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记》等。
章玉政编著的《刘文典(狂士本色)》叙述了刘文典的生平际遇,选取其人生中重大事件进行讲述,语言流畅,可读性强。
| 书名 | 刘文典(狂士本色)/文化怪杰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章玉政 |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文典,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唐代文化史。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记》等。 章玉政编著的《刘文典(狂士本色)》叙述了刘文典的生平际遇,选取其人生中重大事件进行讲述,语言流畅,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章玉政编著的《刘文典(狂士本色)》叙述了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的生平际遇,作者没有单纯按照时间轴线流水讲述,而是以刘文典人生中重点事件和重大时间点为提纲,将人物性格凸显于纸上。 目录 楔子 一、青春之火 二、大学之魂 三、风骨之彰 四、家国之殇 五、乱世之守 六、名士之风 七、涅槃之变 附录 刘文典午表 试读章节 楔子 如果那天刘文典忍住了怒气,或者干脆低声下气,那他肯定不会被当时正威风凛凛的“蒋主席”关上两个星期,更不需要“即日离皖”。但那样他就不是刘文典了。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1928年11月29日,刚刚当上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到安徽省府所在地安庆视察,听说几天前安徽大学有学生跑到隔壁的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闹事,就召见代行校长职权的安大文学院主任刘文典问话,并责令他尽快惩处肇事学生。 没想到刘文典根本不理他那一套,连主席也不愿喊,反而神情不屑地回答:事情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我觉得其中尚有内幕。蒋介石听了,勃然大怒:你这个新学阀,不将你撤职查办,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 看见蒋介石扯起孙中山的大旗,身着灰布棉袍的刘文典“嗖”地站起身来,从容应答:“提起总理,我和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呢。青年学生虽说风华正茂,但不等于理性成熟,些微细事,不要用小题目做大文章。如果说我是新学阀的话,那你就是新军阀!” 结果可想而知。 骂蒋介石的时候,刘文典是安徽大学文学院主任,实际意义上的校长,大小算是个“官”吧。这个“小宫”原本是应该对那个“大官”保持那么一点恭敬的,即使内心不愿意,表面装装也可以吧。可刘文典不!不仅不愿意装,还要与被国人视为“党国救星”的蒋主席对着千。 他的名言是:大学不是衙门! 这个刘文典到底是谁?他为何如此之“狂”? 打开“百度”搜索引擎,并不难查到刘文典的生平简历:祖籍安徽怀宁,1891年生于安徽合肥,原名文骢,字叔雅。1906年入安徽公学读书,不久后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底赴日本留学。早年倾心于民主革命,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中华革命党,担任党部秘书。袁世凯逝世后,刘文典逐渐潜心于学术研究,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任职。晚年栖身于云南大学,直至终老。代表作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说苑斟补》《三余札记》《杜甫年谱》等。 报章零落的故事里,可以粗略看到这位“大师级人物”一生走过的辉煌:早年师承刘师培、章太炎,青年交游胡适之、陈寅恪,中年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老年批评过鲁迅、巴金,还曾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痛骂过蒋介石。新中国成立后,当过国家一级教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慷慨发过言。还被开国领袖毛泽东当面夸赞过。似乎曾经风光过,但最终却在惊涛骇浪般的批判中倒下。对于许多人来说,他留下的只是一个复杂而模糊的身影,渐行渐远。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只可惜由于时光流逝、历史疏忽,目前所能查阅到的第一手资料十分有限,现存的记录也是互相抵触、错谬百出。刘文典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留给今天的最大财富又是什么? 卷牒之中,并无太多明确的结论。人们只能从零星的历史档案、有限的回忆文字中去管窥这位老人丰富而艰难的一生。是的,关于他的最令人神往的人生段落,依然落定在那些被世人口口相传的种种传说之中。 P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