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的“晋军新方阵”,是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劲旅,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迅猛增长。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中青年作家,已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文学新锐。
自《晋军新方阵》丛书推出辑,第二辑后,立即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因此,我社应广大读者的请求,现出版第三辑,以飨诸君。本辑共10册,分别是:李燕蓉《半面妆》、邓学义《东庄里点灯西庄里明》、王太文《我站在我们边缘》、李金山《黄雀鲊》、李晋瑞《陌生人的玩笑》、晋侯《抱一为天下式》、卢静《谁谓河广》、悦芳《虚掩的门》、燕霄飞《藏孤记》、张红兵《十年灯》。
本书为李晋瑞的《陌生人的玩笑》,收录了作者十三部中短篇小说作品。
《陌生人的玩笑》为晋军新方阵第三辑之一。内容收录了山西籍青年作家李晋瑞的十三部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擅长写都市题材小说,本辑中所选的《钟点房》《无聊的身体》《陌生人的玩笑》等作品,把现代都市中生存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等描绘的细腻而传神,将现代人对传统道德的结构和感情危机的表达淋漓尽致。
活物
1
婚礼总是令人羡慕的,尤其是对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车队离开教堂,缓缓驶向市区,贝娜忍不住想赞美一下自己,可惜,新娘却不是自己。这样的心情让她在心潮澎湃之中夹杂了些许忧伤。她将头转向车外。坐在她右边的男士却十指紧扣,双腿平放,身体笔直得像个正人君子。他叫乔小意,是新娘的表哥。
贝娜注意到,西装革履的乔小意还蛮帅气,但他与她眼中的那些帅男不大相同,至少他没有因为旁边坐了个美女就主动搭讪,递自己的名片,或变着法儿地向她索要电话号码。他只是静静地坐着,似乎他的身份单纯得只是新娘的表哥,而她只不过是凑巧与他同车而坐的一位姑娘。
他偶然和司机谈论车的话题,他说自己喜欢欧版车,尤其是标致与雷诺,他说法系车有种说不出的浪漫与艺术气息。司机师傅却喜欢日系的,说日本车省油。
乔小意就说:“再省油,我也不选日本车。”
“那是为什么呀?就因为钓鱼岛吗?”贝娜冷不丁插了一句。
乔小意就此打住,不再说话了。
这让贝娜感觉有失面子,心里不爽。
其实,在为新娘准备婚礼的三四天时间里,他们经常见面,奇怪的是他们擦肩而过、同一桌上吃饭,话却没交过一句。这个年轻人留给贝娜的印象是,普通、踏实、稳重,只要有活,他总是抢着去做,闲暇时,他便坐到一边静静地听人家讲话。这与贝娜圈子里那些自认为帅气,稍有明星脸,就想让自己蜜糖一样叫人往上贴的男人一点儿都不同。
贝娜借转头的机会看乔小意,发现乔小意有股说不出的吸引力。可能是憨?由憨产生的令人放松?可是,用憨去赞美一个青年,在这个时代,还不如直接抽他两嘴巴,这就好比让你站在金碧辉煌的高档餐厅向食客们宣布,糠面窝头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食物一样,简直是要多傻,就有多傻。但在冥冥之中,贝娜相信自己是喜欢这个人的,他给她的感觉又是那样的特别。新娘是她的闺蜜,比她还小两岁,在朋友中已算晚婚了。而她,剩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就向她宣布:“我的宝贝女儿长大了,以后不再要父母的礼物了。”
贝娜听得沮丧。宝贝女儿就是宝贝女儿,与长大不长大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贝娜往父亲怀里一嗲,愁苦着脸说:“亲亲的老爹,但这十八岁的生日,礼物总是要给的吧!”
当时,母亲正端着给她的长寿面,笑嘻嘻地说:“娜娜,你看,这礼物怎么样?”
贝娜抬头看一眼,马上晕死在父亲怀里。上帝啊,这也叫礼物?母亲不高兴了,在一边唠叨:“你这闺女,别没尽,论吃论穿论用,你的朋友哪个能和你比?!”
