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异度拯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夏邦著的《异度拯救》是讲述中国人首次参与拯救宇宙文明的长篇科幻作品。

年轻物理学者孔羿,与来自另一个宇宙中的军人安妮上尉偶然相遇。在安妮的宇宙中,星际战争造成的危机即将产生可怕后果。安妮主动接触孔羿,意在让地球人加入到拯救宇宙的行动中去。于是,孔羿与来自美国的交换生迪克一起,在安妮的带领下,踏上了拯救两个不同尺度宇宙的征途……

整部作品充满着脑洞大开的奇思异想。为此,评论认为“邦科幻”的宇宙观新奇而有趣,同时又是奠基于现代最前沿宇宙物理与智能科技,作品细节合情合理。

内容推荐

夏邦著的《异度拯救》是一部科幻作品,主题是拯救宇宙文明。

年轻的物理学者孔羿,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与来自另一个宇宙中的女军人安妮上尉相遇。

安妮那个宇宙中的生命文明在遥远的过去就已经发展出了难以想象的科技文明,却因价值观冲突引发了长期的星际战争,为了保存文明果实,安妮那个宇宙全面推行“技术有限降幂法则”。该法则导致技术失传或成为不可靠的“魔法”。

眼下,在安妮的宇宙中,漫长的星际战争所遗留下的危机即将产生可怕的后果,不仅毁灭他们的宇宙,也会连锁引发地球所在的宇宙的毁灭。安妮这次主动接触地球上的孔羿,意在让地球人能够加入到拯救他们那个宇宙的行动中去。

孔羿通过安妮了解了许多令人目瞪口果的技术、理论之后,与来自美国的交换生迪克一起,在安妮的带领下,踏上了拯救两个不同尺度的宇宙的征途。

这次跨宇宙冒险的非凡经历,促使孔羿开始思考生命文明的本质。同时,他对于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新的体验与认识,并最终了解到宇宙与生命之间的神奇关系。他和安妮之间也慢慢地产生了难言的感情……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安妮上尉

第二章 以太还原法

第三章 兰利公爵的鬼魂

第四章 新的太阳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实验室里的灯光忽明忽暗,高功率量子发动机传来低沉的轰鸣,黑板涂满各种等式和不等式,数字和符号像一堆扭曲的丝线牵手跳着杂乱无章的舞步,狭小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泡面气味。

一个疲惫的年轻人趴在闪着蓝光的屏幕前,头发在灰暗光线照射下显得乱蓬蓬的,如同卷曲的稻草一般……此刻,他睡得正香。

这样的日子已经整整过了三年。

孔羿,作为国内装备最先进的量子通信实验室的博士后,一个自小被称为“神童”的通信领域顶级专家,在个人生活管理上貌似比较失败。

今天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经过商家持续炒作,这个日子已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中式情人节。而眼下,这个年轻人却只能一如既往地在这个充斥着电线和管道的实验室里度过。想想也是,如今哪个女孩会愿意和一个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的傻瓜交往呢?

除了每天早晨在值班登记表上例行记载一下日期以外,他或许根本就没想到今天竟然是一个浪漫的日子吧!

在从中学就开始的孤独岁月里,他其实也惦记过不少女孩子。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男人,也想在适龄的时候遇见对的那个人,可每当看见让自己心动的女孩,他眼神总会退缩到那显得有点古板的黑框眼镜后面。

事实上,他眼睛的近视度数并不高,之所以戴眼镜,乃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偶尔试了一下同学的眼镜——那种异常安全的隔离感让他觉得非常舒服,从此戴上了眼镜。

经历造就了他颇为独立的个性。从中学时代开始,他就离家住进宿合。在十五岁那年,他作为国家科学院选拔的少年人才,通过层层选拔以后,最终被研究机构录取,并按部就班地进入了国内这间最好的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学习,一次次的实验,在许多少年还在憧憬未来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科研潮头。

当然,这一切是有代价的。这个来自中国中部一个不起眼县城的高智商少年,俊朗的脸庞上常常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平静,有点儿少年老成的样子。光阴荏苒,已经是博士后的他,此刻就趴在电脑台上,均匀的呼吸声回响在静谧的实验室里。

工作之余,孔羿经常直接睡在这里。他想,回不回寝室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总是一个人,在这里还可以加快实验推进步伐。

量子通信实验室坐落在研究所内一个小岛上。四面环水,巨大的天线环绕着小小的混凝土建筑。整个建筑如同两个倒扣的陀螺,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建筑内壁充斥着电线和管道回路,各种金属构件把本来就并不甚宽阔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以至于走个路都要注意上下左右的障碍。

作为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老人”,孔羿目睹了各种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也见识了各种身份显赫的人物,这里作为国家保密机构,各种研究成果和数据更多提供给军方高层。

当然,他对最终的成果流向哪里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喜欢去猜测一个设想,并最终通过各类计算方式把这个设想变成能够运行的程序。还在很小的时候,孔羿就具有超出常人的禀赋,随着年龄增大,他越来越痴迷于这种思维游戏,甚至不能自拔。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单身的一个原因。

