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孔祥宇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笔者孔祥宇广求搜罗近代中国历史漫画,并加以历史解读,最大程度的发挥近代中国历史“以史为鉴”的效果。书稿致力于实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阅读价值”的目标,从丰富生动的历史漫画入手,配以解读和点评,力争实现“美文叙历史”,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获得知识信息,同时还能获得精神的振奋、心情的愉悦、情感的熏陶。

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系近代中国时事漫画与历史的一次美丽邂逅。作者孔祥宇通过多年的努力,从浩如烟海的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书籍等中多加采撷,并广求搜罗海外文献,获得大量珍稀时事漫画,这些漫画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作者将上述漫画按时间顺序有机排列,并配以深入浅出的历史解读,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认知,还能获得愉悦的心情和情感的熏陶。

目录

序 “漫话”近代漫画

风从西方来:西方殖民者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引子 从“不变”到“剧变”:近代中国的开端

 风从西方来

 鸦片:导火索

 错时代的对峙

辛亥革命与走向共和

 革命的缘起

 “走向共和”?!

 民国初年的动荡

新文化、五四到大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道路

 狂飙:大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脆弱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星星之火”: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挫折:“左”倾错误与革命陷入低潮

 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

 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战”

 日本侵华及其罪行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对日反应

 从实力悬殊到后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

 从双半社会到中华民族复兴:抗日战争的胜利

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和战之间”:战后争取和平民主形势的失败

 从“一定能速战速决”到败逃台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新中国奠定基础

 划时代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记

试读章节

新局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凝聚力量”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如何挽救民族的危亡、如何联合尽可能多的力量进行抗日斗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紧迫的问题。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次大会把“建立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为各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会议要求纠正自1928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根据华北事变以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和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1935年8月1日,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不久后公开发表。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有任何敌对的行动,都应当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八一宣言》的发表,获得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中共中央有必要对整个形势作出分析,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1935年12月17日,党中央在陕西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力量去反对当前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并且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为了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了不适应抗日的部分政策。

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此后,中国共产党对待国民党蒋介石的策略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的转变,这从当时中共的宣传漫画中也可以看出来。《来!把华北也出卖给你》(图40)与《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阴谋》(图41)皆是以反蒋抗日为内容的宣传漫画。但是同时期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漫画也开始发表(图42)。进人1937年,国共联合的形势渐趋明朗,诸如《我们只有团结起来,首先驱逐亲日派》(图43)一类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漫画开始见诸报端。

P176-178

序言

“漫话”近代漫画

对于中国“漫画”一词的来历,诸多漫画史著作皆已言明,系1924年郑振铎在《文学周报》发表丰子恺的画作时,首次以“子恺漫画”的题目提出来的。但是漫画这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却是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并一直延续下来,被冠以“讽画”、“谐画”、“寓意画”等。

例如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以肥瘦不同的两匹马,隐喻贪官和清官,颇能体现漫画的特点。右边缺乏约束(笼头虽在,但缰绳松开)的花马膘肥肉厚,神采飞扬,象征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左边受到约束(笼头和缰绳皆在)的棕马则骨瘦如柴,疲惫不堪,象征廉洁奉公的清官。画家对“二马”的褒贬也通过其所附言论显露无遗:“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污滥之耻欤!按图索骥,得不愧于心乎?”即使放在当下,这仍不失为一个寓意深刻的反腐倡廉的宣传材料。

中国的漫画历史源远流长,数量众多,唯独近代中国漫画(1840—1949)让我情有独钟,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读图时代”提供“益趣之书”的需求。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如何保持严肃历史的吸引力,值得思考。为此,葛兆光先生曾提出“如何重新建立叙述历史的方式”的命题,他指出,历史学家不能仅仅保持学院式的矜持和傲慢,你得破门而出,把历史写得好看一些,才能给公众可靠的知识和理解;应当注意改变过去教科书、大众历史读物的呆板僵化面孔,一方面把严肃的学术叙事故事化,另一方面注意编写尽可能好看的普及读物。因此,他呼吁塑造新的“公众历史”,目的是让严肃的历史学家明白,如何在传媒和市场时代,让历史仍然保持它的影响力。