贝娜才不说这些,她把手伸向父亲:“要不给大礼物,我这生日就不过了。”
然后,她感觉一团凉凉的东西,落到自己手心里。贝娜睁眼一看,是两串钥匙。
“我说了,我女儿长大成人了,再不要父母的礼物了。”父亲又重复一遍。
贝娜这才明白,父亲是说她该得到其他人的礼物了,言外之意就是指老公!贝娜没皮没脸地问父母:“你们这是……,扫地出门啊?,,
母亲便明确地告诉她,实在是看她出嫁的希望不大,父母就准备好房子、车子,让她招女婿回来。贝娜激动得要死,想象着自己开宝马车,住自己的房子,还不用听父母唠叨,那是何等风光,何等的幸福啊!当然表面上她还是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当即向父母立军令状,保证一年内完成任务。她问父母对未来女婿有什么条件要求,父亲说就两条,一你嫁的人年龄不能比我大,二这个人只能和你爸是一个性别。
这什么条件呀?等于没条件!可时间一天天过去,房子的装修旧了,宝马车换成了奔驰,贝娜的老公在哪里,还是没个影儿。P1-3
《晋军新方阵·第三辑》即将付梓出版。
在山西文坛,“晋军”之称谓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批文学新锐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走上文坛,他们跃马扬戈、左右奔突,使文坛瞩目。其时不仅山西,而是整个中国都处于文学的黄金时代。我也有幸被时代的大潮裹挟,成为当年“晋军”中的一员。时隔三十年,山西省作家协会推出《晋军新方阵》系列丛书,再度为山西澎湃的文学浪潮推波助澜,沿用“晋军”这一称谓,其意无疑是想展示今日山西作家、诗人的阵容和实力。山西文学院具体承办这项工作,正值我在文学院任职,参与了这套丛书一至三辑的运作,这在我的文学生涯中自然是一件幸事。
《晋军新方阵·第三辑》与《晋军新方阵·第二辑》的格局大致相同,收录了四部中短篇小说集、三部诗集、三部散文集,而《晋军新方阵·第一辑》收录的是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山西号称“文学大省”,确实如此。不管文学如何被边缘化,这块黄土地上永远有人做着文学梦,永远有人孜孜不倦地写作着,也许是《诗经》以来的文学传统使然,也许生命个体需要这样的表达和抒发。《晋军新方阵》只是从他们中遴选出的一小部分,“冰山”的绝大部分仍掩藏在生活深处,有待于今后不断发掘和显示。
对于本辑作品,虽然我在编选过程中已经阅读,但由于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日益变得复杂,作家本身的内心和面孔也游移多变,一一谈论他们大概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表达阅读中一些明晰的感受。
首先,这是一些非常热爱文学的作家和诗人。为什么这么说?真正的文学有自身的逻辑和规范,它排除各种功利的实用性,只对那些纯粹的作家和诗人敞开。我认为眼前这些作品是纯粹的文学,他们不是拿文学说事,不是把文学作为工具的。他们不期待用文学来获取任何功利,不在于一定要有“专业作家”的头衔,而在于你对于文学的态度和认知。他们的作品是对其身份的有力确认。
其次,不管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再囿于山西这片地域,他们的文学观念是开放的,美学追求是高品位的,用某一种风格来界定他们早已经不适用了。即使那些描绘黄土地上人与事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人的想象力的丰富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山西曾经有着优秀的文学传统,但他们的创作已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山西作家的创作不仅是山西的文化财富,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
还有一点极其宝贵,那就是我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可能性。可能性是最吻合存在的表述。存在的丰富性、神秘}生、不确定性,或许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可能才能显示。一段故事没有结局,一些面孔若有若无,没有答案,无需答案,没有判断,无需判断。生命的存在不正是由各种可能性构成的吗?阅读中,我对山西作家和诗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用一只手抓住了生命和文学这两个世界,并预示着文学未来的可能。作者有作者的可能性,读者有读者的可能性,我们只有充分地理解、感受,探寻形形色色、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文学才会进步,才会繁荣,才能表现我们这个色彩斑斓而又变化无穷的充满了诗一般魅力的时代。
是为序。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