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教授在台大MOOCS开设的“红楼梦”,荣登 Coursera华人最受欢迎课程的前四名。《大观红楼(2欧丽娟讲红楼梦)》汇集欧丽娟老师十馀年红学研究菁华,内容比线上课程更丰富,不仅没上过课的读者该读,上过课的同学更应一读。
她的《红楼梦》不只是一部青春纪事,更是一阕歌咏母神的颂歌。她在本书中论述了大观园的婆婆妈妈,再度开启红学阅读的新视角,看见红楼梦世界最安静、也是最坚定的女性温柔力量。
| 书名 | 大观红楼(2欧丽娟讲红楼梦) |
| 分类 | |
| 作者 | 欧丽娟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欧丽娟教授在台大MOOCS开设的“红楼梦”,荣登 Coursera华人最受欢迎课程的前四名。《大观红楼(2欧丽娟讲红楼梦)》汇集欧丽娟老师十馀年红学研究菁华,内容比线上课程更丰富,不仅没上过课的读者该读,上过课的同学更应一读。 她的《红楼梦》不只是一部青春纪事,更是一阕歌咏母神的颂歌。她在本书中论述了大观园的婆婆妈妈,再度开启红学阅读的新视角,看见红楼梦世界最安静、也是最坚定的女性温柔力量。 内容推荐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 《大观红楼(2欧丽娟讲红楼梦)》作者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最真切的感悟: 《红楼梦》是追忆之书,也是忏悔之言,书中字字是泪,饱含对诗礼簪缨世家光景不再的无尽伤感与眷恋。书中对清代贵族世家生活与场景的还原堪称巨细靡遗、入木三分,加上作者对于无法挽救家业衰败的自我疚责构成了《红楼梦》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魅力。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红楼梦》为闺阁立传,追忆的除了大观园中的少女们,还有红楼梦世界里更安静也更坚定的女性温柔力量。 目录 编辑体例 绪言 第一章 总论:超越少女崇拜 一、“谁的”少女崇拜 二、“少女崇拜”的局限 三、不是“鱼眼睛”:女性的更高展望 四、母神系统 第二章 女娲:创世与救世的复合之神 一、“创世”与“救世”之神的复合 二、“造人”与“炼石”:补天之“石”的意义 三、“救世”之神的奋斗 第三章 警幻仙姑:爱与美的悲剧命运之神 一、爱与美的神女谱系 二、命运的罗盘 三、“性别分工”:男女大不同 四、神俗二界命运女神的递接 第四章 贾母:爱与美的幸运之神 一、昔日的少女 二、世家才德 三、母权的施展 四、少女的避风港 五、阳光普照、雨露均沾 六、审美情趣与生活雅兴 七、识人之明与处事之智 八、老年心理 九、“成熟型”的老妇人 第五章 王夫人:给予“第二次出生”的双重母亲 一、青春崇拜心理与世代对立的错觉 二、贾宝玉的“二重出生” 三、“双重母亲”:“子宫家庭”的无私扩大 四、宽柔待下的家风 五、才德与母教 第六章 贾元春:大观天下的家国母神 一、“枝头第一春”:命名与意义 二、“元春”阶段:家庭代母 三、“元妃”阶段:大观天下 四、大观园的擘建与意义 五、母神的悲歌:石榴楼子花的哀愁 第七章 刘姥姥:大地之母 一、巧姐儿的救赎 二、非“刘姥姥”不可 三、母神递接的“钟漏型”结构 四、“大地之母”的内涵与表现 五、嘉年华式的“狂欢精神” 六、“母神”的复调旋律 第八章 结论: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一、婚姻:大母神的培训摇篮 二、母教:大母神的力量来源 三、母神的共同特质 跋 试读章节 一、“谁的”少女崇拜 确实,“女儿是水作的骨肉”“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已经是《红楼梦》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箴言,所谓的“女儿”,就是“女孩”的意思,对应于今天所称的“少女”。这种“女儿”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年轻,一个则是未婚,精确地说,就是青春期的未婚少女,例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所提到的:“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风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人。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这些“不过十五六七岁”的少女们,美丽、纯洁与自然,就是贾宝玉之所以颂赞女儿的地方。 从整部小说的爬梳,可以看到宝玉表达对女儿的颂赞者,一共有五个地方;而对女儿的颂赞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就表达的强度与次数,堪称是平分秋色: 一种是将女儿和男性相比较,以突显女儿的优越。这是最著名的一种,也都集中在前面的章回里。 