近来的运算显得异常顺利,只是公式中的一个变量达不到预想的参数设置,这极大地刺激了孔羿的好奇心——因为这个运算模式是他设计开发的,在数学上应当不会出错。为了把这个变量的问题找出来,他最近日以继夜地在这个陀螺状建筑物里忙碌着,迄今为止已经有两天没有回宿舍了。

屋外一片寂静。第一波北方冷空气已经南下了。时间虽值夏末,但草丛中间或听见几声秋虫的鸣叫。此时,这间实验室里,在电脑主机系统持续运算所致的嗡鸣声的背景下,鼾声依旧。

P5-7

后记

写完最后一个字,终于对这个故事有了一个交代,也算是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在过去一年里,一直有种歉疚的感觉,总觉得需要把这个故事给了结掉。心头隐隐觉得对自己来讲,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毕竟这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我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科幻小说对我来讲,一直就是一个非常痴迷的事物。但由于个性闲散,且耐性不足,所以在这一年写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长篇的写法和自己那些所谓灵感的爆发是不太一样的。那不仅仅需要好奇心、热情,还需要一些技巧。但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写作技巧云云于我来讲如同镜花水月,无迹可循。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耐心了。

看着最后的产出,竟然也有皇皇二十余万字。如今看着这本书,几乎有点像以前完成博士论文后的那种感觉:内心几乎感到有些滑稽,有点自讨苦吃的意味。但无论如何,这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至于读者买不买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自小热爱科幻,从早期的儒勒·凡尔奈到后来的阿西莫夫、克拉克,乃至中国的刘慈欣,都是我非常喜爱的科幻作家。可就其实质来讲,与其说我喜爱科幻故事,毋宁说我是喜爱自己那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可能是因为学过历史,所以有朋友以为我会写些历史类的穿越故事,我确实曾经想过写。但是,那些人类发生过的历史,似乎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而日渐难以满足我的好奇心。所以,我把自己写科幻的行动,从根本上归之于我那自小就有的对这世界的好奇心的驱使,科幻故事显然满足了我各种乱七八糟的想象。

感谢网络时代阅读的便利,闲暇时间我看了不少科幻类故事,甚至感到其中有很多暗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许多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巧合,让我觉得应该把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拿出来展览一下,也算不枉此生。这就类似于开杂货铺的小老板,整天喜欢在铺子里堆满琳琅满目的物件,如果有人能够停下匆匆步伐,在门口徜徉一下,甚至能够拿走几件,那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所以,我因此而动了一个写作的心思。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时间。当然我指的是自由的写作,按照自己的爱好写作。我尝试写过不少科幻类故事,也尝试过一些任意发挥的诗歌,甚至还有剧本什么的,但心里一直对长篇无法忘情。到了一定年纪,人总想留下些什么,我也不能免俗。对我这样一个科幻爱好者来讲,自己弄一部长篇,也算是没有遗憾了吧。就这样,在好奇心驱使下,在“中年危机”的督促下,终于有了大家面前的这个故事。

记得小时候看到精彩故事的时候,我会有种非常矛盾的心理:既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又担心知道故事的结局。相信很多读者都有着类似经历吧。我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与平时写那些短的故事类似,只是把整个人物关系和事件经过的框架罗列一下,任由手上的键盘跟着大脑的跳动继续了。由于意识到这是个长篇,在篇章结构上也注意了一下,至少是画了一张草图,免得自己弄丢了一些情节,以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毕竟人到中年了啊!所以,我心里也颇为忐忑,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不敢保证,只是尽自己的全力发挥想象力,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吧!

科幻小说从本质上来讲,算是有点儿小众。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是传统章回小说,以及自港台传来的武侠小说。后来,还没有反应过来,满世界就已经是玄幻的天下了。就我来讲,那些流行的东西似乎都无法真正满足我的好奇心,我最终还是沉迷于科幻小说之中了。小时候,科幻翻译数量有限,我却感到,在那些泛着油墨味的老版翻译中,更多地能感受到一份人文情怀。现在许多粗制滥造的翻译,让人有一种翻译文化式微的丧气。

如今,科技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科幻小说越来越受关注。说实话,如果仅仅是因为流行而流行,我又很不以为然。我始终相信,完美的读者和作者应该是心有灵犀的,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相信每一个作者都与我一样,都有热切寻觅知音的渴望。对作者来讲,共鸣就是最好的赞美。

经常有人拿国内外科幻小说做比较,说中国的不如外国,中国的作者太生硬,想象力不够丰富,而西方作者则天马行空……这种评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代科幻作品的表现特征。毕竟,科学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概念,而幻想,则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的思维模式,所以说,由于缺乏科学思维,以及相关自然领域知识不足,中国的科幻在一定时期显得有些低级就可想而知了。遑论还有一些政治宣传需要,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殖民仰望心态。就像我一个朋友对我说的,中国的电影他一部也不看,要看就看西方的。这种状况恐怕就是诸多现象叠加后的产物吧?

