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洋泪(四部曲共4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昆洛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昆洛著的《南洋泪(四部曲共4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小说。全书分三部,书中的多数人物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很多侨胞,尤其是老一代的侨胞(包括早年从南洋回国工作的老同志),都可能从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一段人生,甚或是自己的影子。

这部作品是真诚的——而真诚的作品往往是粗糙的,没有任何矫饰的——就如一个刚刚带着母亲身上的鲜血降生的孩子——一丝不挂地袒露在你的眼前。

内容推荐

昆洛著的《南洋泪(四部曲共4册)》悲悯而又充满希望地洞烛着闽南侨乡六十年的变迁史,为读者铺开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卷:忠心报国的华侨抗日志士;壮烈牺牲葬身异国的民国外交官;血泪交织的慰安妇;侨乡女人被压抑被扭曲的人生;死而复活的番客婶;生死难舍缠绵悱恻的跨国之恋;执着于理想忠于爱情的华侨产党人;解放初期侨乡雷厉风行的反腐斗争;另一种视角下的侨乡知青;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涌浪浊流……国恨家仇、民族分裂、上匪瘟疫、灾荒饥馑、村仇械斗、闽南习俗、台海景色、南洋风情……构筑了这幅多姿多彩汹涌澎湃的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部 艰难岁月》

 第一卷 故土

第一章 儿子

第二章 侨乡女人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新婚之夜

 第二卷 异乡

第一章 海难

第二章 椰林中的家园

第三章 菲律宾,亲爱的奶娘

第四章 根·摇篮血迹

第五章 1942年,沦陷中的马尼拉

第六章 战争片断

 第三卷 艰难岁月

第一章 炼狱(上)

第二章 炼狱(下)

第三章 血肉长城

第四章 北吕宋岛记事

第五章 阿黄

第六章 慰安妇

第七章 两个番客婶与四只地老鼠

第八章 唐山的召唤

第九章 重返马尼拉

第十章 无题

第十一章 青春年华

第十二章 乱世年头

第十三章 张飞小姐

第十四章 归心似箭

第十五章 埃德加·斯诺

第十六章 椰林深处

《第二部 春风秋雨》

 第一卷 生命的呐喊

第一章 生命

第二章 还是生命

第三章 生死之间

第四章 别了

第五章 叶落归根

第六章 一场梦救活一个

第七章 一个善良的谎言

第八章 “张飞”守坟

第九章 驻菲总领事遗孀

第十章 公审

 第二卷 母亲河

第一章 中秋

第二章 相思雀

第三章 另一个芳子

第四章 木村的婚礼

第五章 母亲啊,母亲……

 第三卷 番客婶·番婆

第一章 患难之交(上)

第二章 患难之交(下)

第三章 遥远的唐山

第四章 船开了……

第五章 乡情

第六章 土地

第七章 月娘,番婆罗茜

 第四卷 往事如烟

第一章 洗衣裳的女人们

第二章 抢水

第三章 出人命了

第四章 劫后之劫

第五章 解放了!

第六章 归来

第七章 南洋媳妇(上)

第八章 南洋媳妇(下)

第九章 两个女人与二十七朵茶花

第十章 溜滨区委

《第三部 夕阳西下》

 第一卷 如烟往事

第一章 除夕夜

第二章 番婆玉

第三章 白鹅

第四章 无题

第五章 白鹅死了

 第二卷 青春啊,青春……

第一章 母亲

第二章 遥远的鲁山

第三章 一个番婆与两个“半番婆”

第四章 成熟,就意味着凋零?

第五章 清明节

第六章 1972年(上)

第七章 1972年(下)

第八章 初恋

 第三卷 此岸彼岸——记忆的长河

第一章 台北艋舟甲渡头龙山餐馆

第二章 雾中的帆船·海上的女尸

第三章 逃出死亡旋涡的女人

第四章 复活往往是痛苦的

第五章 金门往事

第六章 中秋

 第四卷 别了,鲁山……

第一章 祭祀

第二章 中菲建交

第三章 “大母舅”与“二母舅”

