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忆马约翰/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百年中国记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马约翰,是我国近代体育界、体育教育界一面光辉的旗帜。

为纪念杰出的体育家、体育教育家、体育理论家、我国体育界前主要领导者之一马约翰先生诞辰115周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马约翰》,意义不仅在于缅怀马约翰光辉的一生,还在于通过文集的出版学习、宣传、继承和发扬他的体育理论、教育思想、敬业献身精神及其崇高品德。文集的出版对于当今我国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事业、体育理论的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内容推荐

马约翰(1882—1966),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191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由于具有突出的运动才能,1914年秋季,他应聘到清华学校任教。从这时起,他由助教逐步升为教授,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直到1966年逝世时止,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为体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马约翰》的前半部分,通过马约翰的同事、学生和家人,从多方面反映了马约翰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马约翰先生相关的体育论述。

目录

各界人士怀念马约翰

体坛师表

他关心教师的体育锻炼

忆马约翰先生

在马约翰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终生为人民造福的马约翰

我认识的马约翰

马约翰教授的体育教育理论思想

马约翰教授育人的魅力

强烈的爱国心

马约翰的体育教育之路

永远的怀念

高尚品质永远铭记

我走上从事体育工作的路径

父亲和我

永在心头的温暖

我的领路人

初识马约翰先生

“和睦的大家庭”论的内涵

开国大典时的马约翰先生

马约翰教授的体育思想和实践

马约翰和体育

咏赞

体育教师的楷模

业务上悉心指导生活上热情关心

马约翰轶事一二

三忆

体育教师是人类健康的工程师

我们心中的马公公

和《新体育》记者的谈话

清华八年

水木清华众秀钟

七十年后忆马约翰老师

劲节苍松

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马约翰与清华早期的女子运动队

良师

一席话终生受益

难忘的入学

榜样的力量

十一圈跑和俯卧撑

“年轻人,要锻炼你们的身体”

发扬清华重视体育的传统

缅怀马约翰

难忘的清华生活

永志不忘的教诲

生命在于运动

马约翰二三事

马约翰给我战胜疾病的勇气

运动员的楷模

难忘的第一堂课

天天运动,强身强国

悠悠岁月三十载难忘母校培育

马约翰个人论述

体育历程十四年

关于进一步开展体育活动和

运动员制度的谈话

对于清华体育的意见

体育的迁移价值

改进时期中清华之体育

校际运动比赛

如何利用体育馆

体育概况

中国青年体育之重要

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

我要献出全部精力为发展祖国的

体育事业而奋斗

在清华工作四十年的感想

健康与体育运动

我的健康是怎样得来的

决心做好体育工作

和青年谈体育锻炼

漫话健康和劳逸结合

谈谈我的体育生涯

附录

祝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五十年

教育部杨秀峰部长贺信

跟着时代前进新清华记者

马约翰生平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马约翰教授育人的魅力

我们敬爱的恩师马老和我们永别已有32年了。马老非凡的精神,卓越的智慧,几十年来哺育着清华体育的优良传统。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教育家的风度,深深地刻印在每个学子的心中。

至今清华的校领导们还都在叮嘱我们:几十年的清华体育优良传统要继承发扬。学校的师生,尤其体育教师也都在发扬体育优良传统上,作了些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形势深入发展,强调教书育人,我想就马老在教书育人的精神和做法上,谈些个人的粗浅认识。

马老对全校师生的感染力为什么这样大?给师生的印象为什么这样深?所讲的道理和要求为什么使人记得这样牢?对马老的感情为什么这样重?留下的体育优良传统对人们的影响为什么这样强?随着工作实践,我逐渐体会认识,这是因为马老有着非凡高尚的师德,他能够使广大师生尊敬他、信任他、佩服他、欢迎他。现从师德的四句名言来进一步向马老学习。

