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文集(上下)(精)》由段正元著。
段正元(1864—1940),原名德新,道号正元,取天元正午、道集大成之意,成名后人称段夫子。四川威远县望集乡堰沟坝(现镇西红村)村人。民国元年正当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段正元有感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危机,遂在四川成都办人伦道德研究会,讲“四书”“五经”,发儒学真义,自述所讲是在明心见性之后从其天性中自然流出,在当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后编成《大成礼拜杂志》、《圣道发凡》、《外王刍谈录》等。其学说思想涉及到伦理(道德)学、宗教学、哲学、儒学、儒教、中国思想史、传统经典诠释等领域,但由于资料遗失,整理公开出版的很少,一般见不到系统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学界和社会上一般对他了解不多,研究者也较少,限制了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
段正元虽然不是一个学院派的学者,但从其一生的演讲记录来看,思想极为丰富,主要有:(1)认为中国文化就是道德文化,这是指“道统”、“中道”和“师道”的统一;(2)认为孟子之后大道失传,并通过对儒家基本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疏解,批评汉宋后儒对原始儒学的误解、扭曲;(3)反思、批判和兼容道、佛、以及耶、回,以儒为主,整合多元思想文化;(4)由于儒家之道是先天后天、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全体大用一贯之道,儒家之教能够兼综和合,解决其他各教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人类未来应该万教归儒;(5)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发掘儒家性命双修的归旨,解决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6)只有中国文化才能使天下太平,世界走向大同。总之,他以道德为轴心,以儒学为重点,以道德为核心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从本原和本体层次进行融会贯通,对秦汉以后儒学发展偏离、扭曲了原始儒学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儒家“道统”结合先秦道家思想进行现代重构,对儒家“学统”批判中进行转化,对儒家“政统”通过“内圣外王”重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