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雷甸都没有通公路,进出只能靠摇橹船。对于雷甸渔民来说,穷日子好像是冬日里仅有的一件旧棉袄,脱都脱不掉。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先辈们都这样生活。
迎着夕照,19岁的沈志荣和往常一样,摇着小木船去黄婆漾看守鱼塘。从16岁开始,他就进了雷甸联合养鱼场做学徒工,渔场职工的子女,基本就是这么个出路,“子承父业”,到一定年龄,从学徒工做起,养鱼苗、捕鱼,什么都做,慢慢升到渔工,才算是有了稳定的铁饭碗。
小船摇摇晃晃开到黄婆漾。三年下来,沈志荣摇船已经相当熟练,他一面摇桨,一面深深吸了口气。晌午时分,下过一场小雷雨,空气中还带着淡淡的水腥气。就在这时,他看到了坐在另一艘船头摇橹的熟人。
“叔,怎么提早从嘉兴回来了?”他拉着嗓子招呼。
这艘船从埠外来,划桨的大叔是渔场的老渔工王子成。几天前,渔场接到上级通知:嘉兴地区水产局组织召开“河蚌育珠技术训练班”,要求隶属于嘉兴地区的所有渔场,都要派人参加学习班。按计划,作为思想坚定的业务骨干,王子成也被派去嘉兴学习六天。
王子成有点心不在焉,一直低着头,漫不经心地摇着船。听到招呼声,他才抬起头,眼前这瘦削的英俊小伙,可不是沈志荣嘛。
“回来了。班不开了,就回来了呗。”王子成回应道。
那“河蚌育珠技术训练班”,说是训练班,其实在台上讲授的人也是刚刚开始摸索,谈不上什么实践经验,大家都听得云里雾里。并且,原定六天的学习,只进行了三天,就因为纷乱的时局草草地结束了,在铺天盖地的口号声中,他只能心有余悸地摇着小船,赶紧回了雷甸。
“是嘞,夜饭吃了哇?你看月亮都要上山了。”
两船在河心交汇。
沈志荣说:“没哦,早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那咋不赶紧去吃点?”
沈志荣:“这不忙嘛,昨儿个刚从杭州回,还没歇口气,今天又干了一天,这会儿着急去看渔场,等歇就去吃。”
两船交错,一老一少在湖面错身而过,背向而行,渐行渐远。
沈志荣并不知道,这天下午的这场普通邂逅,将悄然改变他的命运轨迹,更将改变雷甸贫穷的命运。
就在那天夜里,回到雷甸的王子成,顾不得休整,就把从嘉兴带回来的“培训成果”向渔场干部做了详细汇报。
夏季的星星缀满夜空,充作渔场场部的那间“危房”,已到了墙不挡风、瓦不遮光的地步,月光从破瓦中漏下来,倒比屋里的那盏煤油灯亮。
王子成从嘉兴带回来的东西不多:三张揉得皱巴巴的油印纸、一把医用剪刀、一把镊子、两根铜丝。纸上是珍珠养殖相关的技术资料,一张文字,两张图纸。
嘉兴的培训班,课虽上得语焉不详,王子成自己也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渔场干部的想法很简单:都派你去学了,那就你来搞这个事呗。
“哎哟,那哪行,那哪行。”王子成搓着双手,一个劲儿地摇头,“让我抓鱼还行,养珍珠这种事情,我哪里会摆弄呀。再说,我年纪也大了,眼神不好,这个活还是让渔场的小伙子们弄弄好嘞。”
那谁合适?开会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在脑海里使劲搜索合适的人选。这么僵持了一会儿,场长高阿连喝完两口水发话了:“让渔场的沈志荣来吧。”这时,王子成才想起沈志荣那张英气勃勃、带着热情笑容的脸庞,不是傍晚刚邂逅吗?
