任何时候都明白。陶丹心像明镜一样,能照见身前身后事。汉末,中原大乱,父亲避祸江东。江东也没有乐土,三国之间,战火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在战乱中求生存,只有自己也加入战争,置之死地而后生总比任人宰割强。到了三十八岁才拼杀到一个牙门将。后孙琳废幼主孙亮,改立孙休,专权乱政,天怒人怨。自己看准机会,跟随老将丁奉诛杀孙琳,被加封为扬武将军,驻守边城柴桑。去年,魏将邓艾、钟会灭蜀,汉主刘禅降魏。一个鼎,三足断其一。魏强而吴弱,魏倾覆吴已经没有悬念。虽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分与合就像捏泥团,分要撕裂,合要挤压,这些过程都是用战争来完成。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操儿已经成人,为官一方,担心也无济于事。眼前的孤儿寡母,如不安排妥当,恐怕就要变成马蹄下的肉泥了。陶丹总算想清楚了,冬天就是冬天,雪什么也不能改变。

陶丹身体内已经没有源头活水,气息微弱,只能靠一丝暗淡的眼神示意爱妾湛氏带侃儿到床前来。

正值盛年的湛氏早已是梨花带雨,手里牵着一个尚不谙世事的男孩。湛氏后悔昨天没有极力挽留操儿,以致操儿无缘为父亲送终,是大不孝。

陶丹没有说操儿,也没有说爱妾,只是断断续续说些陈年旧事:“陶氏的来历,说远了,要从尧帝说起。尧在没有称帝以前,先封于唐,后又改封于陶,所以称陶唐氏。在虞为虞宾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周灭商,康叔分得商民七族,其中一族就是陶氏。从尧帝延续到中立,经历四十八世。汉初,中立的儿子陶舍,也就是尧帝四十九世孙,官做到了右司马。”

湛氏看到陶丹上气不接下气,净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心里着急,就怕陶丹一口气上不来,不该说的说了一堆,该说的一件没说。湛氏因为急,说话没管住嘴:“老爷净说些没用的。说些眼前的。”

湛氏想的是陶丹如何安顿她母子,陶丹想的是如何传承陶氏一脉。两个人的事都吊在陶丹快要断的一口气上,事就不但是显得重要,而且急。湛氏急就想打断陶丹的话,陶丹急也想阻止湛氏插话,两个人急在一块儿,把陶丹一口气阻塞在咽喉,差点就没出来。等出来了,气像被火烤过,能闻到烧焦的味儿:“一个人的出身没用,还有什么有用?”

湛氏从没想过尧帝与陶氏出身有什么关系,不过是陶氏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既然老爷说有关系,就有关系。一是人要有出身,二是尧帝是陶唐氏,三是出身就高不就低。湛氏看到陶丹急得直翻白眼,不忍心再急,苦笑:“出身有用。老爷继续说。”

陶丹一口气缓了很久,想想现在不是与爱妾怄气的时候,又说:“到汉末,又过了十二世,侃儿的祖父陶同避乱江东。在江南还有一支是十世祖敦公的曾孙陶璜,做了交州牧。现在晋王势力日盛,江东形同危卵。我死后,你尽快带侃儿离开柴桑这块是非之地。”

湛氏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问:“妾孤儿寡母离开了柴桑,又能去何处安身?”P3-5

序言

陶侃,一位伟大的都昌人

摩 罗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作,徐观潮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终于完成,而且即将出版。对这部长篇小说最简洁的介绍,就是介绍它的主人公。这部小说有一个伟大的主人公,他就是彪炳千秋的东晋大司马陶侃将军。

东晋乱世,操军权者都难免觊觎皇位。陶侃据荆州之险,都督八州军事,却无二心,而是剿灭叛军,再造晋室。陶侃同时代人梅陶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与曹操、孔明并列,庶几至高无上啊!唐代德宗时,陶侃与历史上六十三位名将一起,供奉于武成王庙,合称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陶侃是一位起点很低、才华很高、律己很严、吃苦很多、功勋很大、品德杰出的人物,满身都是感人故事,有的事迹已经凝练为成语,被千古传诵。他不但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代圣人。古代中国,陶侃的故事和品行被编入各种蒙学教材,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声律启蒙》:“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蒙求》:“陈遗饭感,陶侃酒限。”《四字鉴略》:“愍帝嗣立,出降刘曜。逖侃诸贤,亦罔克效。”《龙文鞭影》:“陶公运甓,孟母断机。”

要全面展现这样一位历史巨人的风采与贡献,殊非易事。徐观潮同志作为陶侃的老乡,对主人公的行状与功勋都很熟悉,选材掐点颇有史识,不但把陶侃的一生写得跌宕起伏、多姿多彩,而且广阔地展现了汉末以后刘室衰竭、百家混战、逐鹿中原的历史画卷。当然,作者不可能平均使力。整部作品中,陶侃的某些方面被格外看重,获得了浓墨重彩的表现。下面列举几个方面。

