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陆游的故事》是《百家讲坛·陆游》内容首次结集出版,通过介绍陆游的故事,让青少年在故事中潜移默化,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本书语言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了解知识、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由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栏目主讲人孙丹林先生执笔。孙先生被评为《百家讲坛》“最投入”的主讲人,讲课妙趣横生,现场气氛热烈;下笔亦全无沉重的道德说教和晦涩的专业解析,依然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书名 | 陆游的故事/中国故事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孙丹林 |
| 出版社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故事:陆游的故事》是《百家讲坛·陆游》内容首次结集出版,通过介绍陆游的故事,让青少年在故事中潜移默化,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本书语言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了解知识、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由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栏目主讲人孙丹林先生执笔。孙先生被评为《百家讲坛》“最投入”的主讲人,讲课妙趣横生,现场气氛热烈;下笔亦全无沉重的道德说教和晦涩的专业解析,依然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孙丹林著的这本《中国故事:陆游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系列丛书之一,讲述了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故事,用陆游的诗词穿起他的一生,让读者走近陆游,了解他的生平及他的诗词名作,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目录 陆游生活的时代 社会和家庭对陆游的影响 陆游的官宦世家 陆游的坎坷仕途 陆游婚姻的惨痛挫折 陆游诗风的形成及特征 陆游爱国思想的进一步形成 陆游诗风的豪放风格 陆游诗歌的广泛题材 陆游的文学地位 陆游留给我们的思考 试读章节 金兵逼近汴京,宋徽宗惊恐万状,立刻做了三件事: 首先,遣使向金求和,拖延时间,好做另外两件事。 第二,立即取缔“花石纲”。“花石纲”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宋徽宗不仅爱好书画,而且笃信道教。当时,朝廷上下,信道成风。由于皇族人丁不旺,宋徽宗就让茅山道士刘混康看风水。刘混康说,在汴京城东北角造一座石山,就能解决皇家子孙稀少的问题。本来就信道的宋徽宗听了这些,相当信服,就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在汴京建了一座“寿山艮岳”,也就是华丽的石山。这样一来,老百姓就遭殃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级官员拼命搜罗花石进贡,讨好宋徽宗。只要有一石一木可用,官吏就直入民宅,强取豪夺。为了不碰坏花石,他们不惜拆屋破墙。老百姓怨声载道,他们也只当秋风过耳。大运河上运送花石的船队连绵不绝,称作“花石纲”。 什么是“纲”呢?运输大宗货物时,把货物分批,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比如茶纲、盐纲,还有大家熟悉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由“青面兽”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紧接着,宋徽宗又下了一道“罪己诏”。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罪己诏”就是古代帝王把罪过归给自己的一种检讨书。据《左传》记载,“禹汤罪己,其兴也悖(勃)焉”。——禹、汤把罪过揽在自己的身上,其部落就兴旺起来了。因此,后代帝王每当遇到天灾人祸,往往颁布罪己诏,抚慰百姓。罪己诏表面上看是一种表示自责的形式,其实就是收买人心的手段。 下完罪己诏,宋徽宗连皇帝也不做了,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让他去头痛抵抗金兵的事。至于这位新任太上皇,他马不停蹄地逃到了镇江避难,直到后来形势看似稳定了,才在宋钦宗的催促下回到京城。这是后话。 这时,北宋政权内部分为两派。以李邦彦、张邦昌等为代表的一些人,极力主张向金妥协,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称“主和派”。李邦彦是个行为放荡的无赖,人称“浪子宰相”,其品行可见一斑。而以李纲、宗泽等人为代表的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保国安民的一派称“主战派”。两派斗争十分激烈。 在金人进攻汴京时,围绕着是求和还是坚决抵抗的问题,主和派和主战派展开了斗争。宋钦宗赵桓在主战派的坚持下,任用李纲做亲征行营使,防守汴京。李纲指挥军民多次打退金兵的进攻,迫使金兵不得不远距离围困汴京。这时,大将种师道率领的二十万援兵也率先接近汴京。 种师道是北宋名将,他由文官改任武将,英勇善战,人称“老种”。当时金兵是孤军深入,只有六万军队,凭着宋军的力量,完全可以将其击退。 然而,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主和、主战派却又围绕如何解汴京之围展开了第二次斗争。主和派也是振振有词,什么国库空虚,军饷不足;更有人分析说,金兵把大宋惧怕的辽人都打败了,咱们大宋哪还有招架之力呢? 于是,一方面因为金军的武力威胁,一方面为了迎合主和派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宋钦宗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并接受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 宋钦宗为什么要迎合主和派呢?宋钦宗的继任者、弟弟宋高宗赵构曾经问李纲:“渊圣(即钦宗)的时候,勤于政事,观看奏章,有时候终夜不寝,但是最终还是惨遭大祸,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大祸”就是指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靖康之耻。李纲回答说:“渊圣在东宫十余年,令德闻于天下。及即大位,忧勤恭俭,就算是古代的贤主也不过如此了。恰逢当时国步艰难,他勤俭有余而英明不足,不能分别忠邪,群言纷至,为小人所惑,最终误了大事。人主之职,主要在于知人善任,近君子而远小人。这样,就算不事必躬亲,也大功可成。” P14-17 序言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为了唤醒文化记忆,开启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社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故事》丛书。 《中国故事》邀请各领域专家撰稿,用明白晓畅、轻快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长见识,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 继《趣谈楹联》《诗词的故事》《妙品汉字》《传统节日的故事》之后,我们推出了这册《陆游的故事》。 陆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是曲折坎坷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是刚直不屈的一生,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 翻开这本书,我们将一起走近陆游,了解他的生平,欣赏他的诗作,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翻开这本书,陆游就穿越八百多年的时空,身上披着风雨,脸上带着沧桑,脚下迈着沉重但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正如书中所言: 他身上披着风雨,是因为他在风雨中诞生,政治和战争的风雨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他脸上带着沧桑,那不仅是岁月留给他的年轮,也是他屡试不第、仕途屡遭打击所留下的伤痕,是他刻骨铭心的爱情挫折留下的见证,是他为抗金大业颠沛流离、奔走呼号所印染的风霜;他的脚步沉重,是因为他走过的道路太艰难、太坎坷;唯有他的脚步依然那么坚定,是因为他恢复中原的抱负痴心不改,是因为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至死不变。这就是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是“亘古男儿一放翁”。 本册由央视《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栏目主讲人孙丹林先生执笔。孙先生被评为《百家讲坛》“最投入”的主讲人,讲课妙趣横生,现场气氛热烈;下笔亦全无沉重的道德说教和晦涩的专业解析,依然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是《百家讲坛·陆游》的内容首次整理出版,希望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