然而,我对科幻前景却是相当乐观的。科技飞速发展,资本无所不在,网络已经将地球上每个人都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全面崛起,即将无处不在的物联网、区块链等等,总体来讲,至少对于中国的科幻作者来讲,我们已经与西方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当今中国,我们这个民族在科学认知和技术突破上都有了很大长进,这从许多年轻人身上便可以看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具有全球化思维,即使是一些所谓土豪,如果资产没有全球化配置,估计也没脸自称土豪吧!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中国的科幻作者来讲,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科幻作品往往被分为所谓的硬科幻和软科幻。当初在一本被翻烂的书里看到克拉克的《与拉玛会合》,我几乎兴奋得无法入睡,那种金属质感使我终生难以忘怀!硬科幻让我一发而不可收。但后来,又发现了一些偏人文方面的软科幻,同样让我回味无穷。现在,我倒是以为,科幻无论软硬,只要能够激发人的思考,让人对这个世界开动想象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甚至能够让人们对身处的社会有所反思,那就算是好的作品。我看过一些玄幻作品,好的也有,但更多的都不外乎升级打怪、儿女情长,想象力和思想性完全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最终没有对之产生什么兴趣。能够以有限追求无限,把人类放入宇宙视角下重新定位、重新思考,这就是我对科幻类作品如此偏爱的原因。

我因为各种原因,走上了文科的道路,还一直读到了博士,从内心深处却有相当遗憾。因为,我一直期望自己是个理工科学生,对于数字、图形、公式、公理,我如今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能够满足我极大的好奇心;恨的是,我基本看不懂那些艰涩的数学语言。直到如今,我还企图深入了解一下以前没有学好的数学。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我日常的兴趣关注点并非在自己的职业范围,而是更多的在于科学技术领域。虽然对于网络只是小学生水平,但却津津乐道于人工智能、星际探索等。平常特别喜欢了解人类的伟大工程,以及各类关于自然、宇宙的探索故事。所以,可以说是好奇心加上不是理科生的遗憾,促使我想要利用科幻来弥补一下吧。真是应验了那句话,“缺什么补什么”。

也正是因为知识背景的浅薄,在这个故事里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本来我是想弄得更加复杂,更加让自己感到不可思议,但真正写作时,还是觉得自己真的是能力不逮。虽然从宏观上发挥了一个文科生的好奇意识,也创造出了不同寻常的另一个尺度的宇宙观念,对于文明的忧思提出所谓“技术有限降幂法则”,还对宇宙与生命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些自以为不错的解释,甚至还提出了通过数学可以证明空间大小与时间的先后这类概念的虚无。在故事里我也竭尽所能,描述了一些大场面和细节技术,例如意识与宇宙的统一、宇宙本身的分裂、星球平移的技巧等等。但最后成品以后,还是觉得言不尽意,难以满意。塑造的人物个性还显得扁平。再由于文字运用能力有限,篇章结构、衔接技巧都是盲人摸象,所以总觉得遗憾多多,只能承望各位读者不弃了。

当然,最终我是完成了这部作品,也算是对自己长期以来的科幻梦、文学梦做了个交代。现在想想,与其说是因为我爱好科幻,还不如说我更无法放下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说实话,我对自己一些奇思妙想有时不免有几分沾沾自喜。科幻,就权当作满足对我自己的好奇心进行探索的一个媒介吧。未来若有机会,我也会写一些无法归类的故事。但总的来讲,无论其中有多少科幻要素,终归是我无法停止的好奇心的一种发泄途径吧。而眼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作品,算是一个学生于己于人交上的一份答卷,颇有点“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心态。

大家能够读到面前这个故事,我还要感谢许多人。首先当然是我的母亲,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女性,却几乎忙了一辈子家务,我觉得亏欠她太多。其次应该感谢我的父亲,一个无用之人,但这种无用之用却深深影响了我对世界的理解。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那“贵为”理科生的哥哥,我都能想象到他在看这个故事时连连摇头,叫着“逻辑不清,思维混乱”的情景。自小,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思路就给我以极大信心,使我相信我还是拥有一些优秀基因的。

其他一些生命中的家人与朋友,同样给了我信心与勇气去写作。当他们得知我企图把脑子里那些胡思乱想写出来的时候,都无私地给予我鼓励与期待,对于我这样一个懒散至极的人,不啻为一种有力的鞭策。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师兄朱贻强先生,他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和特立独行的气质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艺术家金锋先生,他的插图让这本书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新星出版社老愚兄为我这本书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自然铭记在心。

作为一个科幻故事作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幻小说爱好者,当然,最根本的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对朋友们帮助我完成这部作品出版的夙愿深表感激。这应该算是一次圆梦之旅吧!

套用故事里女主人公说的那句话“只要相信,就会相遇”,若各位读者能够在本书中找到一些启发,生出一些思考,那就善莫大焉,作为作者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是为记!

夏邦

2017年秋于沪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22: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