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琪编著的《西游故事》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带领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孙悟空为代表的各类人物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结合青少年的阅读和认知特点进行改编,以简洁扼要、朗朗上口的文字重新赋予经典新的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青少年的想象力,让小读者在阅读传统经典著作的同时得以陶冶情操,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书名 | 西游故事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管家琪编著的《西游故事》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带领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孙悟空为代表的各类人物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结合青少年的阅读和认知特点进行改编,以简洁扼要、朗朗上口的文字重新赋予经典新的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青少年的想象力,让小读者在阅读传统经典著作的同时得以陶冶情操,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内容推荐 管家琪编著的《西游故事》叙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艰险,终于圆满达成任务的精彩冒险故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变幻莫测的童话世界。《西游记》的特色在于丰富的幻想和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的特色,神妖各种人性化的性格,都让人忍俊不禁。 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历时三年潜心研习,巧妙地将古典名著与孩子们的需要相结合,为小读者们引入浩瀚奇妙的经典文学旅程,让孩子们接触经典名著,亲近经典文学,在充满想象与快乐的阅读之旅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目录 前言 变幻莫测的西游记 第一章 美猴王 第二章 拜师学艺 第三章 如意金箍棒 第四章 大闹阎王殿 第五章 齐天大圣 第六章 大闹天宫 第七章 捉拿大圣 第八章 收服大圣 第九章 取经人 第十章 师徒见面 第十一章 小龙马 第十二章 高老庄收猪八戒 第十三章 流沙河收沙和尚 第十四章 猪八戒招亲 第十五章 偷吃人参果 第十六章 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章 大战黄袍怪 第十八章 猪八戒巡山 第十九章 大破莲花洞 第二十章 三借芭蕉扇 第二十一章 大战犀牛怪 第二十二章 功德圆满 试读章节 很久很久以前,大海中有一座山,叫作花果山,山上有四季常青的草木和终年不断、各式各样的水果。这里有鹿、有鹤,还有很多很多猿猴,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山顶上有一块很大很大的仙石,仙石上有九窍八孔,日夜感受天地灵气和日月精华。有一天,“轰!”的一声,巨大的仙石忽然迸裂开来,滚出一个圆圆的石球,迎风一吹,从石球里面竟然蹦出了一只石猴。石猴睁开双眼,两眼放出耀眼的金光,直射天宫,把当时正坐在凌霄宝殿的玉皇大帝给吓了一大跳! “怎么回事?”玉皇大帝立刻命令千里眼和顺风耳打开南天门去察看。 不久,千里眼和顺风耳回来禀报,说那两道金光是从花果山一只天生石猴的眼里射出来的,只要那石猴吃了凡间的食物,金光自然就会消失。玉皇大帝听了,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石猴一出生就会走会跑会跳,非常灵活。他喝泉水,吃果子,和豺狼、虎豹、獐鹿为友,毫不畏惧,与猿猴们更是亲热,很快地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有一天,天气炎热,石猴与猿猴们先是在松荫之下玩耍避暑,接着又一起跑到山涧中去洗澡冲凉。玩着玩着,大伙儿一时兴起,便顺着涧水往上爬,想要寻找山涧的源头。 没想到源头竟是一道瀑布飞泉,好漂亮,好壮观啊! 瀑布里头会是什么呢?大伙儿都很好奇,便七嘴八舌地说:“谁敢钻进瀑布去看看,又不受伤,我们就拜他为王!” 一片嘈杂中,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他蹲下身子,眼睛一闭,便纵身跳进了瀑布! 跳进去之后,睁开眼睛抬起头仔细一看,这才发现里头居然没有一滴水,而是一座铁板桥。一过了桥,便看到一座山洞,洞口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走进洞里一看,里头是一间很大很大、起码可以容得下一千人以上的石房,而且从石床石桌石椅、石锅石灶,到石盆石碗,样样俱全。 石猴高兴极了,回转身往外走,刚跳出来就忍不住大乐道:“哈!