第四章 月亮船

第五章 鲁山情

第六章 离乡

第七章 母与子·母与女

第八章 香港片断

 第五卷 大地·海洋

第一章 泉州南门外

第二章 最后一个除夕

第三章 老龙山餐馆主人的后代

第四章 “朱林记商号·银杏牌”洗涤剂

第五章 马尼拉街头

第六章 陌生客人

第七章 妻子

第八章 母亲·母亲

 第六卷 回家

第一章 久违的木村

第二章 颜漱夫人

第三章 尾牙节

第四章 海的这边,海的那边

第五章 喜期

第六章 了缘

第七章 香港九龙码头

第八章 三个女人和一个夜晚

第九章 播种银杏的季节

《第四部 望乡》

 第一卷 此岸彼岸·跨过海峡的烈士

第一章 唐山这边

第二章 一张照片引来了一个,

第三章 战争·生命

第四章 骨肉兄弟

第五章 一场战争留在一个女人身上的印记(上)

第六章 一场战争留在一个女人身上的印记(下)

第七章 故土·胶东女子

第八章 老夫老妻

第九章 张家小院·夫妻之间

第十章 另一个“男人”(上)

第十一章 另一个“男人”(下)

第十二章 在党的人·母亲

第十三章 恋人·商人

第十四章 一桩往事的序言

 第二卷 记忆·失踪的人

第一章 一个在雪原上爬行的人

第二章 雪原

第三章 国境线·国界碑

第四章 吴启标

第五章 1961年的元宵节

第六章 1951年·报社的那两个年轻人

 第三卷 别了,人民公社

第一章 两个老寡妇

第二章 跑大生意的女人

第三章 大功告成,干杯

第四章 码头与船之间的夹缝

第五章 朱大傻

 第四卷 1989年·1990年

引子

第一章 银杏啊……

第二章 “KTV”包厢

第三章 关于赵小红(上)

第四章 关于赵小红(下)

第五章 回过头去写朱朝辉(上)

第六章 回过头去写朱朝辉(下)

第七章 山东老汉

第八章 重逢在土楼

第九章 秘方

 第五卷 故乡·异乡

第一章 别了,唐山故土……

第二章 银杏街童学校的第五十五号学生

第三章 姑表叔侄俩

第四章 沈霏说媒

第五章 打胎草

第六章 阿悦山啊,阿悦山

第七章 催生草(上)

第八章 催生草(下)

第九章 黎明时分,一个生命诞生了

第十章 挂号信

第十一章 唐山礁

第十二章 马尼拉城外,风雨中赶路的中国老人

第十三章 故土的召唤

第十四章 回唐山的双桅船离岸了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儿子

正是清明时节,几场暮春的雨后,绵延数百里的戴云山区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你瞧:高耸的松树林,已褪去了经霜的那一层墨绿,抹上了新鲜的翠绿;挺拔的枫树,早抖掉了血红的旧叶、枝枝、丫丫探头探脑生出稚嫩的新芽;而顶破大地的春笋,你把耳朵贴在它的躯干上,可以听到它吸吮着春水,奋力拔节的声响;就是这一株春笋,当你早上走过它身旁的时候,或许它的笋尖刚够上你的脖子,傍晚再来到它的身旁,你会发现,它的笋尖已越过你的眉毛了!这万紫千红的世界里,一切都是轰轰烈烈、生机勃勃的,这边是杜鹃、鹧鸪深沉昂奋的啼唱,那边是阳雀、布谷活泼多情的啁啾;而从四面八方的山坡上突涌而出的泉水,正淙淙歌唱着朝坡下流去,涨满春水的沟涧里,漂流着五彩缤纷的花瓣;血红的是杜鹃、野玫瑰,粉红的是桃花、月季,雪白的是梨花、夜来香……你在涧水旁驻下脚来吧,你弯下腰去捧一掬泉水闻一闻吧,你可闻到那沁人心肺的花香,然后你把手掌上的水抹到脸上、手背上,你的身上将久久留下这来自深山的圣洁的芬芳。

