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胆敢如此参照的原因只有一个——本书的主题。它同样重要,或者更重要。。试问,与猴子的进化和野蛮人的平等相比,是否“自我平静”的人生,对大多数人而言,更迫切也更有意义?
其实要找出那个“不平静的起源”并不难,在第一章中,我们就会发现太多线索——来自经验的启发、来自西方的理论、来自东方的理论——所幸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难的是,为什么这个“不平静的起源”去了又来、往复不已,这就非常复杂,需要六章才能搞清楚。找到原因后该怎么办呢?又再需要六章介绍解决的方法。
因此,希望各位有一定耐心,我们要经过一定的步骤才能切人核心。在此之前,我们得先回答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的基本问题:什么叫平静?为什么要平静?
哲学中有条小规则:只要定义一件事,就会造成混乱。尤其当我们要定义平时想都想不起来的——平静。
就好像空气。大家每天呼吸着空气,以至于把空气当成了想当然的事;除非自己喘不上气来,一般不会意识到“噢,空气原来存在”。类似的例子还有重力,最近有部很受欢迎的科幻电影叫《重力》(Gravity),讲的却是失去重力的故事——大家每天生活在重力之中,觉得那么自然,甚至有些枯燥,直到有一天飞到太空,这时宇航员拼命地去抓、疯狂地去抓,却抓不到那个大家习以为常的重力!
心的平静,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舒适的时候我们忽视它,烦恼的时候我们寻找它,当自己焦虑、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平静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不妨从反面人手——与其定义“平静”,可能还不如定义“不平静”来得简单。那什么是不平静呢?
平静的反面,就是烦恼——包括负面思维和负面情绪。
现代人的负面思维有个长长的名单:忧虑、悔恨、猜疑、自责、嫉妒、头脑爆炸。现代人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长长的名单:愤怒、悲伤、痛苦、急躁、浮躁、焦虑不安。除此以外,还有一种难以归类的、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烦恼,叫作抑郁。
不管当下各位的烦恼属于哪种,我可以确切地说:这既不是一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除非天生的无忧宝宝,还能一辈子做个无忧宝宝,否则我们都要学会处理各式各样的烦恼。
烦恼没有年龄限制。从上学起,我们就开始了关于同学、老师、学业的牵挂;走进社会,先是遇到爱情,然后遇到车子、房子、票子问题;步人中年,则肩负起爱人、子女、父母的三座大山;好不容易完成这些重任,烦恼消失了吗?不,我们开始关注病痛和死亡——这是一生的功课,永远不晚的功课。
烦恼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如果说票子、房子、车子都是普通人操心的事,那精英们应该没烦恼吧?不,精英们烦恼起来更要命。对那些关系漩涡中的职员、焦躁不安的明星、欲望无法满足的老板、不让自己休息的主管来讲,本书也许真是救星。
有些朋友不以为然,因为自己成功、时尚、积极、健康,简直是正能量的偶像!心里在想:“抑郁症?那都是别人是事,离我很远啊。”是的,朋友,你总是那么乐观,总能用强大的思维面对挑战。但这本书将说明,思维既可能是自己的朋友,也可能是自己的敌人。如果某天这个朋友变成了强大的敌人,你烦恼起来比常人更执着!
除了真烦恼,我们还要区别一下假平静。
一种情况是压制出来的平静。比如,当外人在场的时候表现很好,在单位里更是古道热肠,可回到家,面对爱人、小孩、父母的时候,反而很容易情绪失控,当然事后又开始后悔!再比如,大多数时候都很平静,只是不能遇到自己的“死穴”,一旦遇到这种“死穴”,或者怒火腾地冒起,或者羡慕嫉妒恨全来——平时理智的自己变成了毫无理智的“不像自己”。p3-5
第一部分·人类不平静的起源
1. 不平静的起源
在不平静的生活中寻找平静·必要的准备·有一种烦恼叫胡思乱想·西方的理论·东方的理论·同一个方向
2. 念头不是你
念头在哪里·奇哉大脑·脑与意识·念头不是你·诊治方案
3. 第一步:觉醒
从觉到醒·我觉故我在·觉知念头·审核念头·觉知身体·认识自我
4. 第二步:正见
八万四千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感恩·第二把钥匙:讲和·第三把钥匙:当下·正见不等于智慧·思维不等于体悟
5. 为何烦恼重来
当励志不再有效·潜意识·习惯·是敌是友·修心没有捷径
6. 为何抑郁不散
奇怪的抑郁症·抑郁未发之时·精英的烦恼·日式的压抑·走出抑郁也没捷径
第二部分
平静是怎么炼成的
7. 心的锻炼
心的锻炼·两条途径和一个练习·定与觉·古为今用·古以今准
8. 第三步:定力
局促不安的大脑·太难还是太容易·从静入定·定到正定·定与潜意识
9. 第四步:觉知力
再说习惯·做个观察者·专注的觉知·静坐觉知·定觉合一
10. 生活中观“念头”
一个要领·两个准备·观净相·观羡慕嫉妒恨·观自责·观后悔,观忧虑
11. 生活中观情绪
何谓情绪·念头和气血·控制情绪·观怒火中烧·观悲痛
12. 第五步:精进
常应常静·生活真的是修行吗?·深深的静,淡淡的喜·额外的礼物·临别寄语
参考书目
祝贺你翻开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这是一本宣扬“励志可能无效”的励志书,也是一本宣传“修心没有捷径”的修心书。终于,你遇到了一本和心灵鸡汤唱反调的书。
其实本人一直是心灵鸡汤的粉丝。每次走进书店,我都被摆满一楼大厅的心灵书籍所吸引,感受迎面而来的正能量:有让人“动心”的,比如“爱拼才会赢”啦、“人生不设限”啦、“飞得更高”啦等等;有让人“静心”的,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啦、“管好你的愤怒”啦、“少就是多”啦等等。倒不是说它们写得不好,应该讲文笔真好;也不是说它们写得不对,应该讲道理都对。但我质疑——理念真的有用吗?
