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著的《镜花缘(义务教育教科书指定书目)》是清代长篇小说中十分奇特的一部,全书100回。《镜花缘》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展示万般世相。其中突出地描摹了女子的才华,体现尊重女权的思想。独具文学史意义的是其中以奇幻的笔法,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李汝珍著的《镜花缘(义务教育教科书指定书目)》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著名作品,是清代文人李汝珍花了数十年心血才完成的,是其晚年的作品,全书一百回。前五十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几十个国家的见闻,描绘了各地的奇风异俗、神仙妖人和怪异草木、鸟兽虫鱼等,神奇有趣,读来让读者如享大餐,欲罢不能。后五十回则记叙了唐敖之女唐闺臣等一百名才女高中武则天女试后,进行各种游艺活动,有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射鹄蹴球、斗草投壶等等,描写详尽。有人说作者写此有炫耀之嫌,但他知识的广博,对诗词歌赋、音韵卜算的透彻了解,不能不令人佩服。
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四面祥云缭绕,紫雾缤纷,原来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会。忽见北斗官中现出万丈红光,耀人眼目,内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装束打扮,虽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左手执笔,右手执斗,四面红光围护,驾着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百谷仙子道:“这位星君如此模样,想来必是魁星夫人。原来魁星竞有浑家(妻子),却也罕见!”百花仙子道:“魁星既为神仙,岂无匹偶。且神道变幻不测,亦难详其底细。或者此时下界别有垂兆,故此星以变相出现,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据小仙看来,今日是西王母圣诞,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寿。将来到了东王公圣诞,才是魁星亲自拜寿哩。但这夫人四面红光护体,紫雾盘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官红光四射,华彩腾霄。今以变相出现,又复紫气毫光,彻于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辈道行浅薄,不知其兆应在何时何处。”
百草仙子道:“小仙闻海外小蓬莱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发光芒,与魁星遥遥相映,大约兆应玉碑之内。”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载是何人文?我们可能一见?”百草仙子道:“此碑内寓仙机,现有仙吏把守,须俟(si,等待)数百年后,得遇有缘,方得出现。此时机缘尚早,我们何能骤见?”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俱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百草仙子道:“现在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况闻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双日,尤其焕彩,较平时迥(jiong)不相同。以阴阳而论,午后属阴,双亦属阴,文光主才,纯阴主女。据这景象,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即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百草仙子道:“这派景象,我们今日既得预睹,岂是无缘。大约日后总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时渺渺茫茫,谈也无用,我们且去赴会,何必只管猜这哑谜。”
只见魁星后面又来了四位仙长,形容相貌,与众不同:
第一位,绿面獠(liao)牙,绿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gu),身披葱绿道袍;
第二位,红面獠牙,红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朱红道袍;
第三位,黑面獠牙,黑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元(即“玄”,后文“元女”的“元”也是此意)色道袍;
第四位,黄面獠牙,黄发盖顶,头戴束发金箍,身披杏黄道袍。
各人都捧奇珍异宝,也向昆仑进发。 百花仙子道:“这四位仙长,向日虽在‘蟠桃会’中见过,不知都住那座名山?是何洞主?”百果仙子道:“那位嘴上无须,脖儿长长,脸儿黑黑,行动迂缓,倒像一个假道学,仔细看去,宛似龟形,莫非乌龟大仙么?”百花仙子道:“仙姑休得取笑。这四位仙长,乃麟、凤、龟、龙四灵之主:那穿绿袍的,总司天下毛族,乃百兽之主,名百兽大仙;那穿红袍的,总司天下禽族,乃百鸟之主,名百鸟大仙;那穿黑袍的,总司天下介族,乃百介之主,名百介大仙;那穿黄袍的,总司天下鳞族,乃百鳞之主,名百鳞大仙。今日各携宝物,大约也因祝寿而来。”说话问,四灵大仙过去。
只见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同着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chan)、和合二仙,也远远而来。后面还有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都脚驾风火轮,并各洞许多仙翁、仙姑,前前后后,到了昆仑。四位仙姑,也都跟着,齐上瑶池行礼,各献祝寿之物。侍从一一收了,留众仙筵宴。王母坐在中问:旁有元女、织女、麻姑、嫦娥及众女仙,左右相陪;其余各仙,俱列瑶台两旁,遥遥侍坐。王母各赐仙桃一枚,众仙拜谢,按次归座。说不尽天庖(pao)盛馔(zhuan),王府仙醪(lao,醇酒)。又闻仙乐和鸣,云停风静。不多时,歌舞已罢。
嫦娥向众仙道:“今日金母圣诞,难得天气清和,各洞仙长,诸位星君,莫不齐来祝寿。今年之会,可谓极盛!适才众仙女歌舞,虽然绝妙,但每逢桃筵,都曾见过。小仙偶然想起,素闻鸾风能歌,百兽能舞,既有如此妙事,何不趁此良辰,请百鸟、百兽二位大仙,分付(吩咐)手下众仙童来此歌舞一番?诸位大仙以为何如?”众仙刚要答言,那百鸟、百兽二仙都躬身道:“蒙仙姑分付,小仙自当应命。但歌难悦耳,舞难娱目。兼恐众童儿鲁莽性成,倘或失仪,王母见罪,小仙如何禁当得起!”王母笑道:“偶尔游戏,这有何妨。”(P2-3)
《镜花缘》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著名作品,是清代文人李汝珍花了数十年心血才完成的,是其晚年的作品,全书一百回。前五十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几十个国家的见闻,描绘了各地的奇风异俗、神仙妖人和怪异草木、鸟兽虫鱼等,神奇有趣,读来让读者如享大餐,欲罢不能。后五十回则记叙了唐敖之女唐闺臣等一百名才女高中武则天女试后,进行各种游艺活动,有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音韵算法、灯谜酒令、射鹄蹴球、斗草投壶等等,描写详尽。有人说作者写此有炫耀之嫌,但他知识的广博,对诗词歌赋、音韵卜算的透彻了解,不能不令人佩服。
我们这次出版的《镜花缘》,文字采用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为底本,据以校点整理。其实诸本文字差异极微,仅在第八十一回至八十三回里几名才女对话现场,人名偶有几处不同。此类情况,全依点石斋底本。为了便于普通读者阅读,底本中的繁体字尽量采用现在常用的简体字,还有“像”“象”这样的字,也尽量遵从现代汉语的用法。
元代以后,白话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异军突起,根据读者的需求,这些小说的插图很快成为书的一部分,出版者往往以“全图”“绣像”的名义昭示该版本的特色。所谓“全图”,是指以画面描绘各回故事情节;所谓“绣像”则是指单独绘出书中人物的图像。它们均以线条勾勒,且描绘精细。这本书中选取了古代通俗小说中的一些原版绣像,重新描摹,以供读者参考,希望读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