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朽的丰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宁波市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宁波市江北区史志办公室、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编的《不朽的丰碑》是江北区党史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作。书命名为“不朽的丰碑”,是对江北英烈的不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的高度浓缩,是江北人民对无数英烈伟大与光荣的礼赞。本书辑录了江北地区蒋子瑛、朱洪山、陈爱中、宋养生等20余位烈士为推翻旧制度、打倒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披荆斩棘、义无反顾的光荣事迹,对研究抗战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皆有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不朽的丰碑》由宁波市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宁波市江北区史志办公室、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编。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无数英烈在国难面前表现出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依然是我们当今正在进行的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江北地方党史、军史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北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目录

事迹篇

 潘小梅(1888—1928)

终生奋斗为农运 含笑就义万松岭

 应修人(1900—1933)

丹心许马列 虎胆搏敌魔

 余毓明(1909—1942)

立志打豺狼 碧血洒故土

 俞坚(1910—1943)

身陷囹圄志不移 正气凛然斗凶顽

 宋养生(1923—1943)

投笔从戎抗倭寇 刑场无畏怒斥敌

 王康云(1922—1943)

怒斥媚敌伪镇长 受尽酷刑志不屈

 邬励声(1924—1943)

酷刑折磨不变节 巾帼血洒游浦岭

 葛传华(1923—1943)

英名千古颂 浩气贯长虹

 孙瑞祺(1913—1943)

弃商从戎别妻女 抗敌献身在异乡

 张良鼎(1922—1943)

保乡安民斗顽敌 故土青山埋忠骨

 蒋子瑛(1922—1945)

烈火铸忠骨 英名垂丹青

 林舜琴(1926—1945)

花季年华献伟业 弹雨烈火显真情

 朱洪山(1917—1946)

壮志热血写青史 四明苍松萦忠魂

 马豪(1923—1947)

鲁南沙场显战绩 慷慨捐躯孟良崮

 龚显(1922—1947)

留车桥头战顽敌 英勇捐躯马鞍坡

 盛杏英(1923—1947)

热血写青史 忠魂眠慈湖

 冯和兰(1917—1947)

信念坚定志如钢 临刑高唱国际歌

 郑侠虎(1917—1947)

鏖战慈镇区 长眠慈湖畔

 陈爱中(1920—1948)

转战浙东南 喋血草马路

 杜生甫(1915—1948)

戎马驰骋征南北 豫东沙场埋忠骨

 董学高(1925—1948)

丹心照慈东 碧血洒淮北

 董善宝(1922—1948)

身先士卒亲临阵 奋勇猛攻小孤山

 王洪昌(1936—1968)

人民安危装心中 舍生忘死铸军魂

名录篇

 宁波市江北区革命烈士英名录

潘小梅 应修人 胡纪堂 洪德生 余毓明 俞坚

孙焕章 王康云 张良鼎 葛传华 余兴华 缪阿梅

刘长根 葛瑞丰 赵阿法 冯孝贵 章金发 洪德仁

王阿玉 芦阿二 洪永法 张阿甫 杨志宏 蒋子瑛

苏钟球 陈仁甫 王阿五 朱洪山 翁友甫 陈根才

项享邱 马豪 王久青 张文清 李飞龙 杜生甫

胡静梅 何明华 邵新章 应家骥 邵长风 邵梓钦

宣铁军 严序兴 金上觊 朱重富 杨永康 林安甫

陈忠根 洪庆顺 罗珠宝 王根堂 叶传芳 严金保

周友通 冯文清 曹祖林 郑祥雁 陈甫才 傅云才

朱仁土 唐世华 朱光超 邵祖法 周友庆 胡宝康

王银初 朱瑞刚 林岳良 周卫吉 杨永明 韩萍

罗跃华 陈德君

陵园篇

 慈湖烈士陵园

 庄桥革命烈士陵园(思源公园)

 金沙岙革命烈士陵园

 桃花岭战斗纪念碑

 泗洲佛堂新四军活动据点旧址

 灵山烈士陵园

试读章节

终生奋斗为农运含笑就义万松岭

潘小梅1888年出生在黄岩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母很早去世,他和哥哥相依为命,靠出卖劳力为生。哥哥死后,留下跛脚的嫂嫂和一个幼小的侄子由他抚养,日子过得更加困难。艰辛的生活经历,磨炼出潘小梅疾恶如仇的性格和对旧社会的反抗精神。

