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剑光谍影(话说中国古代暗战中的著名人物)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学如编著的《剑光谍影(话说中国古代暗战中的著名人物)》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描写和介绍了中国古代秘密战争中的著名人物。这些人中有为反对侵略,巩固边防,增进民族团结而刺探敌人情报的人员;有出使西域,联络友邦,抵抗侵略,搜集各种战略军事情报的外交家。其中起反面作用的是明代东厂、西厂、锦衣卫,它们是古代著名的特务机构,犯下种种滔天罪行,值得人们人去深思和反省。

内容推荐

王学如编著的《剑光谍影(话说中国古代暗战中的著名人物)》里的特工及相关人物,主要从中国古代间谍史、特务史的专著中遴选出来。由于这些专史对以上人物的介绍大多简略,不够具体,不够突出,故本书择其要者,充实其内容,独立成篇,以飨读者。

目录

一、商初大贤、上智为间者:伊尹

二、夏桀宠妃、美女内应:妹喜

三、西周谋略家、谍报大师:姜子牙

四、春秋第一刺客:专诸

五、春秋王牌刺客:要离

六、吴国太宰、头号内奸:伯豁

七、孔子门生、离间高手:子贡

八、战国合纵家、燕国大间谍:苏秦

九、战国连横家、秦国大间谍:张仪

十、最擅长间谍战的秦国宰相:范雎

十一、韩国水利专家、超级技术间谍:郑国

十二、战国末期著名刺客:荆轲

十三、楚汉时期反间谍专家:陈平

十四、西汉时期的情报专家:张骞

十五、因策应反叛而受牵连的西汉大使:苏武

十六、汉元帝时的大宦官、特务头子:石显

十七、东汉跋扈将军、特务头目:梁冀

十八、东汉十常侍之一、特务头目:张让

十九、三国时期特务组织的开创者:曹操

二十、三国时期背黑锅的间谍:蒋干

二十一、三国时期投靠刘备的内应:张松

二十二、东晋以间立国的君主:石勒

二十三、淝水之战中的著名内应:朱序

二十四、南北朝时期的特工高手:韦孝宽

二十五、隋朝著名特工大使:长孙晟

二十六、初唐著名特工:安兴贵

二十七、初唐战神、离间大师:李靖

二十八、初唐名将、特工高手:裴行俭

二十九、武则天时的酷吏、特务头子:来俊臣

三十、以间取胜的西夏皇帝:李元昊

三十一、南宋卖国贼、内奸:秦桧

三十二、特务总头目:明成祖朱棣

三十三、明英宗时的大宦官、特务头子:王振

三十四、明宪宗时的大宦官、特务头子:汪直

三十五、明武宗时的大太监、特务头子:刘瑾

三十六、明万历朝时的大太监、特务头子:冯保

三十七、晚明太监第一人、特务头子:魏忠贤

三十八、最能搞特务活动的清代皇帝:雍正

试读章节

有一天,成汤的左相仲虺拜见汤王,说:“有莘国有位贤士,名叫伊挚,精通尧舜之道,有治国之才。不过,眼下还是一名耕夫。如果大王想用他,不妨亲自去考察一番。”汤王一向求贤若渴,听了这番话,决定去探个究竟。

这天下午,太阳火辣辣的。汤王骑马来到莘地,在村口的大树下休息,只见一位中年农民,肩扛木犁,赶着一头黄牛,一头黑牛,走了过来。正在树下乘凉的村民纷纷向他招呼:“老把式,时问还早,何不休息一下再走?”中年汉子回答:“好的。”只见他拴好两头牛,在汤王身旁坐下来。汤王惊奇地发现,刚才那两头牛之间,连着一张干羊皮,于是纳闷道:“老乡,这两头牛同披一张羊皮,是做啥用的?”

