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宁主编的这本《当代中国建筑读本》从近三十年当代中国建筑的著述和文献中,甄选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章,按照三个部分汇编成船:第一部分(历史与综述部分)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汇集代表性回顾文章,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理论、实践、批评、展览、媒体等不同方面的总述性文章;第二部分(理论与话语部分)是对三十年当代建筑演进进程中最热点的一些理沦话语的集中论述,比如从当年的民族形式、地域风格,到今天的建构理论、参数化理论等;第三部分(实践与批评部分)着眼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作品的自述或评论家的批评,从实践和案例的角度呼应理论话语的变迁和当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进程。
伴随着中国城市三十年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优秀当代中国建筑作品不断涌现。李翔宁主编的这本《当代中国建筑读本》正是对这个纷繁复杂过程的全景式描绘。它集中呈现了关于当代中国建筑实践、理论与文化进程的重要写作与文献。收录文章的作者既有建筑师,也有建筑历史、理论和文化评论学者,内容有对历史史实的梳理、有对作品、思潮、事件的评论和反思、对影响了中国建筑思潮的西方建筑文化和理论的讨论,也有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未来走向的畅想与论争。
序一 读本与学科的铺路石(郑时龄)
序二 图绘当代中国(李翔宁)
前言
第一章 历史与综述
当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状况思考
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性建筑
实验建筑:一种观念性的探索
中国建筑师的分代问题再议
权宣建筑——青年建筑师与中国策略
中国当代建筑在海外的展览
姿态、视角与立场: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的境外报道与研究的十年
关于全球工地:交流的格局与不同的批评伦理
当代建筑及其趋向——近十年中国建筑的一种描述
有中国特色的形式主义
输入外国建筑设计(1978-2010)
第二章 理论与话语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表皮:私人身体的公共边界
作为研究的设计教学及其对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意义
建筑批评的心智——中国与世界
24个关键词图绘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境遇、话语与实践策略
数字新锐正在涌现的中国新一代建筑师
“建构”的许诺与虚设——论当代中国建筑学发展中的“建构”观念
《建构文化研究》译后记(节选)
从风土观看地方传统在城乡改造中的延承——风土建筑谱系研究纲领
被公民的中国建筑与被传媒的中国建筑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之我见以及对《被公民的中国建筑与被传媒的中国建筑奖》一文的几点回应
第三章 实践与批评
第三种态度
用“当代性”来思考和制造“中国式”
“我在西部做建筑”吗?
谢英俊以社会性的介入质疑现代建筑的方向
营造琐记
作为抵抗的建筑学——王澍和他的建筑
圈内十年——从三个事务所的三个房子说起
“东南西北中”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双十结构”
“现代”的幻象:中国摩天楼的另一种解读
留树作庭随遇而安折顶拟山会心不远——记绩溪博物馆
境物之间:评大舍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化
拓展阅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