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史记(译注评共4册)(精)/中华经典全本译注评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对于《史记》取得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用两句精当的话做出了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经坎坷磨难之后,正逐步走向繁荣富强。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读了《史记》之后都将扪心自问,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回答。

内容推荐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起点是很高的。他绝不满足于单纯的史事罗列,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司马迁有着史家的责任感和良知,敢于秉笔直书,这种大胆的“实录”精神,为后世的史学家们做出了表率。虽然后世的史学家们,特别是那些官修史书的编撰者们,出于种种因素,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完全“实录”,但是,司马迁开创的伟大事业,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使历史成为激浊扬清的审判台。可以说,司马迁赋予《史记》的这股精神力量,是最值得后人继承的一笔宝贵财富。

目录

第1册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

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

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史记卷十六·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史记卷二十一·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第二

史记卷二十五·律书第三

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第2册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史记卷五十一·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史记卷五十九·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卷六十·三王世家第三十

第3册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第十二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苟卿列传第十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第4册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史记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史记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史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史记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史记卷一百一十五·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史记卷一百一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卷一百二十·汲郑列传第六十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七·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试读章节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夕匕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之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丝毫不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经过商。舜的父亲不讲德义,母亲不讲忠信,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时,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时,他又总是在身边。

舜二十岁时,就以孝闻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做的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仓顶跳了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时,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死。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给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想念你正在难过呢!,,舜说:“是啊,你像个弟弟了!”舜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总领百官职事,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才德兼备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坏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能举用他们。舜举用TA.恺的后代,让他们作掌管土地的官,以规划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融洽。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仁义,阴险贼狠,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少嗥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颛项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去。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天下人憎恨他,把他与上面说的三凶相提并论,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让他们迁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山林时,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老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死去。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四方的情况,让十二州的长官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没有能奋发努力、光大帝尧事业的人,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极了!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你就上任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做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华夏,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做法吏,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取信于民。”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祭祀天、地、宗庙的典礼?”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任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嗯,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磬,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残暴虚伪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传达王命的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降职,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化治理了三苗部族。P16-18

序言

英国思想家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确实,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个人的立身处世,历史都能带给我们丰富的启迪和智慧。有些人可能把历史想象得枯燥乏味,认为真实的历史进程,远不如想象丰富的文学作品更能引人人胜。对此,我的看法是,文学作品固然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历史的魅力也是无法抗拒的。二者的完美结合,更能带给读者以完美的精神滋养。现在有不少年轻人酷爱读传记文学、历史小说,就是一个例证。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中,最富于文学性、思想性,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作品,我以为非《史记》莫属。

西方现代历史学比较发达,凡对中国古代文明有所了解的西方史学家们,都承认中华民族是世界民族中最富历史观念的民族。其他姑且不论,仅就中国的历史记载从未间断一点而言,在世界各国中便已罕有其匹。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更为难得的是,中华文明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中间虽然历经改朝换代,但文明的基因代代传承,从未中断,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存续,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中国历来有着重史的传统。清代纪昀等编修《四库全书》,将中国的古籍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隶属于经部的《春秋》其实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史部排在第二位,据统计,仅《四库全书》收录的史部典籍,便多达15门类、30199卷,这还不包括四库未收书目以及《四库全书》之后新撰的历史著作。无论就重视程度而言,还是就创作数量而言,中国都不愧为一个历史大国。中国古代重史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追溯到《春秋》,乃至更早的历史记录。我国自商、周以来就设置史官,官方修史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书·艺文志》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孔子《春秋》一书,是第一部由私人编修的历史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真正使历史编撰成为一门学问,对历史本身作形而上的思考,对历史学家肩负的职责加以考问,影响和激励了后世无数史学家,最终使中国的重史传统得以确立,其功至伟者,还得首推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汉代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关于司马迁的生年,《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及《汉书·司马迁传》均未有明确记载。后世有两种说法:一是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认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二是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据《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氏世典周史。”后来由于战乱,从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错到他的祖父司马喜这段时间里,一度中断。至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复为太史令。司马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从治理天下的角度,对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作了评价,对道德家最为推崇。司马迁十岁能文,二十岁后游历南北,并曾经出仕为郎中,这段经历对他以后撰写《史记》是很有帮助的。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史官,未能亲历其事,抱恨而终。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他继承乃父遗志,开始了撰写《史记》的伟大事业。司马迁对历史著作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以《春秋》为例,指出:“夫春秋,上明先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不料,就在司马迁潜心于《史记》著述的时候,一场横祸突然降临。当时,在汉朝与匈奴的一场战争中,汉将军李陵率步卒不满五千,与匈奴八万大兵转斗千里,矢尽道穷而救兵不至,终于战败。司马迁与李陵素无交往,但他根据自己平日的观察,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在国家需要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身虽陷败,“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不宜治罪。然而,这番言论却得罪了汉武帝,司马迁因此下狱,受到了腐刑的严酷惩罚。出狱后,司马迁开始发愤著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最终完成了这部旷世不朽之作。《汉书·司马迁传》中收有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对这段屈辱而惨痛的经历作了详细的描述。司马迁在文中自剖心迹,表明自己历史写作的动机是“述往事,思来者”,“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起点是很高的。他绝不满足于单纯的史事罗列,而是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司马迁有着史家的责任感和良知,敢于秉笔直书,这种大胆的“实录”精神,为后世的史学家们做出了表率。虽然后世的史学家们,特别是那些官修史书的编撰者们,出于种种因素,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完全“实录”,但是,司马迁开创的伟大事业,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使历史成为激浊扬清的审判台。可以说,司马迁赋予《史记》的这股精神力量,是最值得后人继承的一笔宝贵财富。

如《陈涉世家》中,写道:“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又如《项羽本纪》中写了项羽未发迹时的一段故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日:‘毋妄言,族矣!’”项羽名籍,字羽。这段简短的会话,通过与项梁的对比,活画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出其不够沉着谨慎的一面。《史记》还善于将人物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其性格。如《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生动地刻画出蔺相如不畏强暴的性格。再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如果在这场宴会中,项羽听从范增的计策,历史或将改写。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项羽错失良机,这才有了日后的垓下之败的惨剧。总之,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是这样善于选取历史镜头,利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人物一生命运的起伏,进而表现了时代风云的变幻。通过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将日常生活、人的命运、历史兴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给读者以生动的历史感受,并使全文具有一种悲壮之美。《史记》的语言历来备受称赞。古人称“文必秦汉”,对汉代散文的历史成就极为推崇,并将《史》《汉》或者班、马并称,对《史记》《汉书》作为历史散文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汉书》反映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史记》则是“自成一家之言”。这种思想上的不同,在文风上也有所体现。《汉书》的语言较为雅洁,《史记》的语言则更为气韵生动。司马迁在汲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发愤著书,在叙事中包含了深厚的感情因素,形成了自己“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作为历史散文,不能过分追求华美的词藻。《史记》的语言简洁而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另有一种朴素之美。许多出自《史记》的成语便说明了这一点,例如: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史记·周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胶柱鼓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图穷匕见(《史记·刺客列传》)等等,不胜枚举。

对于《史记》取得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鲁迅先生用两句精当的话做出了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经坎坷磨难之后,正逐步走向繁荣富强。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每一个中华儿女在读了《史记》之后都将扪心自问,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回答。

2009。08。12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