一、动之以情就是教师要用感情来感动学生。对学生的感情,是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只有表现出真实的感情来对待学生,才能够自然地引起学生感情的共振。只要有教育学生的真诚愿望,就能使学生发出真心学习或真心接受教育的动机和行为。所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是教师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马老师道德修养很高,能真切地表现出育人的魅力,动之以情在师德中是育人的有力前提。

二、持之以恒就是用教师的恒心来教育辅导学生。诲人不倦,不倦就是恒心的表现。教师用恒心、用坚持不懈的毅力来教育辅导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质健康有所增强。并能长期坚持取得较好的效果。马老对清华的体育教育50余年如一日,表现了对事业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恒心。持之以恒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毅力是一切事业成功之母。清华体育所以形成优良传统,就是贵在经常,贵在恒心和毅力。这在师德中是育人的坚实基础。

三、晓之以理就是必须使学生知晓事物的道理。马老主张凡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理论,教师必先学深学透,着实掌握,还要研究教学方法。马老重视体育教师的自学进修,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师住得很分散,条件十分困难,他亲自主持每周的备课,雷打不动。他认为教师既要懂得事物的规律道理,又要掌握教授的方法手段,才可能做到循循善诱又晓之以理。

四、导之以行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行为作为引导。马老很重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无论从道德作风上,还是从健康要求上,教师都应身体力行,因此他要求体育教师不吸烟,勤刮须,注意整洁,对人谦恭有礼,精神朝气蓬勃。凡要求学生做的事,教师都要以身作则。马老虽然这样高龄,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堪称和蔼可亲、为人师表的典范。

我参加工作已超过半个世纪,从未见过像马老这样有育人魅力的体育教育家。每逢马老同学生上课,或做报告时,总是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笑容满面,满怀热情,话语亲切。讲话开始就把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那双慈祥而明亮的目光里。其实马老平时就是这样一位感情充沛、身体健康、谦恭和蔼的老师。

马老对人从不生气或批评,即使人家有错,也是以诚恳的态度,用建议商量的口吻进行教育,也很少见到他同人争论,有分歧时,也是采用平和讨论的方式以理服人。他的高度修养,归根结底是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学生真切的爱护,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忠诚,再经过实践的修炼,功到自然成,成为我们最敬爱的体育教育家。

现在全国正在改革开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全国教育体育的大好形势,我们一定学习马老的高尚师德,发扬清华的优良体育传统,不辜负马老生前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深厚愿望。P21-23