在渔场,沈志荣人缘不错,村里人对这个话不多但行事沉稳的小伙子印象普遍很好,尽管沈志荣一家是从绍兴辗转而来的外来户,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雷甸人。何况他读过小学,懂文化,这在那个时候的雷甸,已经算得上文化人了。
渔场干部合计了一下,都觉得沈志荣合适。于是,第二天,老渔工就把那三张油印纸以及医用剪刀、镊子和铜丝都交给了沈志荣。被分配来一起干这活的,还有渔场另外两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
“你们啥也别干了,先研究研究怎么养珍珠。”老渔工传达领导们的意见。
听了这么多年“月桂树屑掉落人间变珍珠”传说的沈志荣,当时内心充满惊奇:“珍珠,原来不是从月宫掉落的,人工居然也可以培育出这么美的珍珠!”多年以后,沈志荣回忆起那一刻,他说,自己在接过老渔工转交的任务时,就决心探个究竟。
P2-5
在中国,一家民营企业能存续50年是极了不起的。
欧诗漫在化妆品行业已经浸淫50载,创始人沈志荣从养殖一颗珍珠开始,干了一辈子,精于技艺,更精于终身学习,勤于守,勇于破,他的经营哲学很朴素,却是永续之道。
——财经作家吴晓波
后记·沈志荣自述
我觉得,当人痴狂到一定程度时,事情也就快做成了。现在很多人不想脚踏实地做事,就想着速成、一夜暴富,没有恒心,没有坚持,这肯定不行。
所以,我不喜欢八面玲珑、世故圆滑的人,反而喜欢那种略显笨拙却非常努力的人。我自己就是个做事认死理、看准一条路就会坚定走到底的人,除非你能拿出铁证说服我,让我心悦诚服地相信:我之前的想法是错的。
但是,不要因为我这么痴狂地专注于工作,就认为我是个单纯的工作狂。我爱珍珠,爱工作,也爱生活,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珍珠其实也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专注之外,我还觉得,做人做事视野一定要开阔,永远站在时代最前沿。思维方式必须始终跟上年轻人的节奏。
我现在快70岁了,不怎么管公司一线的具体事情了,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有三个iPad,三个苹果手机。
我随时会通过iPad了解产品的销售动态、发朋友圈,或者上网浏览时事和行业最新动态。公司里苹果电子产品玩得最熟的就是我,它能风行世界,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那就值得好好研究。所以,当时,我买来苹果手机后,所有员工都下班了,我还一个人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研究。
第二天,年轻的员工们就惊讶地发现,我已经把iPhone每项功能都研究透了,他们说:“沈董事长,你太牛了!”
我这一生,是和珍珠紧密相连的一生,从50年前的那个美丽传说走到现在,我还会一直走下去,还会和珍珠相伴,要知道,美容养颜产品,永远是全球的朝阳产业。国际上发达国家每人每年用于化妆品的消费是650美金,而中国只有每人每年601元人民币,仅为发达国家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我们要为国人带去健康和美丽,时刻铭记打造化妆品民族品牌的光荣使命。”
但是,我们坚持做珍珠,不仅仅是做大做强珍珠化妆品产业,而是愿意用生命去拥抱一种不可代替的独特之美。
如果可以是一颗珍珠,为何要做一粒沙?
引言 月桂树的传说
再过一年,沈志荣就要进入“古稀之年”了,但他的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腰杆挺得笔直,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年轻时暗藏着锋芒的一双锐眼,如今透着由心而发的温润平和,不过还是和年轻时一样爱笑,笑起来云开月霁,豁然开朗。
4月江南,韶光正盛。我们去见沈志荣时,欧诗漫的珍珠白系列化妆品广告,正通过各个视频平台热播。从欧诗漫成立至今,一晃50年,如今追剧追得如痴如醉的年轻人,大约都不知道这个年轻洋气的品牌和它的创始人沈志荣,其背后的传奇故事讲起来比任何电视剧都精彩。
欧诗漫的董事长办公室面积并不大,但是朝阳一面开了一排窗。沈志荣不习惯拉窗帘,他喜欢让阳光洒满房间,让整个空间通透明亮,就像他给欧诗漫描摹的未来:前路通达,一片光明。
我们在办公室等候,听到外面有人疾步如飞,细密急切的脚步声从走廊尽头传来,紧随其后的,是一声爽朗响亮的问候,沈志荣出现在了门口。他的穿着偏休闲舒适,一件基础款的羊毛衫,外罩一件休闲西装,笑容满面,看上去精神头十足,不输任何年轻人。
他笑着往沙发上一坐,很是自在放松。沙发对面是相片墙,那上面的陈列贯穿了他从19岁至今的奋斗历程,青年时代、中年时代,一样的英气勃勃,一样的阳光笑容,只不过,眼前这张阅历丰富的笑脸里,多了一份胸有丘壑的从容。
早些年,有人给沈志荣相过面,说他是“水命”,一生都要做水里的事业,一生都会和水里的事业紧密相连。他听过笑笑。50年,半个世纪,侣250多个日夜,他这大半辈子的奋斗追梦,又岂是这寥寥几句“命格”可以概论的呢?
