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包装自我,提升个人魅力指数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然而有的人魅力四射,有的人却暗淡无光。也许你学识渊博,也许你能言善辩,也许你反应机敏,但未必能成为大家喜爱的人。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人际交往第一回合呢?事实上,除了包装外在形象,内在修养也非常重要。如果说魅力是智慧,我们就必须不断磨炼智慧,这样才能获得好人缘。
形象包装,迅速提升自身价值
大多数人对于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表征性启发,做好“面子工程”和形象包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有价值。
每个人在他人心目中都会有一个心理价值,这个心理价值因人而异,同一个人在不同人心目中,心理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心理价值越高,你被重视和善待的概率就越大。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身价呢?靠包装。
美国销售心理专家路易斯·切斯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检验新洗衣粉的包装设计对于产品销量的影响,他找到了一些家庭主妇,给她们每人三袋不同颜色包装的洗衣粉,让她们连续使用数星期,然后告诉他哪种洗衣粉的清洁效果最佳。其实这三个袋子里装的是同一种洗衣粉。
几星期后,接受测验的家庭主妇们把各自的答案写了下来。经过统计分析,切斯金发现:家庭主妇们认为三个袋子里的洗衣粉有着完全不同的清洁效果,很多家庭主妇都表示黄色袋子中的洗衣粉洗涤强度太大,会损伤衣物。
为什么同一种洗衣粉放在三种不同颜色的包装中,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呢?切斯金解释说,由于产品的包装不同,往往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品质和功能的判断,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人的非合理性倾向”。这个倾向不仅出现在消费领域,也适用于人际印象的判断中。鉴于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形象包装,并时不时地给自己做一做广告。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荒唐可笑的行为,因为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由能力和实力来决定,靠包装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伎俩。道理固然说得不错,但是试问一下:别人第一次见到你或是对你了解不深的时候,怎么能一眼就看出你的能力几何,价值几何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数来自于表征性启发。由于每个群体都有独特的行为风格,也总有一些共同特征。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外在特征和行为表现来推知其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人格特征等,并由此对交往对象形成一个人际形象定位,这个过程就是表征性启发。比如,人们通常会认为戴眼镜的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当我们面对一个不了解背景信息的人时,表征性启发往往会给我们指明一个大概方向——通过对方外在的衣着打扮来判断其各种基本信息。虽然这并不一定准确,但是人们快速知觉一个人的高效方法。在如今这个时代,形象包装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单单是外在形象的包装,也包括对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工作职务和社会经历等的包装。如果不重视形象包装,只会让你的身价大打折扣。
在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媳妇在一家服装进出口公司当秘书,她穿着自己已经丢弃又被婆婆捡回来缝补好的长筒丝袜,接待日本公司谈判代表。日本客户对这家服装进出口公司的产品赞不绝口,表现出非常满意的神态,可就在秘书转身的一刹那间,看到了她穿着已经抽丝的长筒丝袜。结果,这桩生意彻底落空,秘书也被炒了鱿鱼。(P001-004)
人的一生必须修炼的就是与人相处的智慧。《跟谁都合得来》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通向成功的人生导航航图,是作者人生的沉淀及智慧呈现,奉献给众生,功德无量。——代长安(成都市旺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跟准都合得来》涵括建立人际关系、加深人际关系、修复人际关系的办法与技巧,教你轻松扫清人际烦恼,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赵兴国(新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创始人)
序一 搞好人际关系你就赢定了
诗人北岛曾经写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内容只有一个字——“网”。如今,这首世界上最短的诗,已经成为我们当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生活在“网”中,生活在或简单或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既然离不开“网”,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一味津津乐道于他人的“网”而迟迟不肯编织自己的“网”。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是由两种人组成的,那就是“别人”和“自己”,这两个概念象征的正是外界和内心。一个人真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或每天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奔波,或每天慵慵懒懒为消磨光阴而活着,不都是在外界和内心之间来回穿梭吗?有人说世界上最善良的是人,有人说世界上最残酷的是人,还有人说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也是人……总之,对于人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大家达成了共识: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动物,如果一个人既能了解别人,又能把握自己,就很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作为群居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一生大部分时光都不可避免又别无选择地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想在这纷纭复杂的社会上立足,我们必须练就一双能够看透人心的慧眼,尽量准确地判断人、识别人,亲近可交之人,远离奸佞小人。品酒只需一刻钟,品人需待十年功,真正认识一个人实属不易!老子说过一句众人皆知的名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话的意思是说,认识别人的人机智,了解自己的人聪明。道理看起来很浅显,能做到的确实很难,因为人最善于伪装。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难的还是相互之间的了解。
