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与读书(上下)(精)/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金克木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何谓“文化危机”

《群言》编辑部以“文化危机及其出路”为题向我约稿。我对这个大题目没有发言权,一是由于无知,多年因衰老几乎足不出户,“闭关”何能谈世事?二是由于不懂,不明白文化指的是教育、知识、技能,还是文学、艺术,还是社会心理、风气,还是其他。也不明白怎么叫危机。1966年一声广播,战鼓齐鸣,全国学校一律停课,书刊差不多尽被扫除,有文化的人全搅进一股洪流,演种种角色。那时没有人说是文化危机。后来“复课闹革命”,得一个“闹”字,“师道尊严”大受批判,仿佛文化更加高涨、深入。再以后,都说是“浩劫”过去,文化勃兴,学校增加,书刊繁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怎么好说是危机呢?若指文盲增加,教育经费短缺,报刊常见错字病句,那也不自今日始。至于“刘蕡下第”、“雍齿且侯”、茅屋秋风、箪食陋巷,那更是多年痼疾,“没什么了不起”,大厦不会由此倒塌。如果危机指的是危在将来,那就只好先救燃眉之急,顾不得后代。“儿孙自有儿孙福。”文化究竟不是生活第一需要,有十年“破”文化的历史足可证明。既然不明白危机,自然也就说不上出路。因此我想,文化危机,不论是大是小,是远是近,必须老百姓和领导人都感觉到危险,那就不用愁没有出路。若是知识缺乏,无妨赚钱;文化降低,地球仍转;教育贫困,不伤纱帽;那么,若干知识分子痛哭流涕长太息又有何用?打不动人心就引不起行动。唠叨多了,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

当前文化情况,我虽无知,也略有所闻。仿佛是旧“纲常”已去,新“名教”未除。“立”字传统已亡,“破”字传统仍在。治文似治武,建设如作战。惯于“亡羊补牢”,不信“曲突徙薪”。看起来,文化核心在思想。我们的目标是现代化或超现代化,而思想是古老的,只信直接经验和实用,要求“立竿见影”。这好比以成汤、周武的思维软件装入电脑,以刻竹简方式打字,越着急越慢。外国的新旧思维套不进我们的头脑,“合资”不易。而且恐怕还有世界性的文化危机,外国人同样在伤脑筋。有日本人和欧洲人谈话,要拯救人类。看来历史需要重温,不能回避。两次世界大战中强者失败的结果,使中央突破和歼灭战思想要让位于费边战略。如果不出现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思维,文化矛盾怕难以解决。但是,中国文化的大变革正在出现,危机也未必不是转机吧?

文化问题断想

有一个外国人说:历史告诉我们,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另一个外国人说:历史告诉我们,以后还会这样。有个中国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还是中国人说的好,把两个外国人的话都包括了。“师”,既可以是照样效法,也可以是引为鉴戒。学历史恐怕是两者都有。二十年前发生过连续十年的史无前例的大事,既有前因,又有后果。我们不能断言,也不必断言,以后不会再有;但是可以断言,以后不会照样再来一个“史有前例”了。历史可能重复,但不会照样,不会原版影印丝毫不走样,总会改变花样的。怎么改变?也许变好,也许变坏,那是我们自身天天创造历史的人所做的事。历史既是不随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又是人们自己做出来的。文化的发展大概也是这样。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历史和文化的进程,但是我们已经可以左右历史和文化,施加影响。若不然,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对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趋向,但无人能打保票。

历史上,中国大量吸取外来文化有两次。一次是佛教进来,一次是西方欧美文化进来。回想一下,两次有一点相同,都经过中间站才大大发挥作用。佛教进来,主要通过古时所谓西域,即从今天的新疆到中亚。西域有不少说不同语言的民族和文化。传到中原的佛教,是先经过他们转手的。东南也有从海路传来的,却不及西北来的影响大,那里没有会加工的转口站。青藏地区似乎直接吸收,但实际上是中印交互影响,源远流长。藏族文化和印度文化融为一体,那里的佛教和中原不同。蒙古族是从藏族学的佛教,也转了手。欧美文化进来也有类似情况。明中叶到清初,耶稣会教士东来并在朝廷中有地位,但是文化影响不能开展。后来帝国主义大炮打了进来,人和商品涌入,但文化还不像鸦片,打不开局面。西洋人在中国出的书刊反而在日本大量翻印流行。所谓西方文化是经过东方维新后的日本这个转口站涌进来的。哲学、文学,直接从欧洲吸收而且有大影响的,是经过严复和林纾的手。两个翻译都修改原著,林纾还不懂外文。此外许多文化进口货是经过日本加工的。梁启超在日本办杂志。孙中山在日本鼓吹并组织革命。章太炎在日本讲学。鲁迅、郭沫若在日本学医、学文学。从欧美直接来的文化总没有从日本转来的力量大。欧美留学生和教会学校虽然势力不小,但在一般人中的文化影响,好像总敌不过不那么地道的日本加工的制品,只浮在上层。全盘西化,完全照搬,总是不如经过转口加工的来得顺利。好比电压不同,中间总得有个变压器。要不然,接受不了,或则少而慢,反复大。

P2-6

书评(媒体评论)

金克木是举世罕见的奇才,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文字。

——张弘

目录

第一辑 文化随想

 何谓“文化危机”

 文化问题断想

 我们的文化难题

 显文化·隐文化

 传统文化定性问题

 文化之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文化之谜:科学·哲学·艺术

 文化之谜:宗教信仰

 文化之谜:世界思潮

 东西文化及其科学

 文才史学的偏锋中锋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无文的文化

 治“序”·乱“序”

 记《菊与刀》

 文化百川汇大都

 用艺术眼光看世界

第二辑 历史漫议

 读《清鉴》

 一梦三千年:周公

 坐井观天记

 历史的幽默

 历史的断层

 倒读历史

 清文字狱质疑

 范蠡商鞅:两套速效经济软件

 与诗对话:《咏怀》

 史书·小说

 秦汉历史数学

 风流汉武两千年

 《春秋》数学·线性思维

 玉梨魂不散·金锁记重来

 《史记·天官书》之启示

 戴震梦告“剽窃”之冤

 唐宋的文史

 蒙族皇帝论法治

 诸葛亮“家训”

第三辑 与书为友

 闲谈“八股文学史”

 《东莱博议》

 《活动变人形》书后

 再阅《楞伽》

 《银翘》·《剪云》

 谈《千字文》

 重读“崤之战”

 与书对话:《礼记》

 阿Q——辛亥革命的符号

 父子对话:八股文学

 “道、理”·《列子》

 “解构”六奇

 高鹗的八股文

 一谈散文:《试笔》

 再谈散文:《旁观者》

 古典小说:《儒林》·《镜花》

 与文对话:《送董邵南序》

 从《三寸金莲》谈“挖根”小说

 读《声无哀乐论》

 百无一用是书生

 《心经》现代一解

 《春秋》符号

 《世纪末读《书》

 读徐译《五十奥义书》

 与诗对话:《咏怀》

内容推荐

《人生与读书(上下)(精)》是“未名四老”之一、国学大师金克木关于文化、历史和读书方法的随笔集。金克木将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人生领悟融于文字,说文化、谈古今、讲方法,出经入史、直抒胸臆。

编辑推荐

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未名四老”之一!挖掘民俗心态,试解文化之谜。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人生与读书(上下)(精)》是国学大师金克木关于文化、历史和读书方法的随笔集。

书中分为“文化随想”、“历史漫议”、“与书为友”三辑。说文化、谈古今、讲方法,文化内涵丰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