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星--李双星扶贫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锋//张梅英//霍书平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锋、张梅英、霍书平著的《福星--李双星扶贫纪实》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反映扶贫干部李双星先进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本书三位作者刘锋、张梅英、霍书平八次深入阜城,做了大量深入的采访,用洗练、传神的笔墨,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李双星在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和无私奉献,是一部“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好作品。

内容推荐

刘锋、张梅英、霍书平著的《福星--李双星扶贫纪实》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扶贫干部李双星先进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用洗练、传神的笔墨,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李双星在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和无私奉献。李双星自2002年担任衡水市阜城县开发与扶贫办主任以来,15年里,他没有请过一次假,没有歇过一天班;一年365天,走到哪儿都是为了扶贫,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李扶贫”,他是百姓脱贫致富的“福星”。李双星先后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称号,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 消灭贫困

 贫穷与饥饿——困扰世界的难题

 消灭贫困——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第二章 乡镇生涯

 一场姗姗来迟的采访

 贫困土地上走出来的孝子

 21年的乡镇生涯

第三章 结缘扶贫

 “临危受命”的最年轻正科

 打井踢开了扶贫第一脚

 流动的扶贫大喇叭

 一炮打响的设施农业——瓜菜大棚

第四章 扶贫故事

 三里铺村——小伙儿成了“抢手货”

 许家铺村——要致富先得拿下“堡垒户”

 致富路上一个贫困户都不能落下

 扶贫扶出的新农村新农民

第五章 爱得深沉

 李双星的扶贫观:输血不如造血

 心底无私天地宽

 办公室的大门永远向群众敞开

 扶贫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对百姓一诺千金誓言不改

第六章 精准扶贫

 大格局与大发展

 “十三五”贫困村脱贫计划图

 “细胞工程”对接精准扶贫

 榜样的力量

第七章 感恩家人

 为了扶贫差点儿牺牲了媳妇儿

 感谢家人的理解和爱

附录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认真学习汪洋副总理批示精神深入开展向李双星同志学习的通知

附录二 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向李双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附录三 李双星简历及所获部分荣誉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消灭贫困

贫穷与饥饿——困扰世界的难题

饥饿是人类最早的敌人,饥饿与天灾、战争等纠缠在一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与饥饿进行抗争的历史,饥饿问题严重影响和渗透人类的意识。饥饿是世界潜伏的沉默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死于艾滋病、疟疾和肺炎的总和。

历史上的饥荒数不胜数。

公元10年至1846年间,英伦三岛共发生饥荒201次。

19世纪中叶,爱尔兰粮食歉收,饥荒导致人口锐减250万。历史学家格林在其《英国民族简史》一书中,提到爱尔兰时写道:“饥饿把这个国家变成了一座地狱。”

1896年至1897年,因为一场大旱灾,印度近代史上遭受了最大一次饥荒,导致五百万人丧生。

苏联曾经历过两次严重饥荒,一次发生在1921年至1923年,另一次发生在1932年到1934年间的乌克兰,饿死人数均在500万左右。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因饥饿造成了不可计数的人死亡。

历史上,中国的饥荒发生之频繁、危害之大为世界之最。

饥荒之下,人性完全被扭曲。

“吃人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时有发生,如“易子而食”“人相食”在《史记》《新唐书》《资治通鉴》《明史》等史书中都有详细记载。从公元前205年到公元1930年,正史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20个时期发生过人相食的记载,这还不包括稗官野史的记载。

在封建朝代,无论是“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盛世”还是“康乾盛世”,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够饱食终日,百分之十的人处于温饱,而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只能保持半饥半饱的状态,如果出现天灾人祸的话,处于半饥半饱者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所谓半饥半饱,就是饱一餐,饿一餐,或是吃到五成饱左右,或是到处借贷无门,吃了上餐愁下餐,一年到头只有生日、过年、尝新这几餐能放开肚皮真正吃饱饭,其他时间则没有这种福气了。

在中国的人类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为了粮食和生存,经历了令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苦难。

在中国,饥饿如同挥之不去的噩梦。人们对于饥饿的恐惧根植于远古的记忆。

史学专家研究表明,自公元前108年至1911年,中国共发生饥荒1828次,几乎平均每年一次。

有确切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因灾荒饿死人数达5620万以上;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响彻云天;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仅河南省,就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司徒雷登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万~700万人死于饥饿。

作为农业和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向来受到世界的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预言,中国共产党政权将因无力解决当时4.7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垮台。(P1-2)

