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人生励志故事粹编/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绍先,王小红编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有一次,他就问老师:“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呢?”

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孑L圉勤奋好学,头脑聪明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即使对方的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也一点都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十分恰当的。”子贡听孑L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对孔圉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孔子被历代封建统治者遵奉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文献记载说“子入太庙,每事问”,还有七岁小儿难孔子、孔子以渔夫为师等,孔子堪称历史上“不耻下问”的楷模。

在古代中国,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这种相沿成的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夏商时代的王没有谥号,往往直呼其名。一般认为,中国的谥号制度,是从周朝开始的,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秦始皇一统天下,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字:汉文帝刘恒谥号全名为孝文帝,萧何谥号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是谥法大发展的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褒贬的手段。武则天时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谥美,而且开后代予大臣谥号二字的先例。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等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取决于“圣裁”。

谥号一般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定)、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予)和私谥(门徒弟子或乡里、亲朋议定)。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含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大致分为下列几类: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是年号、谥号、庙号联系在一起,构成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开元、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隋文帝、隋炀帝就是谥号,明太祖、明成祖是庙号。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人人心。

P143-144

后记

文化,有时就是一种符号。不过此种符号不只是一种形式,更主要是符号所传达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影响人们观念与行为的精神暗示。文庙,就是这样一种符号。

“德孝文化”系德阳本土历史文化之灵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这种文化符号;为了增进城市文化内涵与氛围,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我们需要这种符号,需要这种对本土人文的认知与精神暗示。

为把德阳文庙打造成为西部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2016年,德阳市文广新局、德阳市博物馆会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策划编撰《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丛书”编撰价值的认识,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编撰热情。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文明办、德阳市教育局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许多单位的关心支持。中共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也在百忙之中以《春风化雨 德润心灵》为题,为“丛书”题写了序言。2016年10月,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十九次年会在德阳市举行,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会长、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先生闻知本书的编撰,不仅非常肯定,而且还很期待。本书的编撰与出版,也承蒙杨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博导)、李殿元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李绍良先生(临邛书画院)等学界同仁的鼎力相助。对他们的肯定与支持,深表诚挚的谢意!

本书编撰过程中对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多有参考借鉴,限于编撰体例,没有逐一注明,兹开列“主要参考书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孔子人生励志故事粹编》系“丛书”的第一本。由李绍先、王小红编著,总体负责设定书稿框架、体例与特色,统筹、修订书稿。编撰、编绘分工如下:

故事编撰:李绍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王小红(德阳市博物馆副馆长)

插图编绘:吴新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余文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由于时间仓促、编撰者水平所限,本书讹误与欠完善.芝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和专家学者指正!

《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编委会

2017年3月于德阳文庙

目录

孔子这一生

01 吾少也贱,多能鄙事

02 见贤思齐

03 顺事父母

04 问礼老子

05 谨言慎行

06 子欲养而亲不待

07 行己之道

0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0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有教无类

11 玩物丧志

12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3 心怀感恩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 知礼而有勇

16 周急不济富

17 欲速则不达

18 过犹不及

1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22 处变不惊

23 真实的孔子

24 安守穷困

25 登泰山而小天下

26 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2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8 谦逊,不夸耀

29 存亡祸福,皆己而已

30 不学诗,无以言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不仅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德阳是古蜀之源、重装之都,历来明礼修文、崇德重教,“德孝文化”底蕴深厚,“绵竹年画”源远流长,“三星堆文化”作为长江文明之源更是受到世界瞩目。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创新发展,将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传播弘扬的主平台,将学校作为先导示范的主阵地,将家庭作为落细落小的主渠道,不仅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更是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赋予传统以崭新的活力。2015年,德阳文庙被中国孔庙保护协会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成为中国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庙。

德阳市文广新局、德阳市博物馆会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策划编撰《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以德阳文庙、传统文化为主题,粹选孔子及孔门圣贤故事,粹选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典型故事,着眼青少年,着眼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普及推广,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颇有价值的尝试!愿《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的编撰,能够进一步发挥德阳文庙德育功能,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增进城市文化氛围,推动德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所裨益!

是为序!

2017年新春于德阳

内容推荐

李绍先、王小红编著的《孔子人生励志故事粹编/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以德阳文庙、传统文化为主题,粹选孔子及孔门圣贤故事,粹选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典型故事,着眼青少年,着眼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普及推广,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编辑推荐

李绍先、王小红编著的《孔子人生励志故事粹编/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是一本传统文化的科普读本,所以故事编写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德阳文庙是我国西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本书系“德阳文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读本”之一。全书粹选文庙大成殿“至圣”孔子人生励志故事30个,力求典型,有代表性;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与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本书故事的粹选着眼青少年,力求正能量、励志。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8: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