这个问题看似幼稚,但并非玩笑。可想一想——
我们早就明白“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道理,为什么常为昨天后悔?
我们早就明白“活在今天方格中”的道理,为什么总为明天担忧?
我们早就明白“做自己的本色”,为什么却为别人一句话想个半天?
我们早就明白“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还在惩罚自己?
我们早就明白“睡吧,留到明天去想”的道理,为什么大脑仍然拒绝入睡?
显然,道理归道理,大脑即使明白,也未必照办。
你看,励志界的朋友怎么会喜欢我呢?一上来就碰了他们最不喜欢被碰的地方。
但我才刚刚开始呢。
试想,如果摆脱负面想法就像领悟一个理念那么简单,那么大家都曾经读过一本好书,或看过一部感人的电影,或听过一堂励志课,当时下的决心也很大啊,怎么烦恼去了又来?试想,既然正能量讲了很多,心灵鸡汤天天供应,为什么周围的抑郁并未改善?请再想一想,如果自我平静就像喝鸡汤那么简单,那佛陀还需要离家出走,耶稣还需要降临人世吗?
显然,励志如果停留于理念,效果有限。
各位见过很多速效的广告吧?比如,“30天让你减肥”、“30天让你牙齿变白”、“30天让你胃口变好”、“30天开始新的人生”、“30天情绪控制”等等。
这些广告并不全是虚假宣传。
只可惜速效的,往往是短效的;最速效的,也是最容易反复的。
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同样不是“速效”可以实现的。我不否认,少数非常幸运的人读了少数非常好的书,确实改变了自己一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励志的道理就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来了又去,而烦恼也像天空中的乌云一样,去了又来。
我曾经有幸旁听过一次培训,算是我听过最好的励志课了,当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问学员:“你们今天‘开悟’了吗?”同学一个个心潮澎湃,左边的站起来发言:“老师,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后面的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我终于恍然大悟!”当时我诚惶诚恐,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三个月以后,再见到这些学友,才发现自己并未错过什么,该怎样又变回了怎样——原来发火的继续发火,原来悲观的继续悲观,原来睡不着觉的还是睡不着觉,再也没人提“大悟”的事情了,只剩下“恍然”。
显然,励志如果停留在理念,保质期也很短。
因此,我决定写一本不同的书。
……
最后再来说明一下我自己。
烦恼是世人的烦恼,这当然包括我自己。说来好笑,当初我进入这个领域的缘由,就是因为自己本是这个世俗世界中的世俗之人,从年轻时起就冲动较多、脾气较差。后来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我必须采取些心灵自救措施。当然,很多人处在我的位置上,还痛苦并快乐着呢,哪里顾得上什么心的锻炼。所以说,我首先应该感谢烦恼,所谓“烦恼即菩提”,正是烦恼的折磨把我送上了自我平静的道途。
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真心希望我所写的一切对你有用。本人的写作原则,是不会去写一本“口水书”的,哪怕一本畅销的口水书。世界上浪费的纸张已经那么多,没有必要再增加我的一本吧。除非它能真实有益。
我希望写的是一本“干货书”。我希望它能告诉读者一些不知道的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带给读者“噢!原来如此”的感觉。不仅如此,我还希望这种感觉能陪伴读者直到最后一页。要求是不是有点高呢?我知道不少朋友吵着闹着要一本“让自己思考”的书,请对此有心理准备。毕竟,“干货书”不会像心灵鸡汤那样容易消化。
“干货书”的结果,就是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三年,包括中间被卡住的一年。这是一个因预期过高而导致烦恼的典型案例。我看到其他书都在前言中声明“因时间有限,错误难免,敬请原谅”云云,而我要声明的是——本书如有错误,完全是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删节次数太多所致。
亲爱的朋友,你无意中翻开这本书,意味着我们之间一种特殊的缘分。
可能你的烦恼无人理解,这并不奇怪,因为一颗多思多虑的心,没有体会的人难以理解。想得太少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和挚友也帮不上忙,难怪本书由我来写。
也可能你的烦恼无人倾诉,这也不奇怪,因为真正的不安都深埋在自己心底。即使有人倾听,你也未必愿意倾诉,那只有素昧平生的我了。 更可能的是,就像我们开头描述的,励志的理念你都明白得一清二楚,只是苦于寻找如何落实的方法,而这正是我写本书的目的。
愿它成为一个真心爱你、为你解忧、永守秘密的朋友。
金木水写于南京紫金山
本书将对励志界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影响。它提出了一个对励志行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励志真的有用吗?
金木水先生认为他对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他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场灾难。这并非玩笑,想想看,励志书读了不少,励志课听了不少,励志电影看了不少,为什么烦恼去了又来?道理都明白,为什么自己却总做不到?从社会层面讲,正能量宣传不可谓不多,为什么抑郁不散、抑郁症频发?本书将阻碍正见的原因,形容为头脑中的“大山”。大山可否挪移?大山如何挪移?
金木水创作的《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见解独特,为你另辟蹊径。对于喜欢心灵和心理的朋友来讲,本书将带给你很多“噢,原来如此”的答案,以及不时的会心一笑。
重点营销推广项目,全渠道上榜图书,身心灵与通俗心理学热门读物!
比心灵鸡汤更猛的解药!
不仅在烦恼中精进,更要在平淡中精进!
金木水创作的《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见解独特,为你另辟蹊径。对于喜欢心灵和心理的朋友来讲,本书将带给你很多“噢,原来如此”的答案,以及不时的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