1917年,潘小梅实在无法在家乡黄岩农村生活,便带领全家移居慈溪县洪塘乡(今属宁波市江北区),租了地主的几间平房和10来亩土地,勉强度日。当时,在慈东、洪塘一带,从天台、黄岩迁来为数不少的台州籍贫苦农民,大多以出卖劳力为生,受尽剥削压榨,还要受到当地一些人的歧视和欺凌,生活极不安定。潘小梅秉性刚直,经常仗义执言,帮助受欺压的农民,因而在慈东、洪塘一带农民,特别是台州籍移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26年秋,中共宁波地委组织部主任王嘉谟指示在离洪塘不远的刁家桥小学教书的共产党员赵文光,在当地发展党员,组建党支部。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潘小梅由赵文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党支部推荐,在宁波地委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2月,北伐军挺进宁波。地委委员、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竺清旦赴洪塘组织农民协会。潘小梅首先联络了30多个台州籍贫苦农民,在他家里多次召开秘密串联会议。没过几天时间,他就发动50多个积极分子到宁波去参加农民运动的会议,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回乡后,他们就在洪塘的塘头庙里,召开了有200余人参加的洪塘农民协会成立大会,竖起了一面绣有一张木犁和一个农民拿着锄头的大红旗,潘小梅当选为会长。当时,洪塘街上华兴店的本地籍老板公开攻击农民协会,说“黄岩人是鸡毛当令箭,出风头;上头没命令……”。为了打击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农会派出几个会员,把那个攻击农会的老板抓来,吓得他慌忙托人到农会求情、赔不是。结果罚他出钱替农会买了两支木壳枪,才算了事。从此,农会在当地声威大振,再也没人敢公开出头反对。

洪塘农民协会成立后,在竺清旦等领导和潘小梅等的主持下,还在洋墅祠堂成立了洪塘农民协会自卫军,参加的有100多人,属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领导。不久,潘小梅被委任为宁绍台农民自卫军副指挥,成为竺清旦的左右手。当时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组织了一次有上千人参加的大会,发动农民打掉压在头上的两块大石头——肥料公司和盐警缉私营。会后,潘小梅等决定先打掉洋墅的缉私营,一方面是因为洋墅缉私营只有十几个人,容易对付;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批盐警实在太坏,每次到洪塘总是以搜查私盐为名进行敲诈勒索,当地农民恨之人骨。在攻打洋墅缉私营的那天,潘小梅带领100多名自卫军,除配备12支步枪外,其余的人拿着龙刀、稻叉,把缉私营的驻地团团包围起来,吓得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盐警胆战心惊,只得乖乖地把七八支步枪交了出来,宣告投降。同时,农民自卫军乘胜缴了洪塘警察所的枪支,使自卫军声势大振。接着,他们又先后打掉了庄桥、慈城、骆驼桥、庄市的缉私营和警察所。到1927年4月初,洪塘农民自卫军在潘小梅的领导下,已发展成一支拥有300多人、100多支枪的农民武装队伍。

在此期间,卓兰芳、竺清旦等在余姚庵东盐场组织盐民协会。领导反盐霸斗争。盐霸袁功亭收买了地痞黄春晓,组织庵东商团反动武装,捣毁盐民协会,压制革命运动。为了铲除这条反革命的“地头蛇”,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接连发出第2号、第3号命令,调派慈溪洪塘农民协会自卫军和上虞县农民协会自卫军,前往庵东增援助战。4月11日黎明,农民自卫军分三路赶往庵东,配合余姚县纠察队向商团发起进攻,激战4小时,终于使黄春晓人海潜逃,从此不敢再登杭州湾南岸。

就在农民自卫军攻打黄春晓的庵东商团,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中共宁波地委向他们发来紧急通知:宁台温防守司令王俊已露反动面目,在宁波发动反共“清党”,要他们做好应变的准备。农民自卫军立即分别返回家乡。不久,洪塘就进驻了大批国民党省防军,叫嚣要通缉潘小梅等农民协会领导骨干。在突然恶化的严峻形势面前,潘小梅处事沉着冷静,经过商议,决定将农会骨干和部分自卫军队员暂时分散,回到黄岩老家或其他地方隐蔽。