虽然知人难、知己更难,但并不是说不可以识别,毕竟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端倪可察。事实上,人们往往能看得到别人的短处,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别人都是豆腐渣,看自己就是一朵花。其实,当我们试图去读懂别人的时候,更应该经常审视自我、剖析自己,不断完善自身的短处和不足,从学习、工作到生活,再到人际交往。如果我们能轻松领会对方的心理,就可以实现完美的人际交往;如果我们能轻松调控自己的心理,就能使自己积极、乐观地对待所有问题。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影响。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先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都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心理学知识引入到了人际交往领域,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且非常好。表面上看,交际是交际,心理是心理,两者似乎没有交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交际和心理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人们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自然会产生某种行为——交际,以及直接承受交际行为作用的心理——交际心理。交际与交际心理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因果关系。一切交际行为既会促进交际意识的发展,又会调节交际心理;同样地,交际心理既是交际行为作用的结果,又可以影响交际行为的效果。正视交际与交际心理的这种关系,对于提升我们的交际效率是非常有益的。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心理交往。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就能够迎合对方的喜好,轻松地与之交流和沟通,并且赢得对方的好感;反之,如果我们不顾对方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尴尬,甚至出现矛盾冲突。那么,如何提升个人魅力指数,让他人更喜欢你?如何洞悉他人的心理,玩转大小应酬?如何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又能造福他人?如何发现人生道路上的“贵人”?如何不失风度地化解他人对你的敌意?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让他人积极效力?如何让人脉为你服务,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继而改变平庸的命运?……只有跟谁都合得来的人,才具有如此无比强大的力量,在一言一行之间获得想要的一切。
《跟谁都合得来》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和人际交往的核心要素,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心理分析为突破口,把对人际关系影响重大而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掰开揉碎,并附以形象生动而又不失现实意义的故事加以说明,是一本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适合普通大众的交际心理学通俗读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阅读。本书以具体、细腻、灵动、隽永的笔触,详尽地阐述了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魅力、人际冲突、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原理与技能,集学理性、应用性、通俗性、趣味性、故事性、文学性和文化性于一体,不乏哲理与文采,着实耐人寻味。只要你仔细阅读,就能练就许多了解别人并把握自己的心理智慧,使你在社会交往中给人留下好印象、拥有好人缘、讨他人喜欢、让别人信任,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搭建好自己的成功通道。
真诚地希望《跟谁都合得来》能帮助每位读者,解决很多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王伟
由张一龙和穆丙申共同编著的《跟谁都合得来》一书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和人际交往的核心要素,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依托,以心理分析为突破口,把对人际关系影响重大而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掰开揉碎,并附以形象生动而又不失现实意义的故事加以说明,是一本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适合普通大众的交际心理学通俗读物,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阅读。本书以具体、细腻、灵动、隽永的笔触,详尽地阐述了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魅力、人际冲突、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原理与技能,集学理性、应用性、通俗性、趣味性、故事性、文学性和文化性于一体,不乏哲理与文采,着实耐人寻味。
由张一龙和穆丙申共同编著的《跟谁都合得来》是一部叫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作品。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心与心的碰撞,要想在人际交往之时左右逢源,在洞察人心之时独具慧眼,在说服他人之时水到渠成,在战胜对手之时得心应手,在化解仇恨之时深得人心,在出奇制胜之时匠心独具,在掌控全局之时随心所欲,你就必须深谙心理博弈之道,就得学会掌握心理智慧,唤醒你的心理智慧,激活你的人际关系,从而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无往而不利,最终获得异彩纷呈的重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