中年汉子回答:“两头牛同拉一张犁,有的偷懒,有的用力。偷懒的挨了鞭子,快起来了。原先的快牛,却慢下来了,也许是它累了,想缓缓劲再走,可鞭子却打在身上。牛不会说话。无法辩解,白挨一顿鞭子后,觉得委屈。持鞭人如果不懂牛的心思,就会乱打一气。这么做,既伤牛的身体,也伤牛的‘自尊心’。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它们之间,连上一张羊皮,耕作时,鞭子打在上面,发出‘嘣嘣嘣’的声响,既不伤牛的身体,又提醒它们,只有好好干活儿,才能免受皮肉之苦。”

汤王一听,觉得有理,于是点头称是,接着又问: “这两头牛,哪头牛好?”“都好!”“为啥都好?”中年汉子说:“黄牛力气大,黑牛走得快,各有各的长处,所以都好!”说罢,向汤王递个眼色,附耳低声道:“黄牛力大好使,更胜一筹。但我怎么能当着黑牛的面,只夸黄牛好而不说黑牛好呢?”汤王一听,笑起来了,心里想,此人知牛惜牛,想必对老百姓也很体贴。于是认定,此乃贤者无疑。中年汉子离开后,汤王从乘凉的村民口中打听到,那人就是村贤伊挚。不过,从外表上看,实在很平常!可话又说回来,古人云,英雄不问出处,贤者不可貌相。于是汤王决定明天一早亲自去伊家走一趟,看看他在做些什么,有没有可称道的地方。

三次登门邀请,才肯入朝做官

第二天早晨,汤王到伊挚家拜访,恰好遇见他正在给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梳头。汤王拱手施礼,说明来意,希望伊挚能为社稷着想,到朝廷做官。伊挚还礼后,回答:“我乃山野村人,闲散惯了,恐怕难当重任。如今,家有八旬老母,须当朝夕伺奉,以尽人子之道。如舍高堂而不顾,一心求取功名,君王敢用我吗?常言道:孝为德之本,只有先尽孝,才能好好尽忠啊。”一席话,说得汤王只有感动的份儿,哪能把他弄走呢?于是决定放弃,再作打算。

两年后,汤王听说伊挚的母亲病故已经一年多,于是又到伊家拜访。汤王首先向伊母灵位施礼,表示深切哀悼。然后劝伊挚到朝廷做官。伊挚一听,急忙拜倒在地,哀声道:“蒙君王厚爱,两次光临寒舍,草民受宠若惊,实在愧不敢当。按理说,我是应该跟随君王去的,无奈家母服制未满,无法脱身。还望君王宽限时日,待我守孝期满后,再效犬马之劳。”说罢,泪流满面。汤王深受感动,愈发觉得,伊挚是一个识大体、重情义的人。于是决定,在他家住上一夜。两人推心置腹,抵掌而谈。他们共话天下大势和治国良策,相约等守孝期满再见。

三年期满,汤王再次来到莘村。伊挚和村民早已在村口迎候。汤王既高兴,又感动,叹道:“伊挚言而有信,乃真君子也。”伊挚拜别家人和众位乡亲。乡亲们含泪相送,不忍离去,不知不觉,跟着他们走了很长的路,直到看不见马车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件事,在村头大树下,建起一座牌坊,取名“汤三聘处”,以表达对汤王和伊尹的崇敬之情。

加强谍报工作,特工之王诞生

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朝传国十七代,到了夏桀继承王位,执掌大权时,国势已经衰微。夏桀无道,暴虐成性,赋敛繁重,民怨沸腾,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以成汤为首的商族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汤王不遗余力,积极开展推翻夏朝的准备工作,努力发展生产、加强扩军备战、广招各方贤士、遍揽有用人才、进行间谍活动、刺探军事情报等。汤王从派出的间谍口中,获悉有关夏桀暴虐的情况后,迫不及待要出兵攻打。

这件事让伊尹知道了,他求见汤王说:“大王,我听说您要出兵攻打夏桀,是这样吗?”汤王答:“有这个打算,还没有做决定。”伊尹说:“据我所知,大王从我方问谍口中得知夏桀无道,非常生气,便要攻打他。大王有取胜的把握吗?……没有。”“既然没有,为啥还要打呢?”汤王一时语塞,没话说了。