同年秋,宁波党组织恢复活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方针,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潘小梅根据中共宁波县委的指示,秘密从黄岩回到洪塘,恢复党组织,成立中共庄桥区委,并担任书记,继续领导慈东、庄桥一带的农运工作。11月,中共慈溪县委成立时,潘小梅任县委委员。同月,中共浙江省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准备发动农民举行浙东大暴动,洪塘被列为重要暴动区域之一,潘小梅也被任命为浙东暴动洪塘暴动点领导成员。可是,正当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之际,在杭州的省委机关遭敌破坏,《浙东暴动计划》落人敌手,敌人按搜得的《浙东暴动计划》中各地暴动领导人名单和通讯处,在全省进行大搜捕。11月19日,慈溪县警察局出动大批武装警察,到洪塘逮捕了潘小梅,并抄走了藏在他家准备在暴动时使用的枪支。慈溪县县长亲自审问,一无所得,就把潘小梅押解到国民党宁波市党部。12月4日,又因“案情严重”,递解杭州,关押在浙江陆军监狱乙监。

P3-5

序言

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繁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千千万万的中华优秀儿女用头颅和鲜血换来的。忆往昔峥嵘岁月,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和先烈在同凶恶的敌人浴血奋战中,英勇地献出了风华正茂的生命。在江北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锦绣大地上埋下了多少烈士的忠骨。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江北地区传播。1925年9月,江北岸率先在宁波地区建立了第一个产业工人党组织,翌年春,江北地区的庄桥、洪塘、慈城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从此,江北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展开了一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悲壮战歌。农运骨干潘小梅积极投身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发动农民暴动,后惨遭敌人杀害,成为江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位革命烈士;被五四号角唤醒,踏着南京路上五卅烈士血迹前行的应修人,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下,默默地奋力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最后用生命为共产主义理想写下了壮丽的史诗。国务院前副总理陆定一曾为之题写挽词:“应修人烈士永垂不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江北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然而,共产党人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在腥风血雨中继续战斗。1  927年7月,中共宁波市委在产业工人集中的江北地区成立中共江北区委。8月,在慈城恢复建立中共慈溪独立支部,俞坚任独支书记。不久遭坏人告密,俞坚遭国民党逮捕,解往杭州陆军监狱关押,在狱中反动军警酷刑逼供,受尽折磨,但他坚贞不屈,从未停止过与敌人的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抗战时期,在中共慈溪县工委,中共慈镇县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举办慈东青年抗日训练班,动员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慈东游击队、庄桥区常备队及龙山自卫大队等武装斗争,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敌后抗战作了重要贡献。慈镇县工委委员、江北区办事处副主任李长来等一大批干部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出身殷实家庭的葛传华,毅然放弃安居上海的舒适生活,兄弟姐妹五人同赴浙东抗日根据地,踏上抗日救国的道路,牺牲时年仅20岁。

1945年9月底,浙东纵队及党政干部奉命北撤,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更疯狂地镇压人民革命力量,采取各种毒辣手段,妄图一举扑灭革命火种。在险恶的形势下,蒋子瑛临危受命,毅然挑起了中共慈镇县特派员的重担。10月22日晚,带领五名武工队员,在慈东洋墅乡大袁陈村宿营,由于保长告密,遭国民党部队包围。蒋子瑛率领武工队员奋勇抗击,敌人最后纵火焚屋,蒋子瑛及武工队员等被活活烧死。朱洪山、冯和兰、陈爱中……一个个闪光的英名,他们为了推翻旧制度、抗击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披荆斩棘、义无反顾,用他们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中华大地的重生。

在新中国迎来66周年华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不朽的丰碑》付梓出版了。此书所辑录的英烈,虽牺牲在土地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他们或为砸碎旧制度倒在刽子手的屠刀下,或为抵御外敌入侵而血洒沙场。或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而牺牲,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功臣。他们的崇高精神光照千秋,浩然正气将传承万代。

翻开书的扉页,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和侵略者的魔爪犹在眼前,英烈们的不屈呐喊和坚定誓言仍在耳畔。回望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虽有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之路。特别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并肩作战,以伤亡3500万同胞的惨重代价赢得了伟大的胜利。然而,在当前世界人民反思战争、祈祷和平之际,曾经的施暴者,却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甚至有人还在我固有领海的东海、南海挑起事端,这无疑给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此书把江北英烈的不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浓缩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江北人民对无数英烈伟大与光荣的礼赞,它用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和战乱的铁的史实告诉人们,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无数英烈在国难面前表现出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依然是我们当今正在进行的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是江北地方党史、军史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北人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肩负起明天的使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切实落实拥军优属和烈士褒扬等各项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美好江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 华伟

2015年6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