首先是第二回冷子兴转述贾宝玉的童言童语,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接着第二十回则是作者侧写宝玉的心中独白,说道:“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心,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 另外则是以反面的手法表达,第三十六回写宝玉在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时,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至于第四十九回宝玉见了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等人之后,惊叹道:“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竞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一面说,一面自笑自叹。在这段话中,虽然同样用了“精华灵秀”作为优美女儿的禀赋,却没有与男性作比较,仅仅是附志参考。 前面所引述的三段文本,就是一般以为曹雪芹是弘扬女性、主张“女尊男卑”的根据所在。 另一种对女儿的颂赞方式,则是把女儿和结婚后的成年女人作比较,而这一种都集中在后面的章回里。例如,第五十九回透过怡红院的小丫头春燕转述说: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就构成了著名的“女性价值毁灭三部曲”,也就是说,女性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与婚姻的潜移默化,由女儿褪色成为没有光彩的“死珠”,在量变过程的最后阶段更严重质变,沦为鱼目混珠的“鱼眼睛”。而到了鱼眼睛的阶段,女性简直被视为可怕的恐怖分子,充满了杀伤力与破坏性,令人深恶痛绝,必须口诛笔伐。果不其然,第七十七回就由宝玉本人亲口直接而清楚地表达,当抄检大观园后,司棋被撵逐出去,在出园的过程中恰巧遇到宝玉,于是把握机会停下脚步,恳求宝玉去向王夫人求情开恩,但负责押解她的管家大娘不肯拖延行程浪费时间,强拉着她一径离去。心中万般不合的宝玉恨得只瞪着她们,又怕她们去告状,看看已经去远听不到了,方指着恨道: “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 序言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在晚年回望他的第一本诗集时说,那个年轻诗人向往“黄昏、郊区和悲伤”,而如今他喜欢的是“清晨、城市和宁静”。 《红楼梦》所刻画的,不只是年轻诗人向往的黄昏、郊区和悲伤。在弥漫于大观园中的夕阳、哀凄之外,更展演出老诗人所喜爱的清晨、城市和宁静—荣国府当家的已婚女性们,在贵族道德责任感(sense of noblesse oblige)的涵养之下,以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所说的“有才者虚怀若谷,有力者耻于伤人”,成为羽翼众生的慈悲母神;连来自乡野的刘姥姥,也都反映出城市历练过的机智世故,才能有履险如夷、不为繁华所惑的淡定自如。 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识尽愁滋味”,《红楼梦》中的母神们,吟诵的是老诗人所喜爱的清晨、城市和宁静,其中蕴含着生命的炉火纯青,而火种便来自于淳厚的文化与善良的天性。 那淳厚的文化去今已远,但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告诉我们:“传统不是对灰烬的膜拜,而是薪火的相传。”重新回顾这些在传统文化中所培养成就的母神们,依然可见薪火的光辉闪烁。 后记 时间总是站在青春这一边,所以容易不顾一切地执着于看不到的东西;青春因此是空灵的,唯有当时间殒逝,漂浮于空中的梦幻逐渐落脚于土地上,终于明白了泥泞、粗沙、砾石的尖锐沉重,这时还能仰望星辰的人,才有足够强大的心志坚信“理想是现实的蓝图”,让那些“看不到的东西”——真、善、美能够真正拥有力量。 力量必须千锤百炼,在“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打磨铸造中成形,才能使梦幻变成理想,而这需要时间的考验。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说:“只有灵魂在黏土上吹一口气,才能创造出人类。”灵魂不是与生俱来,更不会不请自来,必须唤醒、激发、雕琢,因此只会降临在努力耕耘灵魂事业的人身上。女娲所造的黏土之躯,并不等于真正的人,青春也只是即将“成人”的开始,如何赋予灵魂,不让黏土变干变硬,实为人们终其一生的课题。这便是本书所希望传达的思考。 一本书的完成,固然是作者竭尽生命能量的心血,但也要通过许多人才能具体成型。《大观红楼2》得以从我的脑海中走到读者眼前,一路上有赖于双秀、瑞竹、俊婕、馥伦、子程的协助,感谢你们和我一起努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