从山山岭岭汇集而来的泉水,汇成一条溪,在流经银杏集时,便缓慢了下来。银杏集是悬挂在半山坡里的一片平地。这个古老的小镇已存在了几个世纪,谁也不知最初是从何说起,一条石卵铺成的街道,从远古的年代走来,又朝未来的岁月走去,路面的石卯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的脚底踏磨,晶莹发亮;街旁两排古老的楼房,像一个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佝偻着腰背站在那里,深灰色的砖墙、深灰色的瓦顶,即使是在这个4月的流红溢绿的山村,银杏集依然执着地保持着它郁郁寡欢的苍老色彩。银杏集是有过自己的青春岁月的,集上那些已老或半老的山民们,在他们雪白或花白的头发裹着的脑子里,记忆着银杏集曾经掩映在茂密的银杏林里的岁月。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交接的那几个年头,这小镇上一时间建起了好几座炼钢炉,成片银杏树便一棵棵地被放倒下来,填进熊熊的炉腔里,映红了小镇上那些个火热的年代。如今,银杏集的孩子们已无从知道银杏果的味道了。

银杏集人民公社就设在这古老的小镇上。在公社办公大院的对面,背溪并排的几个铺面,便是供销社的门市部。

尽管银杏集供销社天天营业,然而山里人家居住分散,就在银杏集人民公社范围内,从最边远的横云岭来到镇上,竟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这样,绝大多数的山民们总是在10天一次的墟日来到镇上,提着鸡蛋,带着家养的兔子,背着从山里割来的藤条棕片或什么的,出手了——上供销社买几斤盐,扯几尺布或买上一双解放鞋。所以,10天一次的墟日,是山里供销社最繁忙的日子。  这天又到了墟日,农盐门市部的阿昭早早就打开了店门,把店铺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迎接这个墟日,阿昭已经忙了两天,门市部内的几口大木桶,是装得下上万斤农盐的,阿昭在昨天下午就把它们装满了。仓库离门市部有一段路,是阿昭一担担把农盐挑过来的。现在,他靠在窗口边,看着屋后流淌的小溪,那上面漂浮着星星点点色彩斑斓的花瓣。阿昭忽然想了起来,家里天井中那棵高高的玉兰树,时下不也长出骨朵儿了吗?那玉兰树干早已高过屋脊梁,茂密的枝叶把整个天井都遮蔽了,这个时候,妈妈在做什么呢?他几天前寄回去的信,妈该收到了吧?她此刻会不会坐在玉兰树下读他的信?

阿昭是从横云岭的知青点调来的营业员。那时候,银杏集人民公社各方面的工作都是排在全县前面的,而体育工作,总是落在后头,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全县篮球赛,倒数第一必是银杏集公社代表队。后来,晋江专区体委一位领导下放到永春县革委会任职,在一次会议上对银杏集公社革委会主任提起了阿昭:你们那里其实是藏龙卧虎的,别的不说,泉州城内外闻名的篮球场上的“麦芽糖昭”眼下就在你们公社知青点……(P3-4)

序言

关于《南洋泪》

——自序

1999年春天,晋江市文联主席杜成维同志对我说:“昆洛,你来写一部晋江侨乡的长篇小说吧。”我当时就像中了邪,竞不加思索地说:“好吧。”几天后的一次创作会议上,成维同志当众将这事公开了。至此,我才知道大事不好,是赖不掉了。于是,我怀着一种豁出去的悲壮,老老实实地铺开稿纸,写起了《南洋泪》。其实,我当时甚至连一个字的正正经经的素材也没有,更没有一个字的正正经经的提纲了。我只是不停地写,而且边写边交给报纸杂志去刊载,就这样将《南洋泪》的第一部写出来了。

20世纪60年代后,我以少年之身第一次回到晋江故乡。我是从异乡融入故土的,所以能以异乡人的眼光去认识这处故土;能够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乡亲们难以发现的东西。我又从青年时代直到中年都一直在这里生活着,尤其是在主持侨务工作的这么多年来,认识了众多的旅外侨胞,又多次往返于东南亚各国,我自信自己对“侨乡”有着很深层次的理解。作为一个作家,我有责任将自己这种理解写成作品,交给社会。