后记

李双星是扶贫战线上的楷模,也是我们一年来创作的重点。经过多次修改,这部纪实文学的创作才画上句号。

之所以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写得这么艰难,是因为我们对于写作对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沉淀,采访来的素材需要反刍。

采访过程中,我们已经预料到写作的难度,曾经和李双星主任说,感觉压力很大,他呵呵一笑说:“不要有压力。”这是真实的、暖心的李双星式微笑和李双星式话语。

可是内心的压力恐怕来自于太想把这样一个人物(或者说任务)写好,如果写不好,我们怕糟蹋了这个题材。

经过深入接触,我们发现李双星是一个并不缺乏幽默的人。有两件小事我们印象极深:

在德州讲课时,李双星讲到一个种葡萄的老农,老农的儿子小时候伤了一只手,只剩一只手了,一直找不到媳妇。种葡萄后,年收人数十万,花了28万给孩子娶了媳妇,他把这个喜讯报告给李主任。讲完这个故事,李双星顺口说了一句:“有钱了,一个手的也能娶上媳妇;没钱,三只手也不行。”顿时哄堂大笑。

还有一次是和一个村支书一起吃饭,这个村支书本是一个企业家,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到村里担任支书,带领村民致富了,吃饭时李主任说他:“一不小心成了‘党和国家最低’领导人。”举座皆欢。

就连回答记者的话,他也充满智慧、幽默。

有记者问他:“有没有想过扶贫攻坚结束之后,您这位‘老扶贫’干点什么?”

李双星说:“阜城经我们帮扶过的村里,现在开着小车到地里种大棚的大有人在,我真心希望老百姓都能早日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河北扶贫工作的目标是‘三年攻坚,两年巩固’,我今年54岁了,到2020年实现了脱贫目标,我估计也就该退休啦。到时候我可要在家好好陪陪老婆孩子,天天给他们做饭吃。再在老家整上两亩地种大棚蔬菜,就凭我这老把式的手艺,新鲜瓜菜下来,你们都可以过来尝尝鲜。”

这是李双星的心里话,也是他的愿望吧!中国人都有一个落叶归根情结,李双星自然也不例外。同时他也是最接地气的官员,多年来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没有离开土地、没有离开农民。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一个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却做成了农业扶贫,成了农业专家。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他钻进去了,他热爱这个事业。

在采访中,我们更多的是跟着他,听他演讲,和他闲聊,但也有几个正儿八经的问题,他的回答也让我们深深思索:

问:怎样让群众信服?

答:讲诚信。没有诚信,第二次就没人听你的了。  问:扶贫这么多年,最难的是什么?难在哪儿?如何解决?

答:最难的是产业做起来了,上面给的资金不够,欠工程队钱,人家追账,给能建1000亩大棚的钱,我就想做2000亩大棚,余下的钱只能等明年的扶贫款到了再给。

采访和写作结束了,我们也有一点思考。

扶贫是一个需要广泛联系,涉及众多部门的事情,李双星在阜城之所以做得比较顺利,源于他有广泛的人脉,他的优势不是每个扶贫办主任都具备的。

李双星认为,阜城县的扶贫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仍需继续努力。比如,阜城县的瓜菜发展起来了,很有必要在当地建几个冷库,一旦出现销售不畅,有最起码的储存条件,这样能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还有,要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采访中特别关注的,农民富起来了,住进楼房,生活习惯改变了,卫生习惯改变了,邻里关系改变了,但是,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欠缺。在许铺新村我们特意了解了村民业余生活情况,据说该村村风比较好,没有赌博的。而当我们问起学校情况,有没有幼儿园的时候,村民说:“村里还没有,都到阜城县城。”虽然距离也不过几公里,在大城市不算什么,但村里条件好了,文化生活也该跟上,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也是平常我们说的百年大计吧!

李双星是阜城人的福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一个老兵,正如他所说的:“扶贫之路任重道远,我们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扶贫人的最好回答。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我们所接触的阜城县的大小干部都亲民、务实,没有架子,雷厉风行,我们私下说,一个县有这样一种整体的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极为难得的,这难道不是受李双星精神的感召吗?

在此,感谢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人,你们为我们创作本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也感谢所有采访报道过李双星的记者同行们,你们采写报道的李双星先进事迹也帮助我们使本书创作的内容更加充实;我们还真挚地感谢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采鑫先生、责任编辑郝卫国老师对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大量心血,感谢阜城县扶贫办为本书提供部分照片。愿这本书的出版对扶贫战线以及其他岗位的干部、职工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作者

2017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4: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