序言

马约翰,是我国近代体育界、体育教育界一面光辉的旗帜。

为纪念杰出的体育家、体育教育家、体育理论家、我国体育界前主要领导者之一马约翰先生诞辰115周年,编纂这本文集,意义不仅在于缅怀马约翰光辉的一生,还在于通过文集的出版学习、宣传、继承和发扬他的体育理论、教育思想、敬业献身精神及其崇高品德。文集的出版对于当今我国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事业、体育理论的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马约翰这个名字在清华学子中,在中国体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从小热爱体育,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而后逐渐成为一位体育家、体育教育家和体育理论家。他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早年他亲眼目睹洋人趾高气扬欺压中国人民,并讥讽中国人民是“东亚病夫”。他激愤不可忍受,因此产生了从事体育工作壮我国威、洗雪国耻的志向。他三度远涉重洋到国外留学考察,经历了种种曲折的路程,但他始终勤勤恳恳,一心一意,不离开清华大学,不离开体育岗位。即使被降职,但为了用体育激发爱国主义,洗刷国耻.也没有动摇他从事体育教育的决心。他总是跟着时代的脚步,不停顿地前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新社会的建立和祖国的日益强大,他体会到只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真正重视体育,关心人民健康,体育运动才能得到蓬勃发展。他看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体育运动的远大前程。他的工作目的性更加明确了,激发起更高的工作热忱,最后成为一位真正自觉的人民的体育教育家,成为身体力行、现身说法去宣传推动体育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他说:“进行革命工作的是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是人,这样的‘人’,除了要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以及精湛的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有一副结结实实的能够担负一切繁重工作的身体。”“现在我们体育工作者肩负着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的重大职责。”他为此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体育理论、体育与教育实践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本书后半部分介绍马约翰先生有关的体育论著。他在1920年已经意识到体育比赛大会是激发民族精神——通往爱国主义的重要步骤。他认为体育不能仅仅以追求身体健康和取得竞赛胜利为目的,还要通过体育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意志和毅力的培养。他在1926年写的《体育的迁移价值》这篇论文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继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杂志上《体育之研究》光辉文献发表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篇重要的体育论著。他深刻论述了体育的功能,科学地分析了体育的教育作用和培养青年完善人格的意义。他倡导寓教育于体育之中,注重通过体育进行德育的训练。此文距今已70余年了,对于现今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教书育人,终身体育教育仍有现实意义。这是一篇不朽的著作。  本书的前半部分,通过他的同事、学生和家人,从多方面反映了马约翰热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体育实践家,年轻时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后来成为我国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重要的领导者之一。1919年他已经担任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代表队选拔委员会成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全国体育总会主席等职务。他一直用《体育的迁移价值》一文的思想指导他的体育实践。他在工作中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亲自创造建立了一整套体育管理、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保健的科学体系,形成清华大学的体育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前清华大学就已实行“体力测量”及“达标测验”,“体育是必修课”,“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等措施,促使学生自觉锻炼。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倡导下,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当时制定了“劳卫制”,当今执行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均是在他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这些标准作为对全国大学生“体育”的基本要求,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进体育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提倡教研组要成为“和睦的大家庭”。他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对同志循循善诱,热心体贴.以诚待人,从不以威训人,可称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他乐于助人.帮助社会一切需要帮助的人,郝诒纯教授是其中的一个,由于他的领路,今天已成为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一些在昆明的同胞无钱回乡,他与青年会共同组织篮球义赛,为他们筹集路费。在文集中有两张照片介绍这次活动。有更多的文章生动地介绍他慈父般地爱护青年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清华学子普遍得到马先生的言传身教,使他们受益终身。他所提倡的“动、动、动!”“要锻炼,要运动!”“干、干、干”,“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他那朝气蓬勃的气质,鹤发童颜的精神面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有一副强健的身体,实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为祖国争得荣誉。

大量的事实说明,用“风范永存”来形容他对几代人的影响是不过分的。马约翰先生不愧是近代体育界、体育教育界的光辉旗帜。希望本文集的出版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体育教育事业增添力量。

刘冰同志1956年起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1978年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979年并任甘肃省副省长,1982年任甘肃省委副书记、常务副书记,1986年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88年任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任八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

后记

本文集为纪念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体育理论家、体育界的重要领导者之一马约翰诞辰115周年而编纂。马约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可称是体育界和体育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品德与情操更是感人至深,也是我们的楷模。

本文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界人士撰写的纪念文章和回忆录,第二部分为马约翰的论著。共收集马先生的18篇著述,55篇回忆录、纪念文章及贺信。纪念文章由蒋南翔、张孝文、王英杰、王维屏和吴万永等人撰写,他们较全面地介绍马约翰对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贡献。回忆文章的撰写人绝大多数是他的学生和同事。这些人中有院士、专家、教授及各级领导等。他们从各个侧面追忆了马约翰老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严于律己、乐于助人、为人楷模的崇高品德。他的言行教育了几代人,以至终身受益,风范永存。

本文介绍马约翰的事迹是以本人的人事档案、各时期的日记、证书、聘书等真实历史材料为依据,确切可靠。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清华大学档案室及黄延复、田端智等同志的大力协助,尤其是马约翰先生的次子马启伟提供的大量遗物。王维屏、陈蒂侨、苏玉辉、温以德等同志也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照片,为准确无误地介绍马约翰先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许多老前辈、老领导、老学长在繁忙之中执笔撰文,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本文集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希、前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马启伟和王维屏教授、郑秀瑗教授、尹嘉瑞教授组成编辑组。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马约翰纪念文集》编辑组

1998年4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