《南洋泪》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小说。

全书分三部,第一部可算为整部作品的序幕,以倒叙的写法,从作为知青的第三代华侨下笔,着重写了“二战”期间晋江侨乡与南洋侨居地的人与物:侨乡女人被压抑、被扭曲的人生;侨乡的封建迷信、愚昧落后;当年在南洋浴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菲华支队”“民武会”“血干团”……1942年4月17日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8位外交官惨遭日军杀害的这桩现代国际外交史上最野蛮的血案……在写这一切的时候,我努力做到既忠于历史,又不束缚于历史,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追求着“史”与“诗”的结合。

书中的多数人物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很多侨胞,尤其是老一代的侨胞(包括早年从南洋回国工作的老同志),都可能从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一段人生,甚或是自己的影子。

我的这部作品是真诚的——而真诚的作品往往是粗糙的,没有任何矫饰的——就如一个刚刚带着母亲身上的鲜血降生的孩子——一丝不挂地袒露在你的眼前。

《南洋泪》只能是这么一部作品。

昆洛

二〇〇二年十月六日

后记

《南洋泪》真正动笔于2000年,至2002年成书。原稿曾寄给了多个出版社,基本上都没有回音。其中有个编辑,大约是粗略翻了一下,所以建议我以“乱世年头”(原稿中的一章)为样本,铺开来重写,写成“番客婶秘史”。我立即意识到那意味着什么:无非就是要我把我们侨乡女人经历过的那些不幸写成艳情小说去展销,我断然拒绝了。从写《南洋泪》的第一笔开始,我便一直怀着一种深深的敬畏写着,我不敢亵渎自己那份神圣的初心。还有一家出版社,来信要我汇上20元邮资,才能退稿,否则将由“我社统一处理”,我知道什么是“统一处理”。为了守住一个作家的尊严,为了《南洋泪》的尊严,我汇去了20元,要回退稿。

然而,《南洋泪》还是以民间状态的形式,迅速地流传出去了,2004年初夏流人北京,于是引起了两个人的关注,这就是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审汗兆骞先生与大名鼎鼎的梁晓声先生,于是梁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写了长长的评论文章,汗先生则力促北京长河魂公司与晋江政府合作,投入巨资,将之改编成25集电视连续剧投拍,由吴天明执导。随后,海内外多家报纸杂志或选载、或连载、或评论了《南洋泪》,尤其是《世界日报》做了全义连载。以后,读者便揪住不放了,非要作者再有下义,于是接下来有了第二部《春风秋雨》(写成于2007年);又有了第三部《夕阳西下》(写成于2009年);再而,有了第四部《望乡》(写成于2014年),这些文稿后来都在《世界日报))上进行了连载。这样子,最早的那部《南洋泪》就成了现在的第一部《艰难岁月》了。

2012年第三部《夕阳西下》问世三年之后,人民日报华闻影视中心又将第一部至第三部连接起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我是作家,而不是写手(或写匠),一些作品或许可以是蘸着墨水写,或许可以用电脑敲打出来,可我很笨,我只能是蘸着热泪或热血来写,字字泪、句句血。《南洋泪》的底稿,每一页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常常是写着写着,便禁不住号啕大哭,大泪滂沱了。

作品要感动读者,作家首先要感动自己。

……《南洋泪》是非写不可的,那是对丁我多灾多难的母亲的承诺。而且,我生活的历史中所经历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活生生的人或是那些逝者的魂灵,都在逼着我写。作为一个作家,那一切要是不写H{来,我会被“憋”死甚或被逼疯的。我是动了真情来写《南洋泪》的。每一部的写作过程,我都处于一种病态的亢奋之中,夜不能寐,昼食无味,吞着大把大把的安眠药、镇定剂……长篇小说,那是一种拼体力、拼脑力的活,而于我来说,那更是拼“感情”了。四部书,100多万字,每一部写出来后,我都要大病一场,每次皆如此。友人说是走火入魔,中医说是七情内伤,西医说是抑郁症。

——这就是作品。

——这就是作家。

2016.11.27

昆洛

书评(媒体评论)

《南洋泪》具有庄重与诗性的气质,是史与诗的结合,展示了一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晋江人(晋江华侨侨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诚信、勤奋——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执著的固守。

——梁声卢

小说重在写人、写人性,写抗日战争中一个普通华侨家庭的苦难经历,写他们与苦难命运的抗争,具有一种人性美和一种诗情。

——汪兆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5: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