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坏人,你只是偶尔在说话时伤人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而今这个快节奏的浮躁社会里,说话太倔太直、热衷反对质疑、喜欢揭短抬杠……这种“有话不能好好说”的现象似乎成了一种通病,让生活时时处处都充斥着火药味。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经常对别人恶言相向的人,他们的身上似乎长满了看不见的尖刺,见谁扎谁,眼睛里也泛着冰冷的寒光,看谁都不顺眼,或是天天张家长李家短地说三道四,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地出口伤人。这种人给别人带来的印象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令人厌烦的,简言之,“他是一个天天伤害别人的坏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剃头匠很不会说话,每次说话都伤人,经常惹得别人很不高兴。可是,他怕砸了饭碗,所以给人剃头时就不说话。有个地方官听说这事后,很想见识见识。于是,便去找这个剃头匠剃头。剃头匠见当官的来剃头,光用手比画不敢张嘴。地方官见他不说话,就十分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他轻声说:“我不敢说话,我一说就伤人。”地方官听了,大度地说:“我不怪罪你,你说吧。你有儿子吗?”剃头匠赶忙说:“我哪有儿子?我要有你这样一个儿子,我也不用干这活了。”地官一听很生气,就说:“你这样不会说话,不如不干这活,去找点别的活干干不行吗?”剃头匠用手摸了摸地方官的头说:“我要是不干这活,你这玩意儿找谁收拾?”
其实,这个剃头匠并不是个恶人。可是他说出的话让人浑身不舒服,让人怒火腾升,因为,他总在不经意间出口伤人。
那么,什么叫出口伤人呢?出口伤人就是说出来的话污辱人,有损别人的尊严。有的是有意的,有的则是无意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伤人的话往往像刺刀一样会在人心上挖出一个个伤口来。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虽然心地善良,但常常嘴巴不饶人,也会让人很好厌烦。
如果有人对你说“我对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每次对你恶语相向,久而久之,你一定会讨厌这个人。所以,我们不但要有美丽的心,也要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改造一下我们的语言。
我们知道另人舒服的话语叫“善言巧语”,也就是美好的语言。我们应该借由自己心念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言行;尽量让自己的言语和身体随着善良的心走,避免伤害别人。
其实,恶语令人倒不一定只是粗口骂人。例如,虽然某件事情是事实,但你直言不讳,且直言并不是出于善意,是出于一种伤害别人的想法,这也是一种恶口。有人有精神疾病或身体残缺,倘若你直接对别人这么说,往往让别人的心灵受到伤害,也算是恶口。有人以为不骂人就不叫恶口,事实上,有时候虽然讲的是忠言,但如果直接伤害到别人,即所谓“言语不带刀,却会让人心碎”。
一个人倘若没有足够善巧的言辞,认为自己是出于善念,讲得头头是道,结果往往变成是对别人的伤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就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给别人造成一生的苦难,甚至断送了别人或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所说的语言、身体的行为,实际上反应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说话态度恶劣、语气生硬、暴躁无礼的人。因为他们势必招来诸多不满,甚至怨恨。先伤人,后伤己,一辈子都活在遭人嫌弃的生活中。
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说的:“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意思是,倘若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是经常让人厌恶,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完了。
生活中,言语不温和,是惹人讨厌的主要原因。有些人平常说话特别刻薄、粗鲁,什么话都说得出口;还有些人一旦为什么事生气了,气头上的话也往往是口不择言,就算气后意识到不对,但话已出口,想收回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古人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意思是,用利刃割伤身体,伤痕容易愈合,而用恶语伤了人心,别人就会一直不忘、耿耿于怀。
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倘若用恶语中伤别人,别人脸上会立即面露不悦之色,性情暴烈者,甚至会当场以牙还牙。有的人虽不及时还击,但一定会怀恨在心,每天“浇水施肥”,让恨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