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多家世界500强公司推崇的狼性管理法则!
只有严格执行,奖惩分明,制度无情,结果为王,才能成就攻无不克的尖刀团队!
让团队在竞争中奋发,在困难中前进,像狼一样战斗,像狼一样团结!
管理不狠,团队不稳!在管理上松懈,就是对团队的犯罪!5个维度、10大法则,带你打造战无不胜的精英团队!
王海山编著的《管理狠一点团队稳一点》是一本讲述企业管理经验的图书,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狠”字当头。狠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执行力。古往今来,心慈手软对军事家、大商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弱点,是那些失败者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正如任正非所说,“我永远都不知道谁是优秀员工,就像我不知道在茫茫荒原上到底谁是领头狼一样。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要有这三要素。”管理上的狠是为了出效益,管理上的狠事实上是对团队的“慈”。一个严格规范的团队,其员工为人处世必然“严谨规范”,敢于承担责任;一个松松垮垮的团队,其员工必然“懒懒散散、阳奉阴违”。
在这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无数企业诞生,又有无数企业消失。竞争如此残酷,现实如此严峻,让每一个管理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企业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生存,要发展,只有狠抓管理,带领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英团队。
《管理狠一点团队稳一点》根据作者王海山的多年实战经验,从5大维度、10大法则详细地讲述管理团队的核心要诀:在管理上松懈,就是对团队的犯罪!只有管理狠一点,奖罚分明,奖得心花怒放,罚得胆战心惊,才能激励团队奋发前进;只有管理狠一点,执行制度铁血无情,才能让下属信服、跟随;只有管理狠一点,以结果为导向,才能激发团队夺取更大的成功……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战略与战术兼具,案例新鲜而富有启发,总结深刻而易于实操,堪称不可多得的管理教科书。
相信,随着本书的发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管理不狠,团队不稳”这一理念带入企业文化之中,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
要结果就不要对苦劳妥协
在古罗马时代,有一位特别贤明的皇帝叫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哈德良是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个皇帝,一生征战无数。他手底下有一名特别忠心的将领,跟随他很多年,但是一直没能得到提升。终于有一天,这位将领实在忍不住了,就开口向哈德良提出了请求:
“尊敬的陛下,我在您身边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我曾经跟随您参加过很多次重要的战斗,我想现在我已经拥有一个帅才所需要的所有的经验,您可以考虑让我镇守一方了。”
作为皇帝,哈德良对这个将领的才能有着充分的认识,但是聪明的皇帝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旁边的驴子说:
“这些驴子所参加的战斗可能比你参加的要多得多,但是你看,直到现在它们还是驴子。”
这说来算是一个笑话,可以在团队培训的课堂上用来活跃一下气氛,但其实质讲的却是功劳和苦劳的问题,这对于所有团队的领导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故事讲得浅显和轻松,但是越是浅显的问题我们解决起来越是感到棘手,远远不如故事中所表述的那么轻松。
有一年的年终,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聚在一起聊一聊一年的付出和收获,同时也交流一下信息,顺便谋划一下来年的发展。但是自始至终,A君一直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一语不发。他是某公司一个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平时在朋友圈里也算是比较活跃的。于是,酒会结束后我们在一间幽静的茶室里落座。
“所有的道理我都明白,也想过这样的结局,但是现实的情况要比预想的严重很多。理智上来说,完全合理,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更没办法去说服别人。”
从他的讲述中能够听明白,今年是他们团队最为辛苦的一年,团队的业绩也比去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遗憾的是,离年初制定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他也觉得这样的成绩可能无法为团队争取到丰厚的奖励,但还是心存侥幸,想着公司会不会看在他们勤勤恳恳的分儿上多少给一些安慰。作为整个团队的负责人,他是最早得到那个情理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的消息的:取消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年终奖励,业绩排在后面的几个还会被调离岗位。
“所以,你感到不能接受?”我试探性地问。
“坦白说,不舒服,但能接受。不过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我怎么能让他们接受,团队是我的,团队的稳定对我很重要。”
“你感觉他们不能接受?^
“这一年他们都很辛苦,早来、晚走、周末加班,下工厂、跑外地,从没有怨言。节假日也经常放弃跟亲友的团聚,尤其是那几个业绩不怎么好的,他们付出的努力可是比别人要多得多,这些我通通看在眼里。我担心公司的决定对我们团队的稳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说起下属的努力和付出,他变得有些激动,看得出来这是个富有人情味的团队领导。
“看来,你并不是十分认同结果思维。”我有意地给他一点刺激。
“结果为王是公司的基本制度之一,这点我还是能做到的。所以,对于公司的决定,我完全接受,我说的是……”