通过创新表现形式而获得广泛认可和传播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早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易中天讲三国”的火爆(而易中天的灵感来自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写作手法),又如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图文完美结合而带来的畅销,近有《百年潮》“美文叙历史”的办刊方针,不一而足。笔者早在撰写和出版拙著《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风云录》的过程中也曾确立“轻松读党史”的路子,努力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等,试图使自己的党史作品“既有学术价值,又有阅读价值”。《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东施效颦,也希望在传播历史知识的同时,能给读者带来少许的愉悦之感。

二是大量充满“正能量”的近代漫画仍然是上佳的历史教育素材。由于近代中国持续面临国内外的严峻形势,近代漫画人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主题也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作品中充满了“正能量”。近代中国漫画第一次以“集团”的形象亮相是在辛亥革命期间,这些漫画大力揭露晚清内忧外患的现实,成为革命思潮中“唤起革命”的重要载体;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人又将漫画打造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利器;抗日战争期间漫画被誉为“笔杆抗战的先锋”;解放战争期间漫画则成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近代漫画中也有阿谀奉承或助纣为虐的。黄苗子就曾指出,20世纪30年代有一些漫画家专门歌颂殖民地半殖民地都市的资产阶级少爷小姐的生活,“这些人的作品内容空虚,脸色苍白,至今已经被人们遗忘了”。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日伪政权中的一些宣传机构(如河北新民会)也曾利用漫画进行奴化教育、攻击国共两党的抗日行为等。但瑕不掩瑜,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漫画中仍能挖掘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三是近代中国漫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上海已故文史专家魏绍昌曾指出,中国文学艺术的经典可以这样排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漫画。这显然是非常认同近代中国漫画的艺术水平的。近代中国漫画,尤其是民国漫画,无疑是中国漫画史上的“黄金时代”,直到如今,近代一些漫画家仍然被时常提起,一些漫画形象和作品至今仍然是耳熟能详。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才广求搜罗近代中国历史漫画,并加以历史解读,于是就有了呈现给大家的这本小书,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少许的阅读兴味,使读者得到少许启发。在这方面,六辑《老漫画》是很好的模板,笔者以“漫画中的历史”为题在《百年潮》连载多期,多少也体现出对此撰写思路的认可。历史中的漫画与漫画中的历史相结合,是否相得益彰,就需要读者的评判了。

后记

与漫画结缘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中国石油大学的曹培强博士除了大学知名教师的身份外,还是个很有头脑的图书策划人。2009年,曾经和曹老师一起试图策划一套“红·历史”丛书,内中包括红色历史、红色诗歌、红色家书、红色漫画等,并且他费了不少的工夫,到国家图书馆缩微胶卷阅览室翻阅民国老报纸,查找民国漫画,积累了一千余幅的老漫画。虽然后来“红·历史”未能进行下去,但这些古朴、生动、富有历史内涵的漫画却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开始不遗余力地搜集近代以来的历史漫画,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漫画”、丰子恺漫画全集、华君武漫画全集、丁聪老漫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日本藤子不二雄的《毛泽东传》、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漫画、《上海漫画》等各种漫画期刊杂志……时时留意,处处搜集,几年下来,共有几千幅之多。

手里有了这么多宝贝,于是开始尝试加以运用。最先它们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成了第一批饶有兴味的欣赏者。接着开始以历史人的眼光解读漫画,于是撰写出“漫画中的历史”系列小文,承蒙《百年潮》的汪文庆编辑赏识,在该刊连载多期。适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海光主任策划了一套“益趣”丛书,当我将搜集到的部分漫画展示给他看,并流露出试图撰写一本图文结合的《近代中国历史漫谈》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于是这本小书的面世才成为可能。

书稿的写作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历史漫画浩如烟海,自己搜集的漫画数量有限,挂一漏万,无法以更全面、更有价值的漫画诠释历史,故迟迟未能完成。2014年9月我到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跟随郭岱君研究员访问学习,一方面从郭师的抗战史研究中受益良多,另一方面也从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图书馆与档案馆、东亚图书馆等处又搜集到一批珍贵的民国漫画和国际漫画。在美期间也终于可以有时间沉下心来认真梳理这些珍贵的历史漫画,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才终于将这本小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虽然2009年至今,经过了七年的沉淀,倾注了大量心血,但能力所限,书稿仍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抗战史部分,由于条件限制。大量国际漫画,尤其是日本有关中国抗战的漫画未能有效利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由于功力所限,对漫画的历史解读也是参差不齐,甚至贻笑大方。但不揣浅陋,仍抛出,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孔祥宇

2016年北京冬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4 13:08:00