伊尹话锋一转,批评起谍报工作来:“在我看来,问题出在情报上。我们的谍报人员,只见树木,不见树林。以为只要树林中最大的那棵树长虫了、腐烂了、快死了,整个树林就不行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有害的。”接下来,伊尹就当前形势分析说:“目前,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并无太大变化。夏的部落联盟,尚未破裂,军事实力依然强大;我军实力不占优势,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我们对夏用兵,时机还不成熟。到底何时成熟呢?除了打铁还要自身硬以外,要看我们的情报工作,做没做到位。”

P2-3

序言

本书介绍的中国古代暗战中的特工,就是人们常说的特务。无论是特工或特务,都是外来词,不是中国的“土特产”,所以中国的古书里找不到这两个词。没有这两个词,是否就意味着古代的中国人没有干过特工这类事情呢?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中国古代的特工或特务,在某些朝代里,特别是动乱年代里,不仅数量不少,而且是个很活跃的群体。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间谍和刺客,便是典型的特工人物。《史记》里专门为其列传的著名刺客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没有专门为其列传的著名刺客有要离、朱亥等人。即便是在相对比较安定的朝代里,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地位,也会大搞特务政治和特务活动,如明朝的特务机构和特务组织,无论其规模、级别、数量和手段,都是史无前例的。明朝的特务机构除了锦衣卫之外,还有东厂、西厂、内厂。特务多如牛毛,几乎遍布全国,人数超过十万,不仅朝中的大、小太监是特务,连有的皇帝也是特务总头目。特务为害程度之烈,为害时间之长,令人瞠目结舌,不寒而栗。

特务或者特工原本是个中性词,按照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274页的解释,特工就是专门“从事特务工作的人”,特务是“经过专门训练,从事情报、颠覆、破坏等活动的人”。如果再具体点讲,特务是指服务于某个国家、某个政治军事集团,接受其组织或领导指派,打人敌人内部,秘密潜伏,从事情报搜集工作,进行挑拨离间、煽动策反、暗杀破坏等活动的人。

过去,人们对特务这个词比较敏感,总认为特务不是好人。大家说起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和中统特务来,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原本中性的名词被异化成了贬义词。

总而言之,特务或者特工所从事的冒险活动,看起来很神秘,不够“光明正大”,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于保卫这个国家的组织和集团而言,则是至关重要、无可非议的。对敌国及其统治集团而言,则是邪恶的、卑鄙的、不能容忍的。如果你要分清是非曲直,就看你站在哪个立场,哪个角度去看。判断是非的标准有没有?当然有。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看是否坚持正义和反对侵略;看是否坚持团结和进步,反对分裂和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侵略,维护人民利益的有关人物,如唐代的离间大师李靖、特工高手裴行俭等,都是英雄人物,令人尊敬;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和倒行逆施的特务,总是声名狼藉,令人厌恶,如唐朝武则天时的酷吏、特务头子来俊臣,明朝的特务头子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是一群败类。

在定义特务或者特工时,不仅要将其定性为一种为国家利益而进行的“公务”活动,而且要受其组织或领导者的委派,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与黑社会(含极端组织)和报私仇区别开来。黑社会也是一种“组织”,其头目也是“领导”,唯其不同者,是为“私利”而非“公务”活动。黑社会的仇杀或者极端组织的恐怖活动,是刑事犯罪;民间的报私仇也是刑事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而有组织的正义的特工行动,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上级的嘉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本书里的特工及相关人物,主要从中国古代间谍史、特务史的专著中遴选出来。由于这些专史对以上人物的介绍大多简略,不够具体,不够突出,故本书择其要者,充实其内容,独立成篇,以飨读者。还有,凡是文艺作品虚构的著名“间谍”,如施展“美人计”的西施(见《吴越春秋》)、貂蝉(见《三国演义》),以及《说岳传》中诈降金兀术的王佐等人均未人选。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是文学家创作和虚构的艺术形象。本书传主的生平事迹主要依据《二十四史》中的记载综合编写而成。由于本书是一本普及型的通俗读物,为了克服文字上的障碍,引文大多采用《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版)中的译文,即便引用原文,也是非常浅显易懂的,所以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由于本人学识与功力不够,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