“我想我们说的不是同一个概念。你说的是制度的执行,不理解、不认同也要坚决执行。我强调的是思维,一种内在的认知方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没错,很多企业在落实结果为王的法则时,靠的是制度的刚性力量。有制度就要执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然并不是说这样不行,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这样的执行力。就像军队中在某个关键时刻还对一个问题存有争议的时候,上一级军官可以下达这样的命令:“不讨论,只执行。”
不过作为中基层的团队领导来说,我们对团队的要求就是既要狠,也要稳。毕竟企业团队不是军队,他们有选择去留的权利。那么,想要做一个“狠”一点的团队领导,要不对苦劳妥协,就不只是有制度就执行这么简单了,这需要从认知的层面上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功劳和苦劳在这里是一个矛盾体,各自有着更深的认知原因。我们说团队领导不能对苦劳妥协,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无视甚至故意压制员工的苦劳心理,而是要从认知上了解苦劳心理的内在逻辑,而后再做合理引导。
我们先说苦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开口闭口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这样的语境中,他们俨然把苦劳放在跟功劳一样高的位置上,而且还能那么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因为他们秉持的就是一种最朴素的交换理念,这种理念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灵魂。那就是发端于农业社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样的认知中耕耘是付出,收获是得到。这就构建起了一种朴素的交换公式:收获的等价交换对象是耕耘和付出。
但是,结果思维是什么?结果思维是一种严格的商业思维。理解结果思维需要有足够的商业思考能力,要把薪酬放在商业逻辑中考量。所有的奖励都是因为理想的结果所产生的利益的二次分配。没有理想的结果就不会产生这个利润,这个二次分配的问题根本就无从谈起。不但没有二次分配的机会,反而要承担一个坏结果所带来的损失。因为任何工作的进行都不单单是人力的投入,还有很多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没有功劳的苦劳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无效投入,苦劳就意味着资源的无价值耗费。
要结果就不对苦劳妥协,从本质上来说,其传达的是一种商业逻辑。功劳和苦劳所代表的分别是利润的二次分配和资源的无效投入。管理者需要让员工从认知上消灭对苦劳的幻想和侥幸,让他们认识到在商业逻辑下没有结果就没有一切;苦劳不仅不是讲条件的资本,反而应该是承担资源浪费的依据。
P12-15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之所以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遍地都是机会,到处都是希望。只要你有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只要你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只要你拥有不破不立的魄力,只要你敢于在创业的路上对自己狠一些,你就有颠覆、逆袭的希望。只要你有梦想、敢拼搏,你就有让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之所以是最坏的时代,是因为这是一个竞争已经完全白热化的时代。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勇士踏上自己追逐梦想的征程。同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勇士在冒险的途中倒下成为烈士。
强者为王,商场不相信眼泪,在我们驾驶着自己的企业之船行进于这沉船无数的激流中时,已经无法再奢望什么风平浪静,我们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拥有一艘稳固的企业之船和船上的这支稳定的团队。拥有一支稳定的团队是所有在当下白热化的竞争中搏命的企业最大的愿望。这支能支撑企业之船永不沉没的稳定的团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稳定的团队,需要一位有着超级影响力的领导者。他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之光,吸引着有志之士在他身旁聚集,并心甘情愿地跟他一起同甘共苦。他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果敢的决策力,在机会面前他敢于一马当先,一旦确定方向就毫不犹豫地率先入场。在危机面前,他果敢刚毅,敢于壮士断腕。
稳定的团队,需要一股敢于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铁血精神。在生死搏命的商战中,他们高举信仰的大旗,坚定不移地把团队的目标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他们彼此信赖,敢于把后背交给自己的兄弟,他们敢于付出,他们以自己的团队和兄弟为骄傲,他们把为团队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看作是无上的光荣。
稳定的团队,人人都是英雄,他们有着英雄自己的规则和担当。他们敢于为结果负责,他们永远不会在责任面前逃避。他们用结果换取荣誉,他们用汗水浇灌成绩。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他们因为奖励而变得更加勇猛,他们因为惩罚而浴火重生。
当然这样一支具有一流执行力和超强凝聚力的团队,不能靠上帝的恩赐。这样的团队需要我们自己打造,打造这样的团队就需要够狠的管理。够狠的管理敢于向结果要生存,以结果为导向,对结果负责。够狠的管理需要狠抓执行,用高效的执行换取更好的结果。够狠的管理,就要敢奖也敢罚,奖就奖得心花怒放,罚就罚得胆战心惊。够狠的管理,用人也必须狠,敢于重用比管理者更强的强者,敢于把合不到一起的天才踢出去。够狠的管理,就是敢于把权力交到最优秀的人手里,只要你有才你就能有权。够狠的管理,在于管理者敢于用能力和魅力说话,敢于把自己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敢冲在下属的前面,敢于跟下属同甘苦、共患难。
这就是稳定的团队,稳定的团队就需要这样够狠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