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程乐松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对道教的学术研究兴起于晚近的一百五十年,在这百余年的传统中,道教的文化形象逐渐被固化为迷信、愚民实践、缺乏宗教传统的神圣性及缺乏原创性等,这些刻板的印象严重低估了道教的文化价值。

程乐松著的《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从观念史的视角入手,聚焦于神秘主义、身体、不死这三个核心概念,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及生活世界出发,诠释了道教在中国人的日常及信仰生活中的角色及其背后的理路。这种“同情理解”的研究视野有助于弥合历史与信仰之间的巨大鸿沟。

内容推荐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中,道教有十分多元的面相:从道家思想和隐逸传统来看,它是一种出世的精神追求;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道教既融合了不同的信仰元素,又有丰富的仪式体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道教实践中面向生活的信仰技术和信仰对象又被视作缺乏理性能力的迷信;从道教信仰的神谱、仪式以及宗派等角度看,被命名为道教的信仰实践及其背后的观念体系并没有内在一贯性。

基于上述背景,程乐松著的《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道教信仰的观念史视角)》选取了身体、不死与神秘主义这三个主题,作为展开道教观念史研究的核心线索,旨在探讨以下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作为一个信仰传统且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始终活跃的道教?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信仰土壤的道教,如何在不断的历史变迁和多变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保持其内在的一贯性?在客观历史研究和信仰意义的神秘主义之间,是否存在着另一种理解道教文化特性及其与本土文化语境之间关系的路径?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一个新的视角诠释道教及其信仰体系,使得道教作为一个整体变得可以理解——特别是,道教活跃于中国文化及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迷信和愚昧。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纷繁、不经与“可理解”的道教

 纷繁与不经的道教:学术叙述的挑战

 可理解的道教:观念史的可能性

第二章 言道与术道:道家思想的信仰空间

 不言之教:老庄的神秘主义底色

 默契与术道:道家思想信仰空间的展开

第三章 从政治神学到不死实践:字宙图景的神秘化

 时空、宇宙与天地:简要的语义分析

 术数与天文:天地与时空的通识

 创世与洞天:道教化的神秘图景及其信仰价值

第四章 告别“信史”:道教历史的叙述与诠释

 神圣与客观之间:道教历史的双重叙述

 拼图与融人:诠释性的历史叙述

第五章 融摄与排异:神秘主义的两种向度

 神秘主义:语义学进路的分析

 不言之教:诗性的融摄

 秘而不言:排异的神性

第六章 道体与体道:身体的双重角色

 从概念到隐喻:道教身体叙述的思想语境

 道在一身之中

 体道:身体与生命的不朽

第七章 病体与仙体:病理与不死之道

 医道同源与中医的身体观

 身体与中国古代医学的建构

 病与仙:道教的疾病生理学

第八章 存思的内景:身体切近神圣

 洞彻朗照:从内景到身神

 切近超越的身体:存思术的道与理

第九章 以身显道:作为身体实践的科仪

 道教科仪研究的身体视角

 程式化的身体与行动:科仪的秩序感与弹性

 以身显道的科仪实践

第十章 以死长生:不死之药的观念与技术

 从服食、黄白到外丹:观念的杂糅与变迁

 烧炼:仪式化与神秘化的外丹

 以死长生:信仰观念中的丹与毒

第十一章 鬼之仙途:陌生的焦虑与被消解的死亡

 鬼的双重意义:陌生与死亡

 疫病、鬼祟与击鬼:生活中的信仰技术

 仙途:咒鬼、鬼仙与炼度

第十二章 算命:我命、承负与不死

 从宿命到我命:神秘的观念张力

 承负与玉籍:不死的可能

第十三章 内蕴超越的日常:中国信仰体系与道教的本土性

 秩序的神圣性:日常的超越性

 不死、礼乐与生活:道教本土性的诠释

结语 边缘的纹理:道教研究的观念史视角

 观念史叙述的价值

 边缘的纹理:观念激发理解

参考文献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