一方面,陶侃的成长得益于伟大的母亲湛氏。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有三位广受传颂的贤母,第一是孟子的母亲,第二是陶侃的母亲,第三是岳飞的母亲。陶侃幼年丧父,靠贫寒寡母教养成人。寡母湛氏毫无社会资源,也无钱财,全凭一颗虔敬之心,拜托各路贤达提携陶侃,才让陶侃得到举孝廉的机会,步入社会,渐成栋梁。某年冬天,有贤达光顾寒舍。陶母一贫如洗,无以待客。她从床上拉下草席,切碎给客人喂马,临时剪掉一头秀发换来酒菜,从木屋柱子上劈下木头烧火做饭。陶侃到官衙任职以后,陶母教以廉洁奉公之德,引导陶侃成长为克尽私欲、一心报效国家的一代圣人。

二方面,陶侃是一个志向远大、勤劳刻苦、清廉节俭的励志典范。陶侃生逢乱世,社会动荡,屡建军功,终于成了镇守一方、平息天下的军政要人。在没有战事的时期,他在操持政务、训练军队之外,还一直坚持操练自己。他每天早上将一堆陶器搬到屋外,每天黄昏将其搬回家中。如此坚持不辍,为的是让自己不要懈怠,一旦烽烟再起,他还有坚实的膂力和饱满的精力可以驰骋疆场,扫平天下。

三方面,陶侃是一个超越权欲、效忠国家、怜恤天下黎民的人。东晋是个偏居东南一隅的小朝廷,以江南名城建康(南京)为都城。建康以北有长江屏障,建康以西的长江水道则是王朝的软肋。陶侃作为功勋卓著的重臣,一直率军经营荆州、长沙、江州一带,牢牢护卫着王朝的软肋。东晋立国才十年,苏峻、祖约联合叛乱。他们成功占领都城,挟持王室,众将无法克敌。庾亮请陶侃出面平叛。那时朝政均由高门望族把持,他们占尽达官重将,像陶侃这样出自寒门的重臣,备受歧视。激发苏峻叛乱的朝廷辅政庾亮,就是歧视陶侃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陶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超越个人屈辱,决定率军勤王。当他率军来到江州(今九江市)时,人们都以为他是来诛杀庾亮的。可见当时的关系多么紧张。陶侃担任平叛盟主,统帅三军,诛杀苏峻,创下再造晋室之功。晋成帝以陶侃功高德厚,任为侍中、太尉,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东晋的半壁江山,尽在陶侃手中。如果陶侃像王敦、苏峻、桓玄、刘裕等人那样怀有野心,觊觎皇权,他很可能可以成功。但是陶侃从小受到慈母的正派教育,耻于放纵私欲,只以天下太平为重,始终效忠朝廷。几年后主动提出退休,还印于朝,成为历史上不以军权放纵私欲野心的典范。

四方面,陶侃擅长文墨,勤于书写,喜文辞,行文如流,当时有文集二卷行世,堪称文武双全。其正派高洁的品德,和其文墨基因,在其曾孙陶渊明那里发扬光大,终于爆发出照彻千古的大光辉。“陶侃与韩玲儿送陶茂回鄡阳……陶茂自从去了鄡阳便再也没有回来。陶侃不经意的安排,日后竟造就了陶氏另一位贤士。陶敏生子渊明,虽官位不显,却成了田园诗之祖,名声不次于曾祖陶侃。”作者虽然不可能突显百年以后才能登场的人物陶渊明,也许可以说已经为下一部同样精彩的小说埋下了一颗种子,让我们掩卷之余有所期待。

上述四个方面,可证陶侃之伟大。

为何题为“一位伟大的都昌人”呢?很简单,因为陶侃是都昌县人氏也。

可是,遍查历代典籍,有关陶侃的籍属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日鄱阳人,一日寻阳人,独独不说都昌人.为什么呢?

汉高祖六年(前201),析番县地立鄡阳县,治所四望山(即今都昌县周溪乡泗山境),隶淮南国豫章郡。

后因彭蠡湖盆地多次发生地质沉降运动,湖水南侵,鄡阳县大部分土地沦为湖区。陶渊明隐居庐山时期,东晋灭亡的第二年,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宋王朝撤销鄡阳县,境域并入彭泽县,隶江州。