太棒了!太棒了!” 猿猴们把他团团围住,纷纷热切地部问:“里头的情况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笑着说:“没水没水,里头舒服得很呢,我们统统住进去,以后再也不必担心刮风下雨了。” 他把石洞里的情形向大家描述了一番。猿猴们听了,也都兴奋得不得了,又蹦又跳地嚷嚷着:“快带我们进去!快带我们进去!” “没问题,都随我进来吧!”石猴又像方才那样,蹲下身子,两眼一闭,稍一朋力,就跳进去了。 胆子比较大的猿猴,学着石猴的样儿,紧跟在后,立刻就跳了进去;胆子比较小的,一个个伸伸脑袋、吐吐舌头,还抓抓耳朵、抓抓脸,叽叽喳喳、磨磨蹭蹭了一会儿,最后也都硬着头皮跳进去了。 哇!石洞里比大伙儿想象得还要宽敞、还要美妙、还要理想! 猿猴们一个个抢着石盆石碗,占着石床石椅,互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 石猴往正中央的石椅一坐,大声说:“你们刚才不是说,谁能够钻进瀑布里来看看,又不受伤,就要拜他为王?现在我不但做到了,还为你们找了这么好的家,你们怎么还不赶快拜我为王?”(P6-9) 序言 变幻莫测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童话巨著,叙述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艰险,终于圆满达成任务,并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历史上,“唐僧取经”——年轻的僧人玄奘只身前往印度取佛经,前后历经十几年,行程高达数万里——这本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真实事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伟大壮举,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传奇性,从宋代开始就有很多文人根据这段真实的历史,写出不少作品,到了元代、元末明初,还有《西游记平话》《唐三藏》《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杂剧》等,经过长期的发展,取经的故事可以说愈来愈丰富。 到了明朝中期,吴承恩根据多年来所搜集有关取经的各种话本和民间传说,进行了再创作,这就是一直到现在仍然脍炙人口,并且在全世界都拥有相当高知名度的《西游记》。 吴承恩,字汝忠,淮安山阳人,他博学多才,但仕途不顺,曾创作一些杂剧和诙谐剧,而大约创作于明嘉靖二十年左右的《西游记》,则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成就。 吴承恩的《西游记》与过去有关取经故事最大的不同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僧不再是主角,也不再是一副“圣人”“完人”的形象;《西游记》的主角,是吴承恩所创作出来的一位虚构的英雄——孙悟空。 《西游记》很长,全书分成三个部分——孙悟空出世的故事(一般都认为这一部分写得极为精彩)、唐僧出世的故事以及取经的故事。取经的故事基本上都有一个公式,就是在前往西天的途中,师徒四人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妖魔鬼怪,个个都想吃唐僧肉,然后与孙悟空展开一番恶战,孙悟空本身已经本领高强,非常厉害,后来总是还能请来神仙相助,因而收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妖怪,克服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丰富的幻想”是《西游记》最大的特色,举凡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大小却可伸缩自如的金箍棒、与二郎神斗智变法等等,高超、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西游记》的人物刻画生动,也是很大的成功。主人翁孙悟空是一个有仁有义的猴王,他刚毅耿直,性情刚烈,气概豪迈,不畏艰难,又还颇为淘气,长久以来深受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而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又呆又笨,以及唐僧常常善良到缺乏判断力、是非不分等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西游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变幻莫测的童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在这本书里,你将看到的故事,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透过简洁扼要的文字内容,不仅能提升阅读文学的乐趣,还能在这些传统文学里浸泡,于是乎所谓的文化传承或者共同记忆,因此产生。 ——林文宝 教授 融通古典资料,用现代人的心眼与语言,活泼、流畅而富含意义地写出来;这不是容易的事,但管家琪小姐做得很好。因此,我被吸引了! ——颜崑阳 教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