德清雷甸,杭嘉湖平原北部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多少年来,人们就在这充满自然生命脉动的温润和翠绿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采莲、捕鱼,盛满鱼虾莲藕的河港湿地,和弥漫蚕花情韵的江南街市,填满了沈志荣的整个童年。
但很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不知道,除了桑蚕和丝织,这一带还是一项世界级农业遗产的发源地:南宋时期,一个叫叶金扬的人,首创了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方法,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珍珠规模化养殖。之后,享受到这个福祉和恩惠的当地民众,在德清一处名叫小山的地方为他建了一座寺庙供奉。
岁月将珍珠浸润得更温润更有光泽,却也将叶金扬和他的技艺深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幽蓝的长夜星空中飘荡不息。
半个多世纪以前,雷甸的夜空繁星闪烁,天空像缀满钻石的丝绒,美丽得不可方物。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门口的毛竹棚下铺上草席,并卧乘凉。这是他们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刻,夜幕下,他们以闲聊作为社交的开场和结束,彼此分享、交换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没有雾霾遮挡,苍穹也不吝于展现出动人心魄的美,无边夜幕蓝得连月亮也被衬得特别透亮,透亮到在地面乘凉的人们用肉眼就能望见月亮上那重重明灭的黑影。看着看着,他们也会遐想那些看不到的,离生活很遥远的天国故事、神仙传说。一
沈志荣总爱追着老人问:月亮里为什么有黑影?
老人告诉他,月亮里的黑影,是棵高到看不见天际的桂花树。等到十五月圆,就能看见月亮婆婆和月亮公公,拿锯子不停地锯桂花树,“锯着锯着,月桂树屑就掉下来,落到人间,人间的动物看见了,争着去抢,却只有河蚌张开蚌壳吃掉了这些带着仙气的树屑。天长日久,这些树屑慢慢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多年以后,沈志荣还是会经常提起这个影响了他一生的美好传说。无数个晴朗的夜晚,他抬头看着天空中皎洁的玉盘,想象着月桂的风华。满月送走一个又一个,他总是在想:月亮婆婆一锯树,人间的河蚌又在抢月桂树屑了吧?
那一年,沈志荣12岁。后来,轮到他给孙辈讲古,他就告诉他们,净透无瑕、美丽独特、由内而外绽放灵动柔光的珍珠,就是河蚌吃了月桂树屑后才孕育出来的。
“可惜现在的小朋友聪明,说传说不过是传说。”他有些惆怅,那样的情感寄托,在当代已难寻共鸣。
“哈哈,那您自己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河蚌吞仙桂化珍珠,真的只是个传说呢?”
沈志荣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他摸着下巴微笑,天真狡黠的模样,像个小孩:“那过了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叶金扬才是我们养珠人的仙桂树,他抖落的树屑,让我们这些河蚌,足足结了近千年的珍珠呵。”
夜空下那则充满奇幻、蕴含无数可能的传说,是他珍珠梦的缘起。
美好·SHU著的《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讲述了中国“珍珠大王”沈志荣先生用一生来实现珍珠之梦的故事。
从孩童时期的月桂传说,到一手创立欧诗漫品牌,渔场工人出身的他,比新中国还要大一岁。从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纸开始,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见证了欧诗漫珍珠帝国的诞生。这50年的历程,用沈志荣自己的话说,人前是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还有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
《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梦想与坚持的光辉,给我们展示出蕴藏在沈志荣内心强大的力量。它是给正处于迷茫、不安甚至绝望的年轻创业者真诚的心灵启示,告诉所有年轻人:你喜欢做那件事,认定去做那件事,那就做一辈子!既然可以是一颗珍珠,为何要选择做一粒沙?
美好·SHU著的《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是我国“珍珠大王”沈志荣的首部传记,讲述了他凭借一张图谱、两张字谱成功培育出首颗人工养殖淡水珍珠的经历,以及他创办欧诗漫集团、造出范本式中国珍珠产业链、成就一个民族品牌的传奇人生。
本书由财经作家吴晓波诚挚推荐,是一部让Angelababy、黄景瑜感动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