直到唐代,高祖武德五年(622),安抚使李大亮奏请朝廷设置都昌县。

当后人着手整理前朝历史时,鄴阳县已经不复存在,不便书之竹帛。公元304,年前,鄴阳县属鄱阳郡,304年划归寻阳郡,故史家时而称陶侃为寻阳人,时而称之为鄱阳人。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际上都很正确,因为陶侃前半生是鄱阳人,后半生是寻阳人也。这个看似矛盾的说法恰好证明,陶侃既不是今天鄱阳县人,也不是今天九江县(古寻阳)人,只能是当年先后隶属鄱阳郡和寻阳郡的鄡阳县人,也就是今天的都昌县人。都昌左里乡陶家冲,就是陶侃的村庄。

陶侃在都昌受到格外隆重的推崇,都昌到处都留有他的遗迹。专祀他的寺庙(陶桓庙,因其谥号桓),历史上竟然多达四十多所。今天都昌的庙宇,大多不再以“陶桓庙”名之,但无论佛庙道观,其中必有陶侃尊位。如此广泛、隆重、持久地祭祀,只有在他的家乡才有可能。历史上姜太公、管仲、孙膑、韩信、岳飞都比陶侃影响大,可是都昌人不可能设置四十多座庙宇来专祀他们,因为他们与都昌没有特殊缘分。这从一个侧面证明,陶侃就是都昌人。

说陶侃是一位伟大的都昌人,毫无溢美之嫌。因为他给都昌带来了三件最大的光荣,开创了千年人文辉煌。

浩浩中华文明,有三位彪炳千秋的贤母,都昌陶母为其一,与孟母、岳母共享荣光:

浩浩中华文明,有六十四位名将享祀武成王庙,都昌陶侃为其一,与管仲、孙膑、廉颇、田单、曹参、卫青、霍去病等等比肩而立;

浩浩中华文明,在屈指可数的十来位伟大文学家中,都昌陶渊明为其一,与屈原、庄子、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交相辉映。

都昌这三件光荣,都源于陶侃。陶侃的横空出世,让都昌一下子达到了人文昌盛的顶点。

文武双全的陶侃,给都昌历史开辟了文武两条并驾齐驱的传统。文脉激发了晋宋之际陶渊明、宋末宰相江万里、元初大儒陈澔、近代诗人胡雪抱等;武脉激发了南宋抗金名将刘琦(与岳飞齐名)、元初抗元义军领袖杜可用、抗日名将刘师毅、当今海军将领段昭显等。

我说陶侃是一位伟大的都昌人,一者他德才兼备、道术兼修、坚毅勤奋、文治武功显赫,堪称万世楷模;二者他在都昌历史上拔地而起,卓然高峰,并激发后世都昌地脉饱满、逶迤千年、群峰并峙,使得都昌文化灿然于天下。

徐观潮恰是都昌苏山乡人,成长于陶家冲边。作为一位都昌的作家,倾情于叙述陶侃的高德大才、文治武功,乃是一项负责任的选择,也是一份难得的光荣。无论理解为地气也好,理解为风尚也好,理解为历史传统也好,我们这些世世代代祭祀着陶桓公长大的都昌人,跟陶侃的关系,绝不是眼睛与古籍、耳朵与传说的简单关系。陶侃的精神血脉,不仅流淌在陶渊明身上,也流淌在每一个都昌人的身上。《名将陶侃》叙说的是陶侃,同时也是在抒写作者自己的心志。

作者的史识和知识储备,值得读者信任。作者说:“虽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分与合就像捏泥团,分要撕裂,合要挤压,这些过程都是用战争来完成。”小说需要史识,但又不同于搞历史研究。作者充分抓住“分要撕裂,合要挤压”中的“撕裂、挤压”做文章,堪称得小说正道。对于两晋前后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纷争和更加错综复杂的军政人员关系谱系与恩怨,作者下了真功夫,庶几烂熟于胸。时势进展、结构开合、文脉流进、人物行止,均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叙述陶侃出道之前,华夏大地上的刀剑纷争?那不只是陶侃出场的背景,也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来路。我们的家国情怀、天下担当,我们的道德责任、济世热肠,虽贫寒落魄,依然不绝如缕。一旦有天风示意,民呼招引,好男儿必将拍马而上,扫平天下。陶侃就是这样一位顺应时势的英雄,以其忠勇智慧完成了历史使命。徐观潮的这部小说,则是以语言文字的魔力,赋予陶侃第二次生命,使其重返人间,照耀中华大地的天空。

都昌代有才人出,陶侃只是开个头。

书评(媒体评论)

陶侃是一位起点很低、才华很高、律己很严、吃苦很多、功勋很大、品德杰出的人物,满身都是感人故事,有的事迹已经凝练为成语,被千古传诵。他不但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代圣人。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摩罗

这部小说应当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类型,主要还原两晋时期纷乱的历史生活,表达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思考。小说的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力图把叙写历史事件与刻画主要人物结合起来。小说特别突出了陶侃这个历史人物,以他的人生历程为叙事主线,把历史风云变幻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交织起来叙写,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吸引力。

——著名